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茶的对话
——访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

2016-08-09谢燕青

茶博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茶叶博物馆茶文化茶叶

本刊记者 谢燕青

人与茶的对话
——访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

本刊记者 谢燕青

茶叶的表达形式有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不约而同给出了“茶叶博物馆”这个答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不同类型的茶叶博物馆已达到六七十个,且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从公共收藏和传播茶文化概念出发的私人博物馆,已在全国表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无论是公办博物馆还是私人博物馆,在茶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茶叶博物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集中收藏某一类茶叶或者某种茶器茶具,有的则是以全面介绍中国以及世界茶文化为主的主题性博物馆,有的纯粹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广纳有个性的茶元素等等。它们不仅发挥着保存、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作用,还把茶文化带进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与观众互动。茶叶博物馆作为媒介,建立了人与茶的对话,搭建了人与茶沟通的桥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茶叶博物馆把25周年的馆庆安排在了这一天,希望博物馆与公众结合,对接文化交流。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场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已经成为系统的茶文化传播平台。作为茶叶博物馆的“理想模型”,我们特别采访了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谈一谈茶叶博物馆的兴起、发展以及未来趋势。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 吴晓力

记者:请问吴馆长,目前中国的茶叶博物馆的发展背景是什么,有哪些意义?

吴晓力:茶叶博物馆的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趋势,存在其必然性。茶叶和其他文物不同,它首先是一种产品,是社会中消费、流通的常见物。认识茶、发展茶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文化传承的这种意识已经融入在我们的血脉中,我们一直都很重视文化传承。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自身对茶的兴趣形成,很多人主动承担起传承的责任,追求和促进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目前全国有六七十个茶叶博物馆,还有很多个人的小型收藏,都对传播茶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茶叶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吴晓力:博物馆作为一个保护、研究、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职能的文化教育机构,是传承和展示人类文明的最好载体,是文化产业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文化资源,是国家、民族宣传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物馆的特点鲜明,包括收藏、展示、研究、保存、保护的功能,以及不定期开展优秀展览。这些功能增加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交流机会,使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能不断扩大和深入。

茶,是一种特殊的题材。博物馆展出的一般都是“物”,包括古代和现当代的。相对而言,茶文化具体的表达方式比较丰富,更易与观众亲近。比如茶叶博物馆可以展示茶叶的生长、发展,体验茶乡、茶园,满足不同群体的社会需要。与其他严肃性的博物馆不同,茶叶博物馆的表达更为生动、轻松、贴近生活。

记者:25年来,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全面展示中华和世界茶文化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在茶文物的征集和茶文化的研究、展示、传播 等方面不断充实、延伸文化内涵,拓展展示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地弘扬了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请吴馆长具体谈谈中国茶叶博物馆成功的发展之道。

吴晓力:在多年的发展中,中国茶叶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系统的成型的茶文化传播平台。

首先是茶文化表述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去年5月,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开馆,成为世界茶展示之地。在龙井馆区世界茶文化展厅,以“世界茶,茶世界”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华茶远播的历程,向世人展示了“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与传播。与以“中华茶文化展示为主”的双峰馆区互相应和,互为补充。

其次是贴近社会,满足文化需求。我们作为茶叶博物馆还是相对比较活跃、亲民,经常组织不同的有趣味性的活动,普及茶知识和茶文化。

中国茶叶博物馆既是中国的,又是杭州的。我们积极挖掘地方文化,提升地域特色,成为茶界的“文化殿堂”。

再有是中国茶叶博物馆的环境和设施建设。茶博馆坐落在龙井茶核心产区,区域优势显著,把优势的集群效应体现出来,展示和传播茶文化,更加直观。做到了环境与主题的完美结合。

记者:您在刚刚谈到了中国茶叶博物馆活跃度高、亲民,您是如何看待茶叶博物馆和公众的互动?

吴晓力:茶叶博物馆应该是贴近生活的。公众在参观茶叶博物馆的同时,其实是一种潜在的人与茶的对话,人与历史和文化的互动,人与物的沟通交流。在展览中,通过这种交流,传递文化信息。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是充满趣味性的,讲解的方式是柔软的。

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深入浅出的,“浅出”就是表述的形式要生活化,把历史延续到当下。通过有亲和力的茶文化表达,促进人与茶的关系。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运用不同的方式。

记者: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中国茶叶博物馆对于“互联网+”有哪些做法和融合?

吴晓力:互联网在信息传送、观众互动欣赏、学习习惯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微信平台,会进行重要活动的推送和预热。培训信息和招生都在网上完成。在网络平台上,信息交流变得快捷,像茶叶品牌馆的展览以及信息获取,都更方便。

记者:在未来,会采取网上展览的方式吗?

吴晓力:最近大家一直在探索网上虚拟展览的可能性。展览中展出的是实物本身,通过搭建和创造场景,实物化呈现某种文化信息。如果通过网上展览,那么这种现场感就会消失。比如在我们展厅中展出的一台揉捻机,公众在展览的过程中可亲自参与,通过转一转的这个动作和过程,使得人与物的交流更加直接。

我认为,线下展览有必要性,网上展览作为辅助,运用两种展览的不同特性,互为补充。

记者:对于中国茶叶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吴晓力: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中国茶文化的枢纽,要保持影响力,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打造成为博物馆圈内有影响力的茶叶博物馆。

作为浙江省内面积最大的茶叶博物馆,结合舒适的自然风光,提升环境和设施建设,引领事业发展的潮流。

增加国际化的交流,提升世界茶展厅的影响力和专业性。

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把“爱茶爱生活”的生活理念和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利用有创意的活动抓住人心。

加强团队建设,以专业人员为核心,发挥茶博馆的影响力。

同时,积极发展茶旅游,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共促发展。

记者:目前,私人茶叶博物馆的发展如火如荼,公办茶叶博物馆和私人茶叶博物馆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吴晓力:公办茶叶博物馆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威性,站在宏观的高度上展览文化,系统研究表达。公办茶叶博物馆一般来说,都有厚重的支撑,作为优质的交流平台,更具权威性。同时要求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茶文化传播和途径探索上,会有更高的要求,贴近社会需求。

私人博物馆的自身特点会相对比较突出,有区域特色,或者是专注于某类茶的全面系统呈现。同时其表达的方式生动、富有创造力和个性。

记者:目前中国的茶叶博物馆的发展态势繁荣,作为“领头羊”,中国茶叶博物馆有没有什么引领性的举措?

吴晓力:我们目前正在筹划发起成立茶叶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利用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定位和社会影响力,推动茶文化传承研究,扩大社会辐射范围,起到引领作用。

我们想把这么多年来的一些成功做法向办馆同行分享,明确茶叶博物馆的使命和基本功能,把社会需求和博物馆的作用结合起来。

我们的专业知识、运营经验都可以和大家交流沟通,进行业务指导和对接。浙江作为典型的产茶区,目前很多地市都在建设当地的茶叶博物馆,也会向我们寻求建议。他们充分挖掘茶文化的特点、区域性特色、茶历史风俗以及民情,体现在博物馆中。把历史进行积淀后,进行系统展示。

目前,社会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于茶叶博物馆的综合发展来说,文化助推很重要。我们发展茶叶博物馆,一定要科学合理,不能盲目。其作为文化聚合体和传播体,一定要具备公信力。近年来,茶叶博物馆的量一直在增加,具体呈现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贴近公众兴趣点。

今后,茶叶博物馆之间需要多沟通、多交流,相互借鉴,科学发展,把更多的老百姓吸引到茶叶博物馆来。

猜你喜欢

中国茶叶博物馆茶文化茶叶
喝茶是件讲究事儿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中国茶叶博物馆举办25周年纪念活动筹划发展 把脉助力
简述中国茶叶博物馆新格局下新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