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品质人生
——武汉第三寄宿中学课程改革建设纪实
2016-08-09黄群芳
文/黄群芳
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品质人生
——武汉第三寄宿中学课程改革建设纪实
文/黄群芳
如何评价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当下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又以什么为目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教育工作者都会给予不同的回答。然而,在这千姿百态的教育方式、教学理念之下,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核心价值吗?武汉第三寄宿中学的教育工作者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通过几年的努力实践,这所环境幽雅、设施先进、师资雄厚、质量一流的基础教育单位,始终相信“品质”才是教育教学活动应追求的核心理念。正因如此,该校始终秉承“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品质人生”的办学理念,并以“崇德、砺志、求实、创新”为校训,着力实现“出思想、出名师、出英才”的目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现已形成三寄宿学校品质教育品牌,发展成为武汉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优化教学理念,推动创新发展
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在吴晓红校长的带领下,以文化为核心、以质量为根本、以改革为途径、以特色为抓手,全面实现学校创新发展。大刀阔斧的课程、德育、教学、管理“四项改革”也有效迈进,使这所传统名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该校在优化教学理念的进程中,注重教学品质、学生品质、教师品质的培养与提升。“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品质人生”的教学理念,铭刻在校内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他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力实施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了使先进的办学理念转变成教师教育的具体行为,校内实施“文化、创新、队伍、评价、质量”五大工程,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方法独特、效果突出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注重品质内涵,打造品质课堂
吴晓红校长认为,课堂的品质在于教师在课堂活动之中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一旦课堂上点燃了学生思想、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思维品质,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式,而是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课堂的教学成为了学生“生命狂欢的超市”,教学内容自然会丰富,教学效果自然会突出。由此,三寄宿学校明确目标,打造品质课堂。所谓“品质课堂”即课堂有品位、有质效。“有品位”指的是在课堂上学生能优雅、精细地品味和享受教学过程,有高雅的情趣追求;“有质效”指的是课堂要有传输的知识密度、落实的训练强度、达成的目标广度、考试升学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在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品质课堂以培养学生品质为核心,通过预习感知、共研释疑、迁移拓展、自主评价、作业反思等五个环节而得以实现。品质课堂不仅关注知识与能力,更关注过程与方法,不仅关注学生学识、学力的增长,更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培育,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进步,更关注学生明天、未来的持续发展。学生在品质课堂之中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师生结伴探索兴趣浓厚,营造出一种师生互进的和谐氛围。
激发学生潜能,培养个性特长
武汉第三寄宿学校在全市初中首创和实施初中学校全新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学分制评价体系,规定每生每学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完成30学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之星等的评选、分配生推荐、综合素质评价等均与其挂钩。
开展学分制探索,需要学校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予以调整,给予学生更丰富、更多样的课程选择空间。为此,三寄宿中学在保障国家、地方课程质量的同时,自主开发了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新力、责任感、实践能力、健康身心、艺术素养等六类85门校本课程,提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学打破班级限制,学生依据兴趣选择,按照课程分班上课。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减少中考学科课程教学时间,增开选修课,每周保障了校本课程不低于2.5节。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特长,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课程改革,吴晓红校长表示,课程改革的成功在于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增多了,考试科目课时减少了,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向45分钟要效率,只有课堂教学上学会做加法,学生学业负担才能做减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特长才能得以发展。
改革硕果累累,创建一流名校
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建校十多年来,不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课改谋发展、特色铸品牌,实现了学校跨越发展,办学质量年年位居武汉市前列。中考多项评价指标居全市之首,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量“人文底蕴深厚、学业基础扎实、持续发展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先后有66名该校毕业生,在高级中学里经过三年努力,考取了清华、北大、牛津、剑桥等国内、国际名校。此外,以“少年科学院”为载体的科技教育及社团活动成绩斐然:有200多人次获国际、国内大奖,其中5次代表中国赴美国、印尼、韩国等地参加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及机器人项目决赛,并屡获佳绩。该校闭然同学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名获得“中国小院士”称号的中学生。“无线电制作”“机器人项目”等比赛多次获市团体冠军。多名学生的创造发明获国家专利。在艺术体育教育方面,该校曾获得武汉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还有400余人次获国家省市艺术小人才比赛奖项,其中,潘敦同学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儿童论坛,陈珩同学作为全国唯一的学生代表和开奖嘉宾参加了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六届夏衍文学奖和第十一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三奖合一的颁奖典礼。
三载耕耘,三年磨砺,武汉第三寄宿中学的课程改革曾遭到过反对,受到过质疑,也得到过鼓励。三年过去,在新的课程改革影响下的首批学生晒出了他们的成绩单:2014、2015年中考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招生年年爆满。这充分说明课程改革的成功:既保证了升学率,也把素质教育还给了学生。
作者单位:(武汉第三寄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