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茅山乾元观松风阁的传说

2016-08-03冯可

收藏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陶弘景梁武帝诏书

冯可

编者按:由乾元观住持尹信慧主编的《茅山乾元观传说》一书,近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风林为之作序。该书收录50则民间故事,分炼丹井夜话、贞白遗风、松风阁听涛等6个部分。

公元503年的初春,一艘飘扬“梁”号大旗的官船南下,由京杭大运河驶近茅山东侧。船在西阳镇清培河岸靠稳后,从船上下来的官臣差夫数十人马不停蹄,急急簇拥着一辆八抬官轿,沿着崎岖山道直奔青龙山上的乾元观。

他们此行,是受梁武帝钦派,前来招请高道陶弘景复朝佐政的。虽然在此之前,陷居于此的陶弘景已屡次婉拒了梁武帝的盛情,但屡降玺书称其为“先生”的梁武帝仍是欲罢不能,这次他更是亲提御毫,特意下诏书一份:“心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此番,手持诏书而前来的官臣们自是风风火火,信心满满,官轿差夫停守观门,两官臣直入观内自书“松风阁”的一幢两层小木楼。进得“松风阁”后,两位官臣上前施礼,随即奉上诏书,恭候道:“请陶仙长、陶大人快快启程。”

年届不惑的陶弘景,此时正面南打坐,悠然闭目,在松涛声中默默诵经。闻有京廷来臣,他微睁双眼看过将梁武帝的诏书,轻轻放置一旁,却无喜怒哀乐之表,只是吩咐弟子给两位官臣端上粗碗清茶。

官臣谢座又起,说:“臣等无心用茶,只盼护请陶仙长回京复诏。”

陶弘景略一沉吟,说:“且慢。”接着转身对弟子吩咐道:“为我取来纸张笔墨。”

两官臣有些疑惑不解:既有皇上诏书在此,就该即刻启程,他却要取笔墨纸张做甚?咋还有如此闲情逸致?便讪讪地说:“久闻陶仙长书画大名,如有神仙之气。只是今日天光已经不早,况且日后在府中写字作画更有的是时候。陶仙长还是趁早,与我等一道即刻启程吧?”

陶弘景轻捋道袍:“不急,不急”。待笔墨纸张备齐,他便欣然自得地埋头作起画来,全然不顾一旁两位官臣的焦燥不安。

皇上的尊师,下臣自然不敢得罪,只是两官臣实在是有些按捺不住,说:“陶仙长如此淡定,令人敬佩,只是误了启程时间,我俩如何复诏?”

陶弘景边作画边微笑道:“二位有难,我自心明,不过,我手中正是为你们的复诏解难,立等可行,请二位放心吧。”

说话间,纸上已出现了一头健硕的江南水牛,正散放于秋高气爽的水草之地。明媚阳光下,那牛吃着溪边的青草,悠然地甩动着尾巴,身上沾着泥水却显得逍遥自在,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之无所相关。陶弘景停下笔问两位官臣:“你们看,这头牛活得是否顺其自然?”

两官臣连连点头赞道:“极是,极是。”

陶弘景操笔用墨继续作画,对两官臣道:“请看这另一头牛。”缪缪数笔,纸上又出现了另一头水牛。这牛体态富贵,毛光灿灿,却是戴着笼头,系着鼻圈,有人牵着牛绳、拿着鞭子在赶它。

两个官臣看看这头牛,又看看那头牛,似有所悟,相视一刻未再言语,只是接过那幅画匆匆返船,无奈地回京复诏去了。

看完这幅画,梁武帝—下子明白了陶弘景的寓意,他知道陶弘景决意隐居,自己怎么招请也没用了,就指着那幅画自我解嘲地对随臣们说:“陶觉得与其变成富贵之牛显身扬名于廷堂,不如象水牛那样曳着尾巴在泥潭水草间自由自在。人各有志啊,这人不图求功名,只喜欢自在,由他去吧。”不过此后,梁武帝虽然不再用官爵去招请陶弘景了,但每当朝申遇到吉凶大事,仍差信使来茅山乾元观请他指点。同时,梁武帝还将自己的长子萧统(昭明太子)送往茅山乾元观,拜托陶弘景为师。

为便于请教茅山仙道陶弘景,天监十三年,梁武帝专门在乾元观为他建造了一处楼阁,赐名“宰相堂”,时人便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终成充满传奇色彩的千古佳话。

猜你喜欢

陶弘景梁武帝诏书
陶渊明还是陶通明
汉语四声
陶弘景菜园求学
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清朝颁予杜尔伯特达赖汗之满蒙文承袭诏书(英文)
韩雍换信救人
山中宰相
梁武帝出家
“欲界仙都”的诗意栖居——陶弘景及其茅山诗文经典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