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衙门朝正东
2016-08-08
茌平衙门朝正东
老俗话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话说的是在封建社会,老百姓打官司如果没钱上下打点,即使有理也赢不了。另外,这句老话中还说明了一个常识:过去的衙门口是朝向南的。但凡事皆有例外,在咱山东的茌平县,过去的县衙大门却是朝向东的,这是咋回事呢?
清康熙年间,浙江钱塘举人吴陈琰进京赶考路过茌平县时,偶感风寒,病在了悦来老店(今茌平县城中心街小隅首南)。一日傍晚,吴陈琰正在店中用饭,见两个衙役腆胸叠肚地进来,叫了几个荤菜、一壶热酒,旁若无人地喝起来。不一会功夫,两衙役喝得脸红耳热。其中一个衙役说:“你说是当县大老爷好,还是当衙役好?”“当然是当县大老爷好啊!出门坐轿,前呼后拥;堂上一呼,堂下百应。多威风,多荣耀。”“老兄,叫我说,还是当衙役好。你看县大老爷整天脚不沾地,迎来送往。哪像咱,万事不操心,高兴了喝二两,缺钱了敲点“竹杠”,神仙也赶不上咱快活”。俩衙役一边吃喝,一边用筷子指指点点,吃饱喝足了,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说了声:“店家,记在账上。”便扬长而去。吴陈琰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心想:这衙役们也太不像话了,有朝一日我金榜题名,非到茌平来当县令,杀杀他们的威风。
几日后,吴陈琰病愈,起早上路,径奔京城。等到了京城才知道考期已过。想要回去,盘缠已花得差不多了,只好在前门大街租了个铺面,以卖字测字为生,等待下次应考。他的字雄浑苍劲、别具一格,很快在京城出了名。前来求字者络绎不绝,翰林院也时常有人请他去写字测字。
一日,春雨蒙蒙,康熙皇帝驾临翰林院,触景生情,脱口而出一上联:“半天霖雨点点滴滴化作长江巨浪愿东之广西之广南之广北之广天下之广登秦岭越十二重峰观山观水观日月大清一统天下”,即命翰林们对下联。众翰林冥思苦想,面面相觑,许久无人应对。恰好这天吴陈琰又被召去测字,万岁爷驾到躲避不及,只好混在翰林群中。听完康熙出的上联,心中早拟好下联,只是身非翰林不敢应声,便写在纸上,托一翰林学士递上去。康熙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到:“一介书生朝朝暮暮磨成锦绣文章做仕之魁乡之魁会之魁殿之魁天下之魁步金阶列十八学士安国安邦安社稷天朝万世忠良。”康熙看罢喜形于色,问道:“何人所书?”吴陈琰急忙从人群里挤出,跪到在地:“启禀万岁,乃小人所写。”康熙见吴陈琰非翰林学士穿戴,便问缘由。吴陈琰将自己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康熙沉吟半晌,说道:“朕见你字体苍劲、学识过人,甚为爱惜,你就做朕的门生吧,也算翰林学士!”吴陈琰大喜过望,连忙叩头致谢。吴陈琰便留在了翰林院。
又一日,康熙再一次驾临翰林院,指着一个竹篮问众翰林:“你们说,这篮子为何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翰林学士们一时被问住了。只见吴陈琰从容而答:“启禀万岁,按阴阳五行说法,东属木,西属金,木金皆可盛;南属火,北属水,水火不能盛。故此,竹篮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康熙听后,抚须而笑。
自此,康熙对吴陈琰另眼看待,一有文墨之事便去问寻。时间一长,吴陈琰便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如此得宠,日久恐招人嫉妒,还是早些离去为上。”这时,他想到了茌平县,想到了那两个耀武扬威的衙役和当初在茌平时的誓言,便向康熙奏本,要求到茌平县当县令。康熙接到奏本很是诧异,问吴陈琰:“茌平乃京城通南京的御路必经之地,每天都有官员过往,单是迎来送往就疲惫不堪,何必去当那个县令呢”?吴陈琰一再恳求,康熙便说:“你既然坚持要去,也罢。不过,你是朕的门生,这迎来送往的客套就免了吧。朕赐你半朝銮驾,把茌平的衙门改朝东开,面向御路,过往官员文官下轿,武将下马!”
吴陈琰谢了圣恩,即赴茌平上任。到任后,他首先改换了衙门口朝向,把半朝銮驾摆在门边。接着从严治吏,重责、革职为非作歹的衙役,将茌平县治理得官正吏廉,百姓安居乐业。从此,“南京到北京,茌平衙门朝正东”便流传下来,至今尚令茌平人津津乐道。
(薛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