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席名村下高寨

2016-08-03莫喜生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3期
关键词:草席

莫喜生



特色产业

草席名村下高寨

莫喜生

古人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两江镇下高寨村,坐落在该县第一长河——义江河畔,桂林两江国际机场附近,距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故居不远。村落四周竹木茂密,绿水青山,民居依山傍水。常年与绿水青山为伴的下高寨人,崇尚环保低碳原生态的生活,不撒网捕鱼,也不乱伐林木,一年四季编打草席,几百年来,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皆如此。从古到今,编打草席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小到学龄儿童,大到白发老者,个个心灵手巧,都是编打草席的高手。

天地良缘踏草席

在临桂,在桂北,在广西各地,关于草席的民俗故事数不胜数。但是,流传最广最久最神秘的,莫过于草席在新婚喜庆时的奇闻。

旧时,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办婚事、制嫁妆,预订新草席必不可少,即使平时千难万苦,节省这样那样,婚宴当日,男女两家也要送新人一床像样的草席。

首先,双方长辈们请人为年轻人推算生辰八字,择定佳期,然后为新人订制草席。草席的规格和价钱可以商定,但是其制作要求和材料选用则不得含糊。双方洽谈、打红包、交定金,之后,匠人择吉日编打草席。为赶佳期,他们往往要起早贪黑,使出浑身解数。编打新婚用的草席,专门选用品相较好、粗细均匀、质地坚韧、光洁无霉点的席草,新草席两端不得露出草头、草尾和黄麻。迎娶新人之前,男方又择吉日将草席“请回”。佳期这天,媒婆大人口袋兜着红包,肩上扛着系有红绸缎的草席,走在送亲队伍的前头,雄赳赳气昂昂,那气势如同凯旋的将士。

到男方家里,“好命相”的年过40岁的“接亲奶”,从媒婆手里接过草席,恭恭敬敬地拜祖先、拜香火,然后,郑重其事地抬着草席进新房,为小夫妻铺就新床。这里草席刚铺到床上,那里新郎立马跃上新床,在四周用脚踩踏草席。不明就里的客人们往往一头雾水,哪知其寓意深刻:一是在乡村,降不住内人的男子是要被村里人耻笑的,入洞房之前,如此这番,表示本人绝对是男子汉,绝对不患“妻管严”;二是不管今后历经什么坎坷和风浪,一家人都能四平八稳,安然过日。

全民动员编草席

下高寨草席气味芳香,无虫无蛀,吸汗透水,铺在床上,躺在身下,冬暖夏凉,因而远近闻名。解放初期,曾经有无数的干部群众和老师学生把其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一条创收门路,在社会推广。

距离该村千米之外,306省道东面的两江中学,曾经是桂林文化教育发祥地。20世纪50年代,学校把课堂办到农田里,师生们在农场里种席草,种黄麻,然后把席草晒干,把黄麻洗刮干净,在校园里编打草席。同时进行大规模编打草席的,还有10多公里以外的花岭小学。一时间,校园里举目所望,浩大的场面,忙碌的景象,颇似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五九旅将士在陕北南泥湾纺纱织布。

编打草席,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唯独讲究配合默契,不能心不在焉。编打草席的席架高2.5米、宽3米,方正结实;届时,夫妻、母女、父子、母子,一人在旁边递送长长的席草,一人则坐在席架旁,手握席扣用力上下压打,否则,日后上市的草席就不结实、不匀称,自然也卖不出好价钱。

为推广草席工艺,有数千年历史的两江古镇成立了一个草席厂,席厂工人来自街道上的个体户和各村各寨的村民,但是,厂长和技术人员则是由下高寨村人担任。说起那段历史,曾经当过老师、今年67岁的周业禧,心里依然充满骄傲和自豪,留恋之情油然而生。

资料图 图片来源:百度

百年席业临瓶颈

临桂县内,传统草席的村子不多,除两江镇下高寨以外,就是距其不远的下乐岭村。下高寨草席冬暖夏凉,气味芬芳,吸水散汗,如果保管妥当,越睡越亮,足可使用一二十年。

过去,农家小孩都有尿床的习惯,但是婴幼儿睡在草席上尿床,不会受凉得病,因为其尿液通过草席能很快渗透散发,一觉醒来,草席依然干干爽爽。另外,席草还有驱虫防腐的独特功效,即使酷暑季节,躺在草席上面的老人和小孩,其腰背和皮肤也不会生痱过敏。

“下高寨的人全姓周,其先祖从义江上游的大埠头村搬迁出来,几百年了,祖祖辈辈都会编打草席。”个子略显单薄,但非常健谈的周业禧对笔者说:“每年夏秋开始到农历十二月底,各地商贩都驱车到村里收购草席。在旅游城市桂林和工业城市柳州,或附近融安县、融水县,以及外国游客常常光顾的文化古镇大圩和阳朔的商铺里,到处都摆有下高寨草席。虽然这样,但传统草席的生产势头却不是很好。”

耗时多、工时长、盈利小,是传统草席发展面临的第一关。笔者了解到,种植席草,必须选用常年流水不断、土质较深的水田,因为在沙泥或者土质较浅的农田里,席草往往会倒伏。一床草席的诞生过程,最初是种席草黄麻,然后转入田间管理,八九月份进入收割、分剥、晾晒,然后把晒干的席草存放在仓库里,最后编打成为成品。其中,最辛苦、最耗时间和体力的,要数收割、分剥、晒席草的那个月。这时候,农户们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头顶烈日,把成熟的高高的席草,从没过大腿的泥田中收割回来,还要在几天之内将其晒干、捆好,存放到仓库里,一家人忙得屁股冒烟,脚下生风,连吃饭、喝水都要在田间地头。现在,化肥、农药价格一路攀升,且编打一床草席需要4个工日,所以,每床草席盈利就不多了。

年轻人外出淘金,使传统工艺后继无人。日复一日地手工编打草席,枯燥无味;到外面打工挣钱,比编打草席来得快、挣得多,所以,现在的下高寨村,坚守在高高的席架旁,从事着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的,除了老人、妇女外,就是小孩——而小孩仅仅做下手而已,很难看到青壮年了。

机械化生产使传统草席工艺难以发展。现代社会,由于机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各种诸如竹席、毛毯、麻将席、席梦思、电热毯等层出不穷。但是这类产品,不是易凉,就是易热,不宜老人、小孩和身体欠佳者使用,与环保健康的绿色生活相差甚远。

下高寨的传统草席,低碳原生态,不露草茎和黄麻,整齐结实,经久耐用。冬天,不论在下面铺垫棉絮还是干稻草,不会影响草席传热的性能;夏天,即使铺在光滑的床板上,也丝毫不减其凉快舒适的感觉。唯有不足,是传统草席制作耗费的工时长、人力多。相比之下,机械设备编打草席一次可以连续上8至10支席草,全程只需要25分钟。而用传统方式制作草席,只能慢慢地一根一根地上席草。

历数草席的过去和现在,曾经到浙江参观过现代化草席加工工艺的周业禧,忧心忡忡。他告诉笔者:“现在,以传统手工方式编打草席的人越来越少了。”

猜你喜欢

草席
郑人避暑
赛雷三国
郑 人 避 暑
不要以爱的名义耍流氓
三古董害死秦人
传统草席编织 一草手艺 一席传承
草席大变身
死要面子
草席情缘
草席名村下高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