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素质教育的“双引擎”时代
2016-08-03王小爱
文/王小爱
开启素质教育的“双引擎”时代
文/王小爱
智利诗人加布里艾拉·米斯特尔说:“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是可以等待的。孩子却不能等待。他的骨骼在不断形成,他在不断地造血,他的大脑在不断发育。对于他,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而对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学而言,无论是打造优美的育人环境、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还是构建三级课程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创设学校特色课程,其目的无疑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对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求实园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学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现任校长张福印用其多年积淀的治学经验,准确洞悉学校工作与改革发展的契合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走在改革的前列。自2011年以来,李桥中学的生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地学生数量不断减少,非京籍学生不断增加。面对这一现状,张校长从学校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推进优质校建设项目。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教育改革要求,经过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和集体研讨,确定了学校新的办学目标: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在李桥人眼里,现代合格公民应具备六种意识,即个人层面的健康意识和科学意识,社会层面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国家层面的文化意识和爱国意识。
李桥中学提出的这六种意识,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不仅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线,而且是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学校网络平台的构建,还是特色京剧的传承,都诠释了学校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办学目标,给学校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生机与活力。
网络平台——搭建教育教研新平台
李桥中学始终关注教师教学的研究,并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整合资源,开展各项活动,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扭转当前学科教学枯燥、低效的局面,李桥中学搭建了初中网络教学平台,并尝试开发应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数字化课程,制定了课程设计模板。同时,学科教师利用这一便捷高效的平台实现了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形成了基于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了网络教研方式。
网络平台让教学更轻松 一是统一各学科教学环节。经过一段时间探讨摸索,学校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应该具有统一性,既整齐美观,又能给学生一种稳定感。本着这样的原则,学校确定了统一规范的课堂教学设计,例如语文教学设计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新课学习、拓展学习、课后作业、相关资源。这六个环节涵盖了学生从课前到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二是对接现代教学手段。学校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做好与网上阅卷对接工作,平时就将答题纸按照网上阅卷的规格设计,让学生在平常练习或考试时规范书写,教师批阅后上传到平台,进行试题或试卷讲评。不同课型的网络教学尝试不仅提高了讲评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答题规范意识。
>>社团展演比赛决赛
网络平台让教研更有效 从个人教研的尝试到专题教研的探讨,再到网络教研的摸索,学校找到了有效的教研方式,即将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充分挖掘网络教研资源,以此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学校将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区”功能迁移到教研中来,并在网络平台上开设了“李桥中学网络教研苑”。教师们可以在这里提出研讨的话题,如教学设计、专题研究或是针对热门话题的探讨;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教学随笔、平时的教学反思。在这里不光有个人教学中一些思考的简单记录,也有一些成熟的思考和经验。老师们可以从中获得借鉴,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或是根据自己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去不断地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网络平台让学习更多元 与课堂教学环境相比,网络学习中学生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可以选择时间和方式来学习。自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通至今,伴随着这种自主性的是责任感,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上网习惯,人人乐于参与网校,人人学会健康上网,人人喜欢网上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时时互动交流,更是拉近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京剧特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多年来,李桥中学始终坚信,培育一个合格公民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以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李桥中学将京剧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体现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因此,在抓好学校常规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学校突出了京剧艺术教育特色建设,努力探索民族艺术育人之路,使京剧艺术在这里能够得到较好普及与传承。
课堂普及知识 李桥中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京剧艺术的认识,丰富教师的京剧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京剧演唱技能,进而通过专题教育科研,探讨出适合本校的京剧教学模式,提高艺术学科教学的效率,初步开发出有关京剧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使京剧走进了课堂,让学生了解我国京剧的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学习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与京剧相关的知识,学生欣赏京剧艺术的美,人人会唱规定的京剧曲目,从又一个渠道懂得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忠,什么是孝……
社团造就人才 普及京剧知识与开展京剧社团活动相结合,积极搭建师生展示的多彩舞台,鼓励参加各类培训和竞赛,着力打造精品京剧节目这是学校京剧教育的又一亮点。学校利用北京市校外活动站项目资金、学生课外活动资金、李桥镇政府支持的资金等数十万元投入到京剧社团建设。先后排演了《击鼓骂曹》《上天台》《贵妃醉酒》等经典片段。学校京剧社团先后在北京市学生艺术节,北京市“国戏杯”戏曲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多项活动中参加演出。一届届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升华,有的学生因京剧北京曲剧团录用,改变了人生轨迹:有的学生甚至走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让家长、全校师生为之骄傲和自豪。
合作扩大影响 学校这一教育特色建设得到北京市顺义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学校与顺义区戏曲协会确立协作关系,使学生在京剧演唱、化妆、器乐演奏各方面都得到戏曲专业院校教师辅导。2012年3月,CCTV11频道专程来学校录制了《快乐戏园》栏目。通过录制节目,同学们与京剧名家接触,京剧演唱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使更多学生喜欢上了京剧。节目播出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以京剧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已日臻成熟。李桥中学的京剧特色发展,在顺义区乃至北京市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积极发挥着校外活动站的辐射作用,并于2014年被北京市教委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校”。
六十载栉风沐雨,宏基初奠;六十载勤耕细耘,桃李满园。网络教学平台和特色京剧课程宛如李桥中学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才能助力学校在新时代的教育海洋里自由翱翔。如今的李桥中学,校园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教学设施齐全,正在向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的优质特色学校迈进。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校本培训示范校、初中建设达标校、优秀家长学校等多项荣誉,并连续多年获得顺义区中考英才教育优秀集体奖、学科教学优秀集体奖、考务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奖等。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真正的人生,可以看不见路,但绝不停止前进的脚步。笔者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继承和弘扬祖国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文化的种子一定能在李桥中学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结果。李桥中学也必将在以张福印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更加深入地诠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真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用智慧与激情,用执着与坚守,成就李桥中学的腾飞,成就李桥学子的青春梦想。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学核心素养教育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