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一流大学如何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耶鲁大学的经验

2016-08-08卓泽林

复旦教育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耶鲁大学创业美国

卓泽林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

世界一流大学如何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耶鲁大学的经验

卓泽林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

摘要:耶鲁大学在促进纽黑文当地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20世纪中期以前,耶鲁大学对参与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和大学技术转化一直持冷漠的态度。1993年,在同行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耶鲁大学通过邀请新校长理查德·莱文加盟,通过整合合作研究办公室、降低许可费比例以及转变大学创业文化等路径来加大支持技术转化的力度,进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耶鲁大学所采取的举措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制药产业以及师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耶鲁大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对其加以总结和借鉴。

关键词: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技术转化;创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逐步形成了硅谷、圣路易斯、匹茨堡、波士顿128号公路、北卡研究三角、费城和明尼波利斯等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不同行业企业、集中了大量人才和资源的产业集群。而由于二战后遭受到产业投资萎缩,公安、教育等就业机会的缩减,纽黑文的经济状况日益糟糕,大量的失业人口得不到很好的安置,贫民窟的范围逐渐扩大,城市的治安环境受到威胁。[1]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当地形成了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状态。

但自1993年以来,在耶鲁大学与纽黑文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已经打破了以往高校与社区的藩篱,实现了两者无缝对接,走上了协同创新之路。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在1993年,纽黑文科技集群只有6家生物科技制药公司,但是2004年增长到了49家,截至2013年,由耶鲁大学衍生出来的公司已经增长至70家。[2]6而且耶鲁大学以往对应用研究和大学衍生活动采取“不参与”“不支持”的冷漠态度,而到2015年却转变为位居“全美50名最具创业能力的学校”的第10名。[3]那么,耶鲁大学为什么突然转变过去这种“冷漠”的社区参与态度呢?

一、耶鲁大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转变的社会背景与动力

我们认为造成耶鲁大学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态度上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直接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耶鲁大学深刻意识到纽黑文当地不确定的周围环境和低迷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发展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纽黑文虽然是一个长达数百年的城市,“但是在工业的变迁后逐步转为萧条,近年来已成为美国当代‘问题城市的典型’,充斥着暴力和贫穷,治安状况恶化”[4]。这种危机感从1980年开始逐步加强,如在1989年,纽黑文当地有34人被谋杀,成为近代以来谋杀率最高的城市[5];1990年该市的犯罪率高于美国的平均水平[2]61,人身安全成为高科技公司是否坐落于纽黑文这个城市中心的主要担忧问题。与此同时,环境的不稳定因素也引起耶鲁大学的教职工士气低落,甚至一些优秀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来耶鲁工作和学习,毕竟与哈佛和哥伦比亚等具有优美的大都市环境的大学相比,耶鲁大学的所在地纽黑文确实相差甚远。因此,为了留住优秀师生和进一步吸引一流教师和学生来耶鲁,耶鲁大学开始思考让纽黑文有所改变的问题。因为“大学与社区缺少互动发展,不仅达不到‘一荣共荣’的目的,而且很有可能‘一损俱损’”。[6]

其次,发挥大学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引擎作用,进而捍卫大学的地位和声誉。由于当地经济发展不景气,导致当地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也没有风险投资家愿意前来投资,因此耶鲁大学到了1993年,才拥有3家衍生公司,甚至只有亚力松制药公司(Alexion Pharmaceuticals)一家留在纽黑文;而同一时间,麻省理工学院已经拥有了30家生物科技公司。不仅如此,在1994年,耶鲁大学投资了2249.39万美元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结果却只注册了16项专利。同一时期,麻省理工学院投资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的资金数额为3747.68万美元,最后获得99项专利。换言之,耶鲁大学需要投入140.58388万美元才能获取一项专利;而麻省理工学院对每项专利的投资只需37.85535万美元。这种与同行之间的科技转化水平严重不平衡现状,导致耶鲁大学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岌岌可危。为了在市场上立足和保持较好的声誉,耶鲁大学从1993年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二、耶鲁大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思路和战略

(一)耶鲁大学的办学理念从保守走向开放

校长对大学的发展战略方向具有绝对性的引导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大学校长的领导力和创新创业取向对推动大学衍生公司等技术转化行为是非常重要的。[7]例如,20世纪80年以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第18任校长罗伯特·戴恩斯(Robert C. Dynes)并不支持大学与产业之间的联盟,导致在1980年以前,大学从产业界获得经费几乎为零;而1980年新校长理查德·阿特金森(Richard Atkinson)上任伊始就立即推动大学与产业的联系,致使大学与当地经济呈现一种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大学校长在美国高校发展战略上的变革性作用已有一定的普遍性,如2015年刚离任的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John Hennessy)坚定地支持硅谷之父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的愿景,执政期间持续推动大学的全校性创业教育(university-wide entrepreneurship)。有趣的是,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耶鲁大学,新校长莱文办学理念的转变对大学同样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耶鲁大学作为一所教派学校,长期具有文化的保守性格,因此每当耶鲁出现改革激流时,都会出现保守的呼声[8];但是这种保守的办学理念已经为地方经济和大学自身发展上造成了消极影响,改革势在必行。1993年,耶鲁大学董事会诚邀理查德·莱文(Richard Levin)就任耶鲁大学的第22任校长。上任伊始,由于大学滞留已久的科研设施老化、周围地区问题层出不穷等问题开始困扰着莱文,1994年莱文就在学校建立了纽黑文市与康州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New Haven and State Affairs)。该事务办公室是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之间沟通的枢纽,是加强纽黑文市与耶鲁大学联系的组织机构,用以处理纽黑文市政府、市民、企业等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与纽黑文市、其他大学部门及社区的关系,进而促进纽黑文市经济的发展和社区的振兴。[9]

这正如多年以后,莱文校长所言:“长期以来,外界一直把耶鲁大学看作是纽黑文市最宝贵的财富,但实际上,耶鲁大学除了偶尔参与社区活动外,并没有树立起作为一个积极的、责任感强烈的城市公民的意识。毫无疑问,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学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甚至具有建设性作用的志愿者角色。比如在十年前,我们有两千名学生定期地到学校、社区中心、教堂、救济站以及收容所进行义务工作,但这些志愿者的努力工作既没有得到组织协调,也没有得到政策上的支持。1993年我就任耶鲁大学校长一职以来,开展了很多工作来转变耶鲁大学的角色,那就是使耶鲁大学成为一个积极奉献的大学公民;然而,在前几年,耶鲁大学在科学技术转化和商业化方面表现得相当消极和被动。”[10]

(二)耶鲁大学促进技术转化的三大举措

莱文除了在办学理念上持开放的办学思路,还在促进技术转化上打出了另外三大连环拳。

1.重组合作研究办公室:耶鲁大学促进技术转化的战略

合作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Cooperative Research,OCR)是耶鲁大学促进技术转化和商业化的主要服务平台,是该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其功能类似于美国其他大学的技术转化办公室(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TTO)。原先的合作研究办公室成立于1982年,其工作范围就是简单地处理专利的认证、许可和跟踪审核。为了更好地推动耶鲁大学技术转化的效率和整合、扩展合作研究办公室职责和功能,1995年,莱文校长与时任教务长艾莉森·理查德①(Allison Richard)一起说服了美国瑞辉制药公司的前执行主席格雷格里·加德纳(Gregory Gardiner)担任合作研究办公室(OCR)的主管。加德纳根据自身创业的经验和热情,上任初期便开始整合和扩展合作研究办公室的职能,重组后的合作研究办公室职责主要包括:“甄别创造型人才和创新思维,为新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提供创业基金,并为创造型人才成立公司提供设备支持;请管理学院的学生准备商业计划,吸引当地的风险投资家前来投资;筹备资金,并帮助寻找纽黑文当地适合的房地产,帮助新公司发展壮大。”[11]

重组后的合作研究办公室使命更加明确,即“通过培养合作研究能力来促进学术研究转化为产品并服务于社会,支持耶鲁大学的广泛研究和教育使命。通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大学的声誉以及增加收入来更好服务于这些使命”。[2]199在人才使用和招聘上,合作研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非常青睐那些曾经从事过专利认证或与企业合作过的教授们,并且向他们咨询有关专利的想法和成立公司的设想,他们还聘请公司管理人才。由于这些变革,耶鲁大学已经变得更加具有企业家气质。经过首轮政策和战略调整之后,合作研究办公室发现耶鲁大学有近80%的发明专利是出自生物医学领域时,因此,便在医学院特地设置了一间包括四名工作人员的分支办公室。

因此,重组后的合作研究办公室将会积极、针对性地推动技术转化,协助学校新型公司的形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合作研究办公室所开展的工作都具有一个明显特征,即积极地推进地区层面的学术研究商业化,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例如,在1996年至1997年间,合作研究办公室与几家风险投资公司建立了直接的合同关系,这是因为对于很多高校附属产业来说,缺乏资金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他们的目标不仅要说服风险投资公司信赖高校的科技实力,而且要让这些公司相信在纽黑文创办新公司的重要意义。他们寻找合适的投资公司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经过两年的努力,1998年他们获得了几家风险投资公司提供的第一笔高达2亿美金的投资,他们利用这笔资金成立了5家公司。这些年由于耶鲁大学整体上的努力,尤其是合作研究办公室这个重要推手,目前在纽黑文市已经有了77家生物科技公司,而且还有许多衍生公司正在筹建中。[2]78

2.降低许可费比例:耶鲁大学服务纽黑文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

耶鲁大学认为只有创办衍生公司来提供各种产业服务,才能够对当地经济产生实际上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耶鲁大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并继而商品化直至最终形成产业的效率,耶鲁大学实施了按收入比例(sliding scale)给研究人员支付报酬的方法。其收入分配模式的重大创新促进了大学研究人员在衍生公司创办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该政策推行之后,如果研究人员想要从大学获得更高额度的许可费(loyalties)就必须创办衍生公司,而不仅仅是许可已取得专利的研究。也就是说,只有有意创办大学衍生公司的研究人员才能够从耶鲁大学的这项激励政策中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

耶鲁大学许可费的分配方法主要是由合作研究办公室来负责,采取了按比例大小来分配的方法。即:如果净许可费在10万美元,那么就五五分账,50%给研究人员,另外50%归大学所有;如果净许可费介于10万和20万美元之间,则将40%的收入给研究人员,另外60%归大学所有;如果净许可费超过20万美元,那么就只有30%的收入分配给研究人员,另外70%归大学所有。换言之,净许可费的收入越高,研究人员从中获取的利益则越少。这就是耶鲁大学想直接推动研究人员创办衍生公司的收入分配政策,目的是鼓励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停留于专利许可上。

2012年,耶鲁大学的专利许可数量已经达到24项,尤其是自1993年转型以来,专利许可数量整体呈稳定上涨的趋势(见图1)。现在耶鲁大学已经拥有了55家衍生公司和79家生物科技衍生公司。实际上,格雷戈里奥(Gregorio)和谢恩(Shane)的研究已经证明,研究人员许可费下降能够直接提高他们去创办衍生公司的比例。[12]因此,通过减少支付研究人员的专利许可费比例来鼓励他们加大力度去创办衍生公司,是耶鲁大学在促进和鼓励研究人员创办衍生公司的重大创新举措,亦是推动纽黑文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图1 耶鲁大学专利许可数量(1977-2012年)[13]

3.转变大学创业文化:耶鲁大学组织转型的必备要素

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曾说过创业型大学的核心是开拓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是大学组织转型和新企业创建的必备因素。已有研究也发现,大学文化的转变能够影响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以及技术转化的产出、专利的数量、许可数量以及衍生公司的数量。[14]尽管耶鲁大学通过重组合作研究办公室和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但是在推行政策过程中,尤其是鼓励研究人员加入创业队伍的时候仍然面临了许多挑战。例如,青年教师总会问道,“如果他们参加了合作研究办公室(OCR)组织的创业项目,那么是否会影响他们获得终身教授职位的机会?”[2]73也就是说,尽管耶鲁大学已经转变了自己的发展策略,但是如果变革举措没有被大家认可,仍然不会产生实际上的影响。

为了实现转变大学文化观念这一目标,合作研究办公室通过与各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们召开会议进行全面讨论,系统地向他们阐述和分析耶鲁大学在技术转化和商业化上的制度变革,并且呼吁研究人员和教师积极参与到当地经济发展中来。因此,耶鲁大学除了在政策上改变策略,还通过组织机构来鼓励研究人员和学生以及大学所在地接受这种创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起浓墨重彩的大学创业文化(见图2)。

图2 技术转化和商业化文化图

三、硕果累累:耶鲁大学与纽黑文互动的成就

(一)推动和引领纽黑文经济社会发展

耶鲁大学从1993年开始,通过重组合作研究办公室,加大力度促使技术转化和商业化等举措,已经给该地区和大学本身带来了直接的改变。在2004年,纽黑文市的生物科技集群已经拥有49家衍生公司,其中有24家公司(约占49%)是依赖于耶鲁大学的科技、思想或者创始人。现在纽黑文市的大学衍生公司已增长至77家,其中有59%的衍生公司与耶鲁大学保持密切和定期的合作(见图3)。这也意味着,耶鲁大学可以通过在纽黑文的衍生公司直接推动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唐纳德·克莱佩尔-斯密斯(Donald Klepper-Smith)所言:是耶鲁大学造就了现在的纽黑文,是耶鲁大学让现在的纽黑文闪闪发光,如果现在把耶鲁大学从纽黑文市移走,那你会发现纽黑文剩下的就像新不列颠(New Britain)、哈特福特(Hartford)和布里奇波特(Bridgeport)城市一样②。[15]

图3 耶鲁大学生物科技衍生公司的数量(1996-2012年)[2] 81

除了创办衍生公司影响当地的经济外,耶鲁大学还是纽黑文市的最大雇主,为纽黑文市提供了将近13800个工作岗位。正如杰克·梅森(Jack Mason)等学者所言:“事实上,如果没有大学衍生公司,就不会出现美国经济中的净工作岗位增长的情况。”[16]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原则上,耶鲁大学这种非营利性大学本身无需向纽黑文市政府缴税;但是,在过去25年,耶鲁大学自愿上交了9000万美元的税,2015年一年就上交了800多万美元给纽黑文市政府。康涅狄格州政府2015年3月份也出台了一份分析报告,指出耶鲁大学的经济贡献远远超越纽黑文的区域,该大学每年在商品和服务上支出了7.1389亿美元,以及每年给康涅狄格州的居民的工资支出高达13.2亿美元[15]。

(二)完善纽黑文生物科技产业的运作方式

随着耶鲁大学在技术转化和商业化上效率的提升和在业界取得的声誉,当地的生物科技产业也纷纷转向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纽黑文生物科技产业的优势已经改变了该区现有的制药公司之间的互动方式。该地区的制药公司也已经变革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筹资模式,而且更加重视当地的智囊库资源。该地区的制药公司与当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也正是耶鲁大学的合作研究办公室和生物科学办公室的功劳。他们的合作关系包括了耶鲁大学与康涅狄格大学的合作,但不仅限于此。例如,美国瑞辉制药公司(Pfizer)就打算与耶鲁大学建立一种直接的伙伴关系,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智力资源库。瑞辉公司曾投资3500万美元在纽黑文的市中心建设了一座6万平方英尺的临床试验基地,这座基地归康涅狄格州政府所有。此外,拜耳集团在2003年启动了一项学术项目,并且每年聘请一位能够与拜耳亲密合作的员工。

当地的制药公司与该地区的生物科技公司之间的商业伙伴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介质公司(Neurogen)在1998年与瑞辉(Pfizer)制药公司曾展开了一次为期两年的研究合作项目,共同研制GABA神经介质感受导向的药物,用来治疗焦虑症和失眠症,增强认知能力。拜耳集团与安可济公司(Curagen)则共同研发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药物,并研究药物基因组学与毒理基因组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由康涅狄格州的制药企业资助,这项资助从1995年开始就已经增加了两倍,而且在2003年以来该项目经费支出占全国制药公司研发经费的12%以上[17]199。

(三)激发耶鲁大学师生对应用研究的激情和兴趣

耶鲁大学的变革措施使教职工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热衷于从事应用型研究,并积极与企业合作。耶鲁大学的转型也见证了医学院的微妙变化。在1994年至2002年,医学院授予的终身教授人数增加了22.7%,而耶鲁大学全校各专业的终身教授的增长只有11.2%。自从1994年以来,医学院学生的入学人数上升了11%,而全校总的招生人数只增长了3%。[17]206-207医学院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耶鲁大学在技术转化和商业化的成就主要来自生物医学领域。生物技术商业化的认可也促使医学院在研究经费和政策支持上获得更多倾斜。显然,这些都有助于该大学在知识溢出和生物医学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地生物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也为耶鲁大学师生带来了许多好处。企业-高校的合作关系推动了科学与学术交流,确立了学生的资助身份,企业向耶鲁大学开放了昂贵的科研设备,也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实习机会。正如耶鲁大学一位教师所言:“现在,我们有一家公司正在租用实验室……能与他们合作真是太棒了,因为我们可以与他们有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17]207必须指出的是,在外界一直担忧当教师涉及企业合作时是否会影响他们的教学任务时,耶鲁大学对此也有硬性的规定,即允许教师以兼职的身份充当企业的咨询顾问,但不能全职。这也是为了避免教师在企业充当顾问和教学任务之间出现失衡,也就是说如果一名教师成立了公司,或者担任公司的咨询顾问,他也不能削减自己的教学或行政管理任务,除非他选择离开教学工作岗位。因此,耶鲁大学所实施的变革,并不会改变教师的职责,但确确实实有利于企业-高校之间通过资助研究经费和签订协议的方式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赞助,共享企业的研发设备和经验。

四、启示

从耶鲁大学的改革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大学的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对当地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技术转化策略的转变能够有效地影响他们技术转化的能力和与当地产业的合作关系。耶鲁大学所在区域原先是一个欠发达的区域,但耶鲁大学在短短几年的转型过程中却能够在技术转化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上产生如此显著的效果。走向创业型大学可能并不存在通用的途径,但是通过对耶鲁大学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可以得到相应的启示。

(一)大学转型需要具有改革思维的领导者的拥趸和践行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耶鲁大学的整个转型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在强调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的领导作用。莱文在支持耶鲁学术创业结构转型和相应政策方面身体力行,为耶鲁大学在地区经济发展繁荣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一所伟大的大学改变一座城市命运的梦想在莱文校长这里变成了现实,莱文校长的‘社会服务、互利共赢’理念得到了极致的发挥。”[6]诚然,以创业为导向的大学,其发展除需要一所大学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外,拥有一个具有改革魄力的大学校长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在提升大学技术转化和创业策略方面提供了直接的支持和指导。例如,耶鲁大学将自己视为对经济发展“有贡献的制度化公民”,而非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这种大学发展战略思路是莱文上任伊始提出的发展愿景,它在整个转型过程中被实践证明了是大学学术创业行为出现和转化的催化剂。

(二)创业型大学的构建需要对内部文化进行高强度的转变

所谓对大学内部文化进行高强度的转变,是指大学在转型过程中对任何与企业合作并对技术商业化产生影响的组织都必须纳入转变的范围之内,成为技术商业化蓝图的一部分。换言之,仅仅改变知识产权法或成立技术转化办公室并不足以成事。并且在管理层面,仅仅由领导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考虑教职员工和学生等基层的想法。

耶鲁大学对其内部文化进行了高强度的改变。从对技术转化乃至商业化的冷淡态度转变为将技术商业化视为解决大学和地区危机的办法,这一改变的范围非常广,包括技术转化文化、组织以及政策。此外,这一变革还涉及大学的所有院系、管理办公室和管理者。具体来说,在领导层,耶鲁大学校长大力推出技术转化举措,成立了纽黑文市与康州事务办公室,加大与纽黑文社区的互动;基层上,耶鲁大学努力去改变那些工作时间很长的员工对技术商业化的态度和认识。不仅如此,大学对技术转化还进行了大量投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转型的过程都离不开大学所有人员的参与。

(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学等创新主体协同合作

当耶鲁大学决定为纽黑文经济发展做贡献时,莱文校长深知如果想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将其他创新主体,如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地区企业和创业者纳入协同合作的对象。耶鲁大学已经错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那场高科技发展浪潮,导致该大学无论在经济、竞争实力还是其他硬件设施上都落后于同时期通过创新集群崛起的西海岸大学。当时的耶鲁大学校园建筑,尤其是处在市区的楼房,迫切需要翻修,校园安全也亟待改善,生命科学领域缺乏地区企业的参与。不仅如此,如前所述当时纽黑文市的经济状况日益糟糕,社会治安环境也较差。因此,变化迫在眉睫,且无法特立独行。通过纽黑文和康州事务办公室以支持耶鲁、纽黑文和康涅狄格州之间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体现。此外,耶鲁大学还与康涅狄格州、地方主要公司、新企业及风险投资方进行交流与合作。参与合作的创新主体的个体都明白变革的重要性,并且都能够与耶鲁大学合作,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当主要的转变完成时,地方制药公司与大学建立起了合作渠道,康涅狄格州也拥有了为新公司的创建提供资金的风险投资公司。

注释

①艾莉森·理查德(Allison Richard))曾在1994年至2002年担任耶鲁大学的教务长,在2003年至2010年担任剑桥大学的校长。

②新不列颠、哈特福特和布里奇波特,这三个地方缺乏像耶鲁大学这样的一流研究机构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导致了它们的经济发展滞后(笔者注)。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列文.大学与城市——从纽黑文市谈起[C]//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第一辑):城市治理与公共权力,2005:224-232.

[2]BREZNITZ S M. The Fountain of Knowledge: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

[3]Affordable Schools. 50 Most Entrepreneurship Schools in America [EB/OL].[2015-09-01].http://affordableschools.net/50-entrepreneurial -schools-america/.

[4]于柯.耶鲁深呼吸[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68.

[5]BALL M. Is Yale Safe[N].Yale Herald,1999-10-15.

[6]洪成文,伍宸.耶鲁大学的当代辉煌与理查德·莱文校长的办学思想研究[J].教育研究,2014(7).

[7]卓泽林,曹彦杰.美国高校如何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基于资源投入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6(1).

[8]王英杰.论大学的保守性——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化品格[J].比较教育研究, 2003(3).

[9]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EB/OL].[2015-12-07].http://www.yale. edu/Newhaven/index.html.

[10]耶鲁大学公共事务办公室网.New Haven and Yale: On Common Ground[EB/OL].[2015-09-12].http://communications.yale.edu/.

[11]Office of Cooperative Research. Our Mission[EB/OL].[2015-12-07]. http://ocr.yale.edu/about-ocr.htm.

[12]GREGORIO D D, SHANE S. Why do some Universities Generate more Start-ups Than others?[J].Research Policy,2003(32):209-227.

[13]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2007-2012 Strategic Plan[R/OL].[2015-12-07]. http://www. 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web/offices/com/strat2007/stratplan2007-2012.pdf.

[14]O'SHEA P R, et 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noff Performance US Universities[J]. Research Policy, 2005,34(7):994-1009.

[15]TURMELLE L. Yale's economic impact on Greater New Haven: more than $2B annually[EB/OL].(2015-05-16)[2015-12-07].http://www. nhregister.com/general-news/20150516/yales-economic-impact-ongreater-new-haven-more-than-2b-annually.

[16]HOSKINSON S, KURATKO D F. Innovative Pathways for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M]. Howard House: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14: 41.

[17]ALLEN T J, O'SHEA R. Building Technology Transfer with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 Entrepreneurship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收稿日期:2015-12-14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行动基金(编号:PY2015004);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项目(2015-2016年);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创新驱动’战略下教育与社会互动机制研究”(CAA130118)。

作者简介:卓泽林,1989年生,男,广东深圳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生。

How the World First-class University Contributes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Yale University

ZHUO Ze-li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Yale University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New Haven's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Yale University hadn't he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until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In 1993,under the influence of peer pressure and other causes,Yale University recruited Richard Levi as new president and promoted technology transfer by restructuring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ffice,reducing the ratio of royalties and enhancing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within university.Yale's transformation exerted positive impact o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Yale University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 words:America;Yale University;Economic Development;Technology Transfer;Entrepreneurship

猜你喜欢

耶鲁大学创业美国
耶鲁大学完成“起死回生”初步实验 猪死亡后器官被“复活”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Love and politics in The Tempest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