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靳尚谊∶探索中国油画的精神历程

2016-08-08黄雨鸿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特约记者油画艺术

文/特约记者 黄雨鸿

靳尚谊∶探索中国油画的精神历程

文/特约记者 黄雨鸿

艺术家简介

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中国当代画坛旗帜性人物。

尝试在油画这一外来绘画形式中,建立起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序的文化精神;在古典写实油画中融入中国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民族气派,是靳尚谊先生对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重要贡献。毋庸置疑,21世纪,着眼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未来,靳尚谊先生和他们那一辈艺术家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对于我们研究、认识将中国油画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去考察和思索时,不无积极意义。

特约记者∶靳先生您好!您是新中国成立之年开始与艺术结缘的,伴随着对油画艺术的挚爱和追求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也因此奠定了您在中国油画史上的特殊地位。请您从宏观的角度谈一谈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好吗?

靳尚谊:中国油画艺术是个年轻的画种,我个人认为从它引进到现在还不到100年,这和具有500年历史的欧洲油画是无法相比的。当然按有些人的说法油画早在中国元代或明代已由西方传教士传到了中国,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科学。应该说中国油画艺术真正的开始是20世纪初,中国最早到西方学习油画的一批美术学子归来后,建立西式的美术学校,教授西方素描和油画,这就是中国的第一代油画家。因此,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还不到100年,或者说是100年左右的历史。

特约记者∶中国油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也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您认为当下中国油画正处于怎样的状态?

靳尚谊:油画艺术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由油画艺术画种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从100年的历史看,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但是快并不等于好,因为作为外来画种的油画艺术,我们很多做法、画法包括风格都是学他们的。人家是渐进式发展的,从早期古典的风格开始,然后经过17世纪到19世纪的变化发展,一直到现代主义,人家每走一步都是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的。而我们则不然,在快的同时虽然整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跟欧洲的优秀作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中国油画的整体现状。

毛主席与亚非拉人民在一起

特约记者∶有些评论家认为我们的油画艺术,尤其是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已日趋成熟而近乎于唯美,或者说是很多年前我们就已经成熟了。请您从历史环境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评价一下我们的油画艺术。

靳尚谊:任何国家文化包括艺术的发展都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不稳定对艺术,特别是对美术的教育和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自20世纪初开始,整个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发展是很缓慢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稳定,但60年代中期又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所以,中国油画艺术也是在社会动荡的环境中不平坦地发展的,即使改革开放到现在,近30年间我们的油画艺术发展虽然很快、影响很大,但也不能说我们就已经成熟了。我们只有潜心学习并真正理解西方的油画艺术语言,真正具备油画艺术上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具有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这个画种在中国才能算是成熟。

当然,我们老一辈的油画家,像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等都做过油画民族化的实践,其作品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成熟;还有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等作品显然也都是这方面的实践。现在我们每一代人仍都在努力地进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但我觉得油画民族化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特约记者∶ 20世纪80年代初,您的《塔吉克新娘》这幅油画肖像作品问世后,立即在我国油画界以至整个美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此,在我国油画界形成了一个中国油画古典画风的艺术群体。有评论家认为是您开创了中国油画艺术“新古典主义”或“新写实主义”的时代。

靳尚谊:我画古典的形式是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一个体积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去美国探亲,参观了美国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国家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都收藏了大量的欧洲美术作品,而且收藏范围也很广,包括古希腊、古埃及和中世纪的教堂壁画,一直到现代的美术作品以及东方的一些作品。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量西方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油画原作。通过这次在美国较为深入的考察研究,我对古典作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塔吉克新娘

我学了很多年油画,发现自己的一个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那就是体积。而体积感是西方油画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体积明暗形成的一种深厚的厚重感、一种力度感,一种丰富的多层次的抽象美。所以我就要很认真地去解决这一问题,用古典的办法强化形体的体积感和边线的处理,使画面的构图、造型、黑白、明暗等形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

我在美国的后期做了一个实践,利用画头像的机会,把边线作了一个很深入的处理,用古典的办法让它转过去,轮廓线既要比较清楚又都要能转过去。一点一点塑造得很具体、很深入,而不是用印象派模模糊糊的办法去处理,效果很不错。从美国回来后我用这个办法进一步进行自己的艺术实践、研究和探索,进而完成了《塔吉克新娘》这幅肖像画的创作。

当时很多报刊杂志都发表了这幅作品,影响广泛且强烈,很多人就效法,从此后一批古典油画作品就出来了。很多人认为我就是搞古典主义的,其实我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原本画画是很自然的事,并不是谁想要有意制造或者开创一个什么画风,它是每个画家在解决自己前进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时形成的一种现象,大家都是这样。当然,作为评论家他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那是另外一回事。

特约记者∶那您在这之前对欧洲古典主义油画感兴趣吗?

靳尚谊:以前我和我的同学都不是很喜欢古典作品,感觉古典作品很细,很腻,颜色也不好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看到原作,而当时看到的画册印刷质量都非常差,所以不喜欢,大家都喜欢印象派的作品。但看到原作后我才感觉到古典作品是有震撼力的,相对而言印象派的作品反而显得弱了,画面没有古典的强烈。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古典作品的轮廓和形状比较清晰,黑白明暗对比强烈,非常细腻唯美。

特约记者∶从您创作的《黄宾虹》《髡残》《八大山人》等油画作品中,我们看到您在写实油画中融入中国画写意技法来表现画面的气韵。从东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绘画与欧洲油画相比有什么特点?

靳尚谊: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我觉得中国绘画很多地方非常独到,是西方绘画所不能比的。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中国画所体现的抽象美,都是非常独特的。从美院学习期间直至现在,我一直喜欢看一些有关中国文人画的文章和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那些简洁的、笔墨奔放的文人画。

在我的油画人物肖像里,作为古典艺术手法体现理想美,感觉很自然,但总感觉有些欧洲绘画的味道。所以我非常想在油画中尝试一下中国的水墨画和油画的结合,也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和油画艺术的有机结合。创作更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油画作品是我现在探索和追求的方向。

特约记者∶近几年艺术品市场火爆异常,从中外艺术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您怎样评价现在的国内艺术市场?

靳尚谊:艺术市场的产生应该是一个正常现象。任何一个国家在古代社会都没有艺术市场,欧洲社会最早是给宗教画画,油画是为教堂绘画而产生的,欧洲最早的美术学校就是为宗教壁画培养画师而设立的。从文艺复兴一直到19世纪,所有的欧洲国家包括俄罗斯也是一样,像列宾他们的毕业创作都是宗教性题材的。也就是说绘画都有其实用价值,都有其明确的功能性,都是为了满足某个政权、国王或贵族们的需要。

黄宾虹先生像

帕米尔雪山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一方面,在欧洲中产阶级出现了,大量印象派风景画也随之产生,风景画就是挂在家里好看,除了有钱的商人,普通市民也需要,没有什么特殊用处,只是作为欣赏之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高并达到一定的水平,画廊相继出现了,也就是说,艺术市场是在19世纪末印象派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应该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绘画的功能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即由应用性向欣赏性逐渐转变。

在中国同样如此,很长时间里绘画也都是有其实际用处的。譬如画历史画、画肖像包括领袖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自由买卖的形成出现了画廊和拍卖行。但中国现在所谓的艺术市场本身就很怪,西方是先画廊经营成熟,后拍卖行业才出现。而中国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有了画廊但始终做不起来,一直不景气,频繁倒闭。拍卖行业自1993年才开始产生,多年以来发展比较火爆,画廊由此才开始勉强维持,这种情况和西方是完全倒过来的,不太正常。

特约记者∶人类本来应该是精神的东西高于物质,但现在反过来了,物质的东西可以奴役人的精神。当下许多“天价”艺术品拍卖都存在着私下炒作的嫌疑,致使整个拍卖行业扑朔迷离。阵阵的举拍落槌之声让有些艺术家耐不住了寂寞,产生了浮躁心态,这种现象让人担忧。

靳尚谊:炒作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最近两年来油画市场突然火爆,这些现象我认为都是不正常的。市场虽然影响了一些画家的作画心态,但这是画家个人的问题,不应该是普遍的现象。一个真正有作为的画家,他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感觉来作画的,不会受市场的影响,更不会被市场所左右,受市场影响的都不是好画家。但是市场是自然而正常存在的,艺术品通过市场来销售也是正常合理的。

特约记者∶刚才听您谈及艺术市场的状况,颇有感触。经济实力和文化学养等诸多方面成就了历代收藏大家,如项子京、梁清标、吴大徵、钱镜塘、张伯驹及当代的王季迁等。他们不仅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实力,而且本身也都是非常杰出的学者。您对当下中国的收藏群体如何评价?

靳尚谊:现在中国艺术市场的活跃有一定程度的假象,可以说中国的艺术市场还远没有形成。比较已经完善的国外的艺术市场可以发现,他们的收藏家多数自身对艺术品都非常有研究,他们甚至会专门收藏某位画家或某个流派的画作。当然,包括你刚才提到的中国历代的收藏大家。他们是把收藏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做的,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件藏品都有着一段说不完的因缘和遇际。而中国现在的收藏家群体真正懂画的人不多,大多数是新兴的企业家,或者新兴的财团和所谓的新贵们。对他们来说金钱投资是第一位的,他们甚至觉得投资股票房地产不保险.从而把艺术品当成一种投资保值手段。所以当下中国收藏家队伍整体的艺术素质还有待提高。

特约记者∶艺术教育是一种相当特珠的教育,现在艺术院校,包括非艺术院校也都争相设立艺术专业,大量招生,艺术教育的产业化带来了很多问题。作为中央美院的老院长,在这方面您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靳尚谊:艺术教育招生本来都是国家控制的,国家根据招生名额给学校教育经费。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家的招生政策作了宏观上的调整,允许艺术院校扩招,目的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艺术类学生的比例。当然,扩大招生以后是产生了很多问题,如有些院校师资严重不足,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还有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就是招生考试。美术院校考试本来是不应该出现应试教育的考试方式的,考试要当场写生,不可能出现有作弊现象,因为谁好谁坏一看就清楚。但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功课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报考艺术院校,以前几百人考试,现在成千上万人考试。人一多无法准备这么多的写生对象,考试也就不写生了,出个题目让你默写,这就出现了作弊等现象,由此发现的问题很多,考试结果也就不真实了,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对于艺术教育而言,艺术院校只是在做些打基础的工作,起着奠基的作用。所以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创作是很复杂的工作,它是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他们自己思想、灵感的迸发。希望我们的艺术教育能让未来的年轻学子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文化素养,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高。

特约记者∶你建议孩子们学画吗?

靳尚谊:我的孩子就没让他学画。孩子们要学就扎扎实实学,而且要重视基础。但我还是建议能不考艺术就不考,学画是成才率很低的一个专业。

要想学成,光靠天分还不行,后期要十分努力才可以。学这个专业是很冒险,但是现在因为中国人多,学艺术又是一个就业机会,特别是学画的人设计一般都很棒的,因为他懂得审美。大画家都不是从学校出来就能行的,是用很长时间慢慢才熬成的。所以,是否学画需根据孩子自身所具备的艺术潜质慎重考虑。

女青年

青年女歌手/靳尚谊

猜你喜欢

特约记者油画艺术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纸的艺术
《岁月长又长》(油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俄演习用核弹击退入侵者
韩国要造“迷你宙斯盾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