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清代圣旨赏析

2016-08-08肖露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7期
关键词:圣旨清代

肖露露

[摘要]圣旨是封建朝廷褒奖功勋最直接的形式,也是皇权的集中表现。本文选取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的四件清代圣旨加以断句,并分析了圣旨反映的清代封赠制度。

[关键词]驻马店市博物馆 清代 圣旨

圣旨,是我国古代帝王发布重要文告的一种宫廷专用文书形式,起源于商周,历经秦汉、唐宋逐渐发展完善,至明清时达到了成熟阶段。圣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目前最常见的圣旨是封赠官员的诰命和敕命。明清时期有严格的封赠之制,不仅按照官员的原有品级各授给相应的官阶,而且不同等级的圣旨还有区别。诰命用于封赠一至五品的官员,圣旨颜色分为三色、五色,官员级别越高,圣旨颜色越丰富。敕命则用于封赠六品以下的官员,颜色多为白色,但是也会在圣旨两端各加上一段黄色,用以显示君威浩荡。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有几件明清圣旨。从官职看,这些圣旨不仅有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诰命,也有六品以下官员的敕命;诰敕命有的是荣及本身,有的是封赠父母、祖父母甚至是胞叔父母。本文选取其中的四道清代圣旨,加以断句和分析,以供读者赏析。

本文选取的圣旨均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满文从左向右书写,汉文从右向左书写,合于中幅书写颁发日期。圣旨中内容引经据典,语言对仗工整,汉字端庄秀丽,满文则洒脱飘逸。

顺治年间圣旨,是对福建建宁城守游击管副将事贾继宜的祖父母的封赠。汉文内容仅残存对其祖母雷氏的褒奖,满文部分完整,日期之上加盖满汉双语的“制诰之宝”朱文方印。残长246厘米,宽29.5厘米,两端均残。残存部分为三种色缎,始端可见由丝线提花织成的双龙和“奉天诰命”四个大字(见图1)。圣旨原文如下:

制日:一代褒功,劝酬示后,再世承恩,崇奖及先。绩既懋于公家;宠宜追于王母。尔福建建宁城守游击管副将事贾继宜祖母雷氏,尔有慈谋,裕及后昆;念兹称职,端由壶教。爰锡褒仪之贵,用昭种德之勤。兹以覃恩赠尔为淑人,于戏!溯其家法,爱劳既殚先图;贲乃国章,昌融益开来绪。永期丕赞,用席隆庥!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日

其余三道圣旨卷轴均已佚失,正文部分为白色锦缎,开头和结尾有黄色锦缎,始端可见由白色丝线提花织成的双龙和“奉天敕命”四个大字。颁发日期两侧分别为嘉奖官员的职位、姓名,在日期、职位和姓名之上加盖满汉合璧的“敕命之宝”。圣旨残长193-233厘米,宽32厘米左右。

嘉庆年间圣旨是对长芦济民场盐课大使张汝涟的胞叔父、叔母的敕命(见图2)。圣旨原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谊笃靖共,入官必资于敬;功归训迪,犹子亦教以忠。爰沛国恩,用扬家训。尔张廷楷乃现署长芦济民场盐课大使张汝涟之胞叔父,躬修士行,代启儒风,抱璞自珍,克发珪璋之秀;储材足用,聿彰杞梓之良。兹以尔侄遵例急公,地封尔为修职郎,锡之敕命。于戏!贻令问于经蘸,书贻刻鹄;佩徽章于策府,宠贲迥鸾。茂典丕承,荣名益劭。

制日家有孝慈之范,美以相济而成,国崇褒锡之文,恩以并推而厚。尔傅氏,乃现署长芦济民场盐课大使张汝涟之叔母,德可相夫,教能启后,一堂环佩和音,克著其慈祥,五夜机丝内治,聿昭其柔顺。兹以尔侄遵例急公,电赠尔为八品孺人。于戏!溥一体之荣施,鸯章贲采,表同心于训迪,象服分光。

现署长芦济民场

嘉庆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盐课大使张汝涟

道光年间圣旨是对湖北武昌府蒲圻县县丞张汝琛本身的敕命(见图2)。圣旨原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日:锡类推恩,朝廷之大典;奉公效职,臣子之常经。尔湖北武昌府蒲圻县丞张汝琛,赋质纯良,持身恪谨,既服官而奏绩,行报国以抒诚。襄事维勤,新纶宜贲。兹以覃恩授尔为修职郎,锡之敕命,于戏!宏敷章服之荣,用励靖共之节。钦兹宠命,懋乃嘉猷。

湖北武昌府蒲圻县

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三日

县丞张汝琛本身

咸丰年间圣旨是对国子监学正衔河南归德府永城县训导郭沂的父母的敕命,圣旨原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驰驱奏效报功,膺锡类之仁。尔郭嘉修乃国子监学正衔河南归德府永城县训导郭沂之父,雅尚素风,长迎善气,弓冶克勤于庭训,箕裘丕裕夫家声,兹以覃恩,电封尔为修职郎,锡之敕命。于戏!肇显扬之盛事,国典非私;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弥励。

制曰:奉职无愆懋,著勤劳之绩,致身有自,宜酬鞠育之恩,尔张氏乃国子监学正衔河南归德府永城县训导郭沂之母,壶范宜家,令仪昌后,早相夫而教子,俾移孝以作忠,兹以覃恩,肫封尔为八品孺人。于戏!锡龙纶而焕采,用答劬劳;被象服以承庥,允膺光宠。

国子监学正衔河南归德府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

永城县训导郭沂之父母

清代封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遵例”,即对符合封赠条件的官员进行封赠;二是“覃恩”封赠。覃恩是封建社会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赦免,通常在新君即位、庆寿礼等典礼举行时对臣下广布恩泽、普遍进行的封赏。在这四道圣旨中,嘉庆年问圣旨是遵例封赏,其余三道圣旨都是以“覃恩”的方式进行授、黜封、鼬赠。在封赏中,给官员本人的荣誉官阶称“授”;若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称为“黜封”;若受封人已死,则称为“鼬赠”。

史料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患痘,病危。初七日,逝于养心殿,遗诏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初九日,玄烨即皇帝位,即为康熙。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春正月甲午朔,上六旬万寿,颁诏覃恩”。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宣宗不豫,宣召大臣示殊笔,立为皇太子。宣宗崩,己未,上即位,颁诏覃恩,以明年为咸丰元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冬十月“甲子,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受朝。颁诏天下,以明年为同治元年,加恩中外”。由此可以得知,本文涉及到的圣旨,分别是在康熙、咸丰、同治登基和嘉庆庆祝六十大寿时颁诏覃恩、加恩中外时签发的,这些圣旨很可能就是当时皇帝对臣下进行普遍封赏中的一份。

当然,对于封赠的范围与数量,清代也有严格的规定。“顺治五年,定制,凡遇恩诏,一品封赠三代,诰命四轴。二、三品封赠二代,诰命三轴。四、五品封赠一代,诰命二轴。六、七品封赠一代,敕命二轴。八、九品止封本身,敕命一轴。凡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

此外,在以往所见的清代圣旨中,多是颁发给官员本身或黜封其父母、祖父母的,而封赠官员叔父、叔母的圣旨则比较少见。《清史稿》记载:“道光二十三年,许捐封人员为其受恩抚养之母舅、舅母、姑夫、姑母、姨夫、姨母、妻父、妻母依封外祖父、母例,捐请驰封。咸丰三年,并许黜封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伯叔父母,庶母,兄、嫂并嫡堂伯叔祖父、母,嫡堂伯叔父、母,嫡堂兄、嫂,从堂、再从堂尊长及外曾祖父、母,外祖父、母,妻祖父、母。按例定品级,一体捐请。”也就是说,从咸丰年间才允许依例黜封叔父、叔母,而这件嘉庆年问的圣旨则表明,至少在嘉庆年间已经有了黜封叔父、叔母的先例。

治国之要,惟赏与罚。圣旨是皇权的集中表现,也是封建朝廷褒奖功勋最直接的形式。封赠官员的家属,对于官员一家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极大地满足了官僚阶级光宗耀祖和彰显孝道的欲望。同时圣旨亦是荣誉的载体,使得这种荣誉得以推及乡里,甚至实现代代流传,从而刺激官员甚至更多的人为封建皇权效力。

猜你喜欢

圣旨清代
“奉天承运”莫乱宣
古代为什么不假造圣旨?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卜灵望巧放圣旨
皇帝的圣旨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