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2016-08-08冷秀芬
冷秀芬
(黑龙江省北安市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北安 164000)
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冷秀芬
(黑龙江省北安市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北安 164000)
摘要:苦参碱类生物碱是提取、分离、纯化自豆科植物苦参、广豆根或苦豆子中的一类喹诺里西啶生物碱,其具有广谱抗菌、消炎抗肿、抗病毒、镇痛、抗真菌、免疫调节等多重功效,将其制备成注射液剂型,用于防治奶牛乳房炎,会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和病灶,起效快速、生物利用度高、安全可靠,而且质量可控。应用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治疗奶牛乳房炎,在临床上可代替抗生素、化学药品和激素,从而避免或减少了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这对保证畜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人类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还为中药单一种类功效成分注射液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奶牛;乳房炎;治疗
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奶牛乳房炎仍然是迄今常用的手段之一。在病原不确定的情况下,以抗生素治疗奶牛的急性、亚急性或多发性乳房炎,仍然具有其应用价值。但随着此类抗菌药物的广泛长期应用,菌株耐药性显著增强,由此将导致治疗无效的情况频现。因此,应用高浓度高纯度的中药功效成分治疗奶牛乳房炎尤为有益且适合,其不但可以克服抗生素治疗造成的种种弊端,如耐药菌株的出现,在治疗期间产生废弃奶,因抗生素残留导致牛奶中携带有药物残留而对食物链下游构成食品安全隐患,其还同样具备抗生素的种种益处,如抗菌谱广,起效迅速,治愈率和治疗有效率高,甚至还兼备抗生素没有的优势,如功效更完备、不产生耐药菌株、安全、低毒甚至无毒。
文章对比了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和青链霉素注射液对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应用效果,对两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对于两者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作出了客观评价。
1实验方法
病例选择:选择30例已经发病20天以上,且治疗2周以上后,未见好转的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和30例隐性乳房炎患牛,按照1~60顺次给与编号,其中编号1~15与31~45为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治疗组,编号16~30与46~60为青链霉素注射液对照组。
奶样采集:每次用药前以及最后一次用药24h后,清洗患牛乳头,经擦干后以碘酊和酒精棉球先后对采样者的手部和采样患牛的乳头进行消毒。每个乳头挤弃最初的两把奶后,无菌采样,将奶样收集于15mL灭菌的离心管内,经加盖密封后,将样品编号标记好,尽快送往实验室检测。
细菌分离:吸取0.5mL样品,在营养琼脂平板、5%血平板上均匀涂布,然后平置于37℃恒温箱中连续培养24~72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治疗试验:在治疗前和停药后对患乳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乳房大小、皮肤状况、局部体温、软硬度,以及奶的颜色、气味,有无奶块等。以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组肌肉注射20mL/头,2次/日;以青链霉素治疗组肌肉注射320万IU青霉素联合200万IU链霉素,2次/日,治疗期为7d。
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痊愈判定标准:病牛患乳的红肿热痛症状消失,以肉眼观察乳汁正常,产奶量恢复,病原菌转阴。临床痊愈判定标准:病牛患乳的红肿热痛症状消失,以肉眼观察乳汁完全转为正常,产奶量有所回升,但病原菌仍未能转阴。有效判定标准:病牛患乳红肿热痛明显减轻,以肉眼观察乳汁中有絮状物、脓汁基本消失或显著减少,产奶量有所回升。无效判定标准:一个疗程治疗后,病牛患乳炎症无好转、甚至更为严重,以肉眼观察乳汁仍较清稀、发黄或有絮片、脓汁。
2结果与分析
以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和青链霉素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试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为73.33%,有效率为93.33%,青链霉素注射液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6.67%,有效率为93.33%;而对于奶牛隐性乳房炎,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为100%,青链霉素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也均为100%。
3结论
由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可以得出: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对临床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略胜一筹。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为73.33%,有效率为93.33%,而青链霉素注射液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6.67%,有效率为93.33%;对于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比抗生素对照组的治愈率高6.66%,治疗有效率相同。而对于隐性乳房炎,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和青链霉素注射液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为100%。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作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一种新型制剂,苦参碱类生物碱注射液可以更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收稿日期:2016-06-15
作者简介:冷秀芬(1976-),女,黑龙江北安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家畜疾病的诊疗。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8.016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8-00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