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沧浪屿建筑组群考究
2016-08-02陈浩
摘 要:避暑山庄占地面积564公顷,分为宫殿区、湖区、平原区、山区,古建筑达120余组,因山就水,遍布全园,其中有康熙帝题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帝题名的“三十六景”,整座山庄“移天缩地在君怀”,是我国锦绣河山的缩影。时代更替,日月变迁,承德避暑山庄伴随着清王朝衰败和灭亡而处于荒废状态,由于各方面原因而缺乏日常的管理和维护,致使山庄内建筑和园林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历史照片和《清宫热河档案》以及专家组讨论后发现沧浪屿存在屋顶复原错误(应为布瓦歇山顶,复原成布瓦歇山勾连搭)。
关键字:沧浪屿;建筑形制特点及形式;毁坏与复原;清宫热河档案
避暑山庄占地面积564公顷,分为宫殿区、湖区、平原区、山区,古建筑达120余组,因山就水,遍布全园,其中有康熙帝题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帝题名的“三十六景”,整座山庄“移天缩地在君怀”,是我国锦绣河山的缩影。湖区使用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一池三山”,在大大小小的洲岛上,多有仿自江南的胜景,使南方园林之精华荟萃于塞北的山庄。
沧浪屿坐落于如意洲岛西北角,东南侧用游廊与如意洲水芳岩秀相连,东北角与烟雨楼隔湖相望,为乾隆三十六景之十七景,建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仿苏州“沧浪亭”而建,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由垂花门、游廊、沧浪屿、后门亭、月亮门和围墙组成一园林小庭院。
沧浪屿做为避暑山庄的组成部分在清代得到较好维护,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承德市文物局合编《清宫热河档案》中记载:
乾隆三十四年(1778年)岁修,沧浪屿殿八间前后檐新安二号勾头六件、滴水一件;沧浪屿前廊粘补雨搭一架;沧浪屿殿八间上等糊饰棚顶墙身柱木粘补,凑长三十九丈六尺、宽一尺,折计折见方尺三百九十六尺。支窗四十扇满糊。 --第2册243至254頁
沧浪屿西次间两边罩内顶槅落矮,并添安顶槅横批隐板。 --第2册498页
乾隆五十年(1785年)岁修,双松书屋殿五间抱厦三间上等糊饰棚顶墙身柱木杴框榻板粘补。槅扇二槽计八扇、帘架二架、窗户四十扇挖补;沧浪屿殿八间抱厦三间上等糊饰棚顶墙身柱木杴框榻板粘补。槅扇二槽计八扇、帘架二架、窗户四十扇挖补。--第5册434页
乾隆六十年(1795年)岁修,双松书屋殿五间抱厦三间上等糊饰粘补,格扇二槽计八扇、帘架二架、窗户四十扇挖补。前书房五间窗心满糊。沧浪屿殿八间上等糊饰粘补。格扇二槽八扇、帘架二架、窗户四十扇挖补。 --第8册234页至255页
嘉庆十五年(1810年)岁修,双松书屋、沧浪屿殿上等糊饰粘补,格扇、帘架、窗户挖补。--第12册94页
双松书屋殿五间后抱厦三间内里地面换墁松花石砖七百三十五块。--第18册510页
时代更替,日月变迁,承德避暑山庄伴随着清王朝衰败和灭亡而处于荒废状态,由于各方面原因而缺乏日常的管理和维护,致使山庄内建筑和园林遭到严重破坏,沧浪屿建筑组群也未能幸免,而部分建筑被毁。根据历史照片可以确定沧浪屿在1909—1912年以前保存较好,毁坏应在1912年以后。
沧浪屿建筑组群整体座北朝南,由殿宇、游廊、泉池、假山、围墙组成了一组布局紧凑的园林庭院,南北长约51米,东西宽约30米,占地面积约153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35.28平方米。主体建筑沧浪屿坐落于院落中央,垂花门位于院落南侧,是沧浪屿南侧入口,后门亭位于院落西北角,月亮门位于毛石围墙的东北角。
沧浪屿各单体建筑形制特点
(1)垂花门
垂花门是沧浪屿的南侧入口,为独立柱三檩担梁悬山式垂花门,布瓦清水脊,两端出蝎子尾、平草砖,台基长2.9米,宽2.0米,建筑面积5.8平方米,两侧用五出五进砖垛与毛石围墙相连。
(2)沧浪屿
沧浪屿坐北朝南,建筑形式为双卷勾连搭布瓦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带周围廊,台基东西长14.5米,南北宽10.86米,建筑面积157.47平方米,北半部分(两间)跨入池水中,为开敞式厅堂,柱间落地罩,廊步外围设美人靠栏杆,木地板;南半部分(两间)明间金柱和中柱设隔扇,次间和山面设干摆槛墙、槛窗,心屉样式为灯笼锦,廊步外围设坐凳,台明高0.32米,压面石为红砂岩材质,室内廊步方砖(360×360×60mm)墁地。南侧明间设云步踏跺,四周花石子散水。室内大木、椽望钻生油两道,装修为仿楠木色油饰。东南角用13间游廊转折与水芳岩秀相连。
(3)后门亭
后门亭位于沧浪屿西北角假山上,建筑形式为单檐布瓦歇山顶,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台基南北长3.04米,东西宽3.04米,建筑面积9.24平方米,建筑两侧用五出五进砖垛与毛石围墙相连。西侧设板门,南北两侧设坐凳,东西向设顺趴梁。压面石为红砂岩材质。亭内方砖(360×360×60)墁地。室内大木、椽望钻生油两道,装修为仿楠木色油饰,坐凳楣子、倒挂楣子绿色油饰。
(4)游廊
沧浪屿游廊是沧浪屿建筑组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沧浪屿组群建筑用游廊与东侧水芳岩秀大殿相连。游廊依其地势,设计成半封闭式和迭落式两种。游廊屋顶为卷棚布瓦顶。游廊进深1.32米,开间分别为2.38米、1.16米、2.14米、2.22米、2.48米、2.37米六种,13间,建筑面积62.77平方米。台帮毛石砌筑勾青灰荞麦棱缝,压面石为花岗岩材质,花石子拼花散水,青砖牙子。各间游廊柱间设倒挂楣子和坐凳,倒挂楣子心屉、坐凳心屉样式为步步紧。
(5)院墙
下碱墙为毛石砌筑,青麻刀灰勾荞麦棱缝,沙城砖腰线石,上身为毛石砌筑,青麻刀灰勾荞麦棱缝。院墙平面多呈曲线,东北角设月亮门一座,直径1.85米;墙顶为布瓦清水脊。
(6)园路
园路有为360×360×60方砖路面,花石子散水,240×115×53小青砖路牙,园路宽1.32米。
根据历史照片和《清宫热河档案9》第264——283 嘉庆五年十二月沧浪屿建筑布局殿五间,殿内松花石,前檐面南挂高宗御笔字双松书屋匾一面。明间罩内面南贴高宗御笔字斗方一张……东间罩内东墙贴高宗御笔字一张……西间东墙贴高宗御笔字一张……前书房五间殿五间后廊面北挂圣祖御笔沧浪屿匾一面,明间挂高宗御笔字横批二面……,东二间面西设宝座床一铺……,西一间面南设宝座床一铺……,西稍间面北设宝座下床一铺……东游廊门斗上刻高宗御笔佳趣匾一面。以及专家组讨论后发现沧浪屿存在屋顶复原错误(应为布瓦歇山顶,复原成布瓦歇山勾连搭)。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代表了十八世纪中国皇家园林的杰出成就,在其选址布局、建筑设计、建造技术、景观营造、园林配置等诸多方面都集中体现了汉族传统文化特点,儒家思想与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之间,以及中国南北建筑、园林艺术之间广泛而巧妙的交汇融合。
避暑山庄园林景色的营造,是在传统皇家园林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江南园林的造园特点,形成了许多具有典型私家园林风格的“园中园”、“园中寺”,沧浪屿和法林寺就是其中之一,使避暑山庄成为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机的结合体,与清代同时期的皇家园林一起开创了中国大型园林造园的一种崭新、独特结合的篇章,并成为一个典范。
沧浪屿是湖区的主要景观之一,是研究避暑山庄早期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及清代宫廷活动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科研价值,在清代皇家园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简介
陈浩(1983-)男,汉族,河北省承德人,就职于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文博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