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工程生态影响评价规范性研究
2016-08-09朱杰张玉良刘鑫梁冬
朱杰,张玉良,刘鑫,梁冬
(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吉林长春 130021;2.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12;3.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 102209)
特高压工程生态影响评价规范性研究
朱杰1,2,张玉良1,刘鑫1,梁冬3
(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吉林长春130021;2.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100012;3.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102209)
摘要:特高压工程具有空间跨度大、线路路径长、经过区域生态类型多样复杂等特点,其生态影响评价深度要求较高、内容较为复杂。通过对生态影响评价相关法规、导则、标准、规范和相关实践的分析总结,提出特高压工程生态影响评价的规范性要求,有利于科学开展相关工作。
关键词:特高压;生态影响评价;规范性
近年来,随着世界第一条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 000 kV输变电工程的顺利投运并显现出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示范效益,一批特高压工程陆续开展前期工作。按照相关法律要求,环评作为项目核准开工的前置条件,对项目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而特高压工程具有空间跨度大、线路路径长、经过区域生态类型多样复杂等特点,其生态影响评价深度要求较高、内容较为复杂,而输变电工程环评导则有关要求较为笼统,导致部分工程生态影响评价不规范,直接影响环评质量。
通过分析研究生态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实施案例,重点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以下简称导则)和特高压工程特点,对特高压工程生态影响评价基础问题、现状调查评价和影响预测评价的技术方法及内容深度等提出较为详细的规范性要求,为有关工作开展提供更具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1生态影响评价存在问题
从导则发布以来通过审批的特高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以看出,其生态影响评价基本贯彻了导则要求,但由于行业自身特点,导致导则应用于输变电工程的针对性不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性问题不明确。将导则中“生态敏感区”与“环境敏感区”的部分概念混淆,导致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不统一。
(2)现状调查和评价不规范。现状调查对象类别划分多样,有的导则要求调查的对象未调查、不要求调查的却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深度和重点也不一致;现状评价工作比较薄弱,存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不统一的情况。
(3)影响预测评价不规范。由于导则未对预测评价内容按照不同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规定,因此不同评价等级时影响预测评价内容深度差异不明显,评价方法和重点也各有不同,生态保护目标评价重点不突出或不完备。
2生态影响评价基础要素
2.1保护目标
根据导则,生态影响评价区域分为特殊生态敏感区、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一般区域[1]。
一般区域中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小区等,其生态敏感性也较高,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一并被列为特高压工程生态保护目标。
2.2评价等级
根据导则,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占地面积或长度)。结合特高压工程占地特点和实践经验,确定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原则如下:
特高压工程为点位间隔式占地线性工程,从合理简化评价工作角度,工程占地范围主要考虑工程占地面积,影响区域主要考虑直接影响区域。特高压工程占地面积一般为2~20 km2,因此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主要因素为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
穿(跨)越特殊生态敏感区的工程,宜采用一级评价;穿(跨)越重要生态敏感区的工程,宜采用二级评价;一般区域的工程,应采用三级评价。
由于特高压工程具有点位间隔占地、不形成生态阻隔的特点,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一、二级评价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将评价工作等级向下调整一级。
2.3评价范围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2]执行。
3生态现状调查和评价
3.1生态现状调查
(1)生态现状调查范围。生态现状调查范围应不小于评价范围,且当线路两侧、变电站围墙外2 000 m范围内穿(跨)越及临近生态保护目标时,生态保护目标也要纳入调查范围。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对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查,一、二级评价推荐采用遥感调查法,三级评价采用资料收集法。
(3)植被现状调查。综合运用资料收集、现场勘查(设置调查样方)、遥感调查等方法,调查评价区植被类型及分布,农作物类型及分布,优势植物种类、覆盖率及生物量,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的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态等。
(4)动物现状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等。应采用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等方法,调查评价区野生动物物种及分布,重点调查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珍稀濒危、地方特有野生动物的种类、分布、繁殖条件、巢穴要求、迁徙习性、保护级别、保护状态和要求,以及动物活动区与工程的位置关系等。
(5)生态保护目标现状调查。综合运用资料收集、现场勘查、遥感调查等方法,对工程穿(跨)越的生态保护目标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保护目标的地理位置、范围,与工程的位置关系,保护目标中工程所处位置的功能区属性,工程穿越的路径长度、塔基数量等;保护目标的管理部门、成立时间、级别、主要功能和任务等;保护目标的地形、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等。
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生态保护目标,还应有侧重地选取下列相应内容进行调查:工程穿(跨)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保护目标时,应调查目标内的优势植物种类及其覆盖率、生物量,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的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态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珍稀濒危、地方特有野生动物的种类、分布、迁徙习性、繁殖条件以及保护级别、保护状态、保护要求等;工程穿(跨)越重要湿地、水生生物保护区等保护目标时,应调查目标内列入保护名录的水生生物种类、栖息环境、繁殖特点、洄游习性等;工程穿(跨)越或沿线2 000 m范围内临近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等对景观影响较为敏感的生态保护目标时,应调查其重要景物、核心景点与工程的位置关系等。
对于一般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现状调查内容和要求可低于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对于工程沿线2 000 m范围内邻近的生态保护目标,应给出其名称、位置、性质、保护对象、与工程的位置关系等情况。
3.2生态现状评价
>>特高压工程具有空间跨度大、线路路径长、经过区域生态类型复杂等特点,其生态影响评价主要面临基础性问题不明确、现状调查和评价不规范、影响预测评价不规范等问题。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 192—2015),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按省级行政区域汇总出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及所占比例,进行土地利用状况评价,并给出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图。
(2)植被现状评价。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样方调查结果,分析说明评价区内每种植被类型的生物量。根据不同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分析评价区内植被覆盖率特征,必要时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
(3)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的内容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现状。三级评价时采用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一、二级评价时采用遥感调查获得的资料,通过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或多样性指数等进行定量评价。
以某1 000 kV交流输变电工程为例,其生态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生态影响评价采用遥感调查法,得出评价区内各类斑块的密度、频率、景观比例并计算优势度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某1 000 kV交流输变电工程生态评价区斑块优势度指数Table 1 Patch dominance index of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area in one 1 000 kV AC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
表1结果表明,该工程生态评价区内耕地优势度最高,林地和草地次之,水域与未利用地最小。因此认为评价区内以耕地为代表的人工景观是评价区背景基质,且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动态调控能力、对内外干扰的抵抗能力,受破坏后恢复能力较高。
4生态影响预测评价
4.1土地利用影响预测评价
工程建设占地是其对生态系统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按土地利用类型分别计算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面积以及所占比例,分析特高压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其可接受性,同时分析临时占地的可恢复性。
4.2植被影响预测评价
特高压工程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表现为“质”和“量”两个方面,“质”是指植被资源结构有可能发生变化,“量”是指植被破坏带来的生物量损失。植被资源影响评价应明确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内的植被类型,分别分析工程对各类植被资源生长和生物功能的影响。对于工程涉及的重点植物物种,应结合工程建设方案、物种特性等重点进行分析。生物量损失预测评价应基于现状调查结果,按照不同植被类型的工程占地面积,分别评价施工期和运行期生物量损失及影响。
4.3动物影响预测评价
特高压工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应按施工期、运行期分别进行分析评价,应遵循如下要求:1)从工程占地、施工开挖、施工噪声等角度,总体分析工程施工对动物栖息和活动的影响,应明确生境受施工影响后是否可恢复;2)分别针对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的不同特点,从生活习性、生境改变等角度具体分析工程施工对其产生的影响;3)对于工程涉及的重点保护动物,逐一阐明工程施工影响的途径和方式,影响范围和程度是否可接受,拟采取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工程运行期应从生境廊道、生活栖息角度,分析工程运行对陆生动物、鸟类飞行的影响方式、范围和程度,拟采取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4生态保护目标影响预测评价
(1)生态保护目标评价重点。对特高压工程可能涉及的各类生态保护目标的法律属性逐一进行研究,根据各自的生态保护重点对象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影响评价重点,如表2所示。
(2)穿(跨)越生态保护目标影响评价。特高压工程对穿(跨)越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可从土地利用、植被、动物、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评价。此外,还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评价:凡是穿(跨)越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首先应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准确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禁止”、“限制”等行为[4],应重点分析项目选线选址的合理性及其与相关法律法规、敏感区规划的相符性;其次,应根据生态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保护级别和保护要求,结合工程穿跨越位置和方式、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的特点,有侧重地分析工程对生态保护目标及其保护对象的影响。
(3)邻近生态保护目标影响分析。对于线路两侧300 m内、变电站围墙外500 m内的临近生态保护目标,按主要保护对象分析工程对其内动物栖息环境和景观的影响,主要从施工期噪声及废污水排放、运行期杆塔、工程施工和运行等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表2 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影响评价重点Table 2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emphasi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targets
4.5生态系统影响预测评价
三级评价可从占地、植被破坏、生境变化等角度,总体分析工程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二级评价通过计算工程建设前后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或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定量评价工程的有关影响。
5结论
特高压工程具有空间跨度大、线路路径长、经过区域生态类型多样复杂等特点,其生态影响评价主要面临基础性问题不明确、现状调查和评价不规范、影响预测评价不规范等问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技术要求,结合特高压工程特点以及其生态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在收集分析相关法规规范、总结实际案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态保护目标、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方法,对特高压工程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及影响预测评价的范围、对象、方法、重点、内容深度进行了规范性研究,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在行业导则修订过程中,酌情考虑吸收本文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环境保护部. HJ 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2]环境保护部. HJ 24—20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S].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4.
[3]环境保护部. HJ/T 192—201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5.
[4]贾生元. 生态影响评价理论与技术[M].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82.
收稿日期:2015-09-14
作者简介:朱杰(1982—),男,湖北黄石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力行业环评、能评及设计,E-mail:zhujie@nepdi.net
DOI:10.14068/j.ceia.2016.04.012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44(2016)04-0043-04
Normative Research on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of Ultra-high Voltage Projects
ZHU Jie1,2, ZHANG Yu-liang1, LIU Xin1, LIANG Dong3
(1.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PECC, Changchun 130021, China; 2.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12; 3.State Power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Beijing 102209, China)
Abstract:Ultra-high voltage(UHV) projects are characterized in long space span, long line path and variety of relevant ecological sensitive areas. Thus, there are higher requirement and more complex content in their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Relevant regulations, guidelines, standards, specifications and ultra-high voltage project practic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requirements in normative of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of ultra-high voltage projects were proposed, which was conducive to carry out the related work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ultra-high voltage;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norm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