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甜素对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2016-08-02张小方通讯作者翟锴华
王 静 张小方(通讯作者) 尉 娜 翟锴华
1)黄淮学院护理学系 驻马店 463000 2)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二科 新乡 453003
甘草甜素对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王静1)张小方1)(通讯作者)尉娜2)翟锴华2)
1)黄淮学院护理学系驻马店4630002)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二科新乡453003
【摘要】目的观察甘草甜素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回顾性选取本院62例患者,按照治疗是否使用甘草甜素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曲马多治疗,观察组使用甘草甜素治疗。结果疼痛度减轻及膀胱肌无力缓解,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疼痛程度对比P=0.043,膀胱肌无力对比P=0.042。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越于对照组,运动能力恢复上,治疗前6个月,2组组间对比无差异(P=0.076),治疗后6个月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38)。轴突膜蛋白在血液中的表达及光度值的组间对比,2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82%,治疗组为7.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 结论甘草甜素对于神经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对比曲马多疗效有优越性,作用机制为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对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甘草甜素;马尾神经损伤;血液中神经蛋白质表达
甘草甜素是甘草味道中表现甜味的主要成分,在药品和食品生产应用中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物质[1]。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肝炎、肝中毒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2]。在临床研究过程中甘草甜素对于神经损伤修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已了解的作用机制为促进神经修复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来加快神经修复作用[4]。本文探讨甘草甜素对马尾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回顾性选取本院在2014-01使用甘草甜素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前后1 a内患者各31例,纳入标准:无合并其他严重的器官、组织、系统等疾病;经CT检查及临床医生确诊为马尾神经损伤;意识清醒,且未合并精神疾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依照治疗神经损伤过程中使用药物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39~57岁,平均(48.26±5.39)岁,病程0.4~3.5 a,平均(1.03±0.24)a。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37~58岁,平均(47.93±5.17)岁,病程0.3~3.5 a,平均(1.12±0.25)a。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为已出院患者,使用曲马多治疗,有详细的临床治疗记录。在院的31例观察组患者均在患者知情自愿的原则下进行甘草甜素治疗,记录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生产批号:2013092807,规格:100 mg),2次/d,100 mg/次。观察组:使用甘草甜素片(生产批号:2014010927,规格75 mg),150 mg/次,2次/d。2组患者均同时加以下肢神经性训练及马尾神经周围肌肉组织的恢复性运动等康复训练。2组均治疗12个月,从研究开始至治疗结束后,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主要包括患者疼痛等级、运动能力恢复程度、膀胱肌无力等。另外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严密监控,仔细观察其病情变化,定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感觉,检测其对运动能力的执行情况及患者在排尿过程中对膀胱的控制情况,对比2组患者马尾神经恢复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产生不良症状种类及其出现不良症状的次数。在研究开始前,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患者疼痛情况、运动能力恢复情况、膀胱肌无力情况等的调查,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6、9、12月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由患者自己填写后收回,回收率100%。
1.2.2实验室检测:①使用75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南京凯迪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对患者的轴突膜蛋白吸光度值进行检测。操作方法:打开仪器,预热20 min后调整好将仪器调整好,之后在1~4号放置比色皿槽中,依次放入%T校具、参比液、样品液1和样品液;在T方式下按“%T"键,此时仪器自动校正后显示“0.000”,参比液校正后显示“100”%T或“0.000”A,将参比液拉入光路中,按“0A/100%T”键调0A/100%T,校正完毕,可以进行样将两样品液分别拉入光路中,此时若在“T"方式下则可依次显示样品的透射比,若在“A”方式下则显示测得的样品吸光度。②采集患者轴突细胞,并向其中加入生理盐水,离心后留下沉淀反复洗涤,按照1∶10的体积比向其中加入预冷的破膜液,搅拌后离心,采用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轴突细胞膜,根据最终得出的标准蛋白区带的灰度值确定轴突膜蛋白的含量。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定:马尾神经损伤修复治疗过程中,马尾神经损伤对应临床症状的好转是表达疗效最直接的指标[5]。其中包括疼痛等级、运动能力恢复、膀胱肌无力症状的表现等。由于神经修复过程中对应蛋白质的表达会有一部分表现于血液含量中,故血液中马尾神经损伤修复关键蛋白质的表达也是验证其疗效的指标之一[7]。轴突膜蛋白含量表达值范围0.071~0.087 μg/L。
1.3.2疼痛判定评分[6]:0~10分,其中0分代表不点也不疼,10分代表有剧痛,分值越高患者的疼痛感越强;运动能力评分[7]:0~10分,其中10分为正常值,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运动能力越弱;膀胱肌无力情况评分[8]:0~10分,其中10分为正常值,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膀胱肌无力情况越严重。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值、运动能力恢复、膀胱肌无力等症状疗效对比马尾神经损伤临床上患者最为直观的症状反应表现为臀部疼痛,运动能力受影响及膀胱肌无力,对比2组疗效,1 a内4次检测数据对比中,观察组疼痛分值对比对照组疼痛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运动能力恢复上,1 a内4次检测数据对比中,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76);第9个月和第12个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膀胱肌无力症状,2组间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见表1、2、3。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对比±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恢复能力对比±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肌无力情况对比±s)
2.2不同时间点2组轴突膜蛋白表达对比神经损伤恢复过程中,轴突膜蛋白最为神经细胞增殖的主要蛋白,其神经损伤恢复期间血液中轴突膜蛋白的含量及吸光度值,直接反映了神经损伤修复速度和程度。观察组轴突膜蛋白的含量表达和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轴突膜蛋含量表达P=0.042,轴突膜蛋白吸光度值P=0.037。见表4。
表4 不同时间点2组轴突膜蛋白含量表达±s)
2.32组不良反应对比马尾神经损伤恢复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会发生马尾神经粘连、修复不完全及修复时间过长等不良反应,对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见表5。
表5 2组不良反应对比 (n)
注:每种不良反应发病几率是单独的,不良反应比率的计算是每一种不良反应均以31例患者为样本容量
3讨论
以往有学者[9]通过药理学研究,发现甘草甜素在缓解神经损伤修复及减少疼痛反应方面也有良好的药理学作用。在传统治疗过程中,由于马尾神经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其引发的疼痛、运动能力减退及膀胱肌无力等症状、损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是临床针对马尾神经修复辅助治疗过程中的难题[10]。所以探究在马尾神经修复过程中,抑制疼痛、促进运动能力恢复、缓解膀胱肌无力及降低马尾神经修复过程中不良反应及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则是针对神经损伤修复辅助治疗过程中的研究重心[11]。
本研究中,甘草甜素在辅助治疗马尾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探究中,其疗效较曲马多好,且药理学作用表现于促进轴突膜蛋白的表达和抑制马尾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甘草甜素作用于肝脏位置是否对马尾神经损伤修复有关联促进或抑制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甘草甜素在神经损伤修复中有积极且实用的临床药理学作用,在神经损伤修复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具有积极意义。
4参考文献
[1]张宏伟,纪云国,伟单,等.纤维蛋白凝胶-他克莫司药物缓释系统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467-468.
[2]谢发平,卞国云.枸橼酸莫沙必利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5):16-17.
[3]奚红革,齐百玲.高通量透析器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6(4):139.
[4]丁健,董频.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及修复[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8(6):279-282.
[5]英信江,丁健,董频,等.喉返神经缺损后损伤近端神经组织miR-221和PTEN表达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8(14):67-68.
[6]阮顺秋,黄琴,王琪,等.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操作要点及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4,11(6):196-200.
[7]张磊,熊屹,王泽兰.苗药生仙汤对马尾损伤大鼠骶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干预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10(6):176-177;256.
[8]刘艳,安林芝,安丽媛.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术臂丛神经损伤58例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8(30):28.
[9]陈定章,朱永胜,郑敏娟,等.神经内外囊肿致周围神经卡压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9(14):366-369.
[10]耀丹,王晓明,黄更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8(2):210-213.
[11]曲德海,刘冰.甘草甜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的保护机制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12(37):46-47.
[12]郑磊,朱建国,袁栋才.脑卒中后内源性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3(4):16-17.
(收稿2016-06-22)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3-00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