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的背景分析

2016-08-09刘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中国猪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国民收入宏观经济花钱

刘伟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的背景分析

刘伟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GDP为200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银行划定的标准,属于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国家范畴,1998年我国人均GDP 3 250美元,第一次达到世行划定的温饱标准,2010年人均GDP 7 600美元左右,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此阶段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条件发生了变化。

从供给侧的变化来看,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国民生产的总成本大幅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个是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增量、人口增量、人口红利窗口的关闭,抚养系数的增加,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二是土地和自然资源相对于需求来讲越来越稀缺,越来越贵。三是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承载力越来越弱,伴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张,在这个方面要求的投入、治理、保护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四是技术进步的代价越来越大,需要的投入量越来越多。在穷的时候,技术进步主要靠模仿来实现,模仿是各种技术进步中成本最低的,而到了上中等收入阶段,可以模仿的基本模仿完了,模仿的空间不大了,技术进步特别是核心技术越来越依靠技术创新,而这是各种技术进步当中投入最高的。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还是靠传统的要素规模的投入量扩大为主而不是靠效率的提高去拉动经济增长,效率滞后,消化不了这些成本,这些成本就会进入价格,形成成本推动的高通胀,高通胀一方面会使得社会不稳定,另一方面会使得国民经济失去竞争力,进而使得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出现衰退、停滞、不稳定。

从需求侧来看,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由于种种变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均出现疲软。投资需求从投资饥渴、投资需求膨胀逆转为投资疲软,原因主要是自主研发能力滞后、国民收入增加、居民储蓄增大、银行存款规模增大,但银行拿着大把的钱在市场上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有竞争力的投资项目和机会,因为企业的创新力不够,创造不出有效的投资机会。而在技术和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投资规模,只会是低水平的重复,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最后就是经济泡沫,被淘汰掉。消费需求疲软并不是因为国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经过发展,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两级分化,大量的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越有钱的人消费占其收入的比例越小,其消费倾向越低。收入分配的两级分化,大量的钱给了少数人,他不花钱;而大多数人积累着贫困,想花钱却没有钱,越没有钱对未来越没有信心,越不敢花钱,甚至牺牲现在的必要消费,节衣缩食增大储蓄,为未来的消费作储备。这就造成有钱人不花钱,穷人没有钱,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疲软,而需求疲软带来的问题就是市场不景气,企业销路不畅,企业资金周转受阻,到期不能偿债,此类企业的数目一旦增加,依法进入停产破产的企业增加,破产增加,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就是高失业。而在上等收入阶段的高失业与穷的时候不同,此时的失业主体是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穷的时候的失业主体主要是进城民工,一般工人,他们是分散的,没有组织能力,缺乏政治诉求,而大学生成为失业主体,他们有政治诉求,甚至会结党组织起来。

1978—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的特点是需求膨胀、经济短缺、物价上涨,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长期紧缩的经济政策。1999—2010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需求疲软,尤其是内需疲软,再加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出口受挫,总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动力不够,宏观政策是扩大内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到2008年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2010年年底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新的问题,既有通胀的潜在压力,又有经济下行的严峻威胁,称之为双重风险并存,而在过去这两重风险是分别发生的,通胀主要发生在1978—1998年,经济下行主要发生在1998—2010年。如果分别发生,从需求侧宏观政策好选择,第一个阶段就是紧缩,管住需求。第二个阶段就是扩张,刺激需求。而现在是两个问题同时存在,在需求侧解决的办法是相反的,抑制通胀,在需求侧的管理就要求紧缩需求,需求一紧缩,市场进一步衰退,会加剧经济萧条,加剧经济下行;反过来要遏制经济下行,在需求侧的管理要刺激需求,刺激需求,又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衰退和通胀同时出现,从需求侧进行宏观调控将顾此失彼,只能采取松紧搭配的政策,即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种松紧搭配的两大政策就需求侧管理而言,其作用是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这就使得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了严重伤害,使得需求侧管理的局限性暴露出来。我国经济既不是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换挡期,也不是三期叠加,即换挡期、后危机时代的消化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但只要说到期就有年限,但很难判断截止的时间,进而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概念,即此种情况将长期存在,不要指望短期能过去,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应对经济失衡,需求侧管理又出现了严重的局限,宏观经济出现双重风险并存的新矛盾,为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发展,就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猜你喜欢

国民收入宏观经济花钱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发愁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花前月下
讲清国民收入分配,助力高中政治教学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流行的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