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十三个最美丽的人”

2016-08-04罗韵啸

音乐爱好者 2016年7期
关键词:沃霍尔试镜安迪

罗韵啸

安迪·沃霍尔从小酷爱绘画,年轻时就以一系列具有商业化风格的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而闻名纽约。他在著名工作室“工厂”内聘请了工作团队,摒弃古典艺术,从事颠覆传统的概念创作。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那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和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安迪·沃霍尔拍摄的电影《帝国大厦》(Empire)、《蓝色电影》(Blue Movie)曾在电影界掀起一阵风浪。1966年独立电影奖的颁奖辞是这样形容他的电影的:“安迪·沃霍尔将电影带回了它的源头,带回了卢米埃尔的时代,他更新和净化了电影。在他的作品中,他放弃了形式与内容上的铺张,他的镜头以最简单的态度聚焦于最简单的影像。艺术家的直觉是他唯一的导引,他以一种偏执的态度纪录人的日常生活及他周围所见的事物。奇异的感受透过他的影片开始产生。世界改变了它的调性;它变得强烈而有张力。我们所见的世界比过往清晰,但并不是在一个被高度戏剧化的状态,也不是为了服务于其他什么目的,只是单纯、最低限的原质,像吃就是吃,睡就是睡……”

1954年,二十六岁的安迪·沃霍尔首次获得美国平面设计学会的杰出成就奖。1956年,和1957年,他连续获得艺术指导人俱乐部的独特成就奖和最高成就奖。1965年,三十七岁的安迪·沃霍尔在自己的工作室“工厂”的阳台上放飞了一只银色的气球,以纪念自己完全放弃绘画,投入到电影、音乐等新事业中。

美国现代通俗艺术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1967年女同性恋者维米莉·苏莲娜(Valerie Solanas)刺杀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遇刺后一直没有康复,1987年死于外科手术。维米莉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她声称安迪·沃霍尔过多压制了她的生活。她曾经被安迪·沃霍尔拒绝发表的作品《泡沫声明》此后多次再版,成为女权主义的经典作品。此次刺杀事件被看作是对男权社会所谓最前卫观念的一次冲击与反抗,一次边缘面对主流的毁灭与自毁。

晚年的安迪·沃霍尔信仰了天主教,但他却拒绝告解和忏悔。临死的时候,记者问他有什么话要说,他说“Goodbye”。他要求死后在他的墓碑上写上“虚无”二字,他的家人没有遵照他的遗愿。关于安迪·沃霍尔,没有谁比他自己说得更清楚了:

“我的画面就是它的全部含义,没有另一种含义在表面之下。”

“在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名十五分钟。”

“我喜欢无聊的东西,我喜欢一样的可以被不断重复的事。”

“我的画从来不是我想要的那样,但是我已经习以为常。”

“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是美的,那就没有人是美的。”

他把这个世界看得很透,他那句名言“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名十五分钟”是鼓励身边堕落者的话,也是他对短暂生命的认识。

安迪·沃霍尔不仅是波普艺术大师,更是先锋的影像实验家。他一生制作了近五百部名为《试镜》的短片。2016年的MISA音乐会,让我们有机会,得以在美丽中邂逅。

试镜:理查德·里姆/理查德·里姆主题

试镜:安·布坎南/安·布坎南主题

试镜:保罗·阿梅里卡/少年闪电(与孤单高速)

试镜:伊迪·塞奇威克/贝弗利山不下雨

试镜:比利·内姆/银色工厂

试镜:苏珊·博顿利/国际天鹅绒主题

试镜:丹尼斯·霍珀/人字纹粗呢

试镜:玛丽·沃罗诺夫/我不觉得是这样

试镜:尼可/我会留着它

试镜:弗雷迪·海尔科/耀眼的无辜

试镜:英格丽德·巨星/我烟雾中的眼

试镜:卢·里德/不再年轻

试镜:简·霍尔泽/巴伐利亚的刀

上述曲目都有两个名字,前者是参加试镜的人名,后者则是歌曲的名称。在试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流泪的女孩、发呆的女人、嚼口香糖的男人、戴墨镜的男人、皱眉头的男人、抽烟的男人等等。安迪·沃霍尔的电影《帝国大厦》,以单一固定镜位拍摄纽约帝国大厦从清晨到天黑八小时内的变化,再将底片一段段剪接起来。这种极简与淡漠的表达方式,也体现在《试镜》十三则之中。试镜的人们长时间地凝视镜头,没有任何对白,没有任何刻意的表达。这形成一种无言的对话,一种超越语言与肢体的精神交流,一种自然而然的静谧之美。安迪·沃霍尔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意象,让我们得以在时间中,慢慢品味着平凡的伟大。

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内容与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和名人崇拜紧密相连,是针对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产物。由于他选用题材和创作内容的广泛,作品开始突破以往的单一模式,体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机器生产式的复制,完全相同的主题元素或者不同色相的主题元素在同一个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

在《试镜》系列作品中,那个不断重复出现的元素就是人。然而,每一位试镜者又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拥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美丽。在安迪·沃霍尔的眼中,每一个人都很美,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是美的,那就没有人是美的。”

《试镜》十三则的配乐是极具创意的,在电声乐队与人声的参与之外,还加入了电子音乐元素,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非常先锋的创作,在今天依然不失为一种时尚。歌手用平实而自然的音调,吟诵平凡,歌唱人生。

在这场综合了剧场和影院元素的音乐会里,让我们聆听原声作曲家的演绎,通过著名独立民谣歌手迪安、布丽塔和安迪·沃霍尔的镜头,来邂逅美丽,感受“十三个最美丽的人”

猜你喜欢

沃霍尔试镜安迪
成为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的个人艺术史“成为安迪·沃霍尔”
电解槽进口总管管道试镜出口总管内的不明物
安迪·沃霍尔:从A开始,再回归
通用试镜架
试镜
机器人安迪
看电影
手机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