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课程”开启MOOT时代

2016-08-04张卫民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6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

张卫民

摘 要:我们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借鉴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面,率先推进“互联网+课程”,本文以《电子商务创业实战宝典》为例,从数字资源包备课开始,到纸书与网课的立体融通,到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介绍了O2O立体课程建设实施模式,及其多样化资源,混合化学习,网络化管理,多元化评价的优势特色。

关键词:互联网+ ;立体课程;慕特;O2O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35-03

自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的风暴开始席卷而来,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融合,引领着传统行业的深度变革,作为坚固传统行业的教育也将莫能避之。那么,教育改革如何从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让教育在“互联网+”的“风口”飞起来呢?本文将以O2O立体课程《电子商务创业实战宝典》的开发为例介绍“互联网+课程”的应用与实践,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背景

2014年浙江省推出了“选择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翻开了深化课改的新篇章。本轮新课改强调了选择性的教育思想,通过开发一大批校本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是此轮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方案要求“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积极鼓励通过教师团队合作开发选修课程”。

然而在具体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各地各校也存在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孤军作战、效率低下;资源短缺、更新缓慢;实施困难、质量堪忧”等问题。甚至有学校老师反映“课程改革:学校不能承受之重!”为此,我们借鉴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率先推进“互联网+课程”,以期提高课程开发的效率质量、加快课程资源的集聚分享、推动课程实施的教学创新。

二、操作步骤

1.课程设计:从纸质备课走向“数字资源包”

我们提出教育信息化要从摒弃传统纸质备课开始,2011年开始倡导提出“教学资源包”设计备课模式,即以传统备课为基础,基于立体化的课程思想,针对某节课的目标和教学环节设计,将多媒体课程资源结构化、系统化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教学包中涵盖知识展示课件、多媒体素材(微课)、电子教辅资料、虚拟仿真软件、网络教学平台、智能考评系统等教学需要的各类相关资源(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为课堂教学服务,能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满足教学实际需要的立体化教学设计模式,具有简便易行、易改易用、便于移植的优势,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取代多年的传统纸质备课模式。

2.课程载体:纸书与网课的立体融通

第一步:选择网络课程平台,将课程资源上传到网络。课程资源要根据课程要素与教学需要保持其结构性和系统性要求(有些课程平台已经与备课系统进行了整合)。网络课程平台一般有三类:一种是教育行政部门建设的公益免费平台,如浙江省高中选修课网络平台,我省每位教师均分配有帐号,可登录平台建设网络课程;第二类,是市场化的在线课程平台,如:百度传课网、学堂在线、我要自学网等;第三类,是利用免费的网站系统自建校内课程平台(即SPOC),如:魔灯课程管理系统,是澳大利亚教师 Martin Dougiamas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软件, 目前在各国广泛应用。

第二步:编写纸质教材。鉴于当前多数学校、学生还不完全具备线上自学的条件,许多教师的传统教学行为习惯还需要慢慢转变,学校作为课程建设成果也需要印制一批纸质教材,因此纸质教材还不可能退出课堂教学。当然作为立体化课程的重要载体,在编写纸质教材时也要与在线课程相配套、相区别、相衔接,如:课程核心内容、通用知识可在纸书上呈现,而将不断更新的案例、微视频、练习试卷、做学任务、活动方案、评测方案、学习成果、辅助学习工具等放到网络课程平台,使纸书与网课的相辅相成。

第三步:以二维码联通课程线下线上资源。将课程二维码资源链接制作成二维码,嵌入到相应纸质教材的页面中,学习者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扫面二维码即可通过纸书随时获取网络课程资源,从而打通线上线下资源,为展开全景式混合学习创造条件。(如图2所示)

3.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即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在线学习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在其中控制时间、步调和学习路径;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促进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被解放出来,也可以更多的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可以被记录:学习分析、自适应学习技术和先进的数字平台相结合可以产生更精准的教学。

但我们也不可能忽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人与人之间需要语言的交流、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人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需要培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育学生做人;网络教育中,学生和老师不是真正的面对面,老师只能言传而无法身教;老师可以面对面督导学生学习,使自律性、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受到有效促进;还要考虑到某些学习者不能适应网络教学方式,当前多数学校、学生还不完全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现实情况。

因此当前最佳的选择是混合学习模式,《2015年地平线报告:K12版》从全球视角解读K12领域教育科技如何驱动教育变革,即将“越来越多使用混合学习”列为了未来1-3年短期趋势。通过“互联网+课程”的O2O立体课程,学生既可以阅读纸书教材,也可以通过平板、手机扫面书籍中嵌入的二维码,拓展到网络课程资源、开展线上学习,进行网上考试、实现即时反馈。这种O2O课程模式融合了线上线下的优势,方便了混合学习模式的推行,有效的提高课程开发实施的效率质量。

三、特点优势

通过“互联网+”构建的O2O立体化课程模式,突破了课程形态的限制,顺应了教育信息化与混合学习的发展趋势,解决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一些难点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与优势。

一是课程开发的协作性与共享性。借助网络平台,教师之间可远程协作,利用平台开发数字化校本课程,聚合教师(包括校外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分享优秀课程资源。同时也方便了学生选课、评课,以及评委专家对课程的评价和改进建议,有利于提高课程开发实施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开放性。克服纸质教材内容固定、资源单一的缺点,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更能够汇聚图文影视动画微课等各种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时发挥互联网的开放优势,能够随时随地动态修改、更新课程资源,克服传统课程更新缓慢的缺点,加快校本课程的迭代更新,方便了课程的及时更新与整合优化。而且,相对于那些离身边太远,离所教的课程太远,在浩瀚的网络中显得隐藏太深的传统教学资源库平台,这里的课程资源更为优化、结构化和系统化。

三是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与校本性。利用网络协作平台,课程内容架构可以通过专家团队和开放征集的方式不断充实与丰富,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非常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支持。课程平台更能方便地帮助教师修改、积累起适合自己学校、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应用,从而促进课程的校本化与个性化建设与实施,真正发挥课程的校本优势。

四是课程实施的融合性与创新性。O2O立体课程是传统纸质教材与在线课程的融合,也为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创造了条件;平台集成备课、授课功能,能够对教学评管进行综合管理,顺应了课程建设管理、教学运用的信息化趋势,特别在师生或生生间的深度在线交流讨论、即时反馈评价、大数据的个性学习分析等方面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难点问题,有助于教学创新。

五是教学体验的交互性与参与性。数字立体课程可以标记重点和做笔记,有知识链接可以延伸拓展,展开深度学习;在线过关测试可以反复训练;视频微课可以反复观看,还能与名师在线交流、寻求帮助等,这些交互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对于老师(包括学生)而言,能够方便的主动参与课程设计开发,让课程成为老师自己的课程, 真正“把课程的开发权还给老师”,逐步完成作为课程的主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增强了职业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潜力,更加自觉的投身课改。

综上所述,O2O立体课程具有多样化资源、混合化学习、网络化管理、多元化评价的优势特色,是实现“三通两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常态化应用,推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选择,最佳融合,最好应用。

无独有偶,最近拜读了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赵诚教授撰写的文章《在线教材慕特(MOOT)何以在美国持续升温》,介绍了MOOT基于互联网、基于课堂教学、基于纸质教材、线上线下融合的特征优势。与我们做的实验如出一辙,也为O2O立体课程找到了一个专业新名词。在互联网+的引领下,在线和开放的教与学将更多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与创新,相信“互联网+课程”——MOOT时代将很快来临!

参考文献:

[1]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J].中国科技奖励,2015(8).

[2]L·约翰逊.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技术驱动教育变革[J].人民教育,2015(8).

[3]赵诚.在线教材慕特(MOOT)何以在美国持续升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9).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