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职项目教学互动研究
2016-08-04肖爱武肖韶光
肖爱武 肖韶光
摘 要 文章总结了项目课程的优势,指出:只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有效提高项目教学的教学效果。根据“制造基础”课程的特点,基于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建设互动学习资源。并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自主学习,在线互动;小组活动,多维互动;成果提交,评价互动。
关键词 制造基础 信息技术 项目教学 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56
随着产业、经济迅猛发展,对劳动者基本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劳动者能承担起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高职教育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据人民网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重心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入质量提升和引领作用时期,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更好地推行课程教学改革,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笔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原则,将信息技术元素有效应用到项目化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1 项目教学的实施现状及反思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进行改革的实践看,项目课程模式立足职业岗位要求,基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构建课程体系,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一些高职学院,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在不同的专业上进行项目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探索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建设了一批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各级各类的精品课程,为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模式改革提供了成功范例。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项目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有进步空间,有一些因素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发展。如项目课程的开发有待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有待加强,学生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等多方面的因素。项目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作为教育者应中教学中更多地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通过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提高项目教学的教学效果。
2 基于互动理念的空间教学资源建设
2.1 课程简介
“制造基础”是高职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技术技能课程。课程构建于机械制图、技术检测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及设备。通过课程发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制造过程,为后续课程(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加工工艺等)的学习奠定基础。对于实践加工经验缺乏的学生来讲,该课程内容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略显枯燥难懂,很容易让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耐心。
2.2 基于互动理念的空间教学资源建设
空间:指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它具有强大的Web2.0、Web3.0特征和基于云计算的远程软件服务、远程平台服务等多种服务,在湖南省和全国的高职院校得到广泛的使用。我院于2010年将世界大学空间引入教学,现拥有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7000,因此将世界大学城作为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平台具有广泛和良好的运行基础。
基于互动理念的空间教学资源建设,需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先引入具体形象的情境(呈现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我们组建了由专任教师、企业技师共同参与的课程团队,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紧紧围绕“培养职业能力”这一目标,遵循学生知识的认知规律与技能的成长规律,以手锤制作、加工可调支座、加工平口钳三个项目为载体,把课程教学分为15个课业(教学单元),制作了与教学单元实施进程配套的52个教学视频、15个课业全部的教学课件、教案、学习手册、实训指导、课后练习其106介单元教学资源、技能题库、素材资源库、线测试题库共81个综合训练资源,根据课程需要建设了毛坯材料库、机床图片库、刀具样本库、切削用量速查库 等专业特色资源库,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系统规范的学习资源。
基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资源在设计开发的时候就体现了互动的理念:如在教学课件中使用链接和触发器功能、在课件中插入具有互动效果的Flash动画实现了课件与学习者的互动。由于信息平台(世界大学城)的开放性,每一次基于信息化平台教学实施都能产生一定的教学资源:如:学习团队的学习成果;各参与主体通过信息化交流平台呈现出的反思、点评、反馈等基于网络平台衍生出来的扩展性资源,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完整的、动态生成的、不断充实的交互性教学资源。
3 基于信息平台的有效互动实施
3.1 自主学习,在线互动
为使学习者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我们依托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通过消息推送、空间微信、私信等方式向学生预先发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并通过实时、在线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学习;让师生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如在“加工紧固螺钉”课业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内容分解成相关的3个学习任务,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教学任务,并为学习老师提供学习指南、任务情境、演示文稿、拓展资源等课程资源。学生在课内外能随时通过信息化平台获取课程学习资源,通过信息化平台质疑、发表意见、提交作业。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的答疑、指导、沟通等方式;将课内45分钟的师生“对话”拓展为课外任意时段的师生、生生之间的自主交流,空间上传文件的权限设置、空间私信等又为交流者保留了隐秘、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大胆将自己的疑问、看法表达出来,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情况,并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使课堂变为“活”的课堂、学生自己的课堂。
3.2 小组活动,多维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项目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然而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参与、不分享等的现象。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學目标的实现。
为更好地推进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每个学习小组均建设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学习讨论小组,小组成员可自由的发布话题、发起投票和各种专项活动。每位同学可通过发帖、回帖、投票、参与活动获得积分,也可根据自己帖子被设为精华和被推荐到公共首页的数量获得积分。教师可推荐通过推荐精华贴吧、点评、发起投票和话题等引导、参加到各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中。学习者只有获得一定的积分,才能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使得小组学习活动的考核更公开和公平,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共同探索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
3.3 成果提交,评价互动
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学生将项目完成报告、心得笔记等通过世界大学城博客的方式提交。同小组同学可访问学习、参与讨论、发表评论。教师可根据完成的任务、提交作业是否及时、是否抄袭等方面,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从内容正确性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内容的组织与取舍等方面对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进行评价;从空间建设、图文处理、课件制作等水平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评价、从页面设计、排版技术等方面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评价、从与教师及其他好友间交流等方面对学生与人交际能力进行评价。通过信息化平台生成的互动评价,能有效调动更多学生的更多的过程、方法储存和情感、态度储存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以评价为手段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4 结语
本次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原项目化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帮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具有针对性的课外学习辅助性资源和学习指导。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平台,使项目教学更趋完善,操作性更强。在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元素有效应用到项目化教学中,拓展了互动渠道、方式、空間,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1: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示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项目,湘教通〔2015〕314号
基金项目2:2014年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教学方法改革试点项目,化工职教[2014]4号
参考文献
[1] 崔允.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肖爱武,高永卫,刘容.高职《机械制造基础》微课资源建设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7).
[4] 肖爱武,谭海林,唐琼.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初探[J].科教导刊,2014(12).
[5] 刘洪一,温希东,万金保,李建求,刘跃南.高职教育课程综合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