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子越擦越亮,课越磨越精

2016-08-06夏莉娣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徽标会意字试教

夏莉娣

《有趣的会意字》一课在同事们的全心帮助下,终于上好了。在初冬暖暖的阳光下回想磨课的经历我想是幸福的,回头看看这条路,它不像泰山的十八盘那样需要一鼓作气,勇往直前,也不似庐山的烟雾那样迷人视线,而是一条没有尽头却充满风景的登山路……

一、熟悉,方能激发兴趣

首先,从课的导入说起,为了再现预演的真实情况,这里原原本本地列出五次修改的不同导入:

第一次

一、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有人说,中国的汉字最富神奇色彩,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想不想听一个与汉字有关的故事?

二、同学们,这一个个的汉字跟我们一样,喜欢交朋友,它们两个或几个站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更有趣的是,这个新字的意思就是这几个字的意思的组合,我们把这样的汉字叫——会意字。多有趣呀!

第二次

一、儿歌导入: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首小小的儿歌,谁愿意读一读呀?

2.同学们,咱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很多年前祖先就创造了文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这样的字,你愿意认一认吗?(象形字)

二、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需要文字记载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光用这样的图形符号来表示,太烦了。于是就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字。大家看,这是什么?(“人”字)这是什么?(“木”字)“人”跟“木”左右合起来,是什么字?(“休”字)古时候的人在田间劳动,累了就靠在树边休息,古人根据这样的场景造了这个“休”字。这样的字既不用画图又能让人看得懂。这样的字就叫会意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趣的会意字。

第三次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和汉字相处不少时间了,你觉得自己对学过的汉字掌握得怎么样?(不错)看来大伙挺自信的。好,请看大屏幕,这些字你认识吗?我听到有些同学在嘀咕了,这分明就是图画嘛,哪里是字呀?告诉你,这是图画,但它也是字,是我们的祖先根据一件东西的形状描摹出来的。谁来认一认?

二、揭题:古时用一个图画来表示字,这个字不够用了,后来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这样的两幅图画合并在一起,(演示)表示一个新的字,像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会意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会意字。(出示课题)

第四次

导入(初步感知会意字)

1.夏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画,谁来猜一猜,这些图画表示哪个字?

2.我们的祖先把这一幅幅简单的图画,当成一个个的字,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字我们就叫——象形字。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世间万物要记载的东西太多了,有些事物不能用一幅图画来表示,我们的祖先就想到了把两幅图画合并起来表示另一个意思。同学们,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刚才的几幅图画。这两幅图画合并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最后把这个“手”和“木”上下合起来又变成了什么字?

3.小结:多有意思呀,这个“手”和“木”合起来就是个“采”字。像这样把两幅图画合并起来表示另一个意思的造字方法,我们称为会意法,造出来的字我们给它一个新的名字——会意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有趣的会意字。(揭题)

第五次

课前谈话:给学生看一些徽标,让学生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一、激发兴趣

1.过渡:老师这里有一个徽标,大家认识吧?

2.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徽标。看着这个徽标,你觉得它像什么?

3.师小结:……可见它的设计者是多么富有智慧!可记者在采访设计者张武时,他是这样说的。

张武说:“……这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这个‘京字赋予了我创作的灵感……”

4.张武要感谢谁呀?(我们的祖先)

二、导入(了解会意字的来源,揭题)

1.是呀,我们的祖先真是太有智慧了,一开始造字其实就是一幅图画。大家瞧,谁来猜一猜,这些图画表示哪个字?

2.师:我们的祖先就把这一幅幅简单的图画,当成一个个的字,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字我们就叫象形字。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世间万物要记载的东西太多了。有些事物根本就不能用一幅图画来表示。如古人要表达这个“光明”的意思,你说古人该用怎样的图来表达呢?你怎么来画?(生上讲台画)

3.啊,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们的祖先就想到了把两幅图画合并起来表示另一个意思。这种造字方法我们称为会意法,造出来的字,我们给它一个新的名字——会意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趣的会意字。(揭题)

第一次设计从故事导入,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不是很大,并且学生对会意字的概念是模糊的。而第二次设计仅仅是一首儿歌,并不能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第三次设计经过试教,学生回答时语言啰唆,课堂显得拖沓,且无法与整堂课的情感基调相融合。所以,我毫不犹豫作了修改,在第四次设计时就直接与课题挂钩,但总觉得在了解会意字的造字过程上缺少一点让学生思考的余地,于是就有了一个问题情景的设计。在第五份设计中,让学生自己来造字,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感受到了会意字的造字原理。在第五次设计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奥运会素材为本节课的切入点作为共同关注的话题,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同时奥运会会徽这一典型的文字图案把我们汉字这一古老而又抽象的内容用现代化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里触摸到了中国汉字的内在魅力与博大精深。

二、放手,精彩随之而来

整节课中最精彩的肯定要数学生当堂编的那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谜语了,其实最初的设计并不是这样的。

我先是品读感悟,声声入耳,将其中一些有趣的会意字编成顺口溜,并让学生读一读,集体读。接着字谜实践,小试牛刀。

学生对顺口溜的朗读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后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又进行了修改,让学生自己来编顺口溜。但经过课堂实践,效果并不好。本以为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由于给了学生一个顺口溜的例子,没想到反而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住了,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挥,讲解的痕迹十分明显,达不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后来经过葛校长的一番点拨,我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环节:

1.让学生先来猜谜语;

2.然后让学生给会意字编谜语。

其实一开始我非常担心学生不能编谜语,但经过猜谜语这一环节的铺垫,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欣赏者。课堂的预设是有限的,学生的回答却是精彩的。教师要静下心来,为学生想想,真心实意地和他们交流。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不需要多少花架子,平淡之中,自会有心灵的交融,自会有会心的微笑。

三、投入,首尾一气呵成

记得我第一次试教后,师傅是这样评价的:“你今天根本就不是在上课,而是走了一遍教案。”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第一次试教的课堂。在试教后的备课过程中,我曾经为自己某个点挖掘得很深而沾沾自喜;在师生的对话中,也为自己的妙语而自鸣得意。但没想到,在第二次试教时又遭遇“滑铁卢”,学生还是没有会意字的概念,从学生茫然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在雾里看花,被我给弄糊涂了。课后师傅给我指出,我的废话太多,在导语过渡的时候没有点到位。

反思自己之前的钻研,我认识到把自己当成一个教师去研读教材,必然丢掉了情感的投入;依赖于资料的解读,也会失去主体意识。我再一次审视自己的上课状态,并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预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又进行了第三次试教,效果果然好了很多,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醉了,我却醒着。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经过思考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已经说得很好,我却一直想把他们引导到自己准备的语言上来。比如:说到“品”这个字的感悟的时候,有个学生说:这是人品的“品”,所以人品是要靠很多人才能品出来的,而我却还在围绕品尝的“品”教学。文本的语言固然熏醉人心,拓展的资料固然感染我们,但是课堂上每一个生命更是醉人的诗。我顿悟:我一直关心自己所教的,想要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却没有俯下身去听一听学生的心声。后来,在师傅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在课堂上轻松自如,学会了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对话中聆听,学会了用眼睛与学生交流。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滨江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徽标会意字试教
刺与柔
荷兰改名了?改的只是国家徽标
自然保护区徽标设计的环境教育研究
画说汉字——摆(bai)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有趣的会意字
试教,你怎么看?
有趣和会意字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