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
2016-08-09胡勐
胡勐
【关键词】关注 学生 成长环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60-01
人的发展与身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等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趋利避害,利用、创设与优化环境资源。
一、利用优美的大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自然是教育的有利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大自然就是知识的大课堂,它教给学生最真实朴素的知识,并促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教师带领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动物、植物、山川河流,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每年阳光明媚的春天,我都领着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看最早开放的迎春花,欣赏从土里钻出来的嫩嫩的绿草,观察池塘里的小蝌蚪……夏天气温会变得闷热,大自然也换上了新装,我带学生到野外听那清脆悦耳的蛙鸣,以及夏蝉“知了……”的欢叫,这时的大自然简直成了一个露天的音乐广场!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享受着这大自然的声音,接受大自然这位“老师”的熏陶,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养成热情、淳朴的品质,激发生活的热情。秋季,我让学生到田野感受瓜果遍地、香气飘飘的秋的韵味,让学生参与到农民的劳作中,让他们感受丰收的喜悦,了解丰富的物质生活必须经过艰辛的劳作,认识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还让学生帮助农民劳作,增强生活体验。冬季寒风刺骨,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外出玩耍、锻炼,锤炼他们的意志。
二、利用艰苦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个性
艰苦的环境不仅能磨练人,而且能造就人,教师适当利用或创设艰苦的环境,能让学生得到更为有利的发展。
一些生活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很小就得经受难以想象的磨难,学会超出自己年龄的事务,甚至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对一个家庭的责任。对于这些学生,我常给他们讲莎士比亚、道尔顿、司马迁等不畏艰苦的历史名人的故事:“英国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成名前替人看管马匹、打杂工,但他不因身处逆境而怨天尤人,而是一有空闲便从剧院的门缝和小孔里偷看戏台上的演出,凭着这种执着的‘偷学精神,他终于使自己闻名于世……”我通过给他们讲述这些名人的事迹,鼓励他们战胜生活的磨难,自信而坚强地成长。
我常表扬班上自强不息的贫困学生,一方面让贫困学生更自信,另一方面也让家境比较优越的学生懂得关爱别人、懂得感恩。我班有名学生叫陈东(化名),他父母双盲,为了解决全家的生活问题,年纪小小的他学会了种菜、煮饭、做针线活,还学会了到山上打猎拿去换钱,解决自家的生活困难,学会了照顾父母的每一天的生活。我专门开班会夸他能干、懂事,赞扬他有着同龄人没有的坚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班会上,很多学生受到感染,表示要向陈东同学学习。
我还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艰苦的生活,如每一年组织少先队活动,带领学生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或者采用互换环境的办法,让条件好的同学到条件差的家庭里去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与思想品质。
三、关注学生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场所,家庭环境对学生是否爱学习、能否成才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接触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后进生,纵观这些学生,大部分出问题都与其家庭环境有关。他们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有的是重组家庭,这样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其生活,多与其父母沟通交流,提醒其父母多关心孩子。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女孩,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各自又重组了自己的家庭,女孩和爸爸一起生活,但是她爸爸很少管她,继母对她也缺乏关心,久而久之,她产生了负面情绪,不与同学交往,甚至还产生了自杀的想法。我对她进行了多次心理疏导,渐渐情况有所好转。她内心渴望被父亲、母亲关注,曾在作文中倾述自己的悲伤与无奈。我将她的作文发给她的爸爸妈妈阅读,让她的爸爸妈妈关心孩子,弥补孩子内心的伤痕。经过多次真诚的沟通,她的父母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利用恰当的时机与孩子交流,并适时送上关心。一段时间后,这名女孩变得开朗起来。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加强家校合作。
俗话说,环境能培养人,也能毁了人。我们的生活环境从大的方面来说比较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阻碍。教师只有利用好环境资源,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学生茁壮成长。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