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量评估易损斑块与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2016-08-09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神内二科咸阳712000吴顶锋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神内二科( 咸阳 712000) 杨 杰 付 锋 吴顶锋
CT定量评估易损斑块与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神内二科( 咸阳 712000)杨杰付锋吴顶锋
摘要目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评估斑块体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颈动脉支架患者的临床数据。支架内再狭窄(ISR)≥50%且收缩期峰值速度≥200 cm / s进行回声双扫描。根据放射密度 (HU), 颈动脉斑块体积分为4级:<0HU,0~60 HU, 60~130 HU及> 600 HU。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ISR危险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单变量分析,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疾病,总斑块体积,放射密度< 0和≥600HU皆为ISR风险因素(P< 0.10)。多变量分析,放射密度< 0可独立预测ISR(HR:1.041;95%CI:1.041~1.078;P = 0.021)。结论:放射密度< 0的大体积斑块与ISR的风险增加相关,多层螺旋CT定量和定性监测颈动脉斑块,可作为预测ISR发展的有效工具。
主题词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颈@支架内再狭窄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颈动脉支架植入(CAS)具有替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潜力[1]。新生内膜好发于支架表面[2]。据报道,支架内新生内膜进一步恶化支架内再狭窄(ISR)[3]。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评估斑块体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之间的相关性。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52例颈动脉支架患者的临床数据。52例患者,男性44例(84.6%),女性8例(15.4%)。平均年龄为69.8±7.7岁。52例患者,36例(69.2%)有症状,16例(30.8%)无症状。纳入标准:多层螺旋CT术前扫描颈动脉, CAS术后扫描数据完整。
2MDCT方法本研究采用128排256层螺旋CT扫描仪(philips)。所有患者以4ml/s的注射速度(浓度370mg/ml)注入造影剂80ml。阈值设定100HU,自动触发阈值扫描颈内动脉感兴趣区域(ROI)。图像重建采用中间重建算法:视野:160mm;矩阵大小: 512×512;切片厚度:0.625mm;间距:0.3mm。颈动脉斑块根据放射密度 (HU)分为4级:<0,0~60, 60~130, 及> 600 HU。
3CAS手术方法术前3~5d至少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00mg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75mg)。术前静脉注入肝素钠(70 IU /kg)增加全血激活凝固时间,局麻手术。8F-90 cm导管从股动脉鞘插入到同侧颈总动脉近端狭窄处。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颈动脉保护系统。
4随访所有患者于CAS术后24h、术后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及每年回声双扫描。记录患者术后事件。
5统计学方法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再狭窄时间。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再狭窄风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基本特征52例患者,其中36例(69.2%)症状性狭窄,高血压38例(73.1%),糖尿病24例(46.2%),血脂异常22例(42.3%),肾功能不全5例(9.6%),冠心病14例(26.9%),周围性血管疾病5例(9.6%),对侧颈动脉闭塞3例(5.8%),颈部放疗2例(3.8%),吸烟36例(69.2%)。预扩张 41例(78.8%)。整个周期性并发症率为3.8%(2例,1例中风,1例高灌注综合征)。患者斑块体积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体征及斑块计算结果
注:无再狭窄相比*P<0.05
2变量分析单变量分析,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动脉疾病、斑块总数和斑块体积放射密度< 0HU或≥600HU与ISR相关(P<0.10)。多变量回归分析,放射密度< 0HU独立预测ISR(HR:1.041;95%CI:1.041~1.078;P=0.021),放射密度< 0HU的斑块ROC曲线显示斑块体积预测颈动脉ISR的临界值为7.85 mm3,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83%。
讨论
如今,多种冠状动脉板块成像模式已被开发出来,用于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但是,尚无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手段分析斑块对再狭窄的影响。
本研究首次采用多层螺旋CT评估斑块体积与ISR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CAS术后12个月, 支架内出现由平滑肌细胞和成熟纤维组成的新生内膜[5]。先前报道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多支架,吸烟,斑块钙化, CEA,颈部癌症和颈部放疗[6]。本研究发现斑块成分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明确了新生内膜动脉硬化的诱因。Simonetti[7]研究发现,再狭窄通常由同心钙化斑块组成,但未评估钙化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多层螺旋CT因其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可有效量化钙化病变程度。单变量分析表明,大量的钙化斑块放射密度≥600 HU与ISR相关。多变量分析表明,斑块脂质核心及放射密度< 0 HU皆与再狭窄显著相关。冠状动脉斑块放射密度 < 0 HU被称为“脂质池”,可引发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造影剂滞留。因此,“脂质池”可以视为不稳定斑块存在的证据。斑块放射密度< 0 HU在冠状动脉和颈动脉斑块体积中只占少数,本研究发现结果相似。
目前的研究尚存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病人和临床事件数量偏少;其次,研究性质为回顾性。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认为放射密度< 0的大斑块增加ISR风险。多层螺旋CT定量和定性监测颈动脉斑块,可作为预测ISR发展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李菁,韩冰莎,贺迎坤,等.重度颈动脉狭窄腔内支架植入术后认知功能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11):943-945.
[2]陈涛,张春晓,米杰,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30):50-51.
[3]李彬,何家富,吴校林,等.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血小板聚集性和活性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10):762-764.
[4]夏群.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7): 872-873.
[5]杨蕾,王丽娟.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因素分析[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 21(5): 449-453.
[6]刘慧竹, 张瑞岩. 影响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新生内膜生成的因素[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5, 42(5): 316-319.
[7]Simonetti G, Gandini R, Versaci F,etal.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a single-centre experience with up to 8 years’ follow-up[J]. European radiology, 2009, 19(4): 982-989.
(收稿:2015-12-07)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