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眼中的马克思

2016-08-02屈一平

人民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男神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屈一平

“我出生在1990s,我就是你的Bruno Mars,但你是我的维纳斯,我亲爱的马克思……” 近日,一首《马克思是个90后》的说唱歌曲刷爆微信。这首歌的制作团队是一群80后、90后年轻人。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在逝世198年后,再度与90后青年相遇,将演绎怎样的男神逆袭故事?与歌曲网络热播线上不同的是,记者调查发现,高校在线下也掀起了马克思主义讨论热潮。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是否过时了?”“马克思主义到底能给我们每个个体带来什么?”…… 自“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4年来,吉林长春师范大学类似的沙龙已经举办了110多场,有一万余人次参加,以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带动了全校师生的“学马热”。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马克思是个90后》这首在网络上引起较大反响的歌曲,源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的读书节目《开卷有理》第一季《马克思靠谱》。

“我们想表达马克思在现在仍然活着,仍然没有过时的概念。”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克思靠谱》总统筹、主讲钟君接受《人民周刊》记者采访,表述创办这一节目的初衷。

那么,《马克思是个90后》为何会火?马克思先生的形象突变,到底是怎么回事?90后心目中,马克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男神”,穿越198年的历史,本刊记者深入调查,探索90后青年群体应该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价值观?

男神,拿走不谢

“马克思主义是我学到的最有趣的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西班牙留学生伊雷妮·托尔卡告诉记者,马克思主义课程能够帮助她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有时候这门课比新闻报道更能让我了解中国。”

该校研究生黄雨薇则表示,关键看教课老师,例如她的马克思主义课程老师就激发了她的兴趣,学习了这门课程,她现在更关注“国家在做什么事情以及为什么”,关注现在的社会改革。

中国90后对马克思的热衷引起了外媒的关注。5月27日,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中国官方媒体用一首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致敬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向成长于消费主义时代的年轻人宣传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在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如何用新媒体、新视角、新语言让马克思主义教育变得“小清新”起来,才更易于青年人接受、理解、运用理论知识。《开卷有理》第一季《马克思靠谱》节目主创之一庄恂告诉《人民周刊》记者:“节目定位是冲着80后、90后来的,在传播方式上,包括语言表达方式上,都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让他们怎么能更好地接受,这是我们的目的。”故用现在的视角去还原一个真实、多彩、“活”的马克思,引发学生们的反响和喜爱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最高限度通俗化

作为一档理论学习栏目,《马克思靠谱》第一集节目《飞扬吧!青春》当中,四位主讲人通过互动对话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年轻的马克思什么样”。

“从这个中学毕业以后,咱们小马同学来到了大学,波恩大学。在波恩大学的这个经历,那确确实实咱们怎么说呢,从一个三好学生变成了一个坏小子。因为在这个时候他有点挥霍无度,有他老爹给他写的信为证。”很难想像,这是在讲述以往书本中“高大上”的马克思。

如此解读,在新媒体引发热议。“为通俗易懂点赞,向马克思致敬”——在《开卷有理》6月17日的微信公众号里,微信号hiimori在留言中鼓掌。

为什么选择马克思?钟君回答本刊记者质疑,“因为马克思虽然出生在1818年,到现在已经198年了,但是马克思留给后世的方法论和一些重要思想,特别是他揭示了世界发展的一些基本逻辑,到现在依然是有效的。但是,现在很多人对马克思有一种误解。”

“把马克思还原为一个伟人,而不是一个神,当然这里面我们要做到两个防止,第一个是要防止对马克思的妖魔化,同时要防止对马克思的神化,这就是我们的初衷。”钟君谈到,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人对马克思保持着一种绝对排斥的态度。不管你讲什么,只要提马克思,他就要反对一下。这些现象虽然在社会上不是主流,但是它的确存在。所以,主创人员希望通过这个节目来描述一个“活着”的马克思,他的思想是活着的,是真实的,他是特别多彩的马克思。

列宁曾经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

而在中国各大高校,这一“通俗化解读”也遍地开花。长春师范大学通过长期调研发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由于方式陈旧单一,课堂效果不好,不少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学习。

“要深入学生的‘心灵,首先要吸引他们的‘眼睛。”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导师陈爱梅告诉记者。

除了日常教学,“青马工程”组织者利用微信、微博,通过20多个栏目每天给学员推送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和读物,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互动。学生们讨论的问题充满了90后色彩:“马克思是怎样一位‘男神?”“明明可以靠智商获得金钱和地位,马克思为什么坚持走一条艰苦的人生之路?”

青年,读马克思吧

“棒棒嗒,给您点赞。方不方便过问,第二季做什么?接着第一季播出?”微信号刘洋在《马克思靠谱》中留言提问。

钟君对此也已经心中有数:“下一步会对相关马克思文献进行解读,包括中央文献、学者研究著作等,以讲故事来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不枯燥不细说”“内容红形式潮”——钟君在回答记者采访时,也如同《马克思靠谱》所呈现的模式:简洁通俗。他表述,对于理论得创新解读,力求创新中把握平衡,将延续到之后节目中一以贯之。

就第一季《马克思靠谱》而言,主创人冯伟则希望大家把它作为一本书的前言。“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段前言,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能够让大家真的来到图书馆当中,去开始拜读马克思的著作,或多或少。”

2009年1月19日,日本作家石川康宏致内田树书简1被保留在《青年们,读马克思吧》一书中,在书简中这样记载:

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马克思只有29岁,恩格斯只有27岁。这么年轻就开始思索如此高深的问题,并且自己还给出了丰富而大胆的回答。印象中,还在读大学一年级的我,为他们这种无畏的精神感到震撼,同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怎么描述比较好呢?“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觉得这精神的后面似乎藏有一个了不起的世界”。

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视角“包装”马克思主义,让理论有据可循,便于活学活用,那90后的学习热潮还会远吗?

猜你喜欢

男神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纳兰容若是怎样成为一代文青男神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下一站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