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位在欧洲议会工作的中国人

2016-08-10高凡

侨园 2016年7期
关键词:欧洲议会议员

文  本刊记者 高凡



首位在欧洲议会工作的中国人

文本刊记者 高凡

欧洲议会类似于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它与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并称为欧盟三大机构。欧洲议会由欧盟28个成员国民众直接选举产生执掌欧盟立法、监督和咨询大权 是欧洲民主形式下代表人民意愿的最高权力机构。值得沈阳人骄傲的是 第一位在欧洲议会工作的中国人是老乡 年轻的80后 盖琳。

今年的辽宁省政协港澳委员及列席代表分组讨论会议上 在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港澳委员和代表中 一位相貌堂堂、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他就是欧洲议会议员助理、欧盟议会欧中友好小组秘书长盖琳。

酒吧偶遇成欧洲议会议员助理

盖琳1981年出生 辽宁沈阳人 2000年到比利时留学 欧盟学高级硕士 2005年到欧洲议会工作。

盖琳成为欧洲议会议员助理还有一段“传奇”呢。

2004年夏天 正在留学的盖琳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间酒吧里与朋友小聚。也许是酒吧的氛围唤醒了他的野性 也许是酒精的麻醉刺激了他的激情 年轻的盖琳顺着酒吧内粗大的缆绳爬到了二层阁楼 掌声、口哨声、欢呼声和惊叫声随着他攀爬的高度不断升级 整个酒吧因为这一幕而沸腾起来……

酒吧的一角有两个人在冷眼旁观 其中一人就是欧洲议会议员——内伦贾·德瓦。当盖琳坐回酒吧底层的沙发时 “大胡子”德瓦主动走近盖琳 “你刚才爬到那么高的地方 真了不起 你不怕从上面摔下来吗 你可能会死 ”盖琳说 “我没想过害怕 因为我有信心 肯定不会摔下来。”德瓦笑呵呵地说 “年轻人 我想和你交个朋友 我是欧洲议会议员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的大伦敦区全权代表 斯里兰卡无任所大使。”“我叫盖琳 在布鲁塞尔商学院读书。”

在随后的闲谈中 盖琳和德瓦探讨的话题始终围绕着中国 关于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现状。他们中存在太多的分歧 却又谈得非常尽兴和投机。分手时 德瓦忍不住对盖琳说 “我遇到的年轻人都很敬畏我 甚至有点惧怕我 他们总是表现得不自然 更不用说和我争论了。而你让我感觉咱们是平等的。”说着 他和盖琳交换了电话号码。

2004年12月 盖琳第一次走进德瓦在欧洲议会的办公室那时他们还是朋友。德瓦提出让盖琳帮他起草一份欧洲议会海外发展委员会报告 内容主要是关于帮助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童工问题 截稿日期是2005年3月底 德瓦还特意强调会给盖琳一笔酬劳。虽然这是一份“苦差” 但盖琳还是欣然接受 这样的“课外工作”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锻炼能力 还可以补贴学业上的开销 何乐不为呢

次年 月 盖琳带着写好的报告再次来到欧洲议会。当时德瓦正参加海外发展委员会的一个例会。德瓦接过报告一口气看完 兴奋得从座位上一跃而起 他对与会者大声说 “同事们 我的中国实习生刚刚做出一份20多页的详细报告 这对我们的工作有极大帮助。”说完 德瓦把报告传给其他议员看还把盖琳介绍给众人。会议结束后 德瓦拉着盖琳边走边说“走 我们到人事部办手续 我要你做我的中国实习生 ”

2005年夏天 盖琳在比利时的学业顺利结束 到底是留在比利时找工作 还是回中国发展 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此时德瓦再次找到盖琳 斩钉截铁地说 “走到议会人事部门办手续去 我要你为我工作 ”

然而 聘用一个中国籍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欧洲议会规定 只能聘用欧盟成员国公民做议员助理。这可急坏了德瓦 他立即给欧洲议会议长写了一封荐贤信 力主聘用盖琳为议员助理。

很快 盖琳就接到了欧洲议会人事部的通知 欧洲虽然不能雇用非欧盟议员助理 但可以雇用外籍议员顾问。从这一天起 盖琳正式以“议员顾问”身份成为欧洲议会第一位中国籍议员助理。

为欧中关系友好添砖加瓦

自从成了德瓦的助理 盖琳就十分希望能够影响德瓦甚至更多的欧洲议员 为加强欧中友好关系而努力。2006年7月盖琳与德瓦促膝长谈后 一项在议会内部构建“欧中友好小组”的计划就落在盖琳的肩上。这个小组由德瓦担任主席 盖琳担任秘书长 计划吸引那些真正对华友好的欧洲议员加入。

好事多磨。当盖琳满心欢喜把这个计划通知中国有关外交机构时 却未得到积极的回应。理由是中国政府已经与“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建立了外交关系若再与其他形式的议会机构建立关系 可能挑起不必要的外交争端。尽管盖琳一再解释两者并非同一职能 前者负责欧洲议会一切对华事务 后者基于欧洲议会平台促进欧中关系 但仍然无济于事。

为此 盖琳一度十分压抑 感到孤独无助。幸好周围的朋友给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时任新华社欧洲总分社社长梁贵和对小组的成立充满期待 “小伙子 坚持下去 把小组建起来就什么都好了。”布满血丝的双目、几乎磨破的嘴皮、数月的忘我工作、无数的不眠夜晚 盖琳用他的坚持终于换来了欧中友好小组的成立。

2006年12月5日 欧洲议会A5F385厅座无虚席。十多位欧洲议会议员携助手出席“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成立仪式并共同成为小组创始成员。中国驻欧盟使团也派出了公使衔参赞魏敏代表大使出席 中外数十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欧中友好小组发展到今天 共有46位在职议员加入 其中13位就任党团领导、委员会主席、代表团团长等重要职位。他们来自20个国家 跨议会8大党团。现在 欧中友好协会以小组为核心在布鲁塞尔注册成立 在非政治领域广泛务实地促进中欧关系。

小组成立以来的工作不胜枚举

2007年1月 小组在欧洲议会例会上呼吁欧盟反对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该大会已被中国政府认定为恐怖组织。

2007年5月 小组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首次访华 参观北京、上海会见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时任中国人民友好协会主席陈昊苏等官员和地方领导。

2008年1月至3月 小组发起支持北京2008年奥运会活动 并呼吁议会不抵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008年5月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小组得知受灾民众最需要帐篷。德瓦主席通知时任负责海外发展与救助的欧委会委员 Louis Michel先生 要求欧盟委员会协调。最终6000个帐篷运往中国。

2008年8月 小组主席德瓦代表欧洲议会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出席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的欢迎午宴 并会见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2009年9月 热比娅到欧洲议会鼓吹“疆独” 污蔑中国政府长期压迫维吾尔族人民 剥夺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 消灭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德瓦主席和小组中的议员当面驳斥热比娅 “倘若你说得属实 你如何身为维吾尔人能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如何能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女商人之一 如何可以生育11个孩子 又如何能用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诋毁中国 ”最终热比娅被问得哑口无言。

2009年10月 欧中友好小组在第七届欧洲议会招募新成员。小组发展到40多位议员 跨议会4大党团 成为了议会中最大的友好小组。

2010年12月在布鲁塞尔 由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的骨干成员发起成立的欧洲议会 欧中友好协会应运而生 在非政治领域更加务实地促进中欧合作。

2011年1月 协会在欧洲议会举办“中国西部历史图片展”西藏农奴历史图片展 。

2011年以来 协会为辽宁、四川、陕西、上海、西藏、江苏、广东、福建、重庆等省市牵线搭桥 举办“投资招商洽谈会”等一系列互访活动 为内地与欧洲重要机构和企业建立联系。

2015年9月 受中国中央电视台委托 协会旗下的会员单位在欧盟总部承办了《不惑之交——见证中欧建交四十载》首映式活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欧盟委员会委员蒂博尔·瑙夫劳契奇、比利时公主玛丽·埃斯梅拉达、协会主席德里克·沃恩、小组主席德瓦、中国驻欧盟使团大使杨燕怡、中国驻比利时王国大使曲星等150余位中外友好人士共同出席见证了当天的首映仪式。

2015年12月 应小组主席德瓦议员邀请 由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玛赤林率领的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访问欧洲议会并与小组中的9位议员进行了交流。

欧中友好小组首次访华

2007年5月 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 刚成立不久的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前往中国进行参观访问。小组代表团由6位议员和1位议会秘书长组成。

与以往的出访不同 这次中方提出 代表团访问的项目和行程可以根据代表团的意向来安排。这可是一次特殊的礼遇 此前没有去过中国的欧洲议员们非常兴奋 他们希望通过此行对中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德瓦要考察最贫穷的西北地区 米歇尔想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别兰则希望多与人大代表进行沟通。另外 还有议员希望深入了解中国航天工业、外交政策、水利资源甚至军队现状等。盖琳不得不向大家解释 一个星期时间最多只够参观北京和上海。一个议员随口问盖琳 “北京有多大 ”盖琳答道 “也就是比利时国土面积的一半多点吧。”

5月27日至6月2日 欧中友好小组正式对中国进行访问。中方对访问团非常重视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外交部、商务部、全国人大都与代表团举行了会晤。访问期间 代表团成员在北京参观了故宫、长城、奥运场馆等地 在上海参观了飞机制造厂、通用汽车公司、环境保护局。

曾经问盖琳北京到底多大的议员后来说 “和中国相比 比利时真是一个小村庄。”另一位议员一脸困惑地问德瓦 “在北京的大街上怎么没看见那么多人骑自行车 在欧洲的媒体上 只要一看到北京 就是很多中国人骑着自行车蜂拥而过的画面。”

在上海 议员们第一次坐在磁悬浮列车上时都说 “没有轮子的火车也可以跑到每小时近500公里。”别看磁悬浮引进的是德国技术 但在欧洲并不普遍。

几天的密切交流使盖琳与一位议员夫人成了知心朋友。议员夫人说 “如果我是你 就马上回到上海或北京工作 绝不会留在欧洲。以你的条件 在中国找份好工作应该很容易。”盖琳却说 “我认为 我现在的工作是目前最好的工作。在中国工作固然很好 可以不用漂泊 但也不能让我更好地帮助我的祖国。”议员夫人听后十分感动 “孩子 你是我见过的最爱国的年轻人。”

通过这次访问 代表团成员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来之前他们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有所担心 但访问后他们都对中欧之间的合作充满信心。另外 在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后 他们认为欧洲人必须勤奋 减少对社会福利的依赖 可用刺激投资的方式解决欧洲失业问题和社会问题。

百闻不如一见 这次访问加深了欧洲议会议员对中国的认识 欧中友好小组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欧洲议员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强 对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信令盖琳充满动力

盖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高中学籍在沈阳市53中学在市31中借读。谈到为什么到比利时留学他意外地诚实 “考不上好大学所以才出国的。因为妈妈同事的孩子在比利时上学 说很好 爸妈认为我去他能照顾我。事实是到比利时后那孩子长什么样我都没见过。”末了还加上一句 “应该正视自己的过去嘛 ”

盖琳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直爽的东北汉子 一个不能让人拒绝的人。越与盖琳交往 他身上流露出来的达观自信和满满的正能量越吸引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双重熏染下成长的盖琳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 父亲年轻时是军官 转业后在国企任中层 母亲是医生。父亲一直教育他要“夹着尾巴做人” 他常说 “谦虚使人进步 也使人获得良好的人缘 这种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推崇的。”

然而 在欧洲长期的生活中 盖琳发现欧洲人并不把中国式的谦虚当作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 相反 欧洲人把过分的谦虚看作虚伪的表现。这就令盖琳对“谦虚”一词有了新的理解 谦虚是一种审视自我的态度 但它绝不等于自卑 更不能因此而不培养善于表现自己的能力。正因为如此 盖琳学会了自信 学会了如何积极地表现自己。在布鲁塞尔这个欧洲“心脏” 到处充满着人与人的竞争。自信使盖琳充满动力、意志坚强 给了他奋斗的目标。善于表现自己 为盖琳实现人生目标创造了数不清的机遇。

在欧洲议会工作了12年 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 挑战一个接着一个 永不停歇。盖琳觉得自己应该中国化 这样才更有人格魅力和价值。在欧洲要用欧洲的方式和欧洲人打交道 有些事尽力了 即便不成功 也会受到尊重。另外 他还觉得现在自己越来越爱国 越来越有责任感当意识到有人期望得到你的帮助时 再累也会去拼。

欧中友好小组主席德瓦曾说过 “盖琳是在欧洲议会正式工作的第一位中国人 在此之前 或者直到现在 一些欧洲议员仍然对中国不甚了解。盖琳先生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他拉近了欧盟和中国的距离 促进了欧中人民特别是双方的立法者的相互了解 并且结为挚友。”

1 盖琳和德瓦在欧中友好小组报告会上

2 欧中友好小组参观北京人民大会堂

猜你喜欢

欧洲议会议员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喜新厌旧
欧洲议会食堂涨价引不满
英议员离职后照领餐补
欧洲议会表决通过CETA
韩国23议员接力演讲115小时创纪录
韩国议员大打出手
寥若晨星
驴?议员?
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