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叙例”教学
2016-08-08钱士宽
钱士宽
一、指出问题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特别强调“符合文体要求”。不少考生写议论文时,大都写成了“观点+一两个具体描述的故事+结论”的三体合一的“杂文”——既像记叙文又像议论文,使文体走了样,成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四类文。究其原因,是“叙例”不当,误把“叙例”当“记叙”。
比如以下作文片段:
一对母女在一个小米线馆里吃饭,母亲对女儿说:“我生病了,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现在能不能去你家休养一段时间,我也可以帮你照顾孩子。”哪知道,这个女儿竟然两眼一瞪恶狠狠对母亲说:“去我家?你自己没有家啊!还帮我照顾小孩,孩子前几次感冒都是你传染的。想都别想,吃完饭,赶紧回老家去,别在这给我丢人。”母女矛盾,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并没有人站出来帮助那位母亲。尽管母亲再三哀求,换来的都是女儿的恶言相向。随着事情激烈的发展,终于一位热心人打破了这陷入僵局的气氛:“她是你母亲啊,你怎么可以这么对待她?我作为外人,我都不忍心看下去了。”那个女儿并没有因此收敛,反复地重复着:“吃完饭就回老家,别赖在我这,净给我丢人。”没有吃几口,那个女儿就离开了。狠心地丢下老人和未付帐的菜单。这时,刚才那位好心人走到了老人的身边,安慰她不要伤心,并且陆陆续续地有人走过来安慰老人。那好心人还为老人付了菜钱,并提出送她回家。
当我看到那对母女争执时,我很想看到能有一位热心人勇敢地站出来,帮助老奶奶,终于在一段沉默后,那位女士勇敢地站出来,让我看到了人间还是有温情存在的,她像一道曙光,劈开了阴霾,送来了温暖,直至人心。尽管一些“扶不扶”事件、“小悦悦”事件,让人感到淡漠、失望,但我们要坚信人间温情仍然存在。
这位学生叙例时,缺乏论证意识,洋洋洒洒地把事情的全部经过描写了一遍,占用了很大篇幅。不是记叙文,也不像议论文。语言拉沓重复,重点不突出,议论和叙述主次颠倒,削减了事例的论证力量。
二、明确要求
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叙例”不同。记叙文“叙例”讲究生动、具体,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议论文“叙例”具有论证性功能,是运用现有的材料正确可靠地论证中心论点。它没有叙写事物、塑造形象的任务,所以不必像记叙文那样具体翔实。重在事实的列举,讲究以理服人,“叙例”是为了“说理”;虽不排除生动形象,但更要求简练概括。
议论文“叙例”,注意“一要三不要”:①不要详尽的故事情节,②不要具体的场景描写,③不要生动的人物形象,④要概述事例的基本过程。
上面文段中母女在饭馆吃饭的事例,可以修改成以下片段:
一对母女在米线馆吃饭,母亲因为刚出院,请求在女儿家住一段时间。女儿坚决不同意,反而骂母亲丢人现眼。一位女士实在看不下去了,批评那位女儿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女儿见此,饭钱都不付,撂下母亲,自己先走了。女士走到老人身边,安慰她不要难过,还为老人付了饭钱,送她回家。近年来的“扶不扶”事件、“小悦悦”等事件,曾使我对周围充满了失望,但今天我看到的这一幕情景,像一道曙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送来了温暖,使我相信人间温情依旧,陌生人之间的关爱仍在。
三、指导方法
搜集到写作素材后,我们不能把素材原封不动地照抄到作文中。要根据作文主旨及行文结构的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由原始的素材变成符合文章论证需要的论证说理的论据。那么,素材的加工、叙述有哪些方法呢?
(一)裁剪压缩——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根据论点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对材料压缩精减,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使材料紧扣作文论点。
[原素材]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的一个小男孩为贪图凉快,决定去自家房子后面的深水潭中游泳。他一头扎进了水里,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只美洲鳄也正在朝岸边游来。小男孩的母亲当时在屋子里透过窗子向外看着,发现那只美洲鳄正向她的孩子步步逼近。她极度惊恐起来,一边迅速奔向水潭,一边声嘶力竭地朝自己的孩子呼喊着。
听到她的呼喊,小男孩才猛然意识到了危险,立即掉头向岸边的母亲游去。可这时已经无济于事。他的手勉强刚够到他的母亲,鳄鱼就已经接触到了他。母亲在岸上拼命地拽紧儿子的手臂,而此时美洲鳄也死死地咬住孩子的腿不放。为了争夺小男孩,母亲和鳄鱼之间展开了一场让人难以置信的拔河较量。美洲鳄的力气显然要比母亲强大得多,但是母亲挽救儿子的坚定信念让她无论如何也绝不放手。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一位农夫恰巧驾车经过,一听到孩子母亲的尖叫便飞速从卡车上跳下,瞄准鳄鱼并开枪将其射杀。
小男孩居然存活了下来。鳄鱼凶狠的袭击在他的腿上刻下了触目惊心的伤痕。他的双臂上也留下了深深的抓痕,那是在生死关头母亲为了牢牢抓住挚爱的儿子,以至于手指甲都掐入了儿子的肉中所留下的。
应该说,选择这个事例的确能证明“母爱的力量”。但事例中的许多内容与论点无关,如,小男孩游泳、母亲呼喊、农夫开枪等,“叙例”时应毫不可惜地舍去;母子与美洲鳄较量的生动形象的描述,也宜简练概括。
[素材应用]一个小男孩在自家房子后面的深水潭中游泳,却不曾注意到鳄鱼正向他逼近。当小男孩听到附近母亲的呼喊,立即掉头向岸边游。可就在男孩快上岸的那一刻,鳄鱼也咬住到了他。为了争夺小男孩,母亲和鳄鱼之间展开了一场让人难以置信的拔河较量。母亲在岸上拼命地拽紧儿子的手臂,美洲鳄也死死地咬住孩子的腿不放。美洲鳄的力气要比母亲大得多,但是母亲挽救儿子的坚定信念让她无论如何也绝不放手。母亲牢牢抓住生死关头的儿子,以至于手指甲都嵌入了儿子的手臂中。母爱的伟大力量终于战胜了死神,孩子得救了。
(二)挖掘增补——丰富最能证明论点的内容。
因为有的材料不能直接证明论点,为了更准确、更充分地证明论点,还必须根据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突出与论点中的关键词有关的内容。
[原素材]2012年11月16日,5名男孩被发现死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垃圾箱内,经当地公安部门调查,在发现小孩死亡的垃圾箱内有木炭生火取暖的痕迹。5名男孩是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5名男孩,年龄均在10岁左右,为流浪儿童。事后,毕节七星关区两名副区长被停职检查,另有多名官员被免职。2012年12月19日,贵州省七星关区的垃圾箱喷上了“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12个大字,再度引发网友热议。
[素材应用]
1.“反思自我”话题。
如果用这则素材写“反思自我”的作文,就要从毕节市某区政府不知“反思自我”的角度引用这则素材,分析这则素材时,字里行间强调“反思”;“5名男孩,年龄均在10岁左右,为流浪儿童”等无关的内容就可以舍去,男孩死亡的原因等信息也应一笔带过。这样我们就可以量身定做成:
2012年的冬天,贵州省毕节市,5名躲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的流浪男孩,随着火的熄灭再也不会感到寒冷。对5个孩子的意外死亡,政府部门还是做出了相关的处理,包括毕节市的相关领导受到停职、免职处分,包括在某区的垃圾箱喷上“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的字样。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只能让民众看到一个不懂自我反省,只知推卸责任的区政府。悲剧已经酿成,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反思自我:在救助流浪儿童的问题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2.“人心冷漠”话题。
如果用这则素材写“人心冷漠”的作文,我们可以从“流浪儿童”谈起,增补以下内容:
毕节市的5个“街面上”的流浪儿童,流浪在外,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来去无踪,有目击者注意到,这五名孩子事发前曾在垃圾箱旁的拆迁工地搭起塑料帐篷,在里面居住多日。出事前三四天,5个孩子蓬头垢面在工地上,用烂木材烤火,还有人见过5个孩子在百米外的菜场找吃的。这么多目击者却无一人在事发前向警方、街道、民政局等部门反映过孩子的情况;这么多过往行人却无一人有所行动,将他们送去救助站或者联系救助站。这是人心的冷漠,人世的失聪,社会的失灵。
3.“制度保障”话题。
如果用这则素材写“制度保障”的作文,又怎么处理加工呢?这则材料表面看似与“制度”无关,但只要考虑由“儿童得不到救济”转到“如何保障”的问题,便可以转到“制度”的话题上来。如此,我们就可以进行以下加工:
2012年11月,贵州省毕节市5个流浪儿童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事后,毕节市多名官员被停职、免职。一个月后,毕节某区的垃圾箱喷上了“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的字样。对5个孩子的意外死亡,政府部门虽然做出了相关的处理,但是,这绝非解决问题的全部。解救失踪、拐卖、乞讨和流浪儿童,是一个需要政府、法律制度及非政府组织等联合应对的公共问题。只有建立健全流浪儿童救助体系,才能在制度上保障儿童的生存权。
四、练习巩固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材料后面的两个问题。
[原素材]2015年11月,有媒体对武汉5所高校500名90后大学生调查后发现,近七成学生认为自己写不好汉字,而六成学生认为写不好字无所谓。其中83.2%的学生认为是电脑、手机等工具的使用,使大家容易提笔忘字,更谈不上书写工整了。
不过,在社会上仍然有许多人为这种自然而然的社会发展现象而忧心忡忡。如果将那些对大学生“不会写字”感到忧虑的人做一下梳理,应该可以泾渭分明地划出“鸿沟”来。70后及以前的人群应该比80后人群更为此而感到忧虑,90后人群则比80后人群更漠然视之。
之所以如此,从心理学角度看,就在于不同年代的人群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交流方式和价值标准不同。70后及以前的人群,从小就学习用笔写字,直到成年。80后大多数在成年之前就接触电脑,在网吧里挥霍青春,在许多80后看来是一种青春的常态。对90后人群来说他们基本上是伴随着电脑、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普及同步成长起来的,而随身带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则几乎成为毫无用途的累赘。
讨论:
1.从上面的素材可以提炼出哪些观点呢?
参考观点:
①要与时俱进,不要杞人忧天。
②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2.请运用“裁剪压缩法”和“挖掘增补法”叙述材料,以你提炼的观点写一个议论段。
参考:
[素材应用]
与时俱进,不要杞人忧天。
学生习作片段一:
2015年11月,有媒体对武汉5所高校500名90后大学生调查后发现,近七成学生认为自己写不好汉字,而六成学生认为写不好字无所谓。其中83.2%的学生认为是电脑、手机等工具的使用,使大家容易提笔忘字,更谈不上书写工整了。的确,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普及,人们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差。这种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国人的担忧。其实,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它与百年前为年轻人写不好毛笔字而忧心忡忡是同一个道理。从前辈的立场来看是“退化”,从新生代的角度来看是常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我们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因传统而抱残守缺。
学生习作片段二:
2015年11月,有媒体对武汉5所高校500名90后大学生调查后发现,近七成学生认为自己写不好汉字,而成学生认为写不好字无所谓。其中83.2%的学生认为是电脑、手机等工具的使用,使大家容易提笔忘字,更谈不上书写工整了。这种现象已经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由汉字发展出的书法,又形成了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中国特有的。在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书法水平下降,对文字的感知、欣赏能力也在下降,这对提高人才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极为不利。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事例叙述的要求与方法,即叙述事例要高度概括,简明扼要,而且要紧扣观点,使得事例与观点紧密相联。而用“剪裁舍弃法”和“挖掘增补法”就能帮我们达到以上要求,而且学会这两种方法,还能帮我们做到一材多用。
可见,运用例证法写议论文,“叙例”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叙例”恰当,不仅使文体“中规中矩”,而且为议例(紧扣论点对事例论据进行分析议论)铺平了道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