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书画传承与鉴赏要点

2016-08-08田晓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7期
关键词:书画艺术书画家文人画

田晓辉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诸多凝聚了历代人民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珍品,进入了更多人的精神领域,艺术品收藏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传统风尚。中国古代上至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文人学士,下至庶民百姓,无不醉心于此,有的甚至嗜好成癖。古玩字画等艺术品,它不仅传播了固有的审美价值,而且具备了特有的经济价值,成为一种在市面上广为流通的特殊商品。当欣赏历代名家书画时,犹如置身“云烟供养”之中,颇有益身心健康,并形成了一种养生方式。

历代收藏家,在收藏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鉴赏知识和经验,成为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名家如唐代鉴赏家张彦远、宋代书画家米芾、金石收藏家赵明诚等,都有关于艺术品真伪鉴定的论述。但多为收藏过程总结的经验,积累了一些零碎的感性知识,但未经过系统的整理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因此也未形成一套有效的鉴定方法。

我国历代都有不少书画著录和笔记之类的图籍,虽然没有正式命名为鉴定学之类,但也包括了当时现有的鉴定知识在内,只是还不成系统。

建国以来,一些文物专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艺术史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把艺术品鉴定从零散的经验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成为一门专业学科。20世纪6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专家张珩先生著《怎样鉴定书画》、徐邦达先生著《书画鉴定概论》等书,开创了古代书画的鉴定体系和题例,为我国书画鉴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成为书画鉴定方面的重要文献。

鉴赏书画,首先需了解书画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书画家作品风格的特征与变化。

例如,传世最早的两幅楚国帛画和仪仗图,其笔墨简洁,神情生动,造型技巧完美,构图井然有序,想象力极其丰富。难以想象2000多年前的绘画技法,已达到如此生动欲活的艺术境地。

楚国的帛书和江陵睡虎地秦简,虽然出自于书吏,但其形体结构自有法度,为以后出现的隶书开辟了先河。

两汉书体普遍使用隶书,随后出现章草,从三国到两晋的书画艺术,突出的变化在于进入了上层社会,一些显宦士大夫也从事书画创作和理论著述,从而促使了书画艺术的进一步繁荣。

书法宗法“二王”,其后隋唐之际的虞、欧、褚、薛等诸名家都继承了王氏书风,绘画渗入了佛教艺术技法,山水画逐渐脱离人物画的配景作用,而自成一种。

书画理论著作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造的方向,开元年问的张旭、颜真卿,再传怀素、柳公权,面目又为之一变。

隋唐人物、山水、花鸟都有发展,隋代展子虔擅长人物、楼阁,对山水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盛唐宗教画盛行,所谓“唐尚新题”以现实为主题的作品以及故事画也已经出现。

五代是我国山水画、花鸟画最灿烂的辉煌时代,山水画受到唐代画家张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指导,出现了荆、关、董、巨,反映了各自生活以及地区风光特色的画派。

两宋书画继续发展,初期西蜀和南唐画院集中汴京,李成格调高标,为一代宗师,影响极为深远。中期又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流的文人画,讲究诗书画的统一,注重笔墨趣味,不求形似,却富有生命力,与宣和院体成为鲜明对比。以李唐为代表的“李、刘、马、夏”四家画风又为之一变,南唐院体日渐程式化。

两宋书家辈出,苏、黄、米、蔡,各具风貌,光照后世。

辽金两代的书画艺术,各具特色,颇有可资叙述之处。元代弃院体而法唐,五代之后,文人画大为发展,后期的元四家即由文人画而来,书画名家殊少。

明初继承元文人画的余波,有所发展,院体画继南宋而又兴起,盛极一时。中期出现吴门四家,文人画又跃居主流。晚期华亭派,是吴门派发展的继续,领一代风骚。明末清初遗民画家发展了文人画,其中大多数重临摹而轻生活,尽管笔墨精湛,而缺乏生活气息,后之来者相习成风,凋零殊甚。“扬州八家”自辟蹊径,另开新路,创造书画新局面。

清道咸以后,名家屈指可数。明清书法,受元人影响,更为馆阁体所束缚。至乾嘉考据金石学建立,与书法挂钩,虽有所突破,究难挽颓局。

中国书画艺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

我们评论鉴赏书画,讲的是笔墨。气韵、意境、格调、传统等诸多方面。谢赫的“论画六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民族绘画的特色,千余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绘画的发展。

中西方艺术,在笔法技巧以及其他表现形式上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外国油画虽也有类似表现,然而笔墨、气韵两点是他们所没有的。

西方有文字,而无书法艺术,他们文字书写只是技术,而中国书法则是“情动言行,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的艺术。

西方绘画无书画相同的认识,而中国书与画则互为影响,元代以后的水墨写意画中更少有一幅不是书画相映成辉的。不仅如此,中国书画艺术,还与文学相关联。元明人的作品,大都系以诗作为创作命意的补充与发展,同时启发欣赏者的感想,增进联想,这是文人画的特点之一。

书画的鉴赏与创作,是一个钱币分两面。

首先谈我们的书写工具,毛笔有大小,毛分软硬,羊毫笔柔软,紫毫笔硬实,由于软硬不同,书画的效果随之而异。

古人书画用绢和纸,纸的种类很多,大多分为生熟。生纸上作水墨画使墨分五色,浓淡层次分明,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色彩的应用,以前以矿石研制为主,少数为植物颜料,故古代作品经千百年而色泽犹妍。

墨的制作历来都很讲究,油烟墨黑如漆,松烟墨浅淡而明快。工具对书画家至关重要,故有“笔精墨妙,人生一乐”之说。但也有“善者不择笔”的说法,那是高境界,不具普遍意义,另当别论。

一般说的文房四宝,指的就是笔墨纸砚,相当考究,各个时期变化不同,也成为书画鉴定方面中的重要依据。

书画的形式分为卷轴、册页、条屏、扇面等,为的是欣赏,也为保藏,同时为作品增加质感,使画面层次更加分明,质感更强。

“三分画七分裱”,说明装裱在书画鉴赏以及收藏中的重要性。装裱技术与形式各个时期风格迥异,也成为书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书画流传中,经收藏者签题、押署、题跋,也可作为鉴定依据,它可以借以判断时代的早晚。如果是出自著名鉴赏家,还可以帮助判断真伪。一般来说,通过书画的征集、保藏、鉴定的过程,客观上已经对作品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从事这项工作积累多了,就会对时代、画家、流派等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概念。

如元明以后的作品,由于传世较多而且作品上有创作年月可以考证,比较容易了解作者一生风貌的变化特点,同时进一步考证其师承关系,当时人风格的相互影响,从而探索这一流派和这一时代的风格,可全面了解书画史的发展演变。

书画创作师承关系尤为重要。从一个书画家作品展开延伸,可以引申出上下各自的关系以及书画技法的变化特点。由点开始,逐渐成面。所以便有书画界开山鼻祖之说:一个书画大师笔墨技巧,习惯,以及其精神气质,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画所体现的风格特征受时代制约,与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物质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这种时代风格,对作品的创作思想和内容,乃至笔墨、结构、形式等必然产生不同影响。

书画家的个人境遇、命运更迭,也会对其创作风格产生影响,并且是后世研究与鉴赏其作品的重要依据。

书画家由于气质性格的不同,审美习惯不同,所创作的书画作品往往具有个人的特殊面貌。这就是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因为用笔的快慢、力度、审美情趣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个人风格特点。

同一个书画家,由于受年龄、阅历、性格、师承关系转变等影响,会导致其早、中、晚期作品的风格不同,笔法、落款、印章也都会有不同的面貌。

另外,风俗习惯、衣冠服饰、生活起居等方面的知识对鉴定书画也有很大帮助,对书画家传记的考证及生卒、籍贯、字号的研究,对鉴定其作品也有参考作用。

总而言之,书画鉴定、鉴赏,需要鉴赏家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文化素养以及巨大的人文情怀和对书画艺术深厚的酷爱与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书画艺术书画家文人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关于出版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会刊的通知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辟雍雅集·“大美寻源——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选登
书画家娄师白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