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三历史复习课中年代尺的运用

2016-08-02李红梅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时空观

李红梅

摘 要: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通过画年代尺的方式将中外历史进行纵横联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会大大提高初三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在初三历史课中运用年代尺进行复习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复习;年代尺;时空观;时序性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这样一条要求:“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1]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时序性呢?借助年代尺来复习历史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通过画年代尺的方式将中外历史进行纵横联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会大大提高初三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1 利用年代尺,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年代尺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将同一历史阶段或同一专题的历史事件列在一条线上,比较直观。“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浓缩在一条线上,犹如站在高处遥望,宏观的时间不再那么难以捉摸。当你走进它,触碰每一个历史事物的时候,又可以‘瞻前顾后、融会贯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知识框架了。”[2] 中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特别是材料题,它不可能只考查单一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把类似的事件、或相关联的事件糅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掌握理解。我们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知识点之间的框架体系,使之清晰易懂。比如,在初三历史复习课讲到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时,我在课堂上使用了年代尺(如下图),通过图示,学生能较快地理清资本主义从萌芽到确立制度,再到发展技术的这一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利用年代尺,探究历史时代特征

采取画年代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同一时期或相同类型的历史事件进行纵横比较,从而拓宽视野的广度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识记,进而进行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做到学习历史中外贯通,注重关联,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更要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活”历史,提高自身认识事物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19世纪后半期的历史时,我们如果能借助年代尺把这一时期重大的中外历史事件排列起来(如下图),就很容易发现这段历史的时代特征。19世纪60年代,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方式,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为生产力水平的再次飞跃扫清了障碍。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这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时候,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亚非拉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恰恰是受到工业文明大潮冲击的典型例证。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深切感受到西方强国的船坚炮利后,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融入到工业文明的大潮中来,可是仅仅在技术上嫁接西方的已有成果,没有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注定了这场改革失败的宿命。接着便是又一次挨打,再一次觉醒。戊戌变法,一场迟来的变革,终归没能改变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命运。这一时期的世界呈现出一幅扩展中的工业文明与野蛮殖民掠夺相交织的图景。

3 利用年代尺,提高专题复习效率

近年来,材料解析题已成为中考历史试卷中必考的一种题型,而且大多是以某一专题为线索,串连起相关的史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带领学生在进行历史总复习时,除按通史的体例复习外,还应跟学生一起来梳理一些专题。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用历史年代尺可以作为轴线,串联相关知识,梳理某一专题的发展脉络,就可以使繁杂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复习“古今中外政治制度”这一专题时,就使用了如下的年代尺(如下图),通过图示,把考试说明要求的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排列同一个时间轴上,再进行古今中外的纵横对比,就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专题的相关知识。对于其他一些专题,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比如古今中外的改革、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外交往史,还有一些国别史等。使用年代尺进行专题复习最大的好处就是直观,事件之间的前后关联变得一目了然,从而提高了专题复习的效率。

4 利用年代尺,加强历史时间记忆

历史学科同其他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知识的前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它更讲求时序性。“时序思维技能是历史推理的核心。没有强烈的年代学意识,学生就无法了解其相互关系,解释其因果联系。” [3] 学好历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弄清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而对于很多同学来讲,学习历史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在头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他们最害怕记时间,考试时最害怕考时间,在他们的头脑当中知识点是细碎的、零散的。所以我们提倡借助年代尺来记忆重大历史事件的時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不仅更容易记住时间,同时还能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借助年代尺把中外历史之间的纵横联系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掌握的知识将不再是孤立的、易混淆的点和块,而是一张知识网,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用一条线串起来,就不易丢失一样,有利于克服历史教学“碎片化”的弊端。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而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年代尺则是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一种不错的方法。通过年代尺,学生可以更好地从宏观上去把握历史、审视历史,可以更加真切地感悟过去、理解今天、关注未来,提高自身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爱妹.高三历史复习中巧用年代尺[J].知识窗(教师版),2011,( 6)

[3] 赵亚夫.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时空观
康德时空观的理论背景与发展形成
幻境与宿命——喜玛拉雅时空观的当代再诠释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浅谈高考历史学科的整合与长效复习模型——新时空观的构建与运用
英语单词的理据三探
浅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概念的建议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尝试
谈历史时空观素养的考查与培养——以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为例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
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