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6-08-10郑湘平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体育教育专业双师型

徐 剑,郑湘平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科技学院,武汉 430205)



协同创新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徐剑,郑湘平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科技学院,武汉430205)

摘要: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其存在目标定位模糊、实践课时量不足、师资匮乏、教学基地建设滞后、教学体系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造成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就业竞争力不足。从协同创新视角出发构建了“一点、一线、三维度、四层次”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师资、基地、评价等方面,提出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双师型”师资;课程;实践基地;教学评价

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存在教学水平不高、专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已多次触及就业红线。对此有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市场饱和所致,而是其所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更新培养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1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十分突出,而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也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很多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专项技术练习,而忽略“教学”技能的教授,这种“运动员式”的体育教学,使得学生重技术练习而轻理论学习,实践演练更是极少。没有实践的体育教学就是“空谈”,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专业竞争力就会打折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早实践,多实践,多磨练积累教学经验和职业能力。

1.2实践教学周期短、课时不够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基本上是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进行,时间为3个月左右,约占总课程的7%,这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体育教育专业来说显然是不够的。美国的大学规定:学生实践教学要达到总课程量的40%及以上,且实习要分为小学和初高中两部分。其他国家实践教学时间也比较长,德国至少1年,法国为27周[2]。反观,我国见习与实习总时间较短课时量明显不足。调查显示,大部分体育院校(系)教育实习在8—10周左右。而在16所专业体育院校中,只有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7所学校的教育实习时间在15周以上,其他体育学院均在12周左右,如果加上教育见习等其他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5周[3]。

1.3实践教学师资不足

实践教学师资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在能力结构和数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缺乏“双师型”教师,即术科教师重视技术的“练”而缺乏学习方法的“教”,学科教师重视理论深度的“学”而忽视了实际的“用”,这就造成了双方的“短板”,既懂技术教授又有理论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实属凤毛鳞角。另一方面,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不足。随着体育教育专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优秀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但这样的骨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通常身兼数职,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对学生的亲自指导也十分有限,这也是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1.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普遍滞后,主要表现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存在教学设施、场地限制等问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不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对口单位是中小学校。但是现在很多中小学由于学生锐减,对实习生的需求量减少,还有一些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则多流于形式,校企双方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对实习生的指导和管理也不到位,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1.5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实践教学各环节安排不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习、论文撰写、说课、教案设计等,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各个时间段,而不是都集中在大四实习阶段进行。二是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简单,仅注重形式上的量,多数是实习周数到达规定时间,上交一份实践报告就能完成任务,应该注重对实践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考核。三是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单一。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这一单一评价主体,而是需要将来的用人单位、学生、学校、家长等多方参与评价,目的是更全面、更具体地判定学生的真实实践教学水平和基本专业能力。

2体育教育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该教学体系以“教学维、方式维、能力维”三维为核心架构,连接各个环节,深化协作,发挥学校的主导性,校内外多方协作,形成“一点、一线、三维度、四层次”的立体化构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架图

注:“一点”(S点),指体育教育专业最终实现学生的“高位就业”;“一线”(MM0)是协同创新理念,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各层次教学协同合作; “三维度”是指实践教学内容(SKL)、教学方式(SJL)和职业能力发展(SJK);“四层次”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4个阶段,依次为:基础实践层(△ABC)、专业实践层(△DEF)、综合实践层(△GHI)、创新实践层(△JKL)。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强调实践教学内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校企合作方式三维立体化构建,从而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四层次”的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见图3,各院校可以结合本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进行灵活调整。

基础实践教学层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阶段(大一),重点是基础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转变学生“唯学分论”的功利思想,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渗透专业培养目标,强化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4]。专业实践教学层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二阶段(大二),目的是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如在进行术科教学时除教授基本动作技术要领外,还要将项目的竞赛裁判规则融入其中,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裁判。综合实践教学层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三阶段(大三),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深入到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或者运动会现场,参与体育教学、专项训练、体育竞赛与裁判等工作,实践联系理论,学以致用。该层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第四阶段(大四),培养学生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主要包括教案设计、论文撰写、竞赛裁判、编排等。该层次处于实践教学体系的顶端,是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检验。

图2 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维度

图3 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层次

3体育教育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协同创新实践

3.1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问题。具体做法是:一是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新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探究性、启发性教学方法,践行“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新教学模式。二是创新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适合不同专项方向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教学。三是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共开放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在此过程中挖掘个人潜能、展示自我个性。四是创新教学实践考核体系。建立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考核标准和办法,注重过程考核,强化个人实践教学总结和反思。

3.2建立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要求加强内涵建设和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内容,细化课程质量标准,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推进课程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紧密对接。三是搞好网络平台建设,提供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

3.3加强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要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培育一支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第一,改革教师招聘、人才引进政策、薪酬制度等,引进具有丰富体育教学经验和较高水平的专项教学人才,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与渠道,充实教师队伍。第二,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培养本校术科体育教师,增加进修机会,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以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学科教师要深入教学一线,加强指导,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岗前培训和校本培训,帮助青年教师顺利度过教学关、科研关、实践关,加强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培育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

3.4完善体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是产学结合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物质保证,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实践经费来源渠道,通过多方面集资,特别是争取企业、公司、俱乐部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基础建设。对校外实践教学硬件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改造,配备优秀的实践指导教师,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最后要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打造现代化实践教学新模式,确保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3.5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协同评价机制

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作用。在考评内容上,要突出对学生专项教学的能力和裁判能力的考查,而不是仅看学生专项等级水平;在考核方式上,加大形成性考核的力度,注重过程评价[5]。考核时既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教学方法的选用、专项技术技能展示等教学能力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职业态度、合作精神、行为道德及进步幅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参考文献:

[1]陈琦.体育院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1):1-6.

[2]陈利和,刘海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体系重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9):14-15.

[3]高殿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2):93-96.

[4]张翠玲,李金龙.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106-111.

[5]黄玲玲.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5):140-142.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14455);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jk06)

作者简介:徐剑(1985-),男,湖北随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6)04-0061-04

Construction of Dimen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XU Jian, ZHENG Xiang-ping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y, Wuhan Sport University, 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current sports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fuzzy target, insufficient practice class hours, lack of teaching staff, poor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imperfect teaching system, which leads to students’ lack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sufficient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is, starting from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spective it builds a 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one point, one line, three dimensions and four level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 term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specification, course,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base, evaluation.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bi-professional teachers; course; practice base; teaching evaluation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体育教育专业双师型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科学利用实践基地 搭建体验平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