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模范夏思痛
2016-08-02邱少平
摘 要:被孙中山誉为“革命模范”的夏思痛在苦苦求索和艰难斗争中度过一生,他致力反清、冒死倒袁、积极护法,可谓劳苦功高。
关键词:夏思痛;革命;反清;倒袁;护法
夏思痛,原名寿华,字卓春,辛亥革命失败后更名思痛。1854年农历闰七月二十日出生,湖南桃江县武潭镇(今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武潭镇)寨子村人。他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称他为“革命模范”。
1 致力反清
夏思痛早年聪慧好学,参加科举。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他目睹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遂绝意功名,积极投身于维新运动,后追随孙中山,参加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斗争。1899年,他应汉阳兵工厂总办沈锡周的邀请,被聘为监工,研究制造枪炮弹药的技术。在这里,他结识了唐才常、舒菩生等民主革命志士,共同密议起兵反清,并接受派遣回湘联合哥老会,以便响应。不料事机泄露,谋划者遍遭通缉,唐才常在汉口被捕就义,夏思痛只得逃往日本避难。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还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夏思痛对慈禧的卖国行径极为愤慨,于1902年从日本回国,只身潜赴西安,准备刺杀慈禧太后。他装扮成回民,昼伏夜出,伺机动手,终因对方防范严密,谋刺未遂。此后,他为联络志士以图大举,北历秦、晋,南至川、黔、桂、粤诸省。
1903年,夏思痛潜赴云南,与周云祥共谋起义。周云祥起兵个旧,攻克临安。夏思痛则潜往昆明,策动蔡荣九、蔡荣谦作内应,遣候补县丞张鹤琴前往临安催周云祥出师。周云祥因贪恋临安财富未及时发兵,起事失败,他只得再度流亡日本。
1907年,他回国去奉天(今沈阳),与革命志士羅永绍准备谋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时值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案发,奉天当局亦风声鹤唳,防范甚严,无从下手。后则追随黄兴、宋教仁等加入同盟会。1910年夏,他去广州协助倪映典率新军起义,不幸又未成功。后隐蔽至广州巡警督练所任所长。
1911年4月27日,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不少起义战士如卢性正、姚大慈、李燮和等纷纷避入督练所,受到夏思痛的掩护。未几,他绕道河内去云南,专程会见新军统领蔡锷,再次密商反清大计。同时劝说蒙自道台龚心湛及其他边军将领,共为反清和创建民主共和出力,颇具成效。武昌起义爆发后,云南率先响应,未及三日,整个云南为革命势力所统辖,夏思痛功不可没。
2 冒死倒袁
辛亥革命后不久,夏思痛回到湖南,临时就任谭延闿督府高等顾问。可是,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图谋恢复帝制,夏思痛坚决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又走上了拚死反袁的革命道路。
当时,袁世凯为了笼络人心,以民政总长的职位诱惑夏思痛。夏思痛洞烛其奸,坚决予
以拒绝。1913年3月,著名民主革命家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孙中山得知这一消息后,从日本回到上海,发动“武力讨袁”革命运动。夏思痛立即奔赴上海,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商讨讨袁计策,并约刘文锦联络长江督军起兵讨袁。讨袁失败后,夏思痛潜赴广东。
1914年5月,夏思痛又只身远赴新加坡,联合陈炯明、李烈钧等民国将领,再商反袁大计,并游历南洋各地,在华侨中筹集反袁活动经费。
1915年,夏思痛前往澳门,一方面与卢佛眼创办澳门《救国日报》,并刊行《小游仙》诗集,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另一方面与黄虞石、卢佛眼等人在惠阳组织讨袁义军,并亲自撰写《讨袁檄文》,痛斥袁世凯为“窃国大盗”。袁世凯对他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以高官厚禄利诱广东都督龙济光捕杀夏思痛,龙以10万银元悬赏辑拿。夏思痛被迫与卢佛眼等人避难于香港,龙济光又买通港英当局于12月22日将其逮捕入狱,牵连无辜群众20多人入狱。夏思痛在狱中备受严刑拷打,但仍然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以诗歌为武器声讨袁世凯。夏思痛在香港被囚70多天后,在陈英士、覃振等革命党人努力营救下,得以出狱。在乘船赴上海途中,龙济光急电上海巡捕:“有匪犯夏某等17人潜来上海,请予缉查。”幸得日本友人相助,才脱险去日本长崎。他在长崎停留月余,将袁世凯贼党陷害之毒、英狱待遇之苛,整理成《香江狱记》一书,以唤醒民众开展护国斗争。是书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先后四次刊印,影响极大,使国人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本质。
3 积极护法
袁世凯死后,时任国务总理的段祺瑞拒绝恢复被袁世凯废除的《临时约法》和国会。为
此,一些革命志士又发动了护法运动,夏思痛又积极投身到这一革命运动之中。
1917年7月,孙中山率军南下开展护法运动。夏思痛闻讯赶往广东,多次会晤孙中山,
一起分析革命形势,探讨对策。孙中山对他很是赞赏,委任他为武岳招抚使,负责湘、鄂一带驻军与民军的联络工作。当时,夏思痛虽已年过六旬,但为国事奔走,不辞辛劳。
1918年2月,陆荣延、唐继尧为取悦北京政府,撤退岳州护法军,夏思痛被迫避往广州。广州护国军政府也发生变故,陆军总长张开儒被捕,次长崔文藻被杀,大元帅府改为七总裁制,岑春煊为主席总裁,西南军阀把持革命政权,孙中山被迫辞职,护法运动再次受挫。夏思痛怅然返湘。
1919年冬,夏思痛不畏艰险,前往湘西联络护法力量。正在这时,湘西护法军总司令周则范被部将廖湘芸杀害,湘西之行因此而作罢。
此后,他伤感时事,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诛奸惩恶,抨击时弊。他深恐南北分裂引发列强觊觎之心,呼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1921年,他撰写《我之统一说》、《性恶说》及《呓语》等篇,批判军阀割据称雄。印发《倭奴之野心》、《策倭卮言》等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的狼子野心,警告国人预筹拒倭对策。
1922年,湖南省长赵恒惕打着“湘人治湘”旗号,伪造省宪,高唱联省自治。夏思痛作《湖南省宪驳议》一文,对伪省宪逐条批驳,对赵恒惕及其追随者痛加挞伐。两湖巡阅使吴佩孚曾以门生之礼拜见过夏思痛,他因此致书劝吴佩孚起兵讨伐赵恒惕,“以武力统一中国”。这是他晚年对军阀割据、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产生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4 以身殉国
夏思痛的晚年是在武汉汉阳鹦鹉洲胞弟夏受祺家度过的。此时,他哀叹革命之艰难,复思自己已年逾古稀,心衰体弱,空有一番报国志,却无力回天。悲愤之余,曾题自画像:
面团团无福作富翁于家乡,身蹇蹇无命作贵人于朝堂。辜负却男儿身手,菩萨心肠。爱
国之余无嗜好,骂人以外少文章。到而今,只剩得一头霜雪,满目豺狼。唉!冷乾坤何处洒一腔热血?破河山何处容七尺昂藏?
他精神极度痛苦郁闷,难以发泄,决心以死来唤起更多的志士振兴中华,遂于1924年端阳日投江自尽。身上系有木牌一块,上书“益阳夏思痛,此生无补于国,决一死以谢国人。死后不可收尸,水葬、土葬、火葬,一也。”获救后,他只求速死,三日不食而逝,享年70岁。次年春,其遗骸归葬今益阳市桃江县武潭东流村新铺子田野南端朝北的高地,民国大佬于右任题写碑文。
夏思痛的一生,是在苦苦求索和艰难斗争中度过的。他不仅于反清、倒袁、护法有功,而且品德高尚,为人质朴,待人诚恳,生活严肃,不事声色。他早年妻死子亡,孤身一人。辛亥革命胜利后,友人赠他一妾,他婉言谢绝,曰:“国难未已,何以家为!”终其一生,未曾续弦。孙中山见他为革命一生劳苦功高,晚境凄凉,拟每月发给400银元作生活补贴,他也以国家多难而坚持不受。
作者简介
邱少平(1963-),湖南沅江,汉族,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