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湖三记

2016-08-05苏沧桑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西溪西湖月亮

苏沧桑

一只叫西溪的眼

如果西湖是杭州善睐的明眸,西溪则是她另一只没有化过妆的眼睛。

醉梦

人有时不用喝一滴酒,吃饭也能吃醉。国外科学家研究过,很多人都有这种自酿的特异功能。

一日午饭后,浑身发软,只好躺着翻翻书,翻到了这些文字:

“松木场入古荡,溪流浅窄,不容巨舟,自古荡以西,并称西溪。”

“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

“明清时期,居民大量培育梅花,以梅为业……本极大而有致,又多临水。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

凡尘俗界里,居然集这些绝美的意境于一处,而且就在近在咫尺的杭州西郊,可能吗?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栖落在我裸露的脚背上。些微的暖意,啄醒了我的足尖,踏进了一个梦……

梦里,我化成了倒映在西溪水里一个婷婷的身影:红绣鞋,黑衣裙,乌亮的小髻,素面朝天。莫非她就是我的前生,是两百年前生于西溪长于西溪的女儿?

轻舟托着我,从千万棵依水而立的梅树下穿过。早春的第一阵微风吹来,十八里西溪顿时落英缤纷,花瓣如雪,飘上我的发,拂动我整齐的刘海和微蹙的眉。我问一株龙钟老梅:几百年前,曾在你跟前轻吟“记取飞尘难到处,矮梅下系庳篷船”的厉鹗先生魂归何处?我问凛冽的清香:这儿,真的是曾与灵峰、孤山并称杭州三大赏梅胜地的香溪吗?我到哪里才能找回和我一样爱梅、爱蒹葭、爱自然、爱归隐人生的他们?

梅无语,水无语,只有轻舟如梭,花飞如电……而时光已经停住,不让我回到现实,不让我老去,就让我在最美的此时此刻死去。

寻梦

梦终归是梦,只是我的幻想而已。世事沧桑,如今的西溪已经不再是明清最盛时期的那个西溪了,梅不在了,人也不在了。但最不经意的时候,梦里似曾相识的情节,会突然出现在眼前,让你恍然不知身在何处。初秋,我真的坐上了小船,走入了我梦里的西溪。

“桥门印水,幻影如月,舟行入月中矣。”小船离开蒋村的水产市场码头,走在铺满水菱和紫色水浮莲花的水巷里,穿过一座又一座拱桥,仿佛从一个开满鲜花的月亮到另一个开满鲜花的月亮。

和任何水乡一样,西溪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还兼山水和田园风光,正如明朝陈贽描绘的:“山色当窗好,溪流绕屋斜。襟怀付鱼鸟,生理在桑麻。”

不一样的,是来自鼻子、耳朵和皮肤的报告。

淡绿的水,没有想象中的清澈。船被船夫慢慢摇着走,手可以随意搭在水里,轻溅起很小的浪。很小的浪在初秋尚有余热的空气里,蒸发出西溪水特有的凉意和体香,像青草割过以后那种血的馨香,带了点淡淡的腥气。这馨香里还有别的味道,可能是沿岸繁茂的枝枝叶叶和尚未成熟的果子散发出来的,似乎还有农舍里淡淡的家畜的味道,想屏气躲一躲,又忽然没有了。

眼前是很生活的画面,耳朵里却异常清静。婆婆蹲在自家门前洗衣服,捣椎声渐渐落在我们身后,一下比一下轻。立在岸边钓鱼的人只拿眼睛瞟了我们一下,顾自享受他缄口的乐趣。两条船交会了,船主相互打了个招呼,咿呀的摇橹声却未停下,听得人昏昏欲睡。

又穿过一座拱桥,船折了一个大弯,进入西溪的南樟湖,眼前豁然开朗,连水巷比都市的喧嚣安静百倍的喧嚣也不见了踪影。难怪郁达夫在《西溪的晴雨》里说:“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肺腑!”

这是一席眼睛的盛宴——

薄雾掩映下的一泓碧水,是初醒的少女的眼,流转着宁静、纯洁、空灵的波光,黛色的远山,如淡而有致的眉,湖边的青苇,如睫毛,随着风温柔的节奏颤动。没有一丝浮华与粉饰,那一点点未谙人世的惺忪,让你感叹这是怎样一只宠辱不惊、与世无争的眼!

三五只白鹭呼啦啦飞起来,犁开碧蓝的天,沾了云的轻盈,分别落在远处一棵芦苇或一朵水浮莲上。我们靠得近了,它们又飞起来,给我们引路,殷勤而又矜持。我猜,它们是把自己当主人,把我们当客了。

蝴蝶和蜻蜓,路过船的左右,用乡下孩子看城里人的眼光作几秒钟好奇的关注,便管自疯去了。

不甘寂寞的,是时而跃起的鱼。一湖涟漪随之慢慢、慢慢地绽开,一直波及你内心最深最深的某个记忆。

与西溪对视,我深深垂下了眼帘。我愧对这只天使般的眼睛,这自然而又动人心魄的美。我知道,世间有无数只这样的眼,唯有它离我最近,一直在我身边,而我从未发现。

而今,我与它的缘,仍然只是惊鸿一瞥。它来自太湖源头,经过这里,汇入钱塘江,最后归流浩瀚的东海。它一直在走,多少年前,她就在了。多少年后,她还会在。而我呢?多少年前,我在哪里?多少年后,我又在哪里?所以,一介凡人,如何真正了解她与生俱来的冰清玉洁,她一路走过多少风景,饮过多少风霜雨雪,看过多少人来人往?哪里能真正读懂这深深浅浅的水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中午,该轮到在水汀的芦雪庵款待嘴巴。竹林茅舍,更添野趣。一只公鸡和三只母鸡在竹丛中觅食。忽然,屋后传来一只母鸡下蛋后咯咯答的叫声。只见公鸡闻声飞也似的跑了过去。我不知道它能为母鸡做点什么,却忽然联想起一句诗,“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一个人傻乎乎笑了。

续梦

西溪给了我很多惊喜,主人却说,你们来得还不是最好的时候。我记着,深秋,芦花怒放的时候,我还会来。

回来的船上,我顺手采了一朵水浮莲,权当在家里养着一个青翠的梦。据说它很容易养活,也许在玻璃缸里也能开出淡紫色的花。

看见它,我就在心里问:西溪,我踏舟寻梅的美梦何时成真?

渡心之船

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

这一天,西湖香市也如一朵圣洁的莲花,在江南大地上冉冉盛放。

二十多年前,我还在杭大读书。早春二月,父母和弟弟一起来杭州看我,住在杭大旁边的湖光饭店。我春游回来,发现他们留在寝室门口的字条,就按照字条上写的地址找过去。

未进湖光饭店,就听见里面人声鼎沸,打个不雅的比方,就像几千只鸭子正对着灿烂春光扯开嗓门叫。走进去,只见满世界都是远道而来的香客,大多是三四五十来岁的乡下女人,蓝土布新衣新裤,黄色的香袋,乌黑的发髻,一律别着一朵桃红色的绒花,一个个如孩子般神情天真、兴奋异常,叽叽喳喳排着队。几个年长的男人大概是领队带路的,正在那儿不紧不慢地数着人头。

我站在那儿,耐心地看他们数完人数,成群结队地走出了大门,去赶赴春天的盛会——西湖香市。

而千年古刹灵隐,是香客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想象中的灵隐,静蔽在古木森森之中,悬浮在薄雾轻岚之上,特别幽静。几个和尚,三两香客,梵音喃喃,鸟鸣声声,冷泉叮咚,与凡尘隔着很远的距离。可是,去过几次灵隐,都很热闹,与想象差得很远,寺里人山人海,香烟缭绕,一不小心,就会被香烛点着衣服和头发。

又一次,等母亲点完香,我擦着鼻尖上的汗珠说,太闹了,我们出去吧。

母亲说,寺庙当然香火越盛越好。这儿又不是玩的地方。你看来这儿的人,个个心里都揣着愿来的,哪里讲究什么闲情逸致?

我们走出来,沿着山道继续慢慢往上走。过了一会儿,身上就凉了下来,五官也恢复了敏感。每一步都伴随着浓浓的绿意和细碎的阳光,每一次呼吸都萦绕着隐隐的植物的清香。掬起一捧溪水到嘴里,甜的。

过了溪,我们找了块草坡坐下来。

这时,钟声响起。随之,从溪的斜对岸,传来了千年古刹无比清澈的梵音。

我们一齐回过头去。

隔岸看人,如同以出世的眼光看世界,看得分外清楚明白——

一群香客,一人牵着一人的衣角,乖乖地走进了灵隐寺大门。进去的脸有的平静,有的带着忐忑。

另一群香客,也是一人牵着一人的衣角,正乖乖地走出灵隐寺大门。出来的脸都很平静,不见一丝忐忑。而且每一张出来的脸,比进去的脸多了一层光泽,眼里多了一丝光亮。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被饶恕或是夙愿被许诺后的那种神情。

被谁?

被佛,还是被他们自己?

在佛的面前,每个香客都是孩子。孩子并不真正懂佛,也谈不上信仰,却对佛怀着无比虔诚之心,热爱他,敬畏他,依赖他,需要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滚滚红尘中,谁没有一颗向善之心,哪一颗心没有过孤苦无助、烦躁不安甚至万念俱灰?这时候,这颗心并不是真的看破红尘,而是需要一条渡船,将无望的心带到希望的彼岸,将浮躁的心带到宁静的彼岸。

灵隐,就是一条渡心的船。

阳光下,母亲的脸格外庄严宁静。忽然想问问她:多少年的辛苦劳顿,母亲,你许的什么愿?许过多少愿?还过多少愿?真的灵验吗?

怕亵渎佛祖,不敢问。

想必一定是灵验的,否则怎么时常惦记着要来灵隐呢?

想必灵验的愿也一定都是本分的愿吧?

我决定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想,摊开手脚,在草地上躺下来。

水上的洞箫

其实,西湖平常的月夜,是很冷清的。

二十多年前一个平常的秋夜,我们几个大学生参加完诗歌朗诵会回来,夜已经有点深了。经过湖边,看看月色撩人,正巧有一个船家摇过来一只小船,便随口问他能不能带我们去三潭印月。船家很爽快,一口答应。几个人便凑了钱给他。

船走在湖上,大家先是很兴奋,不停地说着话,大叫着“啊!西湖!都是水!”我默不作声地靠在船沿上,真正明白苏东坡为何会有“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于月徘徊”的吟诵。

直到船停了,才知我们已停在三潭印月。仿佛商量好似的,大家在岸边就地坐了下来,齐齐地哑口无言了。

三潭印月是月亮的一面镜子。镜子映出月亮银盘似的脸,洁白无瑕,没有一丝皱纹,倒比仰头望去的月亮,更多几分清澈,仿佛一支清朗悠远的笛——

“月亮”从一道堤埂爬过另一道堤埂,从一口湖塘淌进另一口湖塘,在楼台亭阁、曲桥假山、绿树粉墙的倒影间流连,轻快的脚步不惊起一丝涟漪。

一阵风过,几点桂花飘下来,像雏鸟的喙,轻叩着水里那个银白色的饼。“月亮”一闪身,躲进一片荷叶下。荷叶摇落了一滴露珠。映在露珠里的“月亮”“叮咚”一声,掉进了水里的“月亮”。

几只水鸟正停在石塔上打瞌睡,忽然被一种声音惊醒。湖面上开来一条夜游的画舫,张灯结彩,人声鼎沸。水鸟懒得飞,睁着睡意蒙眬的眼,对着人傻看。不一会儿,船远去了,留下湖水拍岸的“啪啪”声,和草丛里秋虫的鸣叫此起彼伏。

鱼跃出水面,惊醒了桥下含苞欲放的睡莲。莲看见一片孤舟无声地剪开“月亮”,顿时碎银点点,荧光满湖。

孤舟上的人抬头看看月亮,低头看看“月亮”,小声吟道:“碧天清影下澄潭,万顷金波镜里看。惊起蛟龙眠不得,冰壶秋色夜光寒。”

夜渐渐深起来。如果说水中的月亮是一支清笛,入夜后,湖上的月色则是幽渺的洞箫。

夜是没有岸的湖水,青色的月光一层层渗透了整个夜。

第一层青是黛青,沉甸甸的,凝重的,静止的,真实地沉淀在湖面上,是远处连绵的山的剪影、白天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的现代建筑、高低错落的仿古亭台、几只晚归的船、岸边纹丝不动的垂柳,都被伶俐的月色修剪成了一个柔和的轮廓,依稀又见千年前的宋都临安,还有那些走得很远的人和故事……

第二层青是苍青,是洗尽铅华后的西湖水,安详地仰卧在苍穹之下,与月色交欢。粼粼月光,粼粼波光,如一团团蓝色火焰,燃亮了整个青色的世界。轻触月光,很清凉,掬一捧湖水,也很清凉,却感觉有一种缠绵的温度轻灼肺腑,如万籁俱寂中的一声耳语。

第三层青是淡青,轻薄,飘逸,动感,虚幻,是月光本身的颜色,是水气和雾岚,是远处朦胧的灯火,是隐约的潮声,是诗人的一声浪笑,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典故,是发黄的旧报纸上一个清代年轻女子站在石塔边的留影,是远去了的曾经,是尚未来临的一个个深不可测的日子,是所有的深邃与童真,离与合,悲与欢,爱与恨……

一切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都被月色重新赋予了一种极致的美。

包括心情。

西湖的月色,如水上的洞箫,带着竹的青涩和清香,空灵,哀婉,含蓄,淡和,悠远……

西湖的月色之美,如洞箫的难言,只适合一个人在夜里静静地听,独自沉醉……耳朵是听不到的,心才能听到。当心听到时,明月清风就从天上来到了心间,两袖一甩,天地间再没有大不了的事了。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湖上、湖边都已看不到人了。船带着我们往稀稀落落的灯火中归去。大家心里都盘算着怎样骗过学校的门卫和宿舍楼管门的老太太。

月光一路陪着我们,穿过这座被西湖水滋养得平和慵懒的城市。在城市死一般的寂静里,我忽然想,西湖连着钱塘江,钱塘江奔向大海。那么,今晚的箫也会在大海上响起吗?

原载《中国民航》2016年第5期

责任编辑:子非

猜你喜欢

西溪西湖月亮
这个冬季没去看芦花
西湖
凯旋归来,致敬英雄!
雪后西湖 暖阳
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西湖雪意
砸月亮
黑白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