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语音经验对语音意识的影响

2016-08-06陈素梅

关键词:闽南语普通话

陈素梅



双语语音经验对语音意识的影响

陈素梅

[摘要]既往研究通过比较双语者和单语者的语音意识来考察语音经验的双语效应,但这样的被试间比较对于单双语者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差异只能实现有限控制。本研究采用被试内设计,比较闽南语—普通话儿童在三种语音组合上的表现(方言和普通话共有、普通话特有和既非方言也非普通话),考察首音和韵脚意识。结果表明,两种语音系统经验能有效促进儿童语音意识发展,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呈动态变化。

[关键词]双语经验;语音意识;闽南语;普通话

一、引言

语音意识指的是对语音单元的区分、辨别和操控。语音意识萌发于学前,能有效预测儿童入学后的阅读发展,并且随着儿童阅读经验的积累而得到进一步提升。语音意识与阅读之间的这种相互促进是语音意识发展研究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双语人群的普遍存在也使双语语音意识研究同样引人瞩目,尤其是双语者是否比单语者具备更强的语音意识,从而在阅读方面发展得更好这样的研究问题。

在双语者语音意识研究领域,有关双语经验是否对语音意识有促进作用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双语经验比单语经验更能促进语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1-3];非主流的观点认为,双语经验不但不会带来优势,而且会形成劣势[4-6]。近几年,针对这一争议研究者们进行了不少研究,普遍的观点认为,造成这种不一致结论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两种语言各自的语音结构不同;二是双语者的个体阅读训练差异;三是测量本身。

就语音结构而言,两种语言的语音、正字法结构相似,才可能出现双语语音意识的促进效应;而语音和正字法结构不一致的两种语言之双语者,则不会产生语音意识上的优势。Bialystok等比较了英语—西班牙语双语者、英语—汉语双语者和英语单语者的语音意识。英语—西班牙语使用的是拼音文字,在语音和正字法结构上相似;而汉语使用的是语素文字,与英语在语音结构分布和形音对应规则上都相差较大。实验结果显示,与英语单语者相比,英语—西班牙语双语者的语音意识更强,而英语—汉语双语者没有表现出双语优势。[7]Patihis等比较了成人英语单语者、西班牙语—英语双语者、亚美尼亚语-英语双语者和三语者感知判断韩语塞辅音的能力。这些被试之前未曾接触韩语,而亚美尼亚语与韩语在语音分布上比较相近。他们发现会讲亚美尼亚语的双语者和三语者音位意识最强,而西班牙语双语者和英语单语者之间的音位意识没有差异。[8]

个体阅读经验指双语者的文字经验。两种语言的形音匹配训练,使双语者对语音结构的分析具有更加丰富的认识,从而表现出更灵活和精确的语音操控能力。Kang通过比较韩语—英语双语儿童与韩语单语儿童的语音意识,认为单语儿童相对于双语儿童在语音意识上的劣势,主要是由于韩语课程、教材中没有语音意识的相关教学内容。[9]国内对汉语—英语双语儿童的研究发现,儿童拼音能力的强与弱,与其汉语和英语语音意识均呈正相关,拼音能力越强,语音意识越好。[10]任萍等跟踪研究幼儿园大班儿童的语音意识发展情况,发现拼音学习有效促进了幼儿的首音、韵脚意识。[11]

语音意识的测量分任务和被试两方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一方面,虽然在个别维度上有所争议,但多数观点认为:语音意识包含音节、首音和韵脚、音位意识三个层面的成分,以特定语音单元感知(辨别判断)和操控(切分、组合、删除等)为测量实现手段。儿童语音意识从较大语音单元(音节)开始萌发,随着语言经验的积累逐渐细化,发展出对较小语音单元(首音、韵脚、音位)的感知和区分能力。[12]语音意识测量要遵循儿童认知和记忆发展规律。双语语音意识研究更应考虑测量任务本身的敏感性,从两种语音系统中选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可能直接影响测量结果。Hu在考察汉语拼音学习经验对成人双语者汉语语音意识的影响时,将韵脚意识测量中的韵母分成英汉共有和汉语特有两种,结果发现,有汉语拼音经验的英语双语者比没有拼音经验的双语者,在汉语特有韵母奇异判断上明显表现更佳。[13]

另一方面,语音意识的双语效应,常常是通过比较双语者与单语者在语音意识任务的不同表现得出的,两类被试的匹配往往是测量必须考虑的。理想的匹配要求双语者与单语者仅在语言层面上是使用一种还是两种语言这一维度有差异,而在个体(智力、性别、年龄等)和社会(如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层面没有差异。这样的匹配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双语社会环境与双语使用息息相关。[14]100-108通常双语研究都尽量控制个体和可能相关的语言因素(如词汇、阅读水平等)以期实现对双语和单语被试进行最大限度的匹配,但语言水平的测量本身也值得商榷。以常用的PPVT (the 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词汇测量为例,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词汇量,双语儿童的词汇水平完全有可能因双语使用场合与频度的变化而与单语儿童不同,换句话说,一个双语儿童PPVT得分不高,并不意味着他的词汇量少;而他与某一PPVT得分相近的单语儿童在语言水平上完全可能不同,至少对于同一特定意义单元,他掌握两种符号系统。

二、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拟通过被试内设计探查方言—普通话儿童的语音意识,考察两种语音系统是否会促进儿童的语音意识水平。首先,方言作为普通话变体,其语音结构与普通话相似,同是单音节语素(morphosyllabic),由首音、韵脚和声调组合而成;但具体音位分布不同,尤其是南方方言,与普通话互通度很低。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层面上可以说是两种系统。其次,我国以普通话为标准教学语言,孩子的语音训练通过拼音学习实现,学校很少有额外的方言语音训练。这样,可以减少双语语音训练对儿童语音意识的影响。最后,被试内设计比较个体在不同任务间的完成情况,可以有效控制被试间设计中由于个体和社会层面的差异造成的实验污染。

近年也有研究以方言—普通话双语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语音意识双语效应,但均为被试间设计为主,比较方言—普通话儿童和普通话单语儿童之间的差异,同样发现了不一致的双语效应。如李荣宝等曾使用对照性音位考察了闽东、莆仙和闽南语方言经验对语音意识的影响。普通话单语儿童来自福州,方言儿童分别为福州、莆田和泉州小学的二、四、六年级学生。结果发现,福州方言儿童与单语儿童语音意识相当,但莆田和泉州低年级方言儿童语音意识呈现劣势。[15]Chen等比较北京普通话儿童和广州粤语—普通话双语儿童的语音意识,在两个实验中把首音和韵脚意识的测量材料分为普通话中易与粤语混淆、不易混淆和共有语音组合、假音(非粤语也非普通话)组合,以及普通话特有组合。结果表明,二年级广州双语儿童在不易混淆、共有语音和假音组合上呈现优势,但在普通话特有组合上没有优势,在易混淆音上呈现劣势。[16]Chen等比较福州普通话单语儿童、福州闽东方言—普通话儿童、福清闽东—莆仙—普通话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使用方言与普通话共有的语音组合,发现在匹配单双语被试的年龄、性别、词汇量、阅读并控制IQ之后,方言儿童的语音意识仍落后于普通话单语儿童。[17]

被试间比较很可能是导致这种双语效应结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既往研究虽尽量匹配方言儿童和普通话儿童在语言和个体层面的差异,但由于各自用于匹配被试的测量具体材料和项目不同,也就只能在一定维度上平衡单、双语两组被试,极有可能存在另一影响语音意识的因素。Chen等就提出粤语与闽方言相对于普通话的不同社会认可度,可能是造成闽方言儿童语音意识落后的主要原因。[17]1331虽然从外在的社会语言态度到内在的语音知觉操控,这中间的环节有待梳理,但社会语言环境对认知的影响是完全有可能的。[14]110-133;[18]也就是说,闽方言儿童在语音意识上的劣势很可能是由于个体和社会层面因素的调节,而并非语音经验本身。

那么,双语语音经验对语音意识的影响究竟如何?综上,本研究拟采用被试内设计,比较方言儿童对不同语音组合的知觉判断,以探讨两种语音经验对语音意识的影响。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双语语音结构相似度、阅读训练和被试间比较等因素产生的影响。测量材料根据方言与普通话的音位分布,分成方言和普通话共有、普通话特有、既非方言也非普通话三种语音组合。这样处理的原因有二:一是既往研究发现两种语言的音位相似性会影响语音意识的双语效应测量。[8,16];二是非方言非普通话的组合可以避免特定语音经验的熟悉性问题,以此为比较的基础组合,能更有效观察单语和双语经验的影响。研究预期是儿童在三种组合上的表现不同:如果共有组合完成得最好,而其他两种组合之间没有差异,或是普通话特有组合比另两种差,都说明方言经验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如果共有和普通话特有组合间没有差异,则说明方言经验没有影响;倘若共有比普通话特有组合差,则说明方言经验阻碍了儿童的语音意识。

三、实验方法

被试是128名来自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实验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其中二年级男生33人,女生36人,平均年龄7.63岁;三年级男生31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8.67岁。所有学生都能且只能流利使用普通话和闽南语,但校内课堂只用普通话,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但仅限于个别单词和短语。

由于方言和普通话主要差别在于声母和韵母分布,所以实验测量儿童首音和韵脚奇异判断。实验材料根据《福建方言志》[19]和《闽南方言大词典》[20]确定闽南语声母和韵母,并与普通话声、韵母比较,确定方言和普通话共有、普通话特有声母和韵母;再参照英语和法语的辅音和元音,确定非方言非普通话声母和韵母。将这些声母和韵母组合,最后构成首音、韵脚奇异判断各20组,其中方言和普通话共有8组、普通话特有6组和非方言非普通话6组;每组3个音节,被试听音后选出与另两个音节首音(韵脚)不同的音节。

测量在秋季开学第二个月进行。被试先完成三组练习,只有被试明确实验要求时,才开始正式实验。两个年级分四个班进行听音,每个年级一个班先首音后韵脚,另一个班先韵脚后首音,在纸上选择作答。

表1是两个年级学生在三种语音组合上正确率的均值和标准差。两个年级整体趋势相似:首音意识均值比韵脚意识好;在三种语音组合上,共有最高,特有第二,非方言非普通话最低。SPSS19.0重复测量以年级为被试间因子,组合类型为被试内因子,分析年级效应和组合类型主效应,简单效应分年级比较语音组合类型之间的差异。

表1 两个年级首音、韵脚意识各语音组合正确率均值和标准差

注:a为方言普通话共有与普通话特有之间比较;b为普通话特有与非方言非普通话之间比较;c为方言普通话共有与非方言非普通话之间比较。

首音意识球形度检验Mauchly的W=0.90,P=0.001,所以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组合类型效应显著Wilks’sλ =0.65,F(2,125) =33.95,P<0.001,ηP2=0.35,年级与组合类型交互边缘显著Wilks’sλ =0.95,F(2,125) =2.99,P=0.054,ηP2=0.046。主体内对比,组合类型线性显著F(1,126) =66.67,P<0.001,ηP2=0.35;二次显著F(1,126) =14.09,P<0.001,ηP2=0.10。年级和组合类型交互线性显著F(1,126) =4.66,P<0.05,ηP2=0.036;二次不显著P>0.05。简单效应成对比较二年级共有和特有之间差异边缘显著P=0.058,共有和特有与非方言非普通话间差异均显著P<0.001;三年级共有和特有间差异不显著,共有和特有与非方言非普通话之间差异显著P<0.001。

韵脚意识球形度检验P>0.05,满足假设,所以可以采用单变量检验结果,组合类型效应显著F(2,252) =26.88,P<0.001,ηP2=0.176,年级与组合类型交互效应显著F(2,252) =5.87,P<0.01,ηP2=0.044。主体内对比检验组合类型线性显著F(1,126) =50.94,P<0.001,ηP2=0.29;二次不显著P>0.05。年级和组合类型交互线性显著F(1,126)=10.83,P<0.001,ηP2=0.08;二次不显著P>0.05。简单效应成对比较二年级仅共有和非方言非普通话间差异显著P<0.05;三年级共有和特有间差异显著P<0.001,共有与非方言非普通话间差异显著P<0.001,特有与非方言非普通话间差异也显著P<0.05。

两个年级的共有和特有组合明显比非方言非普通话好,这说明语音经验对语音意识有显著影响。在首音共有与特有上,二年级的边缘显著与三年级的无差异,说明方言经验对二年级首音意识的影响明显,但这种影响在三年级消失。韵脚共有和特有上,仅三年级有显著差异,说明方言经验对三年级学生韵脚意识的影响明显。

四、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双语语音经验能促进儿童语音意识,而且这种影响是动态发展的。两个年级在方言和普通话共有与普通话特有语音组合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在非方言非普通话语音组合上的表现,说明语音经验是有累积效应的。二年级时方言经验影响首音意识,三年级时仅影响韵脚意识,则说明双语经验影响呈动态性。

三种语音组合中,对于方言和普通话共有的组合,两个年级的学生都完成得最好,普通话特有的组合次之,既非方言也非普通话的组合最差,这说明了语言经验的累积效应。不同性质的语音组合,其认知加工要求因语音经验的不同而具有不同难度。被试要完成首音奇异判断,他首先要正确感知听到的三个音节,并把注意指向每个音的起始位置,再进行心理比较,最后确定并作出选择。这种情况下,两种语音系统中的不同分布决定着语音感知的不同难度,对于熟悉的音位,其加工准确性自然更高。本研究中方言和普通话共有的语音是被试最为熟悉的,因而最容易;而非方言非普通话的语音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也就最难。两个年级在非方言非普通话项目上的得分低于共有和特有组合,但正确率在43%~65%之间。这反映了儿童的基本语音区分和辨别能力,虽然这些语音组合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但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这些组合。儿童在三种组合中的层级表现恰恰反映了语音经验对语音意识的影响:一种语音系统对语音知觉判断有促进作用,两种语音系统的经验更能加强儿童的语音意识表现。

二年级和三年级在首音和韵脚意识上的不同表现,说明语音经验对语音意识的影响是动态变化的。在方言和普通话共有和普通话特有的语音组合上,二年级首音出现边缘显著而三年级没有差异,说明首音意识在二年级处于发展阶段,而在三年级则趋于稳定;二年级韵脚没有差异而三年级差异显著,则说明韵脚意识在二三年级仍处于发展阶段,且受方言语音经验影响。这与Chen等的研究结果一致——韵脚意识发展稍缓于首音意识。[17]关于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研究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汉语儿童的音节和声调意识先于首音和韵脚意识发展[21-22],但首音和韵脚意识的先后发展次序目前少有考察。一般认为,使用拼音文字语言儿童韵脚意识的发展先于首音意识,因为首音一般由一个或多个辅音组成,而韵脚一般由一个元音或元音加一个或两个辅音组成,韵脚是判断两个音是否相似的主要依据。没有文字经验的民间诗人或儿童常常表现出惊人的押韵能力,但其头韵水平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23]

本研究中韵脚意识稍弱于首音意识,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首音位于音节的起始位置,由声母构成,对于一个音节对应一个字的汉语而言,声母的有效识别决定着音节与音节、词与词之间的切分效率,关乎听说和理解效率,故相对于韵脚而言,首音更受关注,尤其是在低年级汉语拼读训练时;同时,声母的分布数量相对少,更易区分掌握。韵脚位于音节的后半部分,且数量相对多,所以稍难。二是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声调,音节中的韵母和声调往往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韵脚奇异判断时,被试除正确感知听到的三个音节外,还需要把注意指向每个音的后半部分进行心理比较,这时必须进行声调和韵母的分离。本研究选择实验材料时虽考虑了方言与普通话的韵母分布,但由于被试是二三年级学生,我们没有对音调加以控制,韵脚意识20项组合中,仅两项中的三个音节声调相同,这可能增加了被试判断的难度。尽管如此,三年级被试在韵脚意识三种组合中的显著差异表现,恰恰说明了语言经验对于语音意识的影响。

回到本研究的初衷,双语语音经验对儿童语音意识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能受测量材料以及语言、个体和社会层面等因素的调节,从而导致来自不同群体的被试样本间比较产生不一致的双语效应结论。本研究中双语儿童在三种语音组合的不同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语音意识的跨语言一致性和特异性,双语效应往往出现在两种语音系统共有的音位分布;但测量中这种双语效应的捕捉,则可能受个体和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当然,具体是哪些个体和社会因素对双语语音意识效应起调节作用,则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探讨。

五、结语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两个:一是语言经验显著影响了语音意识的发展,一种语言的语音经验对语音知觉判断有促进作用,两种语言的经验更能加强语音意识;二是语言经验的这种影响是动态变化的,不同的语音意识发展阶段对具体维度影响不同。语音意识双语效应的捕捉则可能受个体和社会层面因素的调节,从而导致被试间比较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Rubin H,Turner A.Linguistic awareness skills in grade one children in a French immersion setting [J].Reading and Writing: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1989(1):73-86.[2] Campbell R,Sais E.Accelerated metalinguistic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bilingual children [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5,13:61-68.

[3] Laurent A,Martinot C.Bilingualism and phonological awareness:the case of bilingual (French-Occitan) children [J].Reading and Writing,2010,23:435-452.

[4] Bruck M,Genesee F.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you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1995,22:307-324.

[5] Loizou M,Stuart M.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English and Greek five-year-olds [J].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2003,26:3-18.[6] Tingley P A,Dore K A,Lopez A,etal.A comparison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skills in early French immersion and English children [J].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2004,33:263-287.

[7] Bialystok E,Majumder S,Martin M M.Developing phonological awareness:Is there a bilingual advantage? [J]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2003,24:27-44.

[8] Patihis L,Oh J S,Mogilner T.Phoneme discrimination of an unrelated language:Evidence for a narrow transfer but not a broad-based bilingual advantag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2015,19:3-16.

[9] Kang J Y.Do bilingual children possess better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vestigation of Korean monolingual and Korean-English bilingual children [J].Reading and Writing,2012,25:411-431.[10] 徐芬,任萍.小学儿童语音意识与汉语拼音能力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4 (4):22-27.

[11] 任萍,徐芬,张瑞平.拼音学习对幼儿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6 (1):41-46.

[12] Ziegler J C,Goswami U.Reading acquisition,developmental dyslexia and skilled reading across languages:A psycholinguistic grain size theory [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5,131:3-29.

[13] Hu M.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Mandari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s [D].Auburn University,2009.

[14] Hamers J F,Blanc M H A.Bilinguality and Bilingualism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15] 李荣宝,陈素梅,王幼琨,等.儿童语音经验对其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J].中国外语,2011 (1):36-43.

[16] Chen X,Anderson R C,Li W,etal.Phonological awareness of bilingual and monolingual Chinese children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4,96:142-151.

[17] Chen S,Li R,Li G,etal.The effect of dialect experience on Chinese children’s Mandari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J].Reading and Writing,2013,26:1317-1335.[18] Vygotsky L.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MIT Press,1987:105-109.

[19]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98-163.

[20] 周长楫.闽南方言大词典[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1] McBride-Chang C,Bialystok E,Chong K K Y,etal.Levels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three cultures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4,89:93-111.[22] 李嵬,祝华,Dodd B,等.说普通话儿童的语音习得[J].心理学报,2000 (2):170-176.

[23] Morais J.Constrai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onemic awareness [C]//In Brady S A,Shankweiler D P (eds.),Phonological Processes in Literacy.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1:5-27.

【责任编辑李开拓】

[中图分类号]H1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01(2016)02-0018-05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方言与标准语语码转换机制研究”(JA11106S)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素梅,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理语言学研究。(福州350007)

Influence of Bilingual Spoken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Chen Sumei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Abstract:Most studies so far compared bilinguals with monolinguals to examine bilingual effect o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found mixed results across subject samples and language pairs.Such between-subject comparison however may not be that reliable regarding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variable control at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al levels of bilinguals and monolinguals.The present study adopted within-subject design and compared 2nd and 3rd grade children’s performances on onset and rime awareness which consisted of three types of phonological components:those shared by Putonghua and dialect,those unique to Putonghua,and those belong to neither language.The hierarchical pattern that children in both grades scored most in the shared type,followed by the Putonghua-only type,and least in the neither type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spoken language experience is cumulative:when knowing one phonological system fosters phonological awareness,knowing two enhances.The result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hared type and Putonghua-only type was marginally significant in 2nd grade onset awareness and significant in 3rd grade rime awareness suggested an onset-rime development order of dialect children.

Key words:Bilingual experience;Phonological awareness;Minnan dialect;Putonghua

猜你喜欢

闽南语普通话
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及发展研究
小学低段闽南语绘本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闽南话
闽南话
音乐特点在闽台闽南语合唱的分析
17
旷云学说普通话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