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千呼万唤始出来

2016-08-08文/岩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藏品清华博物馆

文/岩 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千呼万唤始出来

文/岩 石

导言:高校博物馆,已经成为衡量大学实力的指标之一,作为国内最著名的学府,清华大学的艺术博物馆是什么样的?本文,将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举凡国内外著名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如哈佛大学的佛格艺术馆、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剑桥大学的菲茨威廉博物馆等。而建校超过百年的清华,却长期处于没有博物馆的尴尬境地。其实,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后清华就启动了博物馆建设项目,但直到2016年,博物馆才“千呼万唤始出来”。那么,这所博物馆真的能如大众所期待的,成为一所“国内大学最好、世界大学优秀的博物馆之一”吗?接下来,我们从建筑、馆藏和教育活动,了解这所博物馆。

来自瑞士的设计

来到清华艺博门前,首先会被它充满现代感的外观所吸引。简洁的几何图形,充满秩序感的对称关系,体现出一所大学博物馆的严谨与学术气息。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所博物馆跟清华的人文图书馆一脉相承。没错,这两所建筑都是同一位设计师的手笔—来自瑞典的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

博塔是当代著名的建筑大师,1943年出生于瑞士,早年跟随路易斯☒康(Louis I.Kahn)、卡洛☒斯卡派(Carlo Scarpa)等人学习,他曾设计过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瑞士巴塞尔 UBS大楼、意大利米兰 Sartirana 教堂等建筑。博塔的作品根植于意大利的理性主义,擅长将欧洲严谨的手工艺传统、历史文化的底蕴、提契诺的地域特征与时代精神完美地表现在建筑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就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在造型上,使用长方形、圆、三角形等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来拼接;在平面布局上,使用1/2、1/3的比例和45度的角度来切分空间和单元体块,虽然设计简洁,却充满魅力。

13000余件馆藏

藏品,是博物馆发展的根基。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博物馆好坏的关键指标。根据清华目前公布的数据,博物馆内现有藏品13000余组(件),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通过以下对比,我们可探知清华藏品的建设情况。

四川大学博物馆:中国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座高校博物馆。现有文物五万三千余套/八万四千余件,是国内外研究、了解三星堆文化(20世纪30年代广汉出土玉器)、巴蜀文化、藏族文化、羌彝文化和宗教文物、民俗文物的必到参观场所。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国高校第一座考古专业博物馆,由北京大学和美国友人阿瑟·赛克勒博士于1993年5月合作建成。现藏有数万余件文物,虽然以“艺术与考古”命名,但明显考古成分居多。其中多数藏品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时代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铜器、玉器等。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国内最具现代化标准的高校美术展览馆,建于1953年,馆内藏品一万三千余件,包括清代以前及近现代艺术大师、当代著名美术家的代表作和建院以来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

与这些高校博物馆相比,清华艺博的馆藏还略显薄弱。但是,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学府,清华的校友以及国外校际合作关系,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11个开馆首展

如果说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底牌,那牌打得好坏,还要看展览。作为博物馆特有的“语言”,展览直接体现出博物馆的水平。在开馆当日,清华艺博精心策划了7个板块11个展览,分别是:“对话达☒芬奇展”,“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学院传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作品展”“清华藏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文献展”“营造·中华—清华营建学科专题展”“思贤师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大家作品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达☒芬奇的60幅《大西洋古抄本》手稿真迹,这是这些手稿在意大利境外的最大规模展出。作为一位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除了杰出的艺术才华外,还有天才的科学头脑。他制造了一种塑料;发明了已具备照相机功能的暗箱;预言隐形眼镜的出现与蒸汽的应用;甚至精确绘出堪与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比拟的人体解剖图。而这些奇思妙想和创造发明,都记录在《大西洋古抄本》里。在展览现场,人头攒动,不少观众都表示“不虚此行”。为了更好地呈现展品,博物馆对每张手稿都做了详细注解,而且运用3D影像,虚拟现实、缩微建模等技术,使手稿中的画面得以再现。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可以说是跟清华本身关系最密切的一场展览了。在清华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名师荟萃、名家辈出。王国维、费孝通、冯友兰、顾毓琇、梁启超、梁思成等人,都曾在清华任教。本次展览,通过展出130位有重要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的清华学人手札,让观者近距离欣赏、品味大师们的手泽。与“对话达☒芬奇”展览中炫目的科技相比,这个展览更加安静。然而就是这种宁静,使得百年学府更显厚重。百年来,清华培养了无数人才,这些人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这场展览,这些手札,无不透漏着清华师生对国家的关心和对真理的执着。

走向大众的活动

博物馆的公众教育活动,是博物馆社会功能的体现。虽然清华艺博才刚刚开馆,但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社会教育活动。9月11日,“大学艺术博物馆展望”博物馆馆长论坛开幕;9月24日,陶艺探究课开始;9月底,“艺博清华”讲坛、“手作之美”创意坊和“多相放映”影像项目陆续上线。此外,博物馆的出版物也已经开始销售。如此良好的势头,既得益于馆方前瞻性的视野,也离不开清华得天独厚的师资力量。

可以说,清华艺博的首秀十分成功,新奇的展览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贴切大众的宣传方式,都广受好评。清华艺博的馆长冯远曾说过,“新建立的博物馆应坚持研究型学术高端路线,通过传承人文精神、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来引导、熏陶师生,坚持以经典品格、学术价值、创新意识和人性化服务为追求。”未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珐琅佛塔

猜你喜欢

藏品清华博物馆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罗妍妍藏品欣赏
清华,北大,我来啦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