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居与家国(下):美国弗吉尼亚州国父故居之保护历史比较研究
2016-08-06刘亦师
刘亦师
住居与家国(下):美国弗吉尼亚州国父故居之保护历史比较研究
刘亦师
本文在系统考察美国弗吉尼亚州3处国父故居的建筑保护过程的基础上,比较从1850年代至今美国对于“伟人故居博物馆”这一类型在保护思想和方法上的变化与延续。美国早期的建筑保护运动显示了两个重要特征,即其为民间发起且女性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文中3个案例皆与之相关。向公众灌输爱国思想和培育公民意识是美国历史建筑保护兴起的根本原因,对国父故居的保护既是这一思想形成的起点和集中体现,也反映出建筑保护在美国的国家建构和民族认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伟人故居博物馆,历史保护,女性团体,弗农山庄,蒙蒂切洛,蒙特皮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1308317)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基金(2014z21034)
1 坎宁安女士及弗农山庄妇女协会成员在弗农山庄主宅前合影,1783年。右4在靠椅上坐者为坎宁安(图片来源:Te Mount Vernon Ladies' Association: 150 years of restoring George Washington's home. T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Library)2 弗农山庄主宅两次扩建的立面变化(图片来源: Mount Vernon Ladies' Association)
1 引论:国父故居与美国建筑保护运动
在美国的民族独立前后的国家建构过程中,出身农场主的弗吉尼亚州精英人物曾做出过巨大贡献,7名美国国父中有3名来自弗州,即第1任总统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第3任总统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和第4任总统麦迪逊(James Madison,1751-1836)。对这些伟人故居进行保护并使其展示出伟人在其中的生活,形成“伟人故居博物馆”(great man house museums),是很早就出现的一种重要的追怀纪念的方式[1]。今天,华盛顿的故居弗农山庄(Mount Vernon)、杰斐逊的故居蒙蒂切洛(Monticello)、麦迪逊的故居蒙特皮莱(Montpelier)都是这种供万众参谒并进行爱国教育、塑造民族精神的“圣地”。
这3处住宅保护的时间跨度超过150年,分别代表了美国历史建筑保护发展的3个标志性阶段。美国的历史建筑保护事业发轫于19世纪初。当时美国在与英国的1812年战争中感到需要借助对与独立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和事件相关的建筑等进行保护,以鼓舞士气、振作民心,与此前杰斐逊等人曾主张将缺乏美感的殖民地时期建筑全部拆除的观点截然不同[2]。在建筑保护运动的初始期(1820-1880),主要目的是营造出彰显独立战争英雄的纪念碑和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弗农山庄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例子,由此正式拉开了美国建筑保护事业的序幕,并深刻影响了此后美国建筑保护运动的发展。
19世纪中叶后,加速进行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社会动荡等问题,建筑保护运动作为恢复旧道德和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方法正式应运而生。在1880-1930年代初,美国的建筑保护工作仍主要由私人社团进行,对著名人物的故居进行保护的做法已深入人心,按照历史文献等证据如实恢复到他们生前的状态成为普遍遵行的保护方法,1923年转为纪念馆的蒙蒂切洛就是这一时期建筑保护思想和方法的集大成者。
由于美国宪法要求政府尽少干预社会生活,美国早期的历史建筑保护多为民间志愿发起的运动,政府很少直接干预。1930年代初美国推行“新政”,政府开始多方干预市场和社会生活,建筑保护工作也逐渐从私人领导转入政府主导的轨道上。1949年美国的国家历史保护托事会(Nation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Trust)正式成立,建筑保护得以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开展,1966年通过的《历史保护法案》成为这一转变的标志。同时,在19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建筑保护的工作方法较之前更显复杂和多样化,1983年以来蒙特皮莱的保护过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妇女在美国早期建筑保护运动中是真正的领导力量,这种影响力至今不衰。在本文探讨的这3处国父故居的保护中女性同样居功阙伟:弗农山庄的保护是由坎宁安女士(Ann Pamela Cunningham, 1816-1875)发起并实施的(图1),她创立的保护组织也是美国其他建筑保护团体的鼻祖;蒙蒂切洛是在李特顿夫人(Maud Littleton,?-1953)的努力之下从私宅变为博物馆并得以修复;蒙特皮莱则由其原主人——杜邦家族的女继承人玛丽安(Marion du Pont, 1894-1983)转赠给公共管理机构负责保护。
此外,弗州的3位国父故居的风格虽互不相同,但具有颇多相同之处,如它们都处于大片农场的环绕中且均经历过数次重建和改建,都反映了其主人的个性与政治、文化理想,成为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都是由非官方社团出资购买后进行保护,成为伟人故居博物馆后向外界开放。本文回溯它们各自的保护过程并就其保护思想和方法及其由来与影响展开比较研究,考察国父故居保护与美国国家建构的关系,并勾勒出美国建筑保护发展的大致轮廓。
2 弗农山庄(Mount Vernon)的保护
弗农山庄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军的总司令、第一任总统华盛顿(1732-1799)的出生地,他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去世后与其夫人均葬在庄园内。弗农山庄是华盛顿一生功业的起点与归宿,也成为塑造其伟大政治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盛顿在创造美国的历程中居功至伟,其言行是后世美国人心目中国家独立和统一的象征[3];他卸任总统后返回弗农山庄重新务农,为美国的民主政治树立了楷模,弗农山庄也因此成为自由、平等、共和等美国精神的纪念碑。华盛顿从其父兄手中继承弗农山庄农场后对旧宅加以二次扩建(图2),这幢凝聚了他一生心力的建筑的建造断断续续进行了45年之久,反映了华盛顿毕生所抱持的共和理念和民主精神1)。
19世纪后,由于地力逐渐贫瘠,弗农山庄的农场经营持续亏损,而且络绎前来山庄参谒国父故居的游客也干扰了农庄的正常生产。1840年,华盛顿的侄孙约翰·奥古斯汀·华盛顿(John Augustine Washington III, 1821-1861)接管弗农山庄后,为维持农场运营,开始将农庄的一部分向游客开放并征收门票,同时屡次向弗州州政府和美国国会提议,由政府管理购买弗农山庄的产权以更好地纪念国父。但当时由于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各州的政治纷争日嚣尘上,美国濒临内战的边缘,不但这一提议未获通过,北方的投资者且试图将弗农山庄改建为度假村,而将华盛顿的住宅改建为旅馆或疗养所。
由于缺少资金进行及时维护,弗农山庄的主宅逐渐凋敝倾圯。1853年一位南方的上流社会女性——老坎宁安夫人在写给她女儿的信中提到从波多马克河上所见弗农山庄主宅的颓态(图3),敦促在国家面临分裂的关头“如果男人们无暇顾及维护和管理这个庄园,南方的妇女们应承担起这一责任”[4]。这成为坎宁安女士关注弗农山庄的起点。坎宁安出生于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富庶家庭,年轻时因坠马摔伤了脊椎而造成残疾,终身未婚。但她组建起的弗农山庄妇女协会 (Mount Vernon Ladies' Association)使富有历史内涵和象征意义的弗农山庄幸免于商业开发的威胁,并成为轰轰烈烈的美国建筑保护运动的起点。
1853年底当坎宁安在报纸上发起为弗农山庄募捐的呼吁时,她的目标是将南方妇女团结起来,筹集足够的款项赎买山庄并开展维修工作。但不久她就意识到北方的妇女及其潜在的巨大贡献也是应该争取的对象。尤其当时在奴隶制问题上的争执使美国内战一触即发,坎宁安女士率先提出保护弗农山庄不但是缅怀开国元勋的最佳体现,也成为维系国家统一、消弭政治纷争、弥合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由于19世纪时女性作为社会群体通常被认为是超然于政治和政争之外的,因此一个全部由妇女组成的社会团体担负这一工作的提议也迅速得到南北双方各界的热烈响应。在此情形下,弗农山庄妇女协会(当时的名称还特意加上“联邦”二字即Mount Vernon Ladies Association of the Union)于1856年正式在弗州立案成立。
弗农山庄妇女协会成立时的目标是筹集20万美元(相当于今410万美元),原计划由协会将筹集到的社会捐款汇入弗州州政府账户,州政府再出面赎买包括主宅、家族墓地和200英亩农场在内的弗农山庄全部资产,然后在州政府监督下再由协会对其进行维修,并开放供世人参谒。但由于弗州财政危机的影响,坎宁安女士说服弗州政府使协会财政独立,并最终说服了约翰·华盛顿将弗农山庄产权直接售与弗农山庄妇女协会[5]。这也创下了由一个民间团体直接管理伟人故居博物馆的先例。
在坎宁安女士的主持下,弗农山庄妇女协会在当时美国的各州都设立分会(local chapter),坎宁安女士根据声誉才识委任一位副理(vice regent)负责发起和管理该州的各种筹款活动。如坎宁安女士在新成立的明尼苏达州委任了当时的州长夫人莎拉·希波利(Sarah Sibley)为副理,结果该州在经济困顿的情形下不但筹集了巨款,妇女社团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2]。通过这种组织形式,保护弗农山庄的运动迅速扩及美国全境并高效地筹集到必需的资金,并为之后的保护团体所效仿。
坎宁安女士充分发挥了善于沟通的能力,其献身精神和个人魅力使一批在各自行业中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先后投身于坎宁安女士所领导的保护事业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时的政治家和演说家爱德华·埃弗里特(Edward Everett, 1794-1865)2)。协会筹款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除发展会员收缴会费(成人1美元,儿童50美分)和举办名人讲演等活动外,协会在1858-1860年间还发行了《弗农山庄实录》(The Mount Vernon Record)的简报式杂志(图4),通过介绍与弗农山庄和华盛顿有关的历史和现状,达到向大众宣传和筹款的目的。
1858年4月,坎宁安女士代表弗农山庄妇女协会将2万美元的预付款交付约翰·华盛顿,并在次年的2月22日(华盛顿的诞辰日)将剩余的18万美元提前付清。约翰·华盛顿按约于1860年2月前搬离弗农山庄3),坎宁安女士及其弗农山庄妇女协会正式搬入华盛顿的主宅,开始着手弗农山庄的修复和管理。
弗农山庄主宅的修复工作主要由里格斯(G.W.Riggs)负责实施,他提出弗农山庄的保护原则“一切都应按照华盛顿在世时那样进行保护和修复”[6]。为此,里格斯协助坎宁安女士整理了华盛顿的日记、书信、图纸和手稿等文件,又发起了收购和征集与华盛顿及其弗农山庄有关物品的运动,包括当年的家具、室内装饰残片及人们在弗农山庄的游记、回忆录、报刊文章等,建立起一个种类丰富、内容翔实的资料库,为按照原样复原主宅提供了重要依据[7]。不仅如此,坎宁安当时已预见到不但要恢复主宅的原样,而且农庄的附属建筑和花园等都应按照华盛顿在世的样子加以恢复[8](图5)。此外,她在晚年还将有关弗农山庄的保护和弗农山庄妇女协会的成立和发展经历的各种档案文献都进行分类和整理[9],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这种重视档案并以之为修复基础的方法也成为美国此后建筑保护工作的惯例。
但修复工作才进行了1年,美国爆发内战,坎宁安女士因家事被迫回到家乡,弗农山庄的各项事业也停止下来。内战结束后的第二年(1866),坎宁安召集其他5位副理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会议,次年召开了弗农山庄妇女协会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理事会。美国南北虽然一度分裂,但保护弗农山庄暨纪念国父华盛顿的出生地及墓地的运动迅速在被各州恢复起来,成为推进国家再度统一、消弭南北敌意的重要方式(图6)。
坎宁安此时已被公认为美国建筑保护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创者,她在弗农山庄继续主持5年协会事务后于1872年正式退休。在告别信中她再次提到弗农山庄妇女协会对美国国家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敦促协会的继任者按照既定方针对山庄进行保护,“时易世变,但象征我们这个伟大国家的这个地方自能岿然不为这些变化所动”。从那时至今,弗农山庄妇女协会在保护工作中贯彻了坎宁安女士的临别勖勉,协会创设的组织形式、保护思想、管理方法、展陈方式等,成为从19世纪末以降范围逐渐扩大的伟人故居保护所仿效的楷模。下文讨论的另两处国父故居的保护也深受其影响。
7 杰斐逊绘制的蒙蒂切洛地下层平面手稿,1773年(图片来源:Gene Waddell. Te First Monticello. Journal of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46(1), 1987: 18.)8 蒙蒂切洛的杰斐逊夫妇及其后人墓地9 最早的蒙蒂切洛照片(图片来源:Tomas Jeferson Foundation)10 小列维改造后的蒙蒂切洛,门前尚未放置石狮子。门廊下站立者为小列维
3 蒙蒂切洛(Monticello)的保护
杰斐逊是华盛顿的同代人,也被称为“美国最早的建筑师”[10]。杰斐逊从1769年开始修建他的自宅——蒙蒂切洛(源自意大利语“小山丘”),之后在1794年对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建,这项工程一直持续到1826年杰斐逊于逝世。由于具有建筑学素养,杰斐逊在自宅的修建和改建中留下了大量绘制精美的图纸,纪录了整个设计过程(图7)。
杰斐逊晚年由于农场经营不善和招待各处慕名而来的访客而背负了巨大债务,加之年老力衰,蒙蒂切洛的一些改造和维修已无法及时实施。杰斐逊去世后被葬于蒙蒂切洛庄园内(图8),次年(1827年)他的女儿被迫将蒙蒂切洛的所有家具拍卖以偿还债务,几年后又将住宅及农场卖给本地的一名药剂师[11]。从此,蒙蒂切洛几近废弃,严重失修,例如八角形穹顶的采光口漏雨严重,外部的平台的楼面也已坍塌(图9)。直至1834年,一名纽约的房地产商尤拉·勒韦(Uriah Levy, 1792-1862)购买了蒙蒂切洛作为自己的乡间别墅。尤拉·列维曾在海军服役50年之久,对杰斐逊非常推崇,因此按实际需要将破败不堪的蒙蒂切洛整修一新,并免费对来此参谒杰斐逊故居和墓地的游人开放[12]。
美国内战爆发后,南方军将领列维名下的蒙蒂切洛被籍没入官,再次被荒废了10多年后才在1789年转到老列维的侄子杰斐逊·门罗·列维(Jefferson Monroe Levy, 1852-1924)手中。小列维也是杰斐逊的崇拜者,因此再次对蒙蒂切洛进行修复和改造,并重新进行了室内装修。当主人不在此居住时,蒙蒂切洛对来访的游客免费开放[13](图10)。
1909年,小列维邀请他在纽约法律界同行的妻子李特顿夫人(Maud Littleton)参观蒙蒂切洛。李特顿到来后虽受到热情招待,但对主宅及其周边所见非常失望,认为经过列维整改后的蒙蒂切洛已毫无杰斐逊当年的旧观,“ (由于主人不常住)主建筑维护非常之差,……并将之视为他叔叔(老列维)的纪念馆,到处挂满了后者的画像”[14]。因此,1912年李特顿夫人开始正式向美国国会吁请将蒙蒂切洛从列维家族手中强行征收或赎买,按照弗农山庄女士协会的先例那样来进行修复和管理,并使之真正面向大众开放,成为缅怀伟人和开展美国历史教育的博物馆[15]。但这一提议未获通过。
两年后,在当时的总统威尔逊等人的劝说下,小列维开始让步并与美国政府商谈售让蒙蒂切洛的价格。然而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蒙蒂切洛最终于1923年才被售予新成立的纪念杰斐逊基金会(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Foundation,即今杰斐逊基金会)。李特顿夫人受邀成为该基金会的首任会长。和弗农山庄妇女协会一样,该会的宗旨也是向社会募集资金对蒙蒂切洛进行修缮和管理。
1924年5月杰斐逊纪念基金会委任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办人、美国建筑师协会历史纪念碑及风致地区保护委员会主席费斯克·金伯尔(Fiske Kimball, 1877-1955)为建筑修复的主持人。金伯尔制定了蒙蒂切洛的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及目标,即“将一切都原样恢复到杰斐逊退休后在蒙蒂切洛的晚年年代(1809-1826)”。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协助基金会整理出关于杰斐逊的建筑图纸和记录,并收购杰斐逊曾在蒙蒂切洛使用过的家具、餐具和收藏品,规定“只有杰斐逊使用过的那些物品才能在住宅中被展示”[16]238。金伯尔对蒙蒂切洛的建筑修复工作贡献至巨,对我们今日了解杰斐逊的建筑作品及其建筑天赋起到了关键作用,是美国现代建筑保护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为了将蒙蒂切洛修复并建设为纪念杰斐逊的圣堂,有关列维家族的所有物品都被基金会逐一处理。如列维使用过的各种家具在1928年秋被全部拍卖,而老列维的画像也被从主宅大厅内移走。小列维曾于19世纪末在蒙蒂切洛主宅入口(西立面)两侧购置了一对石狮子,一度成为美国2美元纸钞的背面图案(图11、12),但此时也被拍卖移走。据1928年9月1日的基金会报告,为了清除列维家族在蒙蒂切洛居住的痕迹,杰斐逊基金会1923年-1928年间总共花费了20.6万美元对小列维让渡的蒙蒂切洛进行全面维修和复原,包括蒙蒂切洛从内到外的复原、道路铺砌、园林树木等整饬、上下水管线重新铺装等等[16]237。
长期以来,基金会将杰斐逊作为蒙蒂切洛唯一的主人甚至是使用者而大力宣传。由于杰斐逊留下了丰富的档案资料,所有的修复即使细小如五金件均遵照杰斐逊留下的图纸和档案记录进行[17]。缺少图文资料的部分则严格按照原样进行复原,如1993年蒙蒂切洛主宅屋面大修时,原屋顶上因施工误差造成的脊线的错落形态也被完全摹仿重现于新铺的屋面上[18]。如此,历年的增扩修缮使蒙蒂切洛不但恢复到杰斐逊生活的时代,“有些部分甚至是杰斐逊当年都未能如愿见到的”[1](图12)。
这种建筑保护的方法不仅忽视了蒙蒂切洛的其他主人如列维家族,也未将在蒙蒂切洛居住的其他人如杰斐逊的家人及在山庄工作的130多名奴隶的生活痕迹考虑在内。19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史思潮的兴起,随着在伟人故居博物馆中体现其他较次要人群及其生活痕迹的呼声越来越高,一种新的建筑保护思想和方法出现在弗州的第3处国父故居上。
11 游览的蒙蒂切洛的游人在入口前合影,1912年。可见门口的石狮子。12 1929年的2美元纸钞背面图案,可见蒙蒂切洛门前的两只石狮子。1976年后蒙蒂切洛的图案不再出现(10-12图片来源:Marc Leepson. Saving Monticello: Te Levy Family's Epic Quest to Rescue the House that Jeferson Built. New York: Te Tree Press, 2001.)
13 1797年扩建的蒙特皮莱。墙体涂黑部分为原建,细实线为加建部分(图片来源:Matthew Hyland. Montpelier and the Madisons: House, Home and American Heritage. Charleston: Te History Press, 2007: 27.重绘)14 1812年加建完成后的蒙特皮莱(图片来源:National Trust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15 19世纪中叶的蒙特皮莱木版画(图片来源:Catherine Allgor. Margaret Bayard Smith's 1890 Journey to Monticelloand Montpelier. Early American Studies, 2012, 10(1): 30-68.)
16 1901年的蒙特皮莱(图片来源: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Preservation)17 1984年的蒙特皮莱平面(图片来源:Matthew Hyland.Montpelier and the Madisons: House, Home and American Heritage. Charleston: Te History Press, 2007.)
4 蒙特皮莱(Montpelier)的保护
蒙特皮莱位于蒙蒂切洛以东约50km处,是被称为“宪法之父”的美国第4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1751-1836)的故居。“蒙特皮莱”源出法语,最初是麦迪逊的父亲在其农场上所建的一座两层红砖住宅,建筑形式为当时弗州农场主住宅所通用的乔治王式4)。麦迪逊在1797年竞选总统失败后暂时回乡居住,在其好友杰斐逊的建议下开始扩建蒙特皮莱主宅。在紧接旧宅的西侧,麦迪逊添建了餐厅和3间卧室的两层小楼,供他和新婚夫人所用(老麦迪逊仍住在旧宅中),并在主入口处添加了一座图斯干柱式的门廊,将新旧两部分连接起来(图13)。
由于第一次扩建时主立面的窗户样式未能完全统一,1808年麦迪逊再次对蒙特皮莱进行改扩建。结果除了在原有基础上东西两翼各接建了通高一层半的平屋顶房间,还对旧宅的入口部分的内部空间进行改建,形成了新的中央主楼梯和麦迪逊的绘图室。整个工程于1812年完成(图14、15)。
18 1990年代的蒙特皮莱,正面杜邦家族加建的部分被保留19 蒙特皮莱按照19世纪初恢复,背面加建部分被拆除,2001年(18,19图片来源:Christopher Shea. Uncovering Montpelier's Hidden Past. Preservation, 2008(5): 33.)20 游客中心侧面移建的杜邦家族舞会大厅(Red Room),2012年21 蒙特皮莱现状,2012年22 蒙蒂切洛山下的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2012年(6,8,18,20-22摄影:刘亦师)
蒙特皮莱是麦迪逊总统退休后安度晚年和死后葬身之处。麦迪逊的遗孀因决定离开弗州,于1842年将蒙特皮莱售与另一农场主,此后50多年间这处庄园六易其手,直至1901年杜邦家族将其购入作为度假地(图16),并在庄园里饲养赛马并建起赛马场和马厩等附属建筑。1928年玛丽安·杜邦(Marion du Pont, 1894-1983)从其父手中继承了这一庄园,并在此后几十年间不断对1812年形成的住宅进行改建和加建,如将两翼的房间升高为两层,并在其后部又加建了大面积房间(图17)。此外,为了适应当时举办大型酒会等活动,一些隔墙也被打通以形成更大空间。1983年玛丽安去世前在遗嘱中指明将蒙特皮莱赠予美国历史保护托事会(Nation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Trust),次年托事会正式接管并着手庄园的修复工作。
美国历史保护托事会和弗农山庄妇女协会以及杰斐逊基金会一样也是非政府组织,但它是受政府资助的全国性机构,负责全面统筹美国的历史建筑保护事业。托事会最初在修复和保护蒙特皮莱时采取了与蒙蒂切洛完全不同的策略。1920年代蒙蒂切洛的修复旨在恢复到特定的历史时段(1809-1826),并在展陈中凸显出其唯一的主人杰斐逊,使之恢复到“像杰斐逊所知的那样”(Monticello as Jefferson knew it)。然而,1980年代时美国建筑保护理念已从复原到某一特定历史时段转移至保护建筑的全部历史并体现更复杂的历史信息[19]。因此,蒙特皮莱的修复和保护目的是尽量将其历史上发生过的变化都保留和展示给观众,在展陈中避免了突出某个特定的时间段或者个人。例如,杜邦家族所加建的部分都被保留下来,连新建的赛马场和马厩等附属建筑也未被拆除;1992年重新铺装主宅屋面时也是按照移交时的状态(实际为1915年的屋面做法)进行恢复,而未刻意恢复到麦迪逊时代的样子。托事会当时解释,“相比蒙蒂切洛中一切都围绕杰斐逊而布置的展陈,蒙特皮莱保留了更多连续的历史片段而非一幅定格于特定时间的历史画面”[20]。
初次的修复工作从1984年一直进行到1990年代(图18)。之所以未像蒙蒂切洛那样完全恢复到麦迪逊时代,一方面是与当时对麦迪逊档案的整理尚未开展及所获的有限经费有关[18];另一方面,由于美国1960年代以降对现代主义和主控叙事(mega narrative)的批判造成学术视野不断下移,建筑保护界也受到社会史研究的影响,要求在展陈方式上关注从前被忽略的次要人物(如名声较小的屋主人、家眷及奴隶等)的生活痕迹及其如何致使“伟人故居”的空间和形式发生变化[1],深刻影响了当时建筑保护的理念和方法。
但随着麦迪逊档案整理工作的开展和麦迪逊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在庄园中陆续发现了麦迪逊时代主宅的建筑部件残片5),为按照19世纪初对之进行恢复的设想提供了坚实基础,将蒙特皮莱“恢复到它最著名的主人在世时的样子”的意见逐渐占据上风。美国历史保护托事会最终于2000年决定基于档案资料和考古发现,将加高的两翼恢复为一层半,并拆除了后部的加建部分。一切工作都按照1812-1836年间蒙特皮莱的原貌进行恢复[21](图19)。
托事会在主宅之外新建了一座游客中心,将从主宅上拆除的建筑材料原样在游客中心的侧翼进行复建,成为展示杜邦家族在蒙特皮莱生活的展廊,其中最著名者为玛丽安采用装饰艺术风格改建的舞会大厅(图20)。此外,玛丽安对蒙特皮莱外部环境的景观改造和她所建的马厩等均被保留下来,是今天蒙特皮莱特色游览的一部分。换言之,除了将主宅原样恢复到19世纪初的样子外(图21),庄园内的其他部分都被按照1984年移交到托事会时的状况保护下来,成为体验蒙特皮莱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变化和不同的人在其中生活的见证。在对待给蒙特皮莱留下影响的人物(麦迪逊和玛丽安)时,这种保护的态度显得相对平等和公允。虽然蒙特皮莱也经历了拆除后来添加的部分,但这与杰斐逊基金会将列维家族彻底清除的做法毕竟有所不同。
5 结语
宣扬爱国精神及传统的道德与价值观是美国早期的建筑保护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声势浩大的弗农山庄保护发生于1850-1860年代,正值美国内战前后,对华盛顿的敬慕颂扬同时传达了坚持国家统一的政治立场。对其故居进行保存和修复是合南北社会各界之力为之的结果,通过参谒弗农山庄以缅怀伟人的行动不但在全美得到普及,这场保护运动更成为消弭南北矛盾的重要途径,而且激发了美国大众国家意识的醒觉。弗农山庄的保护不但是美国建筑保护运动的起点,也是“伟人故居博物馆”这种建筑保护类型中最早的一个案例。
弗州的3处国父故居的保护,都是作为典型的“伟人故居博物馆”而向公众开放的,其根本目的不外上述宣扬爱国精神、塑造民族精神的范畴。它们的保护理念和方法,都是基于详实的档案等资料研究而竭力使主体建筑恢复到伟人们曾经生活的某个时代,即该建筑最为完整和辉煌的那个时期。弗农山庄和蒙蒂切洛的保护虽然时隔60多年,但一样都是围绕着突出华盛顿或杰斐逊来修复主宅和布置展陈。又相隔60年后,蒙特皮莱的保护最初虽坚持了对待历史层级一视同仁的态度,但终究在激烈的争论中回到“伟人故居”的道路上,拆除了加建部分,惟其不像蒙蒂切洛那样极端。
可见,美国对待这类建筑的保护,指导思想仍将其作为爱国教育的圣地,这与将建筑保护作为稳定社会秩序、培育国民意识的传统一脉相承。2000年以来,在各自管理机构(弗农山庄妇女协会、杰斐逊基金会和国家历史保护托事会)的主持下,这3处国父故居的庄园内都新建了内容更丰富的博物馆或国际研究中心(图22),以便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访,故居保护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功能更拓展至全世界。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弗农山庄的保护是从民间开始,并且是在美国妇女的发起和领导下实现的。女性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里除了家政事务无法在社会上发挥其能力。但建筑保护需要协调多方的利益和“高超的交际和说服能力”[22],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因此得以结成团体、主持其事,成为日后女性平权运动的渊薮。这也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建筑保护运动的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的两个重要特色,即民间组织和女性是这一运动的主导力量。坎宁安女士的弗农山庄妇女协会为美国早期的建筑保护运动树立了楷模,其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都成为其后诸多女性建筑保护团体模仿的对象[23]。
弗州的这3处国父故居都历经了多次重建和改建,其意义和功能均远超“居住的机器”,而与美国寻求历史根源、形成民族特征和取得文化认同等历史进程发生了密切关联,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美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系统考察弗州的国父故居的建造及保护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早期建筑保护运动的起源、发展及相应的社会变迁。虽然美国建筑保护的思想和方法在变化,但“伟人故居博物馆”这一类型虽历经150年的发展,从形式到内容都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正如坎宁安所说“自能岿然不为这些变化所动”,反映出建筑保护对于美国在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族认同过程中的作用。□(感谢托马斯·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提供的研究机会和资助。)
注释/Notes:
1)华盛顿晚年体现了对平等意识和民主精神的强烈向往。例如,华盛顿婚后没有自己的子嗣,其继子女也已先后殒没,因此在他1799年去世将所有的财产平分成了23份交给他的非直系后代。“对于财产的均分,则是他对于机会平等的一种宣言。”详本文上篇《住居与家国(上): 美国弗吉尼亚州国父故居之修建、重建及其思想来源》,世界建筑,2016(6): 118-123。
2)1856-1860年间,埃弗里特以华盛顿的生平和保护弗农山庄的意义为题做过129次讲演,将其讲演和著述所得全部捐赠弗农山庄妇女协会,几占协会筹款总数的1/3。
3)约翰·华盛顿一家搬到弗州北部的韦弗兰(Waveland)农场。次年(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后,约翰以中校军衔加入南方军,旋即战死,葬于西弗吉尼亚的家族墓地内。约翰与南方军总司令李将军为姻亲,死后李将军曾亲向遗孀及女儿至唁电。
4)这是18世纪时弗州庄园主宅最常用的建筑样式,一般两层,立面构图对称严谨,正门居中且每层各开5个或7个门窗洞口。
5)如庄园内的考古发现,1812年主宅的一段檐口埋在阁楼上的墙体内,百叶窗则被搁置在谷仓内,等等。
/References:
[1] Charlotte Smith.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House Museums: the Instructional Role of Interpretative Narratives.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2002,21(1): 74-88.
[2] David M. Grabitske. First Lady of Preservation: Sarah Sibley and the Mount Vernon Ladies Association. Minnesota History, 2004, 58(8): 407-416.
[3] William A. Bryan. George Washington: Symbolic Guardian of the Republic, 1850-1861. The 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 1950, 7(1): 53-63.
[4] Charles B. Hosmer. Presence of the Past: A History of the Preserv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Williamsburg.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965: 62-63.
[5] Karal Ann Marling. George Washington Slept Here: Colonial Revivals and American Culture, 1876-1986. Cambridge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91-93.
[6] Charles C. Wall. Ann Pamela Cunningham: First Lady of Preservation. MVLA. Columbia, South Carolina. May 1, 1975: 7.
[7] James Fitch. Historic Preservation.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1982: 90.
[8] Sandra Riccio and Sue Pringle. Women and Historic Preservation. Forum Journal. 2002, 16(3): 117.
[9] Barbara Howe. Women in Historic Preservation: The Legacy of Ann Pamela Cunningham. Te Public Historian,1990, 12(1): 31-61.
[10] Gene Waddell. Te First Monticello. Journal of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46(1), 1987: 5-29.
[11] Glenn Sonnedecker. Jeferson's Monticello Bought by Druggist. Pharmacy in History, 1998, 40(1): 34-35.
[12] Melvin I. Urofsky. The Levy Family and Monticello,1834-1923: Saving Thomas Jefferson's House. Charlottesville: Tomas Jeferson Foundation, 2001.
[13] Eliza McGrow. Two Covenants: Representations of Southern Jewishness. Baton Rogu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1-32.
[14] Maud Littleton. Mrs. Littleton Asks Aid in Creating National Memorial. New York Times, 1912-9-23.
[15] Monticello, Bought by National Subscriptions, Is Dedicated With Patriotic Ceremony. New York Times, 1926-7-6.
[16] Marc Leepson. Saving Monticello: The Levy Family's Epic Quest to Rescue the House that Jeferson Built. New York: Te Tree Press, 2001.
[17] Robert Self. Restoration of Door Hardware at Monticello: Unlocking Some Mysteries. APT Bulletin, 2004,35(2/3): 7-15.
[18] James Nolan and Ty Buckman. Preserving the Postmodern, Restoring the Past: The Cases of Monticello and Montpelier.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1998, 39(2): 253-269.
[19] Michael Olmert. Home at Last for a Nation's Hero. Historic Preservation, 1987, 39: 50-55.
[20] Robert Lautman. Montpelier Reconsidered. Historic Preservation, 1991(43): 35-43.
[21] Christopher Shea. Uncovering Montpelier's Hidden Past. Preservation, 2008(5): 30-35.
[22] James M. Lindgren. "Virginia Needs Living Heroes": Historic Preservation in the Progressive Era. The Public Historian, 1991, Vol. 13(1): 9-24.
[23] William J . Murtagh, Keeping Time: Te History and Theory of Preservation in America. Pittstown, N.J.: The Main Street Press, 1988: 30.
House and Nation(II):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istoric Preservation of Tree Houses of American Founding Fathers in Virginia
LIU Yishi
Investigating the historic preservation of three house of American founding fathers-Washington's Mount Vernon, Jefferson's Monticello and Madison's Montpelier,this paper identifes changes and continuities of preserving "great man house museums" starting in the 1850s through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e early American preservation movem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its private initiations and the leading role of all-female associations as exemplified in the three cases. Patriotism and civic loyalty have been encouraged as the most signifcant goal in the preservation of these revered houses that contributes to modern American nation building and national identity formation.
great man house museum, historic preservation,all-female associations, Mount Vernon, Monticello,Montpelier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5-11-06
3 年久失修的弗农山庄主宅,1850年代(图片来源:Dorothy Muir. Presence of A Lady: Mount Vernon, 1861-1869. Washington D.C.: Mount Vernon Publishing Co., 1946.)
4 1858年8月期的《弗农山庄实录》。该刊介绍全美各地与独立战争有关的纪念物,全年定价1美元(图片来源:David M. Grabitske. First Lady of Preservation: Sarah Sibley and the Mount Vernon Ladies Association. Minnesota History,2004, 58(8): 408. )
5 英国人Samuel Vaughan绘制的住宅及周边景观图(1787年)成为复原弗农山庄花园的重要依据。弗农山庄妇女协会于1940年代收购(图片来源:Te Mount Vernon Ladies' Association: 150 years of restoring George Washington's home. T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Library)
6 弗农山庄的华盛顿夫妇及其族人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