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现状调查分析
2016-08-03钟灵毓秀邱雪姣钟贵良
钟灵毓秀,邱雪姣,钟贵良
(1.沈阳理工大学,沈阳 110159;2.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预防系,长沙 410013)
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现状调查分析
钟灵毓秀1,邱雪姣2,钟贵良2
(1.沈阳理工大学,沈阳110159;2.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预防系,长沙410013)
【摘要】目的:了解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需求,为开展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运用非定额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随机抽取5个非医学类院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救电话的知晓率达到了87.1%,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非医学类大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91.1%的大学生渴望了解急救知识希望学会自助互救技能,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和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因素对颈椎伤伤员的搬运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对现场急救相关知识的总体得分较低。结论: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总体知晓率低,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意愿,高校应尽快开设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
【关键词】现场急救;非医学类大学生;调查分析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公众中素质相对较高的一个群体,身心均处于急速发展的阶段,对各种知识都有迫切的需求。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居民素质的最佳、最根本途径[1]。而一个地方急救水平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来体现[2]。本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于2014年12月沈阳市某大学“课外学术科技”项目。该研究是为了了解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需求,为开展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采用非概率定额抽样的方法,分别对沈阳市主城区5所非医学类大学的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20收份,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1.8%。其中男生67人,33.2%;女生135人,66.8%。
1.2方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沈阳理工大学抽选60名大学生进行预调查,修订完善问卷。调查问卷分3部分,19个问题,其中急救知识来源和对急救知识培训的建议为多选,其余均为单选。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知晓情况以及现场急救知识需求、来源、和建议3个部分组成。
1.3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13.0软件录入数据,采用双录入的方法,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多组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所有调查对象对现场急救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情况202份回收问卷中,通过统计分析得出,,s=2.8,做频数分布图如图1。问卷得分分为0~11分,12~16分,17~20分三组即分为不合格、合格、优秀三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度不合格(0~11分)频段103人(50.99%),对急救知识技能的认知度为合格(12~16分)频段者74人(36.63%),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度优秀(17~20分)频段者25人(12.38%)。
图1 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知晓率得分分布图
2.2常见现场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突发脑溢血的急救措施正确率最高,96.5%;其次为皮肤烧伤的知晓率,88.6%;遇到火灾时,调查者的回答最为分散,能考虑全面的仅占3.9%。详细情形见表1。
表1 沈阳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常见现场急救知识知晓情况
2.3现场急救技能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现场急救技能的掌握率总体呈较低水平,其中知晓率最高的为止血,48%(男:47.8%;女:48.1%),最低的为食物中毒,26.7%(男:29.9%;女:25.2%)。不同性别的非医学类大学生对止血、食物中毒、心肺复苏术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3,0.498,2.12;P值均>0.05)。然而性别因素中男性对颈椎伤伤员的搬运知晓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详情见表2。
2.4急救电话知晓情况急救电话的知晓率达到了87.1%,绝大部分调查者知道医疗急救电话,但仍然有少数同学不清楚。急救电话的知晓请况与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详见表3;统计分析表明,人口学特征和急救电话知晓情况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沈阳市不同性别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部分急救知识技能的知晓情况
表3 沈阳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电话知晓情况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2.5调查对象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和态度有91.1%(男:31.1%;女:60.0%)的大学生渴望了解急救知识希望学会自助互救技能。91.6%(男:29.2%;女:62.4%)的大学生觉得有必要开展现场急救知识和自救互助技能培训。82.2%(男:28.2%;女:54.0%)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现场急救知识和自救互助技能培训。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和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6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来源的构成情况表4结果显示:有26.4%的非医学类大学生从电视节目获得急救知识;调查者获取相关知识最少使用的途径是医院宣传仅有10.4%;同时,通过学校了解急救知识技能的也较少,只有17.2%。
表4 沈阳市不同年级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的来源情况
3 讨论
大学生从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急救知识宣传的主要对象,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等特点,还可起到知识传播载体的作用,将会大大降低患者的医院外死亡率[2-3]。在突发性、灾害性事件发生时,给予及时而有效的现场急救,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减少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和自残率[4]。本次问卷调查样本量不是特别大,仅可以大致对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的知晓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也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3.1调查对象对现场急救的知晓情况的分析总体来说,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的知晓情况参差不齐,总的掌握情况较差。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5-6]。本次调查的得分普遍偏低,不合格人数占了50.99%,略低于程善喜等[7]的研究,远低于荷兰某医学院[8]。
另外,对遇到有人(或身边的人)需要急救、饮酒过度后昏迷、烧伤、突发脑溢血的能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的同学较多,而对止血、食物中毒、心肺复苏术、颈椎伤伤员的搬运的知晓率较低。这说明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绝大部分都知道在急救现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但同时非医学类大学生对现场急救技能的掌握率非常低,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实践是急救知识得到验证和锻炼的最佳途径,缺乏必要的实践,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则会表达为无能为力,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9]。这也侧面说明了大学生平时缺乏有效的培训。从人口学特征来分析急救电话的知晓情况,从结果来看,性别、年级、生源地对急救电话的知晓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差异可能来源于抽样误差。从性别因素上分析比较颈椎伤伤员的搬运知晓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知晓率大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男女体力上的差异,男性对伤员的搬运相比女性更为轻松。也有可能与男性操作能力优于女性有关[10]。而对于其他相关知识调查对象由性别所产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差异可能来源于抽样误差。
3.2调查对象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态度和需求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91.1%非医学类大学生渴望了解急救知识,希望学会自助互救技能,与董红艳等[11]的结果相近。这表明大学生认识到了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对急救知识很重视,同时对急救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需求。91.6%的大学生觉得有必要开展现场急救知识和自救互助技能培训,82.2%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现场急救知识和自救互助技能培训。即大学生认识到了现场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对相关知识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迫切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3.3调查对象急救知识知晓途径分析目前仅部分高校开办急救选修课,包括医药卫生类高校在内的多数大学生,其急救知识多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零散的获取[12]。本次调查显示,72.4%的大学生是从电视网络及生活常识了解急救相关知识。同时,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从网络途径获取急救知识的比例也将会增加[13]。通过访谈还发现大部分学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这就需要医院和学校应承担起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教育义务。
建议学校定期举行急救知识宣传讲座,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等活动。可把大学生急救课程等作为选修课开设。学校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学生集中教育,易于传播,而且传播障碍较少。高校可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提高现场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满足大学生的培训需要,开展合理有效的现场急救培训。
参考文献
[1] 黄友华. 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推广普及政策[B]. 医学教育, 2012, 5(8B): 173-175.
[2] 张茜, 张晓凡. 无锡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现状和对策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33): 160-161.
[3] 许莹, 魏碧蓉, 戴秋蕊, 等. 我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状况与对策[J]. 中华护理教育, 2011, 8(5): 224-226.
[4] 张明会, 李真真, 郑丽娟, 等. 大学生对急救技能培训的认可度分析[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 34(5): 89-91.
[5] 殷欣, 李文涛, 安力彬, 等. 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J].医学与社会, 2009, 22(8): 42-45.
[6] 冯清秀, 黄丽梅, 何佳, 等. 我国城市居民急救知识普及的趋势与对策[J]. 社区医学杂志, 2012, 10(2): 60-61.
[7] 程善喜, 满荣. 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能力调查与高校健康教育的思路[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 33(6): 693-695.
[8] Tan EC, Hekkert KD, van Vugt AB, et al. First aid and basic life suppor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medical schools in the Netherlands. [J]. Teach Learn Med, 2010, 22(2): 112-115.
[9] 张文强, 薛淑好, 张凡, 等. 某高校在校生现场急救现状调查分析[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 3(26): 344-345.
[10] 聂雪琼, 李英华, 钱玲, 等. 我国6省城乡居民安全知识与急救技能现状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 9(6): 254-257.
[11] 董红艳, 胡宝玉.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认知及需求[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11): 331-333.
[12] 周悦, 赵璇, 谭明珠, 等. 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现场急救能力调查[J]. 预防保健, 2014, 12(15): 54-55.
[13] 沈曲, 朱杰敏, 杨金秋, 等. 综合性高校大学生《现场急救》全校性选修课的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3): 116-117.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6X(2016)03-0139-04
收稿日期:2016-01-10
通讯作者:钟贵良,E-mail:530582001@qq.com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among no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Shenyang
Zhong Ling-yu-xiu1, Qiu Xue-jiao2, Zhong Gui-liang2
(1.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159,China; 2.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the Medical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look into no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irst aid and the demand;To provide basis for specific training;To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of university for carrying out the relevant education. Method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non quota sampling , 5 non medical colleges in Shenyang were selected to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awareness of call emergency telephone was rated of 87.1%,Gender, grade,and origin was not relate with field first aid knowledge;91.1% of the students are eager to learn knowledge of first aid skill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eeds and attitudes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in the knowledge of first aid;The awareness rate of the difference of gender on handling cervical injuri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survey scored a lower. Conclusion no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Shenyang are lack of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field first aid,and they are wanted to accept training. So, the university should offer course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Key words]field first aid;no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