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小莉 对品质的执着

2016-08-08二姐

中国新时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金字招牌凤凰卫视小莉

二姐

“我觉得作为媒体人,不论用什么传播渠道,我们都是在用某一种公契传达信息。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必须让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负责任的。”

提到凤凰卫视吴小莉,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块招牌。人们会清楚记得当年她被总理提及的瞬间,会清楚知晓她手握话筒作为主持人时知性的一面。然而,她走下舞台,放下话筒,屏幕背后的吴小莉是什么样子?不免让人好奇。

当记者见到吴小莉时,她穿着同电视中一样利落又柔和,发型一丝不苟,生活中的吴小莉,尽管不需要上镜,但依旧那么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一个成功女主播该有的自信和从容。

金字招牌的“优势与劣势”

如今,吴小莉在新闻行业早已经是一块金字招牌,且自带名人效应。这其实也不是预料不到的,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吴小莉的成功也是努力的结果。

吴小莉身上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其中之一就是还是一名学生的她采访到了可口可乐总裁。

吴小莉就读的辅仁大学被看作台湾最顶尖的私立综合大学,所以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自然不低。吴小莉所在的大众传播学系要求毕业生采访商界名流或知名企业家。吴小莉将自己的采访对象定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但是,可口可乐这样跨国企业的总裁怎么是轻易就能采访到的呢?

为了采访到总裁,吴小莉坚持去公司苦等,均因为总裁太忙而无果。就在采访毫无进展时,吴小莉被告知总裁要去哈佛大学演说,时长1小时。

吴小莉随即跟到了哈佛。终于,总裁被吴小莉的勇气与韧性打动,同意给她5分钟的时间做访谈。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总裁演说得十分投入,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到了第55分钟时,总裁仍然没有结束演说的意思,吴小莉只能给总裁递上了一张纸条,写上“请您记得与一个女学生的约定”。这一勇敢的举动及追求自我权利的坚韧让总裁颇为赞赏,接受了她长达半个多小时的采访,这也是总裁的首次接受长时间的独家专访。

只因为自己的坚持和勇气,吴小莉成功采访到总裁,也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因此,20岁的吴小莉,已经梦想着要进入新闻行业,做一名记者。

对于自己“金字招牌”的名号,吴小莉笑言这种效应“优劣势并存”。

“优势就是不需要太多地介绍自己,就能够比较多地、比较快速地跟别人进行交流。但劣势就是,如果是在一个公众场合采访,可能会有一些干扰。”吴小莉说。

虽然被人要求合影或签名、交谈会干扰自己的工作,但吴小莉也说,这种优势会多过让自己分心的劣势。在吴小莉看来,自己的“名人效应”其实很大地帮助了自己的工作。

“比如1998年的那次大水。很多同行都到达洪水现场。但因为大家都在救灾,没有人理我们。所以有好多同行在那边等了好久。后来我到了现场,同样也跟他们交涉。如果是同行们,会先自报家门‘我是哪家媒体,想要干什么之类。但我去了以后就会直接跟他们说,‘我们真的想去拍一些东西,把一些消息告诉全球华人。很快就让我们进去了。随后我的同行们也跟着进入到现场。”吴小莉解释说。

提到吴小莉,就不得不提当年她在朱基当选为总理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崭露风采。而她在凤凰卫视的多档节目也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成为了金字招牌。尤其是每年的“小莉看两会”。

回首第一年报道“两会”,本以为吴小莉会“紧张”,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她给出的词汇却是“适应”。

适应什么?“那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对内地的情况了解得很少。我在香港,进北京之前,要阅读大量的资料。只有知道这些信息、背景,我才能在这样大的场合找到新闻点,知道该问什么样的问题。我说的适应,就是要了解关于‘两会的很多语境,了解‘两会当时的背景。只有了解了这个语境是什么意思,才能解读给观众,才能抓住重点。”吴小莉回忆道。

从第一次做“两会”至今,一晃快20年。如今再做“两会”报道,是否会轻松许多?毕竟,熟能生巧。然而,吴小莉的回答却让人想不到。她说,做了这么多年,参加“两会”的报道工作,反而工作量越来越大。

“以前在那个年代的‘两会,全球对于中国的关注还没有像现在,报道反而不多。现在是要看更多的东西。因为凤凰卫视是国际视角,大家在关心什么?尤其我们了解了这个情境之后,其实很多的立法在之前都有酝酿,反而都是要在之前先看、先了解的。”“现在尤其是香港回归后,香港对于北京‘两会的报道和内容越来越多,而且提前量越来越大,有时在‘两会之前的一两个星期就开始预热,谈中国的经济情况怎么样,大家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反而有更多的信息量。”

柔和且尖锐

从面相上来看,吴小莉十分和蔼。无论在哪种媒体上出现,吴小莉都是笑眯眯的,看着让人放心、舒心,这一点对于记者这项工作十分有利。因为受访者看到采访自己的人是带着微笑的,也会舒心很多。而另一方面,记者也应该是尖锐的,因为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是让人难以回答的。

相信与笔者有同感的人有很多。其中,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如此评价吴小莉。不过他的评价亦带着矛盾。他说,“与吴小莉三次对话,吴小莉的问题‘很和缓,但又很尖锐。很多问题,是我们长期思考的事儿,通过三次讨论和思考,也给我很多启发。”

能得到如此评价,证明吴小莉绝对算得上一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她对此分析说,“我常常在问人的时候,会有很多我自己的理解和铺垫。受访者如果被触动了就会很愿意跟你去交流。”

有这样一种误解,“把对方问到词穷,问到一身冷汗才会有效果”。记者与受访者之间暗流涌动、火花四射似乎才能算得上一次成功的采访。可实际上,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吴小莉有了另一种心得,把对方问得无所适从并不是目的,让受访者讲出“干货”才应该是采访的目标。

同时,吴小莉也更进一步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曾在吴小莉的节目中提到,现在有时一些年轻媒体会问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不知道怎么样下手去回答。

吴小莉以此为例说,“但是如果你是做了准备来的,其实受访者很愿意跟你沟通交流。总之,我觉得还是要有做媒体一以贯之的初心。提问问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容易,这样的问题绝对不会有错,但是可能也引起不了太多火花,我还是希望能够知道多一点,得到多一点,给我们的观众这种信息多一些。”

“小莉出品”坚持品质

在凤凰卫视工作了20年,吴小莉可以说是凤凰卫视最具代表性的主持人。吴小莉说没有刻意地打造自身风格,“柔和而尖锐”这种个人风格却不能说不明显。这种风格在吴小莉自己眼中那就是坚持品质。

每年的“两会”可能是吴小莉最忙碌的时候。除了做直播和采访,她还会有自己在凤凰卫视的当家栏目《时事直通车》和《小莉看世界》。以及吴小莉还会帮凤凰网做《例行观察》《行动者说》等。尤其是《行动者说》,因为标有“小莉出品”,所以吴小莉事无巨细,“从采访,剪片,到最后出品,我都会很仔细地去跟。希望它达到我希望的节目的一个品质。”

为何会如此坚持?“我觉得作为媒体人,不论用什么传播渠道,我们都是在用某一种公契传达信息。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必须让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负责任的。”吴小莉坚定地说。

在凤凰卫视,吴小莉是当之无愧的“元老”级别人物。同时她做的节目也都十分长寿。依旧以“小莉看两会”为例。如今,凤凰卫视都过了20岁生日。被问到是否会将“小莉看两会”这档节目继续做下去时,吴小莉毫不犹豫地说“会”!

“目前看起来,两会仍然是中国人的社会当中,在政治、新闻、时政或者财经领域,不论是什么样类型的新闻,它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政治社会生活。所以它既然是这样子,那你的初心是希望能够站在这个公契的平台上面,能够传达重要的、正确的、有意义的,对这个社会有帮助的信息的话,我觉得就没有不继续的道理。”

但如今新媒体发展迅速,对于自己这档节目的形式,吴小莉也会不拘泥于某个单一的形式,“可能随着渠道的多样化,我只会给自己加压,加料,可能很难给自己减压。就像刚才我们经过直播间的时候,同事说的,这里大家最常说的就是:小声一点因为小莉在录影,小声一点因为小莉在直播,我永远是这样的状态。”

那么是否有转型做其他类型新闻的想法?例如娱乐新闻就不错。对于这个提议,吴小莉莞尔一笑,“我其实不会给自己设限,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做什么,要做出什么,做这些事情是不是自己很开心,自己是不是也能够有所收获。”

对比吴小莉现在在做的几档节目,“我现在做一些采访时,觉得自己无论在看资料的时候,还是在跟这些人士对话的时候,都有所收获,都还是会觉得很感动。所谓的感动就是原来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一群人,或者是他在做这样的事情,他对事情的判断,可能我都还是会有触动。我最希望是,我不单要得到滋养,也滋养着这个社会。”

猜你喜欢

金字招牌凤凰卫视小莉
小心翼翼的妻子
中纺院品牌周擦亮金字招牌
2020金字招牌
新奔腾:一汽的新金字招牌
这个围棋太难下
有“很”不写“很”
最不能撞的车
凤凰卫视资讯台时事类节目开场白及结束语分析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职工权利议题的电视媒体呈现*——以央视和凤凰卫视的相关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