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青词研究

2016-08-01龚丹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苏轼

摘 要:青词是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奉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起初用于皇室,后扩散至官僚士大夫乃至民间。苏轼撰写的青词共十九首,十二首为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的供奉青词,七首为士大夫青词,后者更具有文学性。

关键词:苏轼;青词;道教文学

作者简介:龚丹(1990-),女,四川成都人,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1

青词,又名清词、青辞、 绿章,是道教在举行斋醮活动时敬献给神灵的奏章祝告类文书。宋代的青词创作达到一个高潮,下到民间闾巷上至国家,青词在斋醮法事中得到广泛运用。明代朱国祯在 《涌幢小品》 中描绘了宋代道教斋醮活动的盛况, 称“朝廷以至闾巷, 所在盛行”。[1]宋人青词约有一千四百余首,苏轼也参与其中,《苏文忠公全集》存有青词十七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另存两首。

青词是奉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青词的内容反映出斋主所要祈求的内容。宋代金允中在《上清灵宝大法》 中说:“故斋中青词,则求哀请宥,述建斋之所祷也。至于醮谢青词,则叙斋修宥阙,祈请蒙恩陈谢之辞也。”[2]可见,道教青词与斋醮活动一样,有着斋与醮的功能区分。总体上看,斋仪青词主要用于祈福,而醮仪青词主要用于谢过,也就是说青词主要有祈福和谢过这两种宗教功能。从苏轼写作的青词看,青词在具体斋醮活动的应用又主要有以下一些。

1.灾异青词

苏轼流传下来的十九首青词中,灾异青词就有七首,其中内制青词四首,分别为《集禧观开启祈雪道场青词》、《集禧观开启祈雨道场青词》、《集禧观等处罢散谢雨道场青词》、《西岳庙开启祈雨道场青词》,是元佑元年至元佑三年,苏轼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而《凤翔醮土火星青词》、《徐州祈雨青词》、《诸宫观等处祈雨青词》这三首青词,是苏轼在外为官时所作。

一者为“代王言”,一者为士大夫青词,苏轼的两种写作,差异明显。试以其中的祈雨青词为例,如《集禧观开启祈雨道场青词》:“洞渊龙王,水府圣众。饥馑之患,民流者期年;吁嗟之求,词穷于是日。乃眷阴灵之宅,实为云雨之司。涵濡之功,俄顷而办。罔吝天泽,以答民瞻。”这首青词用词典雅,言辞恳切,未作过多的渲染铺排,启圣以后的正文不超过十六句,是一首极为符合青词写作要求的应制青词。

而与之相比,《徐州祈雨青词》写作就更加具有个人特色。《徐州祈雨青词》:“河失故道,遗患及于东方;徐居下流,受害甲于他郡。田庐漂荡,父子流离。饥寒顿仆于沟坑,盗贼充盈于犴狱。人穷计迫,理极词危。望二麦之一登,救饥民于垂死。……若其赋政多辟,以谪见于阴阳;事神不恭,以获戾于上下。臣实有罪,罚其敢辞。小民无知,大命近止。愿下雷霆之诏,分敕山川之神。”整首青词四言,六言,间或五言,七言和八言等交替使用,节律抑扬顿挫而不涩滞,如行云流水,同时这首青词也更富于文学性,情感也比上一首丰富,可谓文情并茂。

对于灾异青词,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古人认为灾害是上天对于斋主道德过失的一种惩罚,所以灾异青词总会涉及“责己之过”。苏轼的七首灾异青词都有涉及“责己之过”的部分。这种责己之过而媚神祈福的思想实际上是古代巫术思想的延续, 是周代以来“以德配天”哲学思路的深化,反映出古代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2.神御青词

神御,又叫圣容、御容、圣像等,是古代为供奉、瞻仰、祭祀等活动专门绘制的帝王、后妃等的图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将神御看的极为重要,无论是安放神御还是迁址神御,都要举行祭祀天地、社稷、宗庙、先帝的仪式。在宋代,神御青词在总体青词中占很大比例。苏轼流传下来的有三首此类青词,《景灵宫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御容日开启道场青词 》、《神宗御容进发前一日奏告诸宫等处青词》、《迁御容道场青词》。这几首青词都是“代王言”,所以风格典雅整饬,显得庄严肃穆,启圣以后的正文也很简洁,未超过十六句。

3.祈福或者解祸青词

古代也存在不少为祈福或者解祸写作青词的情况。苏轼文集中共有三首《醮上帝青词》,祈福对象分别为自己、鲜于子俊、陆和叔。下面是为自己写的一首,“臣闻报应如响,天无妄降之灾;恐惧自修,人有可延之寿。敢倾微悃,仰渎大钧。臣两遇祸灾,皆由满溢。早窃人间之美仕,多收天下之虚名。溢取三科,叨临八郡。少年多欲,沉湎以自残;褊性不容,刚愎而好胜。积为咎厉,遘此艰屯。臣今稽首投诚,洗心归命。誓除骄慢,永断贪嗔。幸不死于岭南,得退归于林下。少驻桑榆之暮景,庶几松柏之后凋。”

从“幸不死于岭南”一句可以判断这首青词是苏轼被贬惠州之时所作。苏轼童年时期就曾随道士在道观启蒙,道教在苏轼信仰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当遭受灾祸时,他自然会向宗教寻求寄托。整首青词言辞恳切,前部分苏轼对自己的仕宦生涯进行回顾,认为“天无妄降之灾”,自己屡次被贬是因为自己“多欲”、“刚愎好胜”的性格。同时苏轼认为“恐惧自修,人有可延之寿”,他决心用“稽首投诚,洗心归命”、“誓除骄慢,永断贪嗔”等道教修行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未来。

注释:

[1](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94页。

[2]《道藏》第31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98页。

参考文献:

[1] (北宋)苏轼 撰,孔凡礼 点校.苏轼文集[M]. 中华书局, 1986.

[2]《道藏》[Z]. 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3] (明)朱国祯著.涌幢小品[M]. 中华书局, 1959.

猜你喜欢

苏轼
苏轼“以禅入诗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苏轼的店铺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豪放之后益思量——论苏轼离别词对悲感的超越
苏轼的官场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