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争”为例的作文素材积累

2016-08-04张善存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6年4期
关键词:张老汉不争羚羊

张善存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争”的解释是“引也”,也就是对拉的意思。从其字形会意,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像两人争一样东西。“争”的本义就像两只手相拽,所以后人注为“言争者,皆谓引之使归于己。”(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由这一本义引申开来,“争”有“力求获得,互不相让”的意思,如争夺、竞争、争长论短等。“争”还可当“力求实现”讲,如争取、争气、争胜等。至于“争”还可作副词(多见于诗、词、曲)“怎么,如何”解(如争知、争奈等),不是本文所要关涉的范围,姑且不论,这里只就其动词意义做写作上的解读。

从积极的方面看,竞争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奋发图强,催人进步。成功者能在竞争中更上层楼,失败者可在竞争中激发潜能从头再来——力争上游、并驱争先、龙争虎斗、争分夺秒、百家争鸣、只争朝夕、争奇斗艳、百花争妍、百花争艳、争妍斗艳、争强好胜、万壑争流、桃李争妍、争前恐后……我们只要一读这些含有“争”字的成语,就不难感受到其中的蓬勃力量,恰如有首歌所唱“若要争/只想争气/另找一个太空/开天辟地/总有别处/风景优美(薛凯琪《争》,张家诚作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生短暂,不争何为?!

“争”的另一面是不争。用老子《道德经》中的话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所谓“不争”,其实是一种“善胜”的“争”,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符合天道之“争”。不争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和你比,一生却不弱于人,别人有的东西我不眼红,该努力还努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而不是消极无为,虚度日月。所以又有“无为不争”之说。作为一个社会意义的人,不争是相对的,其中渗入了人类社会的某些美德,如谦让、包容、善良、平和、悲天悯人等。下面就让我们阅读一组争与不争的故事吧——

【素材一】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对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相同,饲料来源也一样,全以一种叫莺萝的牧草为主。

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提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仅剩下3只,另外7只全被狼吃了。

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

【深度评论】

属类相同,环境和饲料也一样,何以东岸羚羊比西岸的每分钟要快13米,而且繁殖能力也强?只因为东岸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为了生存,东岸羚羊必须善于奔跑,时刻准备与狼群展开生命的争夺战。西岸羚羊则没有东岸羚羊的这种生存之忧,因而尽可养尊处优,生命力自然减弱,繁殖能力随之下降也是情理之中。岂止动物如此?普天之下所有的生命莫不如此,缺乏竞争的生命强度不够,硬度不大,韧性不足,久而久之,终会畏缩不前,在竞争之中难免不被淘汰出局。解决之道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将生命置于适当的竞争之中,像东岸羚羊那样时刻警惕,保持清醒头脑的同时,提高自己生命的强度和韧度。

【适用话题】

竞争对手是生命力提升发展之源,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的对手。每天早上,一只非洲羚羊醒来,它就知道必须要比跑得最快的非洲狮子还要快,否则它会被吃掉;每天早上,一只非洲狮子醒来,它就知道必须跑得比羚羊要快,否则它就会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太阳升起的时候你就得开始奔跑。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学习上没有竞争对手就不会有所发展,最好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的朋友。感谢你的敌人,是他让你时刻保持清醒和进取的姿态;感谢你的对手,是他“逼”你不断调整自己保持警惕。没有对手,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竞争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竞争到来时你如何应战,没到来时你如何备战。生命,因竞争而出彩;人生,因竞争而精彩。

【素材二】

东街村是个偏远山村,和其他农村相比无疑也是个标准的农村。现如今,村子里若谁家的孩子还在读书,那真的算成了件愁事。考上大学还算好,若考不上的话,单不说街坊邻居们的议论,就是孩子自己的出路也真的成了个大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村里的孩子大多读完初中就都去外地打工挣钱了,几年下来也个个都挣了个钵满盆满,又是盖房又是娶媳妇儿。这一切张老汉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当年张老汉学习成绩优秀,若不是因为家里穷得丁当响,说不定这会儿自己就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可为难的是如今三个孩子都在读书,说实话,要他们不上学也学街坊邻居孩子出去打工,张老汉的确有些不忍。

这一夜,张老汉彻夜未眠,一根根抽着烟,思索着孩子将来的出路。现在的大学一年学费就要好几万,何况自己又有三个孩子。就这几亩薄田能撑得住吗?一家五口人现在还住着几间破房,街坊邻居会怎么看自己呢?可如果不争一口气的话,我张老汉就是到了那边也无脸见列祖列宗啊!

于是,街坊们早上还没起来,张老汉已经下地去了;街坊们中午吃过饭打麻将时,张老汉背着锄头回来了;街坊们晚上十一点玩够了,张老汉家才吃晚饭,街坊们常常聚在一起聊家常。谁家的媳妇儿怎么怎么会吃,谁家的孩子一个月挣多少钱,谁家的房子装修的怎么怎么好……至于一提起张老汉,众人无疑会说,他们家除了几间破房还能有什么出息?

两年后张老汉的大儿子考上了大学,张老汉东拼西凑送走了大儿子;三年后,张老汉的二儿子考上了大学,张老汉同样东借西凑送走了二儿子。一年后,三儿子也考上了大学,这可把张老汉愁坏了,现如今已经有几万块的外债了,真的可以说把亲戚家都给借怕了,何况自己就这几亩薄田,这得还到猴年马月?

正发愁之际,张老汉的大儿子带着女朋友回来了,因为发表论文获奖的缘故,一口气拿回来十万块,可把张老汉给乐坏了,自己一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钱,逢人就说我们家大儿子不费劲就给老爹拿回来十万块。街坊邻居也是吃惊之余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用他们的话说:难道这乌鸡真能变凤凰?两年后张老汉的大儿子考上了博士,二儿子考上了研究生,三儿子则被保送出了国……

张老汉依旧早出晚归,用他的话说,人老了不能忘本,真没想到就这几亩薄田还真能够种出个瓜来!张老汉曾意味深长地对街坊们说,我就相信这学问能改变命运,以前你们看扁我也就罢了,但可不能耽误了下一代呀!当初我就是憋着劲要跟你们争一把,人富了可不能脑子发热学会享受了。

几年后因为街坊打工者所在单位效益不好,都纷纷又回到了山村,令他们震惊的是张老汉家依然住着几间破房,不同的是不时从院内传来小孩子的嬉戏声和大人们的阵阵笑声……

【深度评论】

机会总属于那些主动去争取的人。米兰·昆德拉说过,生命是一颗长满可能的树。只有主动争取才能创造出更多机会,使人生因而变得丰厚。争,争出有志者的价值与气度。有志青年就应该主动接触社会,在生活中拿出火热的行动,不断磨炼自己,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也不会因你一个人而停留。无论是学习、求职还是创业都需要我们去积极争取,只有获得更多的机会,不断从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才能使人生之船渐渐靠近成功的彼岸。莫让机会在我们的忧郁与徘徊中悄悄溜走,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适用话题】

生存环境相似,积极争取却使得人生境遇大不相同。张老汉和村民们都靠薄田维持生计。村里的孩子大多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挣钱,没能离开黄土地的张老汉想争口气,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保住自家的脸面,他毅然决定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积极争取孩子上学的机会。邻居盖房子娶媳妇,老汉还是家徒四壁,此时张老汉憋着劲要跟他们争一把。他每天早出晚归,东拼西凑,即使负债累累,也要争得学费,继续供孩子上学。不断积极的争取让张老汉的孩子学业有成,他也过上了幸福生活,去打工的孩子却依旧回到了山村。人生即如此,放弃追逐将会永远失去机会,唯有积极争取自强不息,方能赢得生命的波澜与壮阔。

【素材三】

张大爷76岁,家住重庆杨家坪直港大道附近某小区。一天,他和老伴带小孙子到市儿童医院看病,他先上车,到最后一排坐下,把包放在旁边空座位上。

这时上来一位十六七岁、扎马尾辫的少女。强行要坐张大爷身边的空位。此时,张大爷的老伴抱一小孩蹒跚上车。“这里有老人和小孩!”张大爷加重语气说。

令所有乘客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啪”的一声,“马尾辫”一耳光扇在老人脸上。“你这娃儿怎么动手打人!”老人挥着拐杖气得说不出话来。见此情景,乘客们纷纷劝阻,“马尾辫”毫不理会,对老人开始破口大骂并动起了拳脚。

此时,一位中年男乘客起身离座:“小姑娘,给老人让座是应该的哟!别吵了,我的座位让给你吧。”“马尾辫”一屁股坐下,口中仍恶语不绝。

尊老爱幼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我们看到许多青年人把“争”的精神用在了挤公交、插队等方面时,我们不能不感叹,这一美德在今天已经面临严峻考验。有便宜一哄而上,争得不亦乐乎;有危险,一哄而散,跑得一干二净。时代呼唤真正“争”的精神!

【深度评论】

万物争荣,大地一派勃勃生机;百家争鸣,催生几多文化奇葩。“争”是自然和社会的基本法则。但“争”不能丧失骨气和尊严,更不能牺牲掉我们内心中的善良和道义,君子之争,不失风范。“马尾辫”在公交上只为争得自己舒适的座位,无视弱势的老人和孩子,更可恨的是对老人满口恶语拳脚相加。她的“争”过于狭隘,丢掉了对“人”起码的尊重,泯灭了善良之心,丧失了社会公德,理应受到大家的唾弃。“争”要有自己的原则,正当地去争,不可只为私利,那种排斥异己、不顾公德的争名夺利,结果只会丢失掉“争”的内在精神,丧失殆尽人之为人的良知。

【适用话题】

“争”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论是为荣誉,为正义,还是为超越自己。光明正大的“争”,心胸坦荡的“争”,靠的是自己实实在在的付出与努力。力争上游是“勇”的表现,但为争胜而不择手段贬抑对方,或事事追求超越别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一己私心,这种“争”是绝对不可取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动频繁,难免你争我夺,但是要懂得互“争”的同时也要互“让”。其实,“争”中懂得退让,是一个人智慧和勇敢的表现,因为这样能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下一些余地。在“争”时退让一步,冷静思考问题所在,及时调整“争”的脚步,变换“争”的姿态,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才能体会到激烈竞争之后的充实和满足感。

【素材三】

这是个全民选秀的时代,一些经典的选秀节目如《超级女声》《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我是歌手》等推出了不少明星,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一轮轮残酷的拼争和搏杀,最后在尸横遍野的血腥之中摘得属于自己的桂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选手则是洒着泪铩羽而归。

有一个人,他从未参加过任何选秀节目,甚至不屑于与娱乐公司签约,他只是执著地、专心地做自己的音乐,却一步步铸就了自己的辉煌。

他的作品在中国移动彩铃榜上遥遥领先,2011年就已经累计有1.8亿次的下载量。

他的个人论坛“Vaecn”已超过100万歌迷会员,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明星个人论坛。

他的腾讯微博已有14 446 840名粉丝。

他就是网络歌手许嵩。

一个不争的人却争到了那些拼命在争也争不到的东西,许嵩靠的是什么?

许嵩成名之始就是把自己词、曲、唱、制作一人包揽的歌放到自己的网页上,最后广为人知,名气越来越大。第一张专辑出版发行后,几个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可是他坚持要一人包揽词、曲、唱、制作,为此许多公司放弃与他签约,因为所有公司都不喜欢冒这么大的风险。然而许嵩依然坚持,自己又出了第二张专辑,直到2011年3月,他与海蝶公司签约,签约的前提当然是坚持以他的方式出专辑,这张他独揽的专辑即是被海蝶冠为“思想大碟”的《苏格拉没有底》,发行后成功拿下内地唱片销量冠军。许嵩为公司省下了包装、宣传的巨资,同时也为公司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至此,全国各大主流媒体与唱片业界不得不正视这位音乐人。

许嵩从不与人争,他争的是争自己的风格和坚持。

这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付出的成功是不存在的,许嵩的另一种争是和自己战斗,用他的话说:“我只和自己唱对手戏。”他干干净净做自己,专心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故事,一点点地积累成功,不断地超越自己,终于得以独领风骚。

不与人争,他却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深度评论】

不争,人生旅途就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劳累和忙碌,却能使我们更专注于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去追逐属于我们的人生梦想。眼下选秀成风,不少“有梦”青年加入到选秀大军中,精力过多地消耗在包装和粉饰自己上,结果多数纷纷败北,也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经验。许嵩从未参加选秀节目,他只是执著地、专心地做自己的音乐,却在“不争”中铸就了自己人生的独特辉煌,成就了一道音乐的风景。只因为,“不争”能帮助我们突破名与利的牵绊,从容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静默付出中,积聚蕴藏力量,去成就生命的厚重和充实,提升人的品位。

【适用话题】

从这个角度立意,需要来点逆向思维和辩证分析。不争,是一种清醒理智的选择,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许多人忙着争名、争利、争权,人心变得急功近利,渐渐迷失了本心,忘记了人生出发时最初的梦想。当下我们需要拥有不争的心态,这样人生中可以少一些为出名而特意营造的走穴和作秀,少一些为出名而故意释放的绯闻或槽点。不争,并非懦弱、胆怯的表现,它只是让我们回归本心,让我们始终知晓自己追求,明确自己的定位,人生之旅行即便坎坷曲折,一旦拥有了“不争”的心态和品格,就能充实、踏实、厚实地走完这场唯一的旅途。

猜你喜欢

张老汉不争羚羊
张之洞的“三不争”
艾草
小羚羊的疑问
两只猎豹
不争与争
猎豹与羚羊
寻找王喜来
不 争
寻找海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