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16-08-10高春波

陕西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脑肠肽参苓白术散

高春波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肛肠科(三门峡 472000)



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高春波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肛肠科(三门峡 47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D-IB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5-HT、VIP和SP等脑肠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5-HT、VIP和SP等脑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9.8%)(χ2=4.49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 vs 7.0%,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D-IB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较低。

主题词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疗法参苓白术散/治疗应用艾条灸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目前全球较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欧美发达国家IBS的年发病率高达10.0%~20.0%,我国IBS的年发病率为4.0%~9.0%[1-2],同时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社会节奏的加快,IBS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医遵循辨证论治疗原则,在治疗IBS方面具有一定优势[3]。本研究拟采用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IBS患者,探讨其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丰富IBS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泻型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共纳入86例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45例;年龄18~60岁,平均40.6±9.2岁。将符合标准的D-IBS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配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治疗组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8~60岁,平均39.2±8.4岁;病程0.4~4.1h,平均2.5±0.8h。对照组43例,男性17例,女性26例;年龄19~60岁,平均41.8±10.3岁;病程0.6~5.2h,平均2.7±0.9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84、t=1.282、t=1.089,P>0.05)。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参苓白术散基本方(白扁豆、山药各20g,党参 、炒白术各15 g,茯苓、桔梗、莲子各10g,陈皮、砂仁、甘草各5g),辨证加减(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腹部隐痛者加益智仁、炮姜和肉豆蔻,腹痛者加木香、香附和延胡索,少气懒言/便泻不止者加升麻和黄芪),水药煎至300ml,分早晚2次温服,1d 1剂。艾灸治疗:采用艾条艾灸神阙、中脘、足三里和天枢四穴,每穴艾灸7~8min,1d2次;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国药准字号H31021810,规格2mg/粒)治疗,每次2mg,1d2次;连续治疗4周。

疗效标准血清脑肠肽水平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清晨空腹抽取5.0ml静脉血,离心10min后(3000r/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水平。

临床症状积分参照既往研究中有关标准,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神疲气短、食欲不振、腹痛、腹胀、腹泻、倦怠乏力)的病情程度不同给分(无为 0分、轻为1分、中为2分、重为3分),各症状积分总和即为临床症状总体积分。

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减分率=(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临床痊愈为症状积分减少≥95%,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为症状积分减少≥70%(但<95%),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为症状积分减少≥30%(但<70%),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为症状积分减少<30%,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不良反应记录治疗过程中的所有药物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正态定量数据,并采用t检验进行推断;采用率和构成比等相对数描述定性数据,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双侧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软件为IBM SPSS 21.0软件。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等脑肠肽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等脑肠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对照组患者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等脑肠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相应脑肠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水平比较

注:5-HT为 5-羟色胺,VIP为血管活性肠肽,SP为P物质;△表示同组内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治疗后与治疗组比较P<0.05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注:△表示同组内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治疗后与治疗组比较t=9.087,P<0.05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注:▲表示与治疗组比较χ2=4.497,P=0.034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3例患者(1例腹部痉挛和2例便秘)出现不良反应(7.0%),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烫伤(2.3%),经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9,P=0.306)。

讨论IBS属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腹痛”及“泄泻”范畴,多因饮食所伤、感受外邪所致;其制在肝、标在肠、病在脾,脾虚湿困是主要病因;研究表明补助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是治疗IBS的关键[4]。本研究采用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IBS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较低,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IBS。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①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参苓白术散是由党参、茯苓、炒白术和白扁豆等多味中药组成,现有研究证实参苓白术散具有和胃渗湿止泻与健脾益气的功效[5];②艾灸具有温通、温补和温热三重功效。对足三里穴进行艾灸能够补益脾胃、祛邪防病、扶正固本;神阙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

IBS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目前有关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既往研究认为可能与肠道感染、脑肠轴、神经内分泌、精神心理状态、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等原因相关[6]。其中脑肠轴及其释放的脑肠肽具有双向传递中枢情感与胃肠信息的功能,能够调节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是常见的脑肠肽:5-HT能够提高内脏敏感性并增强肠道运动,VIP能够促进肠道水分和电解质的分泌、同时舒张肠道平滑肌,SP具有促进腺体分泌、刺激小肠和结肠分泌水和电解质等功能;但是异常增高的脑肠肽水平有可能导致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从而导致IBS[7-8]。本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IB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5-HT、VIP和SP等脑肠肽水平,结果提示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IBS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脑肠肽的异常分泌和表达,从而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达到有效治疗患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Krogsgaard LR, Engsbro aL, Bytzer P. The epidem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Denmark: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in adults≤50 years of age[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 48(5): 523-529.

[2] 党玲, 杨剑, 曹娟, 等. 陕西铜川地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5, 44(3): 374-376.

[3]曹健, 吴耀南.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4): 238-240.

[4] 张赛.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概况[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3): 48-51.

[5] 郝孝盈, 贾成文.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 2015, 36(11): 1506-1507.

[6] 周静, 杨勤.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及治疗[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4): 164-166.

[7] 李宁宁, 方秀才. 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 22(2): 163-166.

[8] 史瑞瑞, 王晶. 脑肠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15(8): 1747-1750.

(收稿2016-03-18;修回2016-04-25)

【中图分类号】R57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8.003

猜你喜欢

脑肠肽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五磨饮对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干预作用
归脾汤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脑肠肽与肥胖的关系及运动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