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艺术100中的slash现象

2016-08-08文/肖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斜杆艺术家职业

文/肖 沐

青年艺术100中的slash现象

文/肖 沐

导言: Slash一词,英文直译为“斜杆”,代表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这一概念出自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写的一本书《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她在书中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于是,“斜杆”(Slash)便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青年艺术家,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和潜力,代表着中国未来的艺术走向。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已成为各大艺术机构和组织的共识。“2016年青年艺术100北京启动展”即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

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青年艺术推广品牌之一,“青年艺术100”以专家提名、艺术家自荐、艺术家互荐、展览发现为渠道,以艺术委员会公开评议、甄选、确定最终入围名单为途径,以年度性的海内外巡展等艺术活动为载体,以建立专业化、规模化、多渠道的推广机制为目标,努力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能够实现艺术梦想的高端平台,进而营造一个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当代青年艺术环境。

本次活动分为“青年艺术100”“名泰文化”“无界空间”三个展览单元,共展出了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近200位艺术家的1000余件艺术品,作品形式丰富多元,涵盖了油画、国画、版画、雕塑、影像、装置、行为等多种艺术种类,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艺术的前沿生态。在本次展览中,slash一词被频频提及,那么,slash是什么?跟艺术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Slash一词,英文直译为“斜杆”,代表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这一概念出自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写的一本书《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她在书中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例如,莱尼·普拉特,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杆”(Slash)便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在中国,slash青年也越来越多,如优步的司机大军、兼职淘宝店家等。而在艺术领域,艺术也不再仅仅只是艺术家的事,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普通群众,都开始参与进来,甚至直接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身对世界的看法。所以本次“青年艺术100”以“slash”为关键词,旨在呈现除艺术之外,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观看艺术的态度,从而引导更多的青年人参与进来,通过多维度状态的呈现,激发更多的可能性。在“青年艺术100”的slash语境里,多重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slash艺术家。与“60”后艺术家的政治波普、伤痕艺术不同,与“70”后艺术家乡土情怀、集体记忆不同,“80”后的艺术家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他们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冲击,所以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年代。在他们的艺术语言里,创作的主题不再是宏观大事和国仇家恨,而是自我的个性、情绪和观点。在表现手法上,这些青年艺术家不在局限于各画种的技法,而是打破所有关于艺术门类的界定,开始进行影像、装置、行为艺术等新艺术流派的探索。如“青年艺术100”在一号馆推出“楼上实现:八个盒子”,特邀了艺术家及艺术机构,从架上、影像、装置、行为、实验、互动等角度呈现新的艺术面貌。名泰文化在三号馆推出“不同凡响—青年艺术微个展”,特邀了国内外七位青年艺术家,并为他们提供36或42平米的独立空间,这些艺术家不仅创作作品,还要自己设计展览,规划空间,撰写方案等,他们既是艺术家,也是设计师、灯光师和策展人。

其次,是slash观众。如果一场展览,观众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一遍,那无疑非常遗憾。随着全民艺术教育的兴起,观众参与艺术的热情越来越高。正如相机的普及一样,上个世纪,影视创作还是艺术工作者的权利,而现在,相机和DV使得人人都是导演。这种“人人参与”的理念,也同样影响着当今的展览设计,当代展览已不再一味强调艺术品本身的美学价值,而开始重视观众的感受和体验。毕竟能被大众铭记,才是一个作品成功的标志。在这一方面,互动艺术以其参与性和趣味性具有天然优势。这些互动设计,往往通过巨大的360度多媒体屏、环绕立体声,再加上令人头晕目眩的特效,带动着整个展馆的气氛。与其相比,绘画、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种类,则要求观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如何能让艺术更好地跟观众对接,甚至让观众也成为艺术创作者呢?本次2016年度“青年艺术100”北京启动展期间,青年艺术学院组织了十余场艺术论坛、讲座和手工坊,邀请业内外的专家从各个角度来讲解并参与艺术的探讨和实践,内容涉及艺术收藏、艺术+设计、艺术+新媒体、导师家宴、艺术鉴赏、艺术手工坊等方面,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与艺术品。

最后,是slash展览,本次“青年艺术100”,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艺术展,而是一个以展览为依托的青年艺术狂欢季。“青年艺术100”在展览的同时,与美食、科技、音乐、时尚、家居、衍生品等联合开发专款及跨界合作活动。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外观设计上,都能明显感觉到其它行业的渗透与影响。

当然,也有人开始担忧slash现象是否会影响艺术本身的纯粹性,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无疑非常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在工业社会,我们被限制在固定的土地上和固定的工作场所里,每天从事着相同的劳动,就连艺术创作,也有着固定的主题和样式。而在当代,信息以爆炸的速度增长,人们每天都在接触新的观念和事物,让自己掌握更多技能,变得越来越“slash”。事实上,艺术里的slash早已开始。几十年前,学中国画的学生们绝不会从西方的素描开始入门,而当今,就连做工业设计的,也要开始学习西画理论,掌握油画、水粉等艺术技巧。而艺术家身兼多职,更不是个案。如罗中立、许江、韦尔申等艺术家,同时也是艺术院士、美院院长、大学教授和网络名人。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使一个人拥有多种技能和身份成为可能。

在不久的将来,slash只会越来越流行,并成为新一代年轻艺术家所热衷的学习、创作甚至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斜杆艺术家职业
内插中心斜杆换热管的换热性能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半刚性节点多参数模拟法
职业写作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我爱的职业
通信塔架再分节段斜杆面外计算长度系数的研究
单斜杆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弹性抗侧刚度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