新常态下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及模式研究
2016-08-10陈学云
张 娟,陈学云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新常态下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及模式研究
张娟,陈学云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龙头企业辐射效应弱、产业链不完整、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可通过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推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调整行业布局等途径推进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克强总理签批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1]。滁州作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的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是安徽经济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既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要求,也是滁州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1滁州市制造业发展现状
2015年第2季度经济数据显示,2015年1~6月份滁州市累计地区生产总值56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从企业分布看,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等传统行业,新能源、新型化工等新兴产业企业数量较少(见图1)。滁州市主要工业产出来自大米、卷烟、冰箱等传统制造业,单晶硅、光缆等新兴产业产出较少。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的滁州,经济发展长期依靠进入门槛低、技术水平低、劳动密集、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受经营者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企业规模小、资金少、人才缺、市场准入等因素限制,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突破现有行业进入技术层次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领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困难重重[2]。
图1 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比情况(资料来源:滁州市统计局)
2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当前,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滁州市制造业以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为主体,企业规模小、资金少、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产品与大企业趋同,缺乏创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龙头企业辐射效应较弱。滁州虽然已初步形成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但整体上看,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产品关联性不强,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以南谯区的智能家电配套为例,南谯经济开发区企业种类繁杂、质量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众多小企业单打独斗、孤军作战,勉强维持生存。三是产业链不完整。同地区企业之间无序竞争,围绕支柱产业的产业链不完整,某些环节的缺失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四是品牌建设滞后。滁州市制造业中只有极少数大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大部分企业品牌建设滞后,缺乏长远规划。
3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要素成本上升。滁州市制造业基本都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企业技术门槛低、盈利能力差。随着近几年我国资源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升,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2000~2011年工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几乎每年都在上涨,2011年之后价格虽有下降,但幅度不大,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与此同时,滁州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5年的12171元上涨到2014年的50334元,每年都保持11%以上的增长率,企业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在这种环境下要想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就必须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3]。二是需求结构升级。在消费需求导向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方向就是企业未来战略的走向。随着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进入到追求时尚与个性化消费阶段。我国制造业需顺应人民的消费潮流和趋势变化,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以适应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三是科学技术发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很大程度上依靠传统企业的自主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传统企业改造升级的强劲动力。滁州市近年来对工业及信息化技术改造非常重视,投资额持续增加,以科学技术为主要途径的技术改造投资对滁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显著(见图2)。四是国家战略推动。滁州市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一轴双核两翼”产业空间格局中的“一翼”。长江经济带、南京1小时都市圈等国家和地区重要战略的出台为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滁州市工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可借“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之东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4]。
图2 滁州市历年工业及信息化技改投资(资料来源:滁州市统计局)
4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模式
制造业转型升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大致可以概括为产品升级、工艺流程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四种途径。笔者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种模式:一是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切入点和主要战场。无论是企业功能升级还是工艺流程升级,其实质都是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企业高效率运作。滁州需以汽车及装备制造、家电等传统支柱产业为支撑,加大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力度,不断提升传统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例如,博西华推出的智能家电改造工程,将手机APP与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操作系统连接,通过手机APP远程操作实现对各种家电的智能控制就是智能化改造的成功典范。二是推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传统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必须改变产品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将企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南谯区菊泰科技、金玉滁菊等特色产业可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牌;滁州的200多家家电配套企业可以抱团取暖,共同研发,建立品牌效应,将市场扩大到周边城市甚至全国。三是调整行业布局,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跨产业升级,即企业将从某一产业获得的能力应用到另一新产业,产生新价值。由表1可看出,近两年滁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值呈大幅上升趋势,但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相对缓慢,与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相比,发展势头较弱。政府应加大技术改造投资,促使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创意设计、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产业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新的产业业态[5]。
表1 滁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
参考文献:
[1]余东华,胡亚男,吕逸楠.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研究 [J].天津社会科学,2015(4):98-107.
[2]吕薇.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动力、模式与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12-09-07(5).
[3]林学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形成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2):26-34.
[4]陆立军,于斌斌.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演化及政府行为: 理论与实证[J]. 中国软科学,2012(5):28-39.
[5]张志元,李兆友.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及战略趋向[J].经济问题探索,2015(6):144-149.
(编辑:唐芳)
收稿日期:2016-03-09
基金项目:安徽省厅级人文社科一般项目(SK2015B01).
作者简介:张娟(1987—),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978(2016)03-0044-03
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uzhou in New Normal Theory
ZHANG Juan, CHEN Xue-yu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239000, China)
Abstract:Many problems were found such as weak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bibcock enterprise with weak motive force, incomplete industry chain and undeveloped brand construction in Chuzhou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e can put forward Chuzhou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mode like intensified intelligence reconstruction, promoting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to high-end part of the value chain, optimizing the industry layout and formatting of new industries.
Keywords:Chuzhou;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riving force;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