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中“手段”词义梳理
2016-08-01徐梅
摘 要:“手段”一词在近代汉语中习见,但大型字典辞书对其义项处理及文献引例等方面均有欠妥之处。因此,对此词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词义的发展演变脉络是必要的。
关键词:手段;词义;演变
作者简介:徐梅(1990-),女,汉族,河南光山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及碑刻文献语言文字。
[中图分类号]:H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手段”一词于近代汉语中习见,其用例和用法都较为丰富,但大型字典辞书对其义项处理及文献引例等方面均有欠妥之处。因此,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以便更好地理解词义的发展演变脉络是必要的。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第六册:
【手段】1.本领;技巧。宋·苏轼《与循守周文之书》之二:“郑君知其俊敏,笃问学,观所为诗文,非止科场手段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五:“因举禅语云:寸铁可杀人。无杀人手段,则载一车鎗刀,逐件弄过,毕竟无益。”……2.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秦牧《艺海拾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3.指待人处世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点将录》:“一网打尽之法,与党人碑同一手段。”曹禺《雷雨》第二幕:“你父亲对不起我,他用同样手段把我骗到你们家来,我逃不开,生了冲儿。……4.手面,排场。指处事、用钱大手大脚。《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便十二分至戚,情不可却,也有周济些的;怎当得子春这个大手段,就是热锅头上,洒着一点水济得甚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这妮子不知高低,轻意应承,岂知 同父 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汉子?况且手段挥霍,家中空虚,怎能了得这妮子终身?”[1]
《辞源》“手段”条下云:
办事的方法,本领。宋·苏轼《东坡集续集》七《与循守周文之书》之二:“郑君知其俊敏,笃问学,观所为诗文,非止科场手段也。”《续传灯录》三二“无着妙总禅师”:“设使用移星换斗底手段,施搀旗夺鼓底机关,犹是空拳,岂有实义。”[2]
“手段”本乃“本领,技巧”之义。《大词典》所载用例最早溯至宋代,从现有文献材料来看,唐末、五代时期即已出现。《全唐五代词·玉抱肚》中云:“先擒六贼三尸灭,后捉玉兔饮鸟乌血。仗剑锋,麾魔障,荡袄邪,全凭志猛烈。那些个手段最奇绝。”[3]句中“手段”即指前文所述诸种厉害的本事。此义项在近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运用也最为广泛。另如《全宋词》卷五六六《西江月·赠造浮桥匠者簇》云:“刻木工夫最巧,舆梁底事尤精。玉虹饮水映波明,彼此往来利济。真个作家手段,从今名播寰瀛。”[4]明·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卷六:“逸狂又有诗赞云:大将威风手段高,金盔金甲大红袍,等闲不敢抬头觑,带马连人似血浇。”
“手段”由“本领、技巧”继引申为“做事的方法与措施”。《大辞典》所载引例自于现代汉语,时代过晚,此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触处可及。如明·佚名《七十二朝人物演义》第二十四卷:“鲁班想道:‘这个手段亦算奇巧,莫非就是齐工师做的也不可知。”《清实录·大清宣统政纪》:“《春秋》《公》、《谷》、《左》、《胡》四传,何以独专用《左》,纵不知经义广大,欲以专制手段治经。” “手段”后由“做事的方法与措施”发展为专指“待人处事的不正当的方法”。《大词典》引例亦偏晚,此用法明代文献中已见。如《金瓶梅》第十三回:“西门庆道:‘怪小奴才儿,休要耍问。赶着夺那手卷。金莲道:‘你若夺一夺儿,赌个手段,我就把他扯得稀烂,大家看不成。”《从征实录》:“时施郎兄弟俱握兵权,每有跋扈之状,动多倚兵凌人,各镇俱受下风,惟后劲陈斌每与之抗曰:‘彼恃兵力,吾兵足与敌,若彼手段,虽兄弟,吾用只手揉躏之!”其后用例渐多。
本领、技艺高超自然英气逼人,故“手段”由此引申出“手面,排场”之义。从文献用例来看,此用法盖起于明代,但应用不够广泛。除《大词典》所引之外,另如《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第三十七卷:“子春又认做三百钱内之物,并不推辞,尽情吃个醉饱,将剩下东西,都赏了酒保。那酒保们见他手段来得大落,私下议道:‘这人身上便褴褛,到好个撒漫主顾!”同卷:“果然财主手段,略不留难,又送了我十万两银子。”《情史类略》卷十二:“郭暖,粗豪公子,终是大家门风手段。”
从两种辞书的义项归纳和文献引例来看,《大词典》所收义项全面,但在用例年代上存在偏晚的情况,且对词义的引申形式和层次难以直观地反映,这似乎是它的通病。而《辞源》仅收载两个义项,且在排列上有倒置的失误,欠妥。
我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手段”一词在古文献中反映出词义演变过程及其各义位的不同发展情况:“手段”一词本义指“本领,技巧”,当产生于唐末五代,宋代之后开始大量运用,直至清代文献材料中仍随处可见,但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手段”的“本领、技巧”义在明代开始引申为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后又专用来表示“不正当的方法”,带有贬义性色彩,《大词典》中的这两个义项已成为“手段”最主要的词义表现形式,普遍应用于现代汉语中。同时,“手段”在明代又开始引申出“手面,排场”义,但使用频率较少,后渐衰亡,现代汉语里已难觅其踪。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六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2]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曾昭岷等.全唐五代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