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RP、PCT联合动态检测对高危新生儿感染的筛查效果分析

2016-08-08王英春丛桂敏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降钙素筛查抗生素

王英春 丛桂敏

CRP、PCT联合动态检测对高危新生儿感染的筛查效果分析

王英春 丛桂敏

目的研究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联合动态就高危新生儿感染的筛查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沈阳市妇婴医院2014-01—2015-02收治的104例患有高胆红素、窒息、羊水吸入等高危症状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患儿。患儿均进行CRP及PCT的动态监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治疗,观察新生儿感染筛选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的情况发现,两组患儿感染率为3.85%和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的次数明显较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CRP、PCT动态检测的结果发现,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CT联合动态检测有利于高危新生儿感染的筛查率,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生长。且临床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尽可能地做到合理用药。

CRP;PCT;动态检测;新生儿;感染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控制下,我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出生的人数仍然不在少数[1]。新生儿感染是临床中常见疾病,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不成熟而引起,极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并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生长[2]。本研究主旨为探究CRP、PCT联合动态检测对高危新生儿感染的筛查效果分析,特选取我院2014-01—2015-02收治的104例患有高胆红素、窒息、羊水吸入等高危症状的足月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01—2015-02收治的104例患有高胆红素、窒息、羊水吸入等高危症状的足月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各52例患儿。观察组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7~17 d,平均年龄(9.23±1.23)d;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8例,年龄7~18 d,平均年龄(9.29±1.22)d。所有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高危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儿资料完备。排除标准:①患儿不符合高危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不知情或患儿资料残缺。

1.2 检测方法

1.2.1 CRP的检测检测仪器选取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参考的范围为<8 mg/L。

1.2.2 PCT的检测检测仪器为雅培Ci16200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仪,法国的生活梅里埃有限公司为其提供试剂,正常范围应<0.5 ng/mL。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抗生素的治疗,静脉滴注抗生素3~5 d;观察组不进行抗生素的治疗,仅进行常规的护理。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及CRP、PCT的检测情况,比较患儿身体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的比较(表1)对比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的情况发现,两组患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的次数明显较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的比较[n(%)]

2.2 两组新生儿CRP、PCT动态检测结果的分析(表2)对比两组新生儿CRP、PCT动态检测的结果发现,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新生儿CRP、PCT动态检测结果的分析[n(%)]

续表2 两组新生儿CRP、PCT动态检测结果的分析[n(%)]

3 讨论

高危新生儿感染症状的出现与新生儿免疫力的低下有关,在早期,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受到病原体的侵犯,而在新生儿感染的早期,具有症状不明、不典型等特点,新生儿一旦感染,易形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应对新生儿的感染保持充分的关注[3]。临床中对出现高危新生儿感染的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但若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加剧感染的程度或出现新的感染,从而不利于患儿的身体健康[4]。动态监测是临床中监测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的重要方法,主要监测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为患儿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5]。

本文为分析CRP、PCT联合动态检测对高危新生儿感染的筛查效果分析,选取我院2014-01—2015-02收治的104例患有高胆红素、窒息、羊水吸入等高危症状的足月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发现,两组在患儿的感染率、CRP、PCT动态检测结果方面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抗生素的使用率低于对照组,与马志红等人报道一致[6]。提示CPR、PCT联合动态检测对高危新生儿感染的筛查效果无显著差异。究其原因,笔者考虑可能是因为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是反应患儿感染情况的重要指标,当C反应蛋白会在受感染后的6~8 h增高,而在30~50 h到达峰值,半衰期为4~6 h,而降钙素原被感染后会在4~6 h增高,在8 h时到达峰值,半衰期为20~24 h,将两者联合进行监测,能有效反映感染情况的变化,并避免感染指标单一化的局限性,有利于对患儿感染的治疗。从两组患儿感染率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来看,观察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的感染在动态监测之后均恢复了正常,这表明即使未使用抗生素,但经过动态的检测,异常的指标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7]。而对新生儿来说,C反应蛋白的异常与新生儿分娩使组织损伤、应激的情况相关,C反应蛋白感染诊断的特异性不强,这表明患儿在出现C反应蛋白感染的同时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影响。而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则有利于提高筛查感染的准确性,促进患儿早日康复[8-10]。

综上所述,CRP、PCT联合动态检测对高危新生儿感染的筛查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检测高危新生儿感染情况的方法,且临床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尽可能地做到合理用药。

[1]华旭丹,汪咪珍,解红艺,等.CPR、PCT联合动态检测筛查高危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应用[J].浙江医学,2015,37(20):1705-1706.

[3]邓涛,何善辉,钱涪屏,等.血清IL-10水平与脑损伤及预后的关系以及NDT对其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0):1418-1421.

[4]王莎莎,陈会波,杜明梅,等.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9(20):5147-5149.

[5]王欣俞,王德辉,刘淑娟,等.新生儿64例筛查梅毒血清方法学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8(9):148-151.

[6]马志红,梁进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9):994-995.

[7]杨爱君,丁瑛雪.高危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4,17(12):87-88.

[8]杨希,黄月,蒙萌,等.颅脑超声检查对高危新生儿颅内疾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4):268-270.

[9]Zhou F,Ning H,Chen F,et al.Burkholderia gladioli infectionisolatedfromthebloodculturesofnewbornsin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5,34(8):1533-1537.

[10]Lencot S,Cabaret B,Sauvage G,et al.A new procalcitonin cord-based algorithm in early-onset neonatal infection:for a change of paradigm[J].EurJClinMicrobiolInfectDis,2014,33(7):1229-1238.

2016-03-10)

1005-619X(2016)08-0871-03

10.13517/j.cnki.ccm.2016.08.040

110000沈阳市妇婴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降钙素筛查抗生素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抗生素的故事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