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价格上调的情绪反差

2016-08-09胡志强

工会博览 2016年14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涨价成品油

□胡志强



两个价格上调的情绪反差

□胡志强

几天前,中国成品油价格上调,社会反应平静;近期,“蒜你狠”回归,社会众怒难解,反响激烈。两个涨价事件的社会情绪反差,让人深思。

早在成品油价格开始连续下降的时候,政府在知道公众希冀油价继续下跌情况下,2016年 1月预前“公告”成品油价格机制出台:“为减轻国际市场油价过高或过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保障国内能源长期安全,有必要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这些市场化措施,都是希望逐步放松价格管制,为将来全面放开成品油价格积累经验。……下一步,国家将结合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进程,适时全面放开成品油价格。”

但成品油不是最严格意义上的菜篮子内容。

再看“蒜你狠”惹众怒。

肉、蛋、菜这些百姓饭桌上的必需品,我们放开了价格。所谓放开价格,就是政府不再过多干预卖多少钱,也原则上不再干预农家种什么,生产、买卖自由。按说社会公众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价格波动大家该没什么怨言了,但我们确实看到了这轮“蒜你狠”招惹的众怒。

一个抱怨了多少年的成品油价格调整,现在人们却相对情绪稳定;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事情,却怨声不断,原因何在?

这和我们市场化改革的深度与市场化观念相关。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职责是掌握大数据,宏观调控市场关系;百姓的固有职责不变,只要根据那些政府发布的权威数据,做好自己的事情,看好自家菜篮子。这就要求掌握大数据和价格政策的政府和机构,能适时、准确、公正、诚信地公布信息,百姓能根据政府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市场变化,以及调整自己的能力有多强。

这是市场环境下影响价格因素的真问题。

政府的本质是服务,我们有共识;市场最无情,我们也要真理解。在长达数十年计划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国人,市场观念层面准备的不足,是“动辄怨政府”现象的原因之一。但几十年计划经济后的中国,政府在市场化改革中的定位不准问题,也一直存在。

问题必须解决,但问题要真,才能最后解决真问题。

微评@中国新闻网:蒜贵成啥样了?一些超市一头蒜均价1块多、部分饭店想要蒜得另加钱……蒜价持续上涨,囤蒜的商户乐开了花。河南一些商户囤的几百吨蒜,一吨能挣八、九千,挣百万的人很多,上千万的都有。便有了今年是“傻子年,傻子收蒜都挣钱”的说法。

@八一布依:生活必需品没有一样不涨价,消费者皱起了眉头,菜农也没有从中得到好处,菜商进货犹如赌博。这样的“涨声”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而又有谁,从“涨声”中真正地获利了呢?

@夏日香气:所谓“物以稀为贵”,稀少了自然其价格就被抬高。可是,任何产品的涨价都有个“度”。它不应是毫无理性和限制的胡乱涨价,也不应远远超出产品本身所蕴藏的价值,更不应严重脱离当前市场的消费需求和人们的消费水平。

@花椒村长:面对突如其来的价格暴涨表现出的一种不淡定和抱怨,充分说明了习惯了计划经济的国人对生产、买卖自由的市场经济的适应程度还是不够的,观念层面准备的不足往往让他们将“怨政府”作为了一种发泄渠道。

@一头狂奔的骆驼:这次 “蒜你狠”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供求关系的问题,又有商家的囤货、惜售的问题,再加上也有部分不法商家恶意炒作的问题。大家应该关注国家权威信息的发布,不要听信网上的谣言,盲目跟风。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涨价成品油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成品油管道运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石油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营改增”岂能成为涨价借口
成品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