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2016-08-07童海龙

大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变电运维电力企业

童海龙

(国网江西鄱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童海龙

(国网江西鄱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通过调控中心实现电网调度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融合,构建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这对维护电网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主要针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构进行了阐述,供同行参考。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问题分析;构建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以及智能电网升级进程的推进,原有的运行组织模式在确保电网及设备安全、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人员劳动效率以及专业管理等方面的局限性越发明显。主要表现在:①设备运行集约化程度不高。集控站分散建设使监控系统、通信等相关设备成倍增加,系统投资、运行成本加大。②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业务流程环节多、链条长。各级调度间业务耦合度较高,现有调度运行和设备运行集控分设的模式,增加了运行环节,影响了实时控制效率,不利于进一步提高运行绩效和劳动效率。③生产结构性缺员矛盾日益突出,人才保障压力大。由于目前集中监控规模偏小,集控站建设分散,存在机构、人员配置多,管理成本高的问题。安全压力和风险较大,人才队伍难以满足电网迅速发展的要求。④对调度核心业务的技术支持不够。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调度任务日益复杂繁重。目前,各级电网调度机构亟需调动各种资源,为电网调度运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因此,需推进调度业务模式转型,实现电网运行资源优化整合,提升大电网集约化控制能力。加快推进电网运行管理组织架构重建与人员合理配置,实现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等多专业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调控一体化。

1 我国电网运行管理现状

我国电网运行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各具优缺点。第一种:传统模式,变电站24h有专人轮流值班。其优点是能够快速对事故或异常作出反应;缺点是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自动化设备未能合理利用。第二种:集控站模式,电力企业设定较多的集控站,分别负责10~20个变电站,但是集控站有人值班,变电站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该模式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缺点是集控站建设数量较多。第三种: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模式,每个城市分别设立一个监控中心,在制定的作业范围内分设运维操作站,工作人员只需在监控中心24h值班即可。该模式优点是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较高,有助于调控一体化的实现;缺点是监控中心的监控范围不断增大,不利于监控。第四种:调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模式,做到了调度和监控的有机结合。该模式优点是调度人员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缺点是调控中心的责任更加重大。目前,此四种模式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

图1 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分布结构图

2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建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电力企业增强电网运行安全性尤为重要。为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建构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以适应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的需要和促进电力企业不断发展、进步[4]。

根据我国电网运行的实际来看,“调度控制中心+运维操作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可行性。首先,我国许多电力企业选择“调度+变电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的运行管理模式,调度机构仍然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变电部门负责控制电力设备,调度工作和监控工作是分离的,使得调度效率降低。然而,在“调度控制中心+运维操作站”的运行管理模式下,集调度和监控于一体,提高了调度人员对电网运行设备的了解程度,有利于调度人员更好发挥指挥作用,为实现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提供了必要条件。电力企业采用“调度控制中心+运维操作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将传统的变电部门变为变电监视中心,负责监视工作。

“调度控制中心+运维操作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具有许多优点,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①能够为电力企业节约人力资源和设备成本开支;②有效区别了调度部门和变电部门的设备监视和设备控制工作;③提高了调度指挥工作的效率;④有利于维护电网安全运行,满足电网高效运行的需求[5]。

3 调控一体与集控站管理模式的对比

3.1 组织结构

在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中,调控与变电站两级建制,结构扁平。而在集控站管理模式中,调度与集控站各为独立建制,形成调度、集控站、变电站3级结构,较为复杂。

3.2 业务流程

在调控一体运行管理模式中,变电站监视与电网调度于一体,可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变电站信息,若对信息产生疑问,可随时回溯,为快速判断、处理提供条件;操作指令由调控直接下达给变电站,环节少、效率高;事故状态下,由调控进行隔离、转电操作,提高处置效率。而集控站管理模式由于调度与监控分离,存在如下问题:①变电站信息需经变电站监控员汇报调度员,延缓了调度员处理事故的速度;调度可掌握的信息量较少,产生疑问时需向监控问询,来回往复。②监控上行要应对省、地调,下行要面向各变电站,处在生产瓶颈位置,增加了环节,容易形成信息堵塞,影响生产效率及安全。

3.3 人员配置

原集控站管理模式对监控岗人员要求较低,现有变电运行人员经短时培训即可满足岗位需要。但每个集控站均需配备监控人员,机构较为臃肿。在调控一体运行管理模式下,只需配置一套班组管理人员。经测算,调控定员数少于调度与监控各自独立建制的定员数之和。调度监控轮岗对上岗人员素质要求高,需掌握调度与变电运行两专业技术。调度岗与监控岗可定期轮岗,人员业务全面,符合一岗多能要求。

4 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对策

4.1 加大管理力度

要想促进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电力企业有必要加大管理力度。①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建设。一方面,确立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领导小组,使之在运行管理模式实施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另一方面,确立各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协助领导小组共同完成任务。②建立或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为管理行为提供依据,确保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电力企业为负责各项工作的人员分别制定操作规章规定,并要求员工严于律己,根据实际需要而不断对其进行修订,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③在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下,电力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根据需求而增减各部门工作人员,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6]。

4.2 加大技术支持力度

①电力企业应对运行设备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根据电网安全运行需要而更新或淘汰陈旧的设备,避免因设备老化而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②制定合理的设备检修制度,要求技术人员定期对运行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问题,并给予解决处理,确保运行设备的安全性。③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并对其进行监视和控制,促使调度人员合理调度指挥。

4.3 引进复合型人才

电力企业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完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使电力企业以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此,电力企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①通过招聘等形式引进人才;②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增强员工技能水平、综合素质。

5 结论

总而言之,电网调控一体化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电网运行质量,提高电网管理水平。所以,电力部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积极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1]张国栋.县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12:139+141.

[2]李 阳.汉中电网“调控一体化”项目实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3,26:151.

[3]章龙.探讨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4,10:108+107.

[4]申永辉,王津,赵志辰,徐琳.地县一体化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4,05:35~37.

[5]蔡雄芳.地区电网监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可靠性提升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8:175.

[6]邓小燕,杨艳华.服务于调控一体化的电网自动化系统改造[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04:319~323.

TM73

A

1004-7344(2016)01-0049-02

2015-12-25

猜你喜欢

变电运维电力企业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