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お
2016-08-08赵灯友
赵灯友
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构建物理知识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也积极践行相关理念,但是部分教师在探究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误区,以致于当他们以该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时,效率极低.笔者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探究式物理课堂所存在问题,并积极探索改进思路.
1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的问题分析
1.1散漫的课堂氛围
由于很多教师对课改理念认识不足或是缺乏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经验,在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他们对学生放任自流,自己游离于学生探究活动之外,使得学生的探究过程呈现为“放野马式”的无序状态,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往往只剩下几个精英分子在进行探究,其他同学沦为看客,在探究过程行将结束之际,他们彼此交换一下结论,敷衍了事.散漫的气氛弥漫着整个课堂,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是彻底的低效课堂.
例如,笔者曾经观摩过一次以“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题的公开课,开课教师的授课思路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即创设具体情景,引入弹性势能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自行对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和表达式进行猜想,接着进行实验设计,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相应规律.整个教学思路非常流畅,但是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得忙的瞎忙、闲的很闲,课堂氛围相当混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2作秀式的教师指导
在很多探究式课堂上,教师依然牢牢掌控教学的主导权,他们希望学生像机器人一样接受指挥,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问题讨论和实验操作.为了应付教师的问题,亦或是配合教师进行“演出”,学生会在课前进行大量的预习工作,这种预习具体来讲就是自行学习后续内容,明确将来探究的方向和具体的结果,从而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时,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思路来给出答案.在这种“表演课”上,学生很难获取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指导也就沦为“作秀式”的闹剧.
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越多,学生探究的自由度就越小;当教师的指导超过一定范畴时,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也就流于形式.例如,笔者曾经观摩过的一节“变压器”的探究式教学研讨课,教师让学生围绕“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和哪些因素相关”这一问题进行猜想.有学生提出猜想:“导线的粗细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依据是生活中那些涉及到高电压的设备输电线都很粗.”这一看法严重偏离教师的预设,教师没有评价,面沉似水,课堂氛围略显凝重.这时有个“机灵”的学生急忙救场,他结合书本内容给出教师想要的猜想:“变压器输出端的电压可能与输入电压、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有关.”这一答案将探究过程拉回教师的预设轨道,教师如释重负,自动忽略先前学生的猜想,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引导学生设计统一的实验方案,进行统一的实验操作,最终得出统一化的结论.这样课堂虽然流畅,却极不自然,这实质上是教师编好剧本后的表演,是“满堂灌”教学的翻版.
1.3僵化的教学流程
由于对探究教学的片面理解,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会以僵化的教学流程来扼杀学生的个性化认知.例如,在学生完成探究之后,教师一般会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来表达小组的探究成果.小组发言者会对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汇总和整合,最终表达出来的内容就是小组成员共同的观点,而学生很多个性化的认知却被彻底淹没,这样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违背课改精神.
事实上,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推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并不能否定个体智慧的价值,反而倡导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探究.“独立人格、独特个性、独创精神”是新时代人才的基本标准,我们的教育更要“尊重差异、彰显个性”.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时,我们一方面要积极纠正学生错误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要重视学生个性化认知的特点,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以满足学生发表个性化观点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2优化探究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2.1突出探究问题的针对性
教学实践表明,漫无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只能让教学陷入无序的混沌状态,这是对探究式教学的滥用,是对探究理念形而上学的理解.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所有的物理实验都要以探究形式来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以探究式教学来组织物理课堂时,恰当的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讲,探究课题切入口要小,以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关为宜,最好能以具体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物理课堂上,针对性的提出意义明确的问题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并能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教师在问题选择时,切忌问题深不可测,要在学生能够体验和预测的范围之内.有经验的教师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聚焦于探究问题上,使得探究活动不偏离主题,又能彰显个性.例如,有关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就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来进行,教师提出问题:“当导体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值是增大还是减小呢?”在学生围绕问题组织探究思路时,有同学从学习用品出发,提出探究铅笔芯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此教师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用铅笔芯和灯泡以及电池构建成回[HJ1.6mm]路,合上开关,灯泡微微发光,然后用酒精灯对铅笔芯加热,发现灯泡变亮,由此得出结论:温度升高,导体电阻变小.而其他学生运用金属进行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果,对此笔者让学生在课后从互联网上收集资料,自主研究两类材质导电性能与温度间的不同关联.由此,学生不仅接受了金属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其个性化探究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2.2注重过程设计的情境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探究性活动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充满问题因素的情境.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进行情境创设,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探究题材要新颖,探究内容要饱含挑战性和趣味性,探究方法要具有实践意义,探究思维要凸显创新意识.此外,情境的创设要能激起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探究活动循着学生的思维特点不断前进,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引导学生研究“离心现象”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情境创设,从而引出问题:现有一杯茶水,如果我们用一根筷子在杯子中不停搅动,那么从上方俯视,茶叶是在靠近中央位置,还是远离中央位置呢?学生围绕这一问题纷纷进行猜想,甚至想当然地用离心现象来解释:茶叶会跑到茶杯边缘.然而实验现象与他们的猜想截然相反.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起,自然转入探究课题.这一设计说明,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尽可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
2.3提倡探究方式的多样化
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构建以学习为主的多渠道、开放式学习模式;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立足学生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实验探究课上,教师要注重实验的安排,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彼此的协作,切实对探究过程进行体验,从而感悟实验过程的启迪意义和教学价值;在理论探究课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启发学生进行理论推导,让学生在逻辑演绎中感悟理性思维的力量.
高中物理很多探究活动的完成需要较大的空间以及较长的时间,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思路,比如组织物理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或是开放物理实验室,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也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工厂,让学生在生活和生产中认识物理规律.例如,在探究“电能的输送”这一课题时,笔者就带着学生参观本地的火力发电厂,到电力调度中枢进行参观,请专业技术人员来为他们介绍生产背后的物理原理.此外,教师还应还鼓励学生从网络上搜集物理学习资料,在生活中整合物理探究资源,以此拓展他们的视野与探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