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的家庭医生制度

2016-08-05高荣伟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科医生家庭医生医疗保险

文/高荣伟



美国的家庭医生制度

文/高荣伟

在中国流传着一种说法:美国看病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比中国人去国内医院看病还要难。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在美国看病要预约,预约医生要等很久,等轮到自己了,人也病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在美国,很多人都有家庭医生,他们从出生到离世,一辈子只找家庭医生。作为初级医疗服务承担者,美国家庭医生分流了大部分病人,其数量占医生总人数的80%以上。美国的家庭医生成为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

患者生命健康的第一道“守门人”

美国的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或者叫“私人医 生”(Primary-care physician,PCP),其实并非只是有钱人的消费项目,相反,大多数的低收入且有医疗保险的人群,人人都有一个私人医生。

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两部分:社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主要是政府对退休老人和残疾人的“医疗照顾”保险(Medicare),以及州政府经营的、为低收入居民服务的“医疗救济”保险(Medicaid),此外,退伍军人可以申请退伍军人医疗保险(VA)。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的人群,只需支付很少的月费、预付额等费用,其余的费用一律由政府买单。这类人群有病可以看私人医生,也可以直接看专科医生。

据了解,美国的医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科医生(Specialist),一类是私人医生(PCP)。专科医生可以是全职在医院工作的,也可以自己在外面开个私人专科诊所,例如妇产科、心脏科、皮肤科、诊断科等等,或者单独的耳鼻喉专科诊所。PCP有自己的诊所,他们包看百病,所以私人医生又叫“全科医生”。私人医生的核心工作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与指导,定期体检,定期对客户的健康状况作出综合性评价与疾病预警,必要时还要向客户提供疾病诊治的医疗协助服务。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病患,私人医生就会把病人转到其他的专科诊所去治疗,毕竟他们的医疗条件有限。20世纪60年代初,家庭医生由“通科医生”发展而来,因其提倡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的照顾,深受大众的欢迎,并很快风靡美欧及其他发达国家。

私人医疗保险是由私人保险公司经营,主要有两种:HMO 和PPO。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适用于美国较低收入的人群,为管理式保险计划,其保险费相对便宜。根据美国保险政策的要求,购买HMO保险的病人必须由保险公司指定一名私人医生,私人医生的名字会印在病人的医疗保险卡上,病人看病首先要找自己的家庭医生,除非发生意外情况叫了急救车。如病情较重,要看指定范围外的专科医生,必须通过 PCP转诊,且事先要征得保险公司的同意。如果病人绕过PCP,“自说自话”径直跑到医院或者专科医生诊所,那是要吃“闭门羹”的。

家庭医生与各专科医生的关系是紧密合作的,在一般疾病以及慢性病治疗上,要由家庭医生出面治疗并协调各专科医生管理患者。可以说,在当今美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家庭(Patient-centered medical home)体 系当中,家庭医生是这个中心的掌舵人。家庭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家庭医生不仅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分流转诊和会诊,而且撰写综合转会诊报告,同患者探讨诊疗计划,定期随访,并在平时按不同年龄阶段负责进行健康普查等工作。

PP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为自选式保险计划,保险费较贵,适用于中产阶级生活优渥人群。与HMO不同,PPO保险不用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就能直接看专科医生。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的PPO客户也都为自己找了家庭医生并更愿意由他们来协助转诊,不仅是因为找私人医生看病是一种传统,更重要的是,私人医生掌握了自己全部的医疗史。在美国,病人的医疗档案是保存在家庭医生那里的。看不看病,什么时候看病,该不该转诊,不仅掌握在病人手中,同时也掌握在医生手中。小病可以由他们解决,大病则可以从私人医生那里得到专业的意见。如果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就会将其转诊给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当病情缓解后,PPO客户再转回家庭医生诊所复诊。

除了私人医生和专科医生,还有一种超级私人医生,他们存在于医疗保险制度之外,费用极其高昂,一般是由富豪级人物聘请他们作为自己的家庭医生,随时上门应诊。当然,这类人因为经济条件许可,一般会同时聘请多名家庭医生,必要时进行会诊。

在美国,“家庭医生制度”被称为医疗卫生体系的“守门人”制度、“医疗保险基层就医首诊”制度。在美国人心目中,家庭医生是他们的医学顾问和健康的守护神。一个人没有生病的时候,家庭医生负责督促其定期检查,监控健康,防止大病产生。此外,家庭医生平日里还要负责教育他们,如何更好维护自己的健康。假如一个人生病了,家庭医生是第一线的处理医生,根据每一个人的医疗档案,用专业知识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判断是否有必要转诊。这种健康守门人制度,有效解决了医疗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避免患者盲目求医,而且也可以避免医生过度医疗,滋生医疗腐败等问题。

看病第一步:预约家庭医生

在美国,人们生病了,不会直接上大医院排队、挂号、看病,而是在第一时间找“自家”的医生。

在美国,要看自己的家庭医生是要预约的,要提前一两天打电话进行预约。在美国政府部门或正规公司工作的人都知道,上班时不能打电话谈私事,不过,跟医生预约看病则是例外。如果不预约,患者直接去看医生,一旦碰上病人多,就需要久等,而在等候的时间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危险。预约的好处是,确保医生能够有充裕的时间,为患者仔细认真地检查、治疗;预约可以让病人在舒服的环境中,准时得到最到位的诊治。如果不进行预约,前来看病的患者们就有可能排起长龙,此时医生烦躁的心情可想而知,可能会一两分钟就打发病号:“下一个!”同时,预约限定了医生每天看病的数量,所以诊所内不可能像菜市场那样“比肩接踵”。据了解,美国家庭医生每天大约只看十多个患者,所以病人必须提前预约,而且不可迟到。通常患者要提前十几分钟抵达诊所,因为还要填些表格什么的。

一般来说,到了私人医生的办公室,先要在大厅里等,然后安排到诊室。诊室是一个个单独的小房间,这里不仅安静,而且私密性好。大厅有一些娱乐性杂志、画报等,以供患者及家属等待时消遣。由于病人健康状况是由私人医生一直跟踪服务的,所以他手头会有病人全面的健康档案,他知道患者的血型,过往病史,对什么东西过敏,曾经做过什么手术,目前服用药物及病人的家族病史。总之,一切与病人健康有关的资料,他都可以通过电脑等一览无遗。

那么,这样的“预约制度”会不会发生急诊病人“病死了都没轮上看医生”的情形呢?

首先,假如不是病得很严重,但是还必须当天看医生的话,的确有时候是约不到家庭医生的,特别是口碑好的家庭医生,每天日程都排得很满。赶上患者多的时候,预约到几周以后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不过,如果患者特别着急,一旦他跟家庭医生说明情况之后,医生一般也会给患者加急。一位患者回忆:“有次女儿说牙疼了,我就跟医生说我们比较急一点。医生一开始给我们约到五天后,但随即医生打来电话说,明天上午临时有空位,你们过来吧。”需要说明的是,几乎所有的家庭医生的诊所都有好几个医生驻诊,如果病情较急,特殊情况下可以让另外一位医生暂时先看,然后把治疗记录交给自己的家庭医生跟进。

其次,假如是较为严重的病,就会由家庭医生推荐给专科医生。家庭医生是全科常规医生,他们能够应付常见病,比如可以给病人开药或者打针等;一旦遇到重病,比如肿瘤、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时,家庭医生就会考虑将患者转给专科医生。此时,家庭医生需要向患者解释转诊原因,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填写转诊单。除了必须的基础信息,如申请转诊的医生、患者的名字等信息,转诊单上还需要具备“诊断/ICD”的信息,也需家庭医生对疾病做出的初步诊断,以便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更进一步的诊疗。简言之,家庭医生能够起到初步诊断和分诊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病得很严重,病情紧急,则可以立即到家庭医生所属医疗集团的医院看急诊。在美国,每一个行医的医生,无论受雇于大医院也好,自己开个小诊所也好,都隶属于一个医疗集团。每一个医疗集团通常拥有几家甚至几十家、几百家医院,因此不会出现大量急诊病人集中在急诊室的情形。假如病人有疑难杂症,需要进行大手术之类,家庭医生无法搞定的时候,就要通过医疗集团里面的大医院来处理了。比如发生“半夜高烧、胳膊摔断、心肌梗塞”等等,这些情况可以直接由亲友送医院急诊室,或者打911电话。所以,只要不是自己认定非自己的家庭医生不看,就不会出现“病死了都没医生看”的情形。

怎样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

美国人看病,首先要选择一个自己的家庭医生。选择家庭医生时,每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比如小孩子出生以后要选儿科医生作为他们的家庭医生,儿科医生可以一直看病看到小孩长大至21岁为止。有时候家庭医生还不止一个人。比如,一个女生,从出生到17岁,她的家庭医生是一个儿科医生。到了18岁以上,除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以外,还有一位妇科医生做自己的家庭医生。另外,看牙,要有个牙科家庭医生;配眼镜,要有个配眼镜家庭医生。

选择时可以根据雇主提供的或自己选的医疗保险公司名称,上网或打电话查看一份自己所住地区的医生目录,医生目录里边包含医生姓名和诊所地址。其中主要有三类医生可供选择:家庭常规医生:对成人和儿童,看普通常见病的;内科医生,经过学习训练,处理成人的许多慢性疾病;小儿科医生:仅看小儿科,可供给孩子选择的医生。

家庭医生式服务在美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从培训过程来看,美国有着长达11年的周密的家庭医生培养制度、严格的准入制度和7年一个周期的全部家庭医生不分年龄、背景,重新考试,合格者继续从业,不合格者吊销执业资格的“严酷”淘汰制度。从学历来看,美国的医生从业标准非常高。据了解,家庭医生要由正规医学院校毕业,且必须取得医学博士学位,而能授予医学博士头衔的大学皆是名校。博士毕业后还要经过3年的家庭医学的住院医师实习期,然后通过多种严格的考试才能行医。从个人能力来看,家庭医生要求全面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病、易发病和预防保健知识,且经过社会学、心理学、运动学、营养学、康复训练学等全科知识的系统培训。据美国家庭医师协会(AAFP)统计,现今注册成AAFP会员的医生和学生人数是120 900人,其中每个人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方才取得AAFP会员资格的。

那么,家庭医生是不是一旦选择了,就要“从一而终”呢?据知情人士说,“在美国,家庭医生制还是蛮灵活的,如果病人不喜欢或者不信任自己的医生,随时可以换一个。如果搬家了,也不得不换医生。不过总体来看,大部分人还是有自己固定的家庭医生的。一部分人因为医生严重短缺,他们就只能去急诊室或者诊所了。”这样,他们每次看到的医生就会不同。

相互倾听 用心沟通 摄影/耿京喜

总之,私人医生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进行个性化保健消费的需要,是对社会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与完善。美国家庭医生与有消费能力的个人医疗消费,通过市场经济的原则自由搭配,优胜劣汰,保证了美国基本医疗价格供应相对低廉,以及相对可靠的医疗服务保证,不仅有效避免了医疗过程中的腐败现象,而且避免了医疗纠纷发生时,通过非理性、过激的行为向院方索取高额医疗赔偿的“医闹”现象。AAFP显示,美国每年所有的门诊量中,约每四个患者中有一个患者是到家庭医生诊所看的;80%-90%的病人可以由家庭医生直接治愈,仅10%-15%需要转诊到专科诊所或者大医院治疗。据介绍,目前美国的家庭医生,每个人日常负责多达1000-2000位病人,在2014年美国家庭医生的门诊量是 2.14亿人次。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旗县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专科医生家庭医生医疗保险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患者”结合模式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晓华:热工设备的“专科医生”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我国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不足及完善措施
中国家庭医生困局待破
家庭医生增强基层首诊粘性
三金家庭医生
关注儿童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