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6-08-10李炜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4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耐药性肿瘤

严 瑾,李炜煊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528000)



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严瑾,李炜煊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528000)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含0.5 mg/mL万古霉素的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培养流感嗜血杆菌,应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菌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结果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住院肿瘤患者下呼吸道的合格痰标本中分离出72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4.7%(25/72);药敏试验的耐药分别为:氨苄西林43.1%(31/7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47.2%(34/72)、头孢克洛19.4%(14/72)、四环素19.4%(14/72)、氨曲南16.7%(12/72)和氯霉素16.7%(12/72),而对头孢呋辛、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均高于90%。 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很大,β-内酰胺酶阳性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80%),不宜用于流感嗜血杆菌的经验用药。

关键词:肿瘤;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耐药性

流感嗜血杆菌是口腔、鼻咽部的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机会与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加上手术、化疗、放疗、激素、广谱抗菌药物等各种治疗,较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成为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使用含0.5 mg/mL万古霉素的巧克力培养基进行流感嗜血杆菌的培养,分离出72例不同肿瘤患者下呼吸道的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菌株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菌株来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确诊为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合格痰标本(以痰中白细胞超过25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少于10个/低倍视野为合格标本),对同一患者同一来源标本的重复培养结果以第1次结果进行统计。共2 766份标本中分离出72株流感嗜血杆菌。

1.1.2仪器与试剂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及奈瑟菌-嗜血杆菌NH鉴定卡,购自生物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专用含0.5 mg/mL万古霉素的嗜血杆菌巧克力培养基。头孢硝噻吩纸片、抗菌药敏纸片均为英国Oxiod公司产品。

1.1.3质控菌株流感嗜血杆菌ATCC49247、大肠埃希菌ATCC2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购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

1.2方法

1.2.1菌株分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标本接种、细菌培养。采用含0.5 mg/mL万古霉素的嗜血杆菌巧克力培养基进行流感嗜血杆菌的培养,做Ⅴ、Ⅹ因子和Ⅴ+Ⅹ因子试验,结果完全符合再通过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鉴定符合率均在93%以上。

1.2.2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四环素、头孢吡肟、环丙沙星、氨曲南、氯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敏感性,结果判断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学会(CLSI)2013年版标准判读。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

1.3统计学处理使用WHO耐药性监测组提供的细菌耐药性软件WHONET 5.6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检出的72株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来自肺癌患者(分离出28株,占38.9%),其次是鼻咽癌患者(分离出18株,占25.0%),其余癌症类型依次为:食管癌(5株,6.9%)、乳腺癌(3株,4.2%)、淋巴瘤(3株,4.2%)、胸腺瘤(2株,2.8%)、胃癌(2株,2.8%)、直肠癌(2株,2.8%)和多发性骨髓瘤(2株,2.8%),还有其他不同类型癌症共8株,占11.1%。

表1  72株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阴性株与阳性株耐药率比较

2.2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72株流感嗜血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25株,产酶率为34.7%。25株产β-内酰胺酶株对氨苄西林的药敏耐药率为100.0%。

2.3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的敏感性,药敏结果依据CLSI 2013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显示,72株流感嗜血杆菌中25株β-内酰胺酶阳性株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氯霉素、四环素、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44株阴性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抗菌药物对该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见表1。

3讨论

嗜血杆菌主要定植于上呼吸道黏膜,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嗜血杆菌由于繁殖诱导炎症介质释放和表达,导致炎症细胞浸润引起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严重疾病,其中致病性最强是流感嗜血杆菌[2]。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放、化疗史的,接受侵袭性操作等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因而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而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占感染性疾病的30%~40%[3]。往往感染后病情加重,容易诱发呼吸衰竭,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临床对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统计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肿瘤患者入院当天送检合格痰标本中检出的流感嗜血杆菌共72株,排除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流感嗜血杆菌对生长环境和营养要求较高,检出率通常较低。由于流感嗜血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要有Ⅹ、Ⅴ因子,且在5%~10% CO2条件下才能生长[4]。本研究采用专用含0.5 mg/mL万古霉素的嗜血杆菌巧克力培养基,加0.5 mg/mL万古霉素可抑制革兰阳性菌株和其他细菌的生长,可提高标本中的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在分离的72株流感嗜血杆菌中,来自肺癌患者最多,占38.9%,与文献[5]报道一致,但存在不同的是,鼻咽癌患者(占25.0%)位居第二,这可能与疾病地域性相关。本院下呼吸道感染的肿瘤患者以中老年人多发,放疗、化疗可能导致他们的白细胞数量减少,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肿瘤组织自身、抗肿瘤药物影响、各种穿刺术和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与治疗等造成皮肤和黏膜的正常屏障完整性被破坏。

本院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72株流感嗜血杆菌,有25株β-内酰胺酶阳性,阳性率为34.7%,与江秀爱等[6]结果接近。这25株β-内酰胺酶阳性株的氨苄西林是100.0%耐药。究其主要机制,是由于β-内酰胺酶可以改变氨苄西林分子结构上的β-内酰胺环,导致氨苄西林失去活性而耐药。临床仍常以其作为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因为氨苄西林对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因此,使用氨苄西林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时应当注意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但对阴性株,氨苄西林耐药率仅为12.7%,仍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另外,本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5株β-内酰胺酶阳性株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氨曲南、头孢克洛、氯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80.0%、36.0%、36.0%、32.0%、32.0%,显著高于47株β-内酰胺酶阴性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呋辛、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株β-内酰胺酶阳性株与47株阴性株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氯霉素的耐药率相差较大,这与其他类似试验结果基本相符。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往往同时伴有对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多重耐药,是由于对氯霉素耐药大多由于有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产生,而流感嗜血杆菌可同时产生乙酰转移酶和β-内酰胺酶,导致其对氯霉素和氨苄西林双重耐药[7];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可能由于细菌过度产生双氢叶酸还原酶导致对磺胺类药物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8]。因此,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不宜选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由于四环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不良反应较大,临床用药时应慎重使用。首选药物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推荐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阿奇霉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9]。本次调查还同时进行了头孢呋辛、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的药敏试验,经统计其敏感率均高于90%,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是适合治疗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敏感抗菌药物。

临床通常采用经验用药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容易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导致其耐药率升高。本调查分析表明,流感嗜血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很大,β-内酰胺酶阳性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80%),不宜用于流感嗜血杆菌的经验用药;虽对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但多数抗菌药物对该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加强呼吸道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谱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继续开展不间断的完整的耐药监测,对于控制耐药菌株快速增加至关重要[10]。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及时采集和送检验合格痰标本,提高检出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同时及时了解药物的敏感性情况,加强耐药性监测,可根据药敏结果的流行特点有效指导临床应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鲁梅华,洪永富.脑膜炎败血黄杆菌致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8):935-937.

[2]谢成彬,王频佳,吴雨露,等.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5):561-565.

[3]魏献英.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287-288.

[4]苏盛通,陈惠业.常见苛养菌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3):221-224.

[5]张文芳,郑珊,李丁,等.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7):1292-1293.

[6]江秀爱,刘淑慧,赵自云.青岛部分老年患者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及耐药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2330-2331.

[7]刘东华,李从荣.孝感地区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北京医学,2012,34(12):1051-1054.

[8]刘英,杨长顺,刘筱玲,等.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3):1423-1424.

[9]徐燕,闫涛,彭蘡.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2):25-26.

[10]刘家云,徐修礼,樊新,等.2006~2007年度中国西北地区十家临床教学医院嗜血杆菌耐药监测[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6):74-76.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4.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14-2025-03

(收稿日期:2016-01-11修回日期:2016-03-18)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耐药性肿瘤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ceRNA与肿瘤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