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及主栽品种变化分析

2016-08-03孙计平吴照辉李雪君丁燕芳平文丽李彦平

中国烟草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国烟草主栽烟区

孙计平,吴照辉,李雪君,孙 焕,丁燕芳,平文丽,李彦平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河南省烟草公司烟草研究所,河南 许昌 461000)

21世纪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及主栽品种变化分析

孙计平,吴照辉,李雪君,孙焕,丁燕芳,平文丽,李彦平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河南省烟草公司烟草研究所,河南 许昌 461000)

以2001—2014年主要烤烟种植区域及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了2001年以来烤烟种植区域和主栽品种变化,并结合文献资料重点分析烤烟主栽品种的演变。分析表明,烤烟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烟区;主栽品种单一、种植年限过长,且遗传背景狭窄,急需培育能彰显地方特色的烤烟新品种。

烤烟;主产区;主栽品种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占全国烟叶总产量90%以上,是中式卷烟的重要原料基础[1-2]。烟叶生产具有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和技术密集等特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各省区烟叶种植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21世纪,新的烟叶种植格局基本形成。分析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变化的原因、了解目前烤烟生产布局,为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优良品种是烟叶生产的基础[3-4],研究主栽品种的演变特点和遗传关系,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烤烟品种的发展趋势,为今后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变化

1.1烤烟种植面积的变化

参考《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和相关资料[5-6]中的烟区划分,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分为为西南烟区;将福建、广东、广西划分为东南烟区;将湖南、湖北、江西划分为长江中上游烟区;将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安徽划分为黄淮烟区;将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划分为北方烟区;其他省份面积较小,合并称为其他烟区。中国烤烟种植面积在1980—1997年表现为锯齿状快速增加到216.1万hm2;1998年减少到120万hm2,随后保持较平稳的种植面积。2001—2014年烤烟种植面积(表1)呈平稳增加趋势,个别年份有波动。2001年种植面积为94.72万hm2,2013种植面积最大,达到139.48万hm2,2014年又下降到122.93 万hm2。从各烟区来变化看,西南烟区种植面积增加最明显,其次为长江中上游烟区,东南烟区保持平稳增加,黄淮烟区则逐年减少,北方烟区面积较小,波动不大。其他烟区面积甚微。

表1 2001—2014年烤烟种植面积变化  万hm2Table 1 The change of flue-cured tobacco planting areas in china in 2001-2014

1.2烤烟种植区域变化

黄淮烟区曾经是我国烤烟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烤烟的主要产区,20世纪30年代,河南许昌烤烟产量居全国第1位,许昌与山东青州、安徽凤阳并称为全国3大烤烟产区[8]。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淮烟区种植面积开始下降,所占比例明显下降,1986年种植比例低于40%。由表2可见,2001年占19.78%,2014仅占到10.27%;西南烟区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产区,1978—1998年面积大幅度增加,于1987年和1995年出现两次波动[2,6,9]。2001年以后,我国烤烟一直以西南烟区为主,种植比例超过50%,且呈增长趋势,到2014年,西南烟区种植比例超过65%;长江中上游烟区种植烤烟面积呈明显增加趋势,种植比例平稳增加,2014年开始超过黄淮烟区,成为第2大烟区;东南烟区种植比例波动较小;北方烟区所占比例最低,2001占6.15%,2013年降到5%以下。5大主产烟区种植比例超过99.8%,其他烟区种植面积较小,所占份额不足0.2%。

1.3烤烟主产省区变化

距历史资料记载,我国不同地区烤烟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超过5%的主产省份也在发生变化,黑龙江于1971年退出主产区,陕西于1992年退出主产区[6],目前黑龙江和陕西维持在2%左右;山东于2001年退出了主产区,面积和所占比例均在不断减少,2014年所占比例低于2%;福建于2002年加入烤烟主产区,所占比例维持在5%~6%。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河南一直保持主产区地位。云南所占比重最大,接近40%;其次为贵州,略高于15%;四川和湖南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近两年均超过7%;河南从2002年开始所占份额低于10%,2010年开始保持在5%左右;江西种植面积逐渐增加,2014年所占比重超过2%,进入全国前十行列(表3)。总的来看,中国烤烟主产区向西南烟区转移。

表2 2001—2014年各烤烟种植区域所占比例变化 %Table 2 The change of flue-cured tobacco planting area proportion in China in 2001-2014

2 烤烟主栽品种变化

2.1烤烟主栽品种历史演变

烤烟于1900年间传入我国,并于1937—1940年间形成大规模的烤烟生产[10-11]。早期应用于生产的烤烟品种主要是靠国外引进,尤其是美国引进烤烟品种适宜在中国种植;进入20世纪中后期,自育烤烟品种的种植推广比率逐年上升。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红花大金元(简称红大)、K326和NC89是我国烟叶生产上贡献巨大的3个烤烟品种[12],同期推广的还有G28、G140、NC82、G80等外引烤烟品种,栽培面积较大的只有长脖黄为国内地方良种,中烟15、云烟2号等国内自育烤烟杂交种也曾大面积推广,但种植时间较短[13]。

红花大金元[14]原名路美邑烟,1962年云南省路南县美邑村烟农从美国引进的大金元变异株中选出单株,后经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多年培育而成,1986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世纪90年代起在全国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93年超过13.3万hm2。但由于红大感黑胫病和根黑腐,栽培及烘烤特性不容易把握,使得该品种的生产种植开始逐年下滑,2005年在全国种植面积仅有1.36 万hm2,随后由于卷烟工业的需要,并配套相关政策和投入,从2006年起红大种植面积开始逐年回升,2014年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3.79万hm2,占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的11.22%。

表3 各省烤烟种植面积所占比重 %Table 3 The proportion of flue-cured tobacco planting area in each province

K326[15]是美国诺斯朴·金种子公司用Mcnair30×NC95杂交选育而成,1981年在美国审定,1985年引进云南,1988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列为全国推广品种。1989年推广种植2.9万hm2,之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7年超过33.3万hm2,之后种植面积开始减少,2013年为19.76万hm2。2014年受国家政策影响,K326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种植面积为29.16万hm2,占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的23.72%,种植面积仅次于云烟87。目前K326为南方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

烤烟品种NC89[16]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烟草试验站用NC55×Hicks杂交选育而成,1984年从美国引进,1989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推广品种,主要在我国的北方烟区种植,20世纪90年代为河南、山东等省份主栽品种,2000年以后NC89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10年以后不再大面积种植,目前主要作为北方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

2.221世纪烤烟主栽品种特性分析

对年栽培面积超过0.67万hm2的烤烟品种作为主栽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对主栽品种逐个查对亲本组合、育种途径,分析品种特性,统计种植年限和栽培面积,并分析成因。

烤烟主栽品种及栽培面积(表4)表明,云烟87[17]和云烟85[18]是最近15年间影响较大的2个品种,云烟85和云烟87是姊妹品种,是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用云烟2号×K326杂交选育而成,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母本云烟2号具有抗病、抗逆力强、易烘烤、适应性广、外观品质好等优点,但香气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于1985年选用美国引进品种K326(产量高、耐肥、香气量足)为父本进行杂交。2005—2009年种植面积达50万hm2,占据了中国烤烟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目前种植面积每年在40 万hm2左右,占全国烤烟面积的1/3。2005年以前云烟85面积较大,2005年开始云烟87面积迅速增加,2007年以来栽培面积一直保持全国第一,同时,云烟85面积逐渐缩小,到2014年云烟85栽培面积下降到4万hm2以下。K326在2001—2006年栽培面积最大,之后略低于云烟87,居第2位;红大自2006年以来栽培面积呈稳定增加趋势,2014年居第3位。

烤烟品种翠碧一号[19]是福建省宁化县烟草公司于1977年从“401”品种系统选育而成,1992年经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良品种,具有香气清雅、飘逸、醇和的香气特征,主要在福建种植,种植面积平稳增加;烤烟品种龙江911[20]是以龙江851为母本,CV91为父本,系谱法选育而成,2000年12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在东北烟区种植,种植面积相对比较稳定;烤烟品种中烟100[21]是中国烟草遗传育种研究(北方)中心以优质、多抗为主要育种目标,选用多抗性烤烟新品系9201与优质品种NC82杂交,F1用NC82回交,回交后代经系谱法定向选择培育而成,2002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在黄淮烟区种植大面积推广种植,种植面积相对比较稳定,在豫中烟区面积高达90%。进入21世纪,NC89面积逐渐缩小,2010年以后低于1.5万hm2;NC82种植面积逐渐缩小,2008年以来很少种植;K346种植面积逐渐缩小,2008年种植面积较大,之后很少种植。

云烟97[22]是用云烟85作母本、CV87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烤烟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21世纪重要的烤烟新品种之一,2006年开始在云南示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开始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2014年面积有所下降。烤烟新品种南江3号[23]是从红大品种中获得的自然变异株,经系统选择培育而成。2009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贵州省烟草品种审定专家组的审定,并开始推广种植,2013年达7.74万hm2,2014年为4.87万hm2。烤烟新品种毕纳1号[24]是从云烟85品种中获得的自然变异株,经系统选择培育而成。2010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农业评审,2013年种植面积超过3万hm2,2014年为2.16万hm2。

云烟100[25]是利用云烟87为母本,KX14为父本选育出的烤烟新品种,2009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云烟105[26]是利用云烟87为母本,CF965(中烟100)为父本选育出的烤烟新品种,2012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云烟100和云烟105于2014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云烟202[27]系选用MSKX13作母本,KX14为父本育成的烤烟雄性不育杂交种,2002年12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06—2008年种植面积较大,之后较少种植。秦烟95[28]系陕西省烟草研究所用(K326×净叶黄)×NC89杂交育成的烤烟新品种,于2006年3月30日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2008年种植面积较大,之后被秦烟96代替;秦烟96[29]是以G28为母本,净叶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3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3年种植面积在2万hm2左右。烤烟新品种吉烟7号[30]是用(G28×8258)F8为母本,以吉烟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996年1月通过了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吉烟9号[31]是采用9501为母本,引进加拿大的优质品种温德尔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10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吉烟7号和吉烟9号在2007—2011年种植面积较大。豫烟6号[32]是以MSK326为母本,自选烤烟品系农大202为父本育成的雄性不育杂交种,2009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种植面积较大。韭菜坪2号[33]是从外引烤烟品种G28中获得的自然变异株,经系统选择培育而成。1988年经全国烟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推广,曾是我国南方烟区的主栽品种,2011年种植面积较大。粤烟96[34]是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利用系统选育技术从K326大田变异株中培育出的抗性强、长势较旺、产量较高、烟叶质量较好的烤烟新品种。2007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2011年种植面积较大。龙江900在2007年种植面积较大,龙江981在2013年种植面积较大。KRK26是津巴布韦引进烤烟品种,生育期较长,需要的光、温、水条件好,2010年种植面积较大,后因病害等原因较少种植。CT98、RG17均为20世纪主栽品种,2010年以后栽培面积较小或不再种植。

表4 2001—2014年烤烟主栽品种种植面积  万hm2Table 4 The main cultivars of flue-cured tobacco and planting areas

2.3目前主栽烤烟品种遗传背景分析

2014年种植面积排位在前12名的主栽烤烟依次为云烟87、K326、红大、云烟97、南江3号、云烟85、中烟100、翠碧一号、毕纳一号、云烟105、龙江911、云烟100。从12个品种亲缘关系(图1)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主栽品种遗传背景非常单一,核心亲本为红大、K326、G28和NC82,全部为美引品种(红大为美引品种系选),K326和G28为NC95的后代,NC82为Coker319的后代,而NC95 和Coker319也均为Hicks的后代[35]。目前我国保存的烟草种植资源达到4312份[36],由于对抗病性和品质等性质的研究不够,导致在育种工作中作为杂交亲本使用的优异资源较少。

图1 我国主栽烤烟品种亲缘关系图谱Fig.1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main flue-cured tobacco varieties in China

3 烟叶生产及育种工作建议

3.1稳定各地烟叶种植面积,保护地域多样性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烤烟面积增加比较平稳,年度间波动主要受政策影响[7];各产区分布不均匀,虽然有五大产区,但西南烟区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其他烟区面积总和不及云南一个省;主产省份逐渐减少,目前主产省份只有5个,云南所占比例接近40%,贵州达15%,而四川、湖南、河南则低于10%。主产省份的减少除了不利于抵御自然灾害的发生外,更不能满足卷烟原料多元化需求。黄文清等[6]研究认为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变迁是各地区土地资源、地理气候、经济、技术和政策等5大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黄淮烟区面积下降主要是受人均耕地、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影响。烟叶生产为计划种植,今后应从政策层面保证地域多样性,保护老烟区的同时,积极发展新烟区,稳定各地烟叶种植面积,从根本上解决烟叶种植区域不平衡问题。

3.2定向培育地方特色品种,从根本上解决品种单一化问题

国内自育烤烟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到2015年通过审定或认定的烤烟品种超过百个[37],明显改善了我国烟草品种长期依赖国外引进的被动局面;国内自育品种种植面积明显增加,1997年国内自育品种占烤烟种植面积的21%左右[38],2001年提高到43.81%,2005年达到65.19%,2010年达到73.13%,2014年76.28%。但品种单一化现象比较严重,目前栽培面积超过5%的只有4个品种:其中云烟87 占28.98%,外引品种K326占23.72%,红大占11.22%,云烟97占7.4%。此外,主栽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云烟85和云烟87是姊妹系,且父本为K326,云烟97的母本为云烟85。主栽品种遗传背景接近,不利于抵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此外,主栽品种种植年限过长,K326和红大两个品种大面积种植超过25年,云烟87也推广种植15年,急需培育出多个能够大面积种植的烤烟新品种。王素琴等[39]指出,种质资源的基因来源狭窄,是制约我国烤烟育种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南方烤烟育种主要利用K326和红大作为亲本,而北方主要利用G28和净叶黄作为亲本,主体亲本使用过于集中,除了全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几个主栽品种,各省份主栽品种也存在遗传背景相近问题:利用G28做亲本选育出的后代有秦烟96、豫烟7号、吉烟7号和韭菜坪2号,利用K326选育出的后代有秦烟95、豫烟6号、粤烟96等。在今后品种选育过程中应考虑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种质资源,定向培育彰显地方特色的优质多抗烤烟新品种。

3.3加大特色品种配套技术研究,充分彰显品种香型风格

特色烤烟品种的烟叶原料是国内特色优质烟叶原料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早期的育种目标更注重高产和抗病,导致优良特色品种较少,80年代初期我国烤烟生产是数量效益型的,当时的育种目标是高产、抗病为主,1984年我国烟草生产由数量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提出“优质、抗病、适产”的育种目标,但由于我国烤烟亲本遗传背景单一化,选育出的后代不能充分彰显地方特色;此外,以净叶黄作为赤星病抗源和以红大为优质亲本育成的品种,一般都不易烘烤[40],由于易烤性等问题,不能大面积推广种植,也是导致地方特色品种较少的重要原因。除了品种自身问题,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对品种特色的彰显有一定影响,比如,在目前的烟叶收购体制下,烟农更多的关注烟草品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高产和易烘烤无疑是烟农最喜欢的品种。优质烟叶的生产既需要优良品种,也需要优质的生产条件,特色品种一般对地域性要求高,为了满足卷烟对不同香型风格的要求,要加大新品种配套技术研究[41],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彰显品种特色。

[1]吴健安.中国烟草行业为何“大而不强”[J].云烟大学学报,2000,26(2):38-40.

[2]黄国友,翟欣,朱维华,等.我国烤烟种植业重心区位空间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2):94-97.

[3]杨铁钊.烟草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李雪君,平文丽,李耀宇,等.河南烤烟品种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8):42-45.

[5]王彦亭,谢剑平,李志宏.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黄文清,李明贤,周冀衡.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1):35-41.

[7]李炎子.中国种植业空间布局演变(1978—2009)[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8]丁德超.20世纪上半叶河南烟草生产及其运销格局初探[J].贵州文史丛刊,2011(4):44-50.

[9]李琳,孙金华,赵玉,等.1978—2012年中国烤烟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8(3):397-406.

[10]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云南烟草栽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2]马文广,郑昀晔,李永平.烤烟主栽品种的演变特点与问题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09(3):12-14.

[13]骆启章.从“中烟15”和“云烟二号”的起落谈烟草品种鉴定问题[J].中国烟草,1989,10(3):1-4.

[14]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红花大金元[J].中国烟草,1981,2(2):39.

[15]屈剑波.烤烟良种K326、G80简介[J].郑州:河南农业科学,1992,13(4):39-40.

[16]李雪君,孙焕.河南省农科院烟草育种回顾与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09,30(9):99-101.

[17]李永平,王颖宽,马文广,等.烤烟新品种云烟87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1,22(4):38-42.

[18]谭彩兰,李永平,王颖宽,等.烤烟新品种云烟85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1997,18(1):7-10.

[19]吴正举.翠碧一号烤烟品种通过现场验证[J].中国烟草,1991,12(3):42.

[20]陈荣平,邱恩建,宋宝刚,等.烤烟新品种龙江911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2,23(4):22-26.

[21]贾兴华,王元英,佟道儒,等.烤烟新品种中烟100 (CF965)的选育及其应用评价[J].中国烟草学报,2006,12(2):20-25.

[22]李永平,肖炳光,焦芳婵,等.烤烟新品种云烟97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4):28-31.

[23]肖丽娜,谭建,廖勇,等.烤烟新品种南江3号的特征特性研究[J].种子,2011,30(2):89-93.

[24]喻奇伟,翟欣,姜远泽,等.毕纳1号烤烟新品系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9):15-17.

[25]程智敏,向金友.烤烟新品种云烟100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调制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64,68.

[26]李永平,肖炳光,焦芳婵,等.烤烟新品种云烟105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烟草科技,2014,47(10):79-82.

[27]李永平,卢秀萍,王颖宽,等.烤烟新品种云烟202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5,26(4):16-18.

[28]唐永红,马英明,薛峰,等.烤烟新品种秦烟95的选育与应用研究[J].种子,2006,25(1):71-73.

[29]孙渭,陈志强,马英明,等.烤烟新品种秦烟96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2):28-23.

[30]金桢麟,崔昌范,玄寿学,等.烤烟新品种吉烟七号[J].中国烟草科学,1998,19(2):26-28.

[31]崔昌范,吴国贺,金妍姬,等.烤烟新品种吉烟九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2):7-14.

[32]杨铁钊,张小全,李群平,等.烤烟新品种豫烟6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3):7-12.

[33]朱贵川,龙丽琴,喻奇伟,等.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5):16-19.

[34]朱贵川,龙丽琴,喻奇伟,等.烤烟新品种粤烟96的选育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8(3):11-13.

[35]杨志晓,王轶,刘红峰,等.我国主栽烤烟品种亲缘关系及育种[J].中国烟草学报,2013,19(2):34-41.

[36]张兴伟,王志德,牟建民,等.我国烟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状况与发展思路[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增刊):1-7.

[37]常爱霞,贾兴华,冯全福,等.我国主要烤烟品种的亲缘系谱分析及育种工作建议[J].中国烟草科学,2013,34(1):1-6.

[38]陈荣平,杨铁钊.我国烟草品种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7,13(6):47-50.

[39]王素琴,段旺军,刘风兰,等.中国烤烟主要育成品种的种质资源分析[J].中国种业,2003(7):49.

[40]艾树理.我国烤烟育种进展与问题的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1999,20(1):44-46.

[41]徐安传,胡巍耀,李佛琳,等.中国烤烟种植品种现状分析与展望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s2):104-109.

Analysis of Regional Variation and Major Varieties of Flue-cured Tobacco Planted in Chin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UN Jiping,WU Zhaohui,LI Xuejun,SUN Huan,DING Yanfang,PING Wenli,LI Yanping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Henan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nan Tobacco Company, Xuchang,Henan 461000,China)

The changes of flue-cured tobacco planting areas and the main cultivars since 2001were analyzed,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main varieties of flue-cured tobacco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tobacco growing areas were in the southwest area.The major flue-cured tobacco cultivars were unitary and had been grown for a long time.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the major flue-cured tobacco cultivars was narrow.It is very urgent to cultivate new flue-cured tobacco varieties which can show the local features.

flue-cured tobacco;main producing region;major cultivars

S572.03

1007-5119(2016)03-0086-07

10.13496/j.issn.1007-5119.2016.03.015

中国烟草总公司重点项目(110201202001);河南省烟草公司科技项目(HYKJ201204,M201309)

孙计平(1978-),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烟草遗传育种研究。E-mail:sunjiping2002@126.com

2015-11-12

2016-01-27

猜你喜欢

中国烟草主栽烟区
"中国烟草科教网"平台简介
梨树建园时为何要配置授粉树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包头市主栽作物施肥水平的影响
基于完全垄断体制下的中国烟草企业伦理管理浅析
果园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
《中国烟草科学》2017年征订启事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
山东烟区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