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的雅安茶马古道

2016-08-10蒙山天下雅

茶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蒙顶山互市雅安

蒙山天下雅



行走的雅安茶马古道

蒙山天下雅

雅安,一座被茶浸泡了千年的“世界茶源”。雅州和雅安命名皆源于雅安山(今天的苍坪山)。雅安山的来源,据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任乃强《雅安八县及地名考释》,认为“雅”是羌语牦牛之意。僚人入侵雅安时,羌人酋长退守雅安山,仅存五头牦牛作为食物,最终牛尽人亡。五头牦牛语音近似羌语“雅安”,因此,雅安山之名实为羌人纪念以五头牦牛抵御强敌的壮举而得名。

雅安因雅雨而多姿,因雅鱼而丰美,因雅女而妩媚,誉为“雅安三绝”。而我要说,雅安还有一绝,那便是雅茶。提到雅安,不能不说茶。

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禹贡》就有:“蔡蒙旅平,和夷厎绩”的记载。这里蔡蒙之“蒙”,即指蒙顶山,是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的蜀中三大历史名山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就已经形成了对茶神、女娲神、大禹神的信仰。

2004年9月,有着“世界茶文化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雅安召开,会议通过的《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指出:据文字记载和史迹佐证,雅安蒙顶山最早人工种茶,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七棵茶树,首开世界人工种茶之先河。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茶人“寻根”和“朝圣”的神往地。

蒙顶山《天下大蒙山》碑记:“遍产中华之国,利益蛮夷之区。商贾为之懋迁,闾阎为之衣食,上裕国赋,下裨民生。”正是茶的独特魅力催生出一条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今天,摊开一张中国地图,在西南部的四川、西藏等地,可以搜索到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地理名词。雅安、泸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工布江达、拉萨……如果用一条线将这些地理名词连接起来,那么这连线,就是大名鼎鼎的“川藏茶马古道”。

其中,雅安与茶马古道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在大食国(今阿富汗、伊朗等国)见有蜀布和筇杖出售,访其来源,得知贩自“身毒”(即今印度)。张骞回国后向汉武帝讲明此事,汉武帝即派司马相如开发邛都(今西昌),意欲打通丝绸之路。从以上点滴史料可以看出,这条古道历史悠久,茶马古道正是在这条商道上逐步发展形成的。

茶作为蜀中特产与藏区的贸易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被称为最早的“茶马古道”的“牦(旄)牛道”,便与雅安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西藏政教鉴附录》载:早在唐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时,“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便源源不断输入西藏,逐渐成为藏族同胞的饮食必需品,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康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南路边茶等。当时的政府用它来换取西藏的战马,这种“以茶市马”或“以马市茶”的贸易,就是著名的“茶马互市”。

社会各界对茶马古道一词有多种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马帮将茶叶运入所需地区的古道称为“茶马古道”。另一种是古代“茶马互市”时,运茶与输马的古道称为“茶马古道”。这两种解释都涉及“茶”和“马”,却区别明显。

“马帮”一说的茶马古道,因马帮的运输不分历史时期,也不因遭遇战争或朝代的更替而中断。马帮将茶叶等物资送到目的地,有相对的固定道路,但只要能达到目的地的古道均可称为“茶马古道”。虽然有时受到法度的制约,但马帮的活动一般官方不参与,纯粹是一种民间的商运活动。这里“马”主要作为运输工具而出现。这种性质的“茶马古道”多出于云南。

“茶马互市”一说的茶马古道,根本的区别是官方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将其主要掌控的茶叶等物资用以换取外番的马匹等,在这里“马”和“茶”是作为一种直接交换的商品而出现。这种“茶马互市”的情况仅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几个时期和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区。

茶马古道因“茶马互市”而生,1939年以前很多中国的学者仍多称其“茶马市道”或“茶马古道”。而美国学者多数则明确其为“茶马古道”。现代著名的摄影艺术家孙明经先生,于1939年受当时西康省主席刘文辉邀请,加入川康科学考察团深入川康考察。在6个月的考察中,他独自拍摄了8部短片和2200多幅照片,其中很多涉及茶马古道。他的观点是,这条有记载从西汉汉武大帝时期已经大批用边茶市藏马至20世纪初至少已经两千多年的道路,对于当时建国不到200年的美国学者们,会坚持其为古道,很自然。这一条路两千多年来明明是古道的道路,现在不仅我们很多中国人自己称呼它古道,连洋人都叫它古道了,已经历时两千多年的道路,叫它古道也无不妥,叫它古道则属正宗。

雅安东靠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与藏区接壤,两地间容易发生沟通和交流。最初也就是简单的一些以物易物的往来。宋代的“以茶易马”政策,是基于北宋时期中央王朝政治、经济、军事需要而制定的特殊政策,一直沿袭至清,历时六百余年。宋朝在“榷茶制”、“ 茶马互市”和“以茶治边”茶政的实施上,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官榷茶叶不仅为了买到更多的马,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茶叶的垄断,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据《天全县志》载:宋朝熙宁年间,天全茶马比价为一匹马换茶一驮。崇宁年间一匹四尺四寸大马,换茶120斤。到了明代,改为上等马一匹易茶百斤,中等马一匹易茶80斤,下等马一匹易茶60斤。随着互市规模不断扩大,朝廷换得马匹增多,雅安输入藏区的茶叶数量也逐渐增多。唐代时大约为几十万斤,宋代已达到近200万斤,明代增至400万斤以上。 据宋史记载:“神宗熙宁八年(1075)榷蜀茶”,“九年(1076)吐番购茶定雅州为交易所,置茶场,县令加同监茶场衔,自称茶监,元丰时有司请以茶易马,名山设茶马司。”宋孝宗时,蒙顶山茶几乎全部被“专用博马”,每年为朝廷换取战马两万匹,提供大笔财政收入。明代实行“茶引制”,清代改为“引岸制”。所谓引岸,就是不仅要有“特别通行证”,而且还要“定点”生产和销售。乾隆时期,以雅安、天全、荥经、名山,加上邛崃,五县所产茶叶,专销康藏地区。因为地处四川南部边缘,故将以雅安为中心所产的边茶,称为“南路边茶”。清代以后“榷茶制”终结,“茶马互市”随之消亡,“茶马互市”变成了“茶土交易”。

从雅安出发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一路是从雅安出发,向南经过荥经,在花滩分左进入凰仪,再翻越大相岭,下山到清溪,此地古称黎州,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驿站。然后西向经宜东,翻越2800多米的飞越岭进入泸定,再到打箭炉。因为此路也是朝廷向藏区输入军饷物资的官道,所以称为“大路”。另一路从雅安出发,逆青衣江而上,经天全、昂州河,翻越二郎山,经泸定到打箭炉(今康定市)。这一路顺天全河而上,夹岸高山,遮天蔽日,要翻越“高呀么高万丈”的二郎山,山高沟深,道路险峻,气候恶劣,主要是背运货物的背夫们来往的羊肠小道,被称之为“小路”。

由于雅安等产茶地进入青藏高原的道路被高耸入云的二郎山等天堑隔断,险要的山路甚至连骡马也不能通行,于是,出现了一种奇特的运输方式:人背。用体力背运的人被称为“背子”或“背二哥”。千百年来,由川藏茶马古道进入青藏高原的茶叶就靠这些背二哥背到藏区物资集散地康定的。这是一条纯粹以人畜脚力踩出、用血肉之躯铺就的道路,单人的“背二哥”沿着这条坎坷崎岖的古老驿道远远地走去,为藏区送去茶、糖、盐等物质,又从藏区换回马匹、牛羊和皮毛。

201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孙明经1939走进雅安》,介绍了许多雅安茶马古道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考察路上,孙明经发现这条茶马古道,从雅安到康定这段路上却并没有用马匹或马帮运输茶。不用马匹或马帮运输茶,那么边茶是如何被长途运往金沙江两岸以至更远达格尔木或者拉萨乃至更加遥远的“古格王国旧地”藏族住民生息的地区呢?多年经营雅安边茶的茶商告诉孙明经,在平路上一匹马可驮12条茶,而在雅安到打箭炉(今康定市)的路上,一匹马最多却只能驮2条茶。用人则不同,这条路上一个男背夫最少可以背12条茶,多的可以背19条到20条。女背夫少的可以背7条,多的可以背10条。一个强壮的男背夫的运茶能力,一人一趟是一马一趟的10倍。“父亲最难忘的是背夫们的吃饭与‘方便’。”孙明经的儿子、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师孙健三说,每天从开始起程到下一个住宿地,背夫们才能卸下“茶背子”。中途要方便时,不论男女,一律站姿进行。背夫们途中休息或进餐或饮水,仅能用一具铁头木杵支在背架下面,借此喘息。这具根丁字形拐杖,俗称“拐子”,用来撑着茶包歇气。因为负荷重,只有这种方法才能在路上歇下背子。还要弄一块圆形的篾条挂在胸前,用来刮汗。另外,女背子的茶包上还要挂上几匹笋壳,以便歇下背子,站着小便时作“水槽”之用。据说,有的女背子还要把吃奶的孩子挂在胸前。由于木杵长年与路面上的石头磨擦,把路上的石头表面磨出一个个圆窝窝来。“背夫们告诉父亲,辨认识别那条路是否是茶马古道,只要看看那条路上是否有很多杵窝即可。”在往返约需1个月的漫漫路程中,背夫们背着少则30,多则150公斤重的茶叶,翻越雪山、峭壁,躲避土匪,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一点玉米面或者馍馍,渴了就喝山泉雪水,晚上投宿在沿线百姓开设的“ 店子”,烤热自带的玉米馍,弄一碗盐水,就是路上的伙食。至于住宿,一般的客店、脚店里,备有“哨凳”,用来歇茶背子。地下铺一些草帘子、玉米叶子、干谷草,就是背夫们的床铺,疲惫的背夫们横七竖八躺一屋子,待天麻麻亮,又踏上漫漫长途。就这样,换来的仅是勉强养家糊口的一点血汗钱。从雅安到康定,每包茶的运价是一斗米左右,单边路程在半月以上。直到解放后,随着川藏公路的通车和二郎山隧道的开通以及空运的普及,背夫这个职业也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交通条件相当落后的时代,每年有数百万公斤的茶叶通过这茶马古道运入藏地,作为这古道的入口,作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雅安应该是怎样的车来车往,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呢?□

猜你喜欢

蒙顶山互市雅安
中国边民互市研究回顾与述评
蒙顶山一梦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茶之虹
蒙顶山茶经
加快河口县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隆力奇慈善雅安行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祝福雅安
明代蒙汉互市贸易的建立及发展演变——以市口变化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