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长期随访,应监测什么
2016-08-03王志坚
5月8日,“世界高血压日”即将到来。不少高血压患者都知道高血压长期随访,可究竟要监测哪些内容呢?
72岁的老刘患有高血压,社区医生告诉他需要长期随访。老刘糊涂了:为什么他需要做随访?随访都要做些什么检查呢?
高血压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损害机体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易并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约3.2 亿,也就是说平均5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已分别达到42.6%、34.1%、9.3% 和27.4%(2009-2010年),尽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还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但比2002年还是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人们对自身健康水平越来越重视,对高血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高血压患者为什么要随访
其目的是了解患者血压变化状况,了解患者服药情况、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有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有无加重以及血压控制满意程度,如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的,结合其药物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两周后随访;
对连续2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建议患者转诊设有高血压专科病房的医院就诊,两周内主动随访其转诊情况;
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定期进行下一次随访管理。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健康知识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并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高血压随访需要监测什么
那么,高血压作为一种需要长期随访的慢性病,需要监测哪些指标来进行整体评估和随访治疗呢?
1.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高低、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手段,分为诊室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高血压不同时段(初次诊断、药物调整、长期随访等)确定测量次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用于发现隐蔽性高血压、检查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血压时变异性和昼夜变化节律及治疗效果等。
2.基本项目
血液常规和生化检查(包含血脂、血糖、电解质、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肾功能等):评价患者基础指标,进行高血压危险因素分层;
尿常规(尿蛋白、尿糖和尿沉渣镜检):结合肾功能指标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必要时进行尿蛋白及尿白蛋白定量检查评估肾脏损害程度;
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等。
胸部X线检查:可以了解心脏轮廓、大动脉及肺循环情况;
3.推荐项目
心脏及血管超声: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左心室肥厚和舒张期心力衰竭方面优于心电图。外周血管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斑块、大动脉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血压指数(ABI)等,评估心血管风险;
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6.1 mmol/L时测定)、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用于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对可以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评估其肾脏损害程度,指导治疗;
血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同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眼底检查:检查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评估小血管损害情况;
必要时采用其他诊断方法:心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心脏同位素显像,运动试验或冠状动脉造影等,评估患者心脏功能、是否合并冠心病及冠心病程度;头颅MRI、MRA或CTA有助于发现腔隙性病灶或脑血管狭窄、钙化和斑块病变,认知功能的筛查评估可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估脑部合并症,指导治疗。
另外,对初次怀疑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需要可以分别选择以下检查项目:血浆肾素活性、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血和尿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MRI)、睡眠呼吸监测等了解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长期随访亦须监测这些指标。
高血压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通过规律地长期随访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建立良好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把血压控制在相应推荐水平,可明显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王志坚,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科学教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心内科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副主任,医学博士。广东省心血管内科学会青年委员,深圳市心血管内科学会秘书、委员。主要从事高血压病,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