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岛协力共创“孤竹文化名城”

2016-08-09马会会秦学武

人民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秦皇岛资源旅游

马会会++++秦学武

孤竹文化是秦皇岛地区一种重要的地域性文化资源。综合史书《史记》、《汉书·地理志》、《辽史·地理志》、《括地志》以及地方志《永平府志》、《卢龙县志》、《滦州志》多种史料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确定,古孤竹国是秦皇岛境内最早出现的方国,距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今秦皇岛及所辖的卢龙等各县均属孤竹国,今以卢龙为中心的滦河—青龙河三角洲一带是孤竹国的核心文化圈之一。可以说,秦皇岛地区文化源于孤竹文化。“商朝在北方沿海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方国——孤竹国,堪称今秦皇岛地区文明史的开端性标志。”①时至今日,孤竹国虽已消失殆尽,但其文化资源成为促进秦皇岛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孤竹文化资源源远流长

依据“文化”和“资源”的概念,可将孤竹文化资源界定为:孤竹国存续期间以及之后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至今能够被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孤竹文化元素,即精神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资源的总和。

孤竹文化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是“夷齐精神”。据《史记·伯夷叔齐列传》所载:伯夷叔齐,孤竹国二子,孤竹国君初欲传位次子叔齐。父亲去世后,兄弟相让王位,先后逃走。二人到了西周,正逢武王伐纣之时,于是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几乎被杀。待武王灭商建周之后,以为耻辱,“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夷齐的经典传奇,集中体现了“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的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被认为是道德文化的源泉。孔孟最早将夷齐奉为道德标杆,孔子尊其为“古之贤人”,孟子称之为“百世之师”,儒家的“仁义”、“孝悌”等均可从伯夷身上找到根源。且此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对文学、文化、思想史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有无数以夷齐为题材的作品。所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耀宗评价“二子”为:“历代朝野共同礼赞古德丰碑之高之上未见出其右者;影响三千年社会各界道德修为之广之深未见出其右者!”夷齐的道德精神成为孤竹文化开发最重要的资源。

现存的古孤竹遗迹多为可开发的物质文化资源,如秦境内的书院山和首阳山。书院山传为夷齐读书和隐居之地。崖壁上,“夷齐读书处”五个摩崖石刻大字至今依稀可辨,传为韩愈所书。首阳山则是夷齐采薇之所,相传《采薇歌》便于此所作。滦河南岸还有祭祀二子的夷齐庙遗址,乾隆皇帝曾两次光临。这些古遗迹的留存为旅游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孤竹文化资源助益文化强城

一是打造城市品牌,彰显城市特色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城市品牌竞争的实质是追求城市的差异化,以特取胜。地域文化作为地区的特有资产,是城市品牌塑造的基础。诸多实践如曲阜的“孔子文化节”, 长春的“电影节”,均是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在2013年“中国首届城市品牌国际论坛”上,清华大学范红教授明确指出“城市品牌研究与战略规划的工作是城市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基石。”秦皇岛要在城市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充分发挥孤竹文化资源的优势,加快城市品牌塑造的步伐。

二是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要。一个国家的前途,往往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息息相关。而市民文化素养的形成,源于城市文化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秦皇岛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提炼了“开放包容崇德尚美”的海港精神,组织了“秦皇岛城市精神”的征集和讨论,2016年1月将“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写入“十三五”规划。孤竹文化作为秦皇岛地区的文化之根,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同时有历史故事和人物作为依托,对于促进秦皇岛新时代文化高地和精神家园的建设意义重大。

三是挖掘城市经济增长潜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孤竹文化作为宝贵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促进秦皇岛“旅游立市”战略的实现。从2009年确立“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迄今,旅游业已成为秦皇岛的支柱产业,有数据显示,2015年秦皇岛前11个月的旅游总产值达到339.37亿元,占全年生产总值的27.14%。根据《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未来旅游经济将在秦皇岛的经济总量中占更大的比重。但目前秦皇岛的旅游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缺乏淡季特色旅游产品造成的淡旺季反差过大,成为制约秦皇岛旅游发展的瓶颈。传统的旅游精品项目———滨海游和长城游,因缺乏资源的垄断性,正受到临近城市如北京长城游、青岛大连滨海游的威胁。培育孤竹文化游成为新的旅游品牌,既可以突出其文化特质,克服季节的限制,又让人耳目一新,为秦皇岛旅游增加新亮点,势将成为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孤竹文化资源开发多维受限

目前,孤竹文化开发初见成效。在理论研究上,成立中国孤竹文化研究中心等各种专门机构,组成了一个由政府主导、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产生了大批理论成果。特别是《东方德源》一书,作为程碑式的著作,被国家图书馆、季羡林纪念馆收藏。在挖掘保护上,促成国家级重大考古项目———蔡家坟村遗址发掘,申请伯夷叔齐传说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2009年卢龙县被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为秦皇岛获得一块国字号招牌;文化产业方面,在首阳山和书院山实施了人文景观复建,策划了以“求圣、教学”为主体功能的文化旅游。开发了以孤竹命名的系列特色农产品,其中,孤竹小金米还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称号。

总之,孤竹文化的整体开发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开发平台较低,严重限制影响力发挥。近年来,孤竹文化开发的重镇一直在卢龙,取得的成效也多限于县域境内,秦皇岛市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孤竹文化资源的重要地位,没有将孤竹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升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战略高度,虽然在《秦皇岛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将“挖掘和展示孤竹文化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实际上并未采取有效举措,导致了孤竹文化开发囿于县域视野,缺乏平台,文化力与经济转化力不匹配,对于秦皇岛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弱。

猜你喜欢

秦皇岛资源旅游
游秦皇岛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纪念秦皇岛解放70周年主题展在秦皇岛市档案馆开幕
孙婷婷
旅游
夜宿秦皇岛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