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婉约词之比较

2016-08-01赵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1期
关键词:秦观李清照比较

摘 要:词按其风格,大体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秦观和李清照虽都为婉约派正宗,但在写作手法、创作风格、抒情方式、意象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探讨他们婉约词风的同中之异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婉约词;秦观;李清照;比较

作者简介:赵阳,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3

宋词按其风格不同,大体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恢宏,境界宏大,代表人物如苏轼和辛弃疾等;婉约派词风柔婉缠绵,宛转含蓄,代表人物如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差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婉约词异同的辨析,则关注者较少。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虽为苏门弟子,但是师徒两人的词风却大为不同。秦观的词体制淡雅,温婉含蓄,在前人论词“当以婉约为主”的观念里,他的词被尊为“词家正音”,被称为“婉约派之宗”。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清丽自然。明人杨慎《词品》言:“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人王世禛在《花草蒙拾》中给予李清照很高评价:“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为济南人,难乎为继矣。”[1]。秦观和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宗主,他们的词有着相似而又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秦观和李清照同属于婉约派,他们的词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沈曾植《茵阁琐谈》提到:“易安跌宕昭彰,气调极类少游。”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劈门径,居然可观,其缘自淮海、大晟来。”秦观和李清照的词都有着清丽婉约的特点,不同的是秦观的词风是柔婉妍雅,语言清丽淡雅。而易安词语言清新自然,婉约清丽。如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

此词作于崇宁年间,因受党争株连,李清照被迫归宁,因思念丈夫赵明诚而作本词。词中塑造了一位独守闺阁、备受相思之苦的少妇形象。词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不仅刻画出四周的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的情怀,清陈廷焯称赞此句“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3]。上阕记叙了词人所做之事、所触之事、所生之情。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几句,抒发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这首词将一位独守空闺,备受相思之苦的少妇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语言自然流畅,清丽秀美,明白的叙述中包蕴了无尽的情思。秦词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4]

这是一首怀人词,作于元丰三年,是怀念自己曾经相爱过的歌女。首三句,以词人倚楼眺望时所见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春草,比喻他心中挥不去、剪不断的离恨,形象地道出离愁之多、之细、之密,被誉为“神来之笔”。“柳外青骢”、“水边红袂”,分别写出了自己与爱人离别时候的场景。下阕“无端”三句,进一步追忆了当时相聚的欢乐。词作以“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结尾,融情入景,使词人的思绪从过去回到现实,起着首尾呼应的作用。全词以一“恨”字贯穿,既有对昔日之欢的追溯,又有对离后之苦的回味,也有对现实之悲的慨叹,回环往复,缠绵悱恻,柔婉妍雅。语言上清丽自然,情辞相称。

李清照词和秦观词另一个相同点是重叠手法的运用。如《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中“争渡”和“知否”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词的韵律感和艺术性。再如《诉衷情》的尾句:“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这三个叠字句不仅增加了词作的修辞美和音律美,而且还塑造了一个深夜难眠、捻梅深思的女性形象,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李清照还写了一首被后人誉为绝唱秋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词一开头就连用七组叠词,虽连用叠词,却毫无刻意雕琢的痕迹,自然为全词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可见,李清照善用重叠的手法,这是李清照词的独特之处,虽然秦观词作也有如“消瘦,消瘦”、“无寐,无寐”和“肠断,肠断”(《如梦令》)这样的叠词,但仅是个别之作,叠词手法的运用远不及李清照。

其次,由于两个人的生平经历不同,对其前后期词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秦观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涉猎众说,胸怀壮志,攻于军书,祈求驰骋边疆,建立不朽伟业。三十岁之前,热心习赋,却无意科举;喜欢登临纵览,生活浪漫。熙宁十年,经他人介绍拜谒了苏轼,二人从此结下了深厚友谊。秦观听从苏轼的劝说,元丰元年赴乡贡试,未中。直至元丰八年,秦观终于登第。绍圣元年,新党执政,他因“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而被贬,从此开始了他的远贬生活,秦观的仕途生涯,可谓是好景不长。秦观贬谪之前,词的主要内容是以爱情、怀古、纪胜为主。贬谪之后,多表达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家乡及友人的思念之情。秦观少年飘逸,中年感伤,晚年凄凉。虽然前期秦观也有感伤凄美之作,但总体风格是清丽妩媚,柔婉研雅,情感细腻缠绵。后期词风变得凄厉哀婉,他将身世之感融入到词作当中,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内涵,提升了作品的价值。如《梦扬州》: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轻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帏,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为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此词抒写相思之情,约作于元丰二年,词中主人公,一是在扬州的歌妓,一是江南的游子。上阕从思妇一方着笔,主要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绣帏中人对游子的思念。下阕以游子口吻出之。“长记”二字,自然地展开了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正是这段美好的回忆,反衬出如今“佳会阻”的凄凉。以“离情正乱,频梦扬州”作结,更突出表现了游子对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眷恋。通过不同场景的对照,让人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缺憾而叹惋。本词虽是传统的相思题材,但词人却把身世之感打入艳情,寄予着词人多年功业无成,却遭遇陷害而被迫贬谪的愤懑与愁苦之情。

李清照童年时代随父亲居住都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结为伉俪。婚后两人生活甜蜜,也有别离的思念。靖康年间,金灭北宋,李清照举家南渡。建炎三年,赵明诚因病身亡。其后,李清照因金兵南侵而颠沛流离。绍兴二年,李清照改嫁张汝舟。再婚后,李清照认识到张汝舟的真实意图,便与之离异。绍兴五年,李清照返回临安,度过余生。李清照南渡前,她的词主要描写自然生活,有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对自然的描绘和热爱,还有新婚生活的甜蜜与丈夫分离后相思之情的抒发。南渡后,李清照的词多写颠沛流离的生活,物是人非、国破家亡后的哀痛与思念,还有晚年生活的孤寂与凄苦。李清照的抒情方式不像秦观那样,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而是直抒胸臆。她把词的创作和生活融为一体,用创作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如《点降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阕开头“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明题旨,写独处深闺之苦。紧接着的两句以景寓情,写时光易去。下阕写凭阑远望。“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情景交融,写出盼望夫君归来未果后的失望之情。整体来看,上阕是由情及景,在抒情中写景;下阕是在写景中抒情,全篇情景交融为一体,抒发自己的惜春伤别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再次,由于地域、性格和经历等原因的影响,使两人的词风显得“气象”不同。秦观词在婉约之中透出一种“女子气”。秦观是江苏高邮人,受江南文化的影响,性格脆弱敏感,多愁善感,具有女性气质,所以他在代替闺阁女子抒发情感的时候会更显得细腻真切。他善于用那些纤丽柔婉的意象来营造意境,抒发感情,如落红、流水、衰草、飞絮、斜晖、碧云、丝雨、东风等意象。在这些意象之中,秦观最钟爱的是“水”意象。“水”如梦如幻、温柔多情、优美动人,因此被看作是爱情和相思的载体。然而“水”又是两人之间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阻隔着两人。因此,把“水”意象与其它意象或色彩组合起来,就营造出一个柔美艳丽的意境,却给人一种悲凉凄清之感。如《临江仙》:

髻子偎人娇不整,眼儿失睡微重,寻思模样早心忪。断肠携手,何事太匆匆。 不忍残红犹在臂,翻疑梦里相逢。遥怜南埭上孤蓬。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

此词是词人赴杭州途中,路过故里与家人告别之作。上阕主要是对别离之时闺中人的情态描写,表达两人即将再次分离的不舍与痛苦之情。下阕写词人回忆当时送别的场景。最后两句写“流水”和“落红”在黄昏斜照之中的景色,把“水”意象和其它意象及颜色结合起来,写得十分凄艳。“夕阳流水”之景,以景语写情语,从而烘托出词人孤独无依和凄清寂寞之情。然而在词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却是“风”意象,“风”是流动的,往往给人以漂泊无依之感,这正是词人内心所感。秦观不断被贬谪到不同的地方,居无定所,不断地漂泊,如同来去无奈的风一样,毫无痕迹地从一个地方漂移到另一个地方,因此词人喜欢用与自己身世相似的“风”意象。如《阮郎归》: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身有恨,恨无穷,星河沉晓空。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词上阕讲述了一场热烈缠绵的幽会场景,而下阕却描述了一个凄苦的相思场景。“身有恨,恨无穷”透漏出词人身不由己的悲哀,而结尾句“佳期如梦”的感叹则反衬出如今佳期不能如梦的失落与伤感之情。可见“秋风”不仅吹灭的是相思之烛,吹散的更是两个相思之人。词人以乐衬悲,通过上、下阕两个不同场景的对比,将恋人幽会的欢喜与离别的悲凉两相对照,更加衬托出词人的相思之愁和相思之苦。

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受齐鲁文化影响,性格爽朗率真,坚强倔强,叛逆大胆,具有男子气概,敢于打破封建伦常,堪称是女中豪杰。清人沈曾植在《茵阁琐谈》中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苏辛,非秦柳也。”[5]李清照的词除了以婉约风格为主导之外,还有一种男子气概的个性特质。此外,李清照喜爱用“酒”这个意象,在现存的四十多首作品中,有22首词都与饮酒相关联,而且“醉”字使用的非常频繁。比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作品,记叙了自己醉酒忘归,最后误入藕花深处的一次郊游活动。笔调欢快轻松,语言自然流畅,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娇憨又调皮、天真又率性的少女形象。通过此词,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豪放洒脱的风姿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从词人到词作,都透露出一股“大丈夫”气。又如众多“酒”意象,如《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此词写秋日乡愁,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给人以萧瑟寂寞的感觉。三四句的“喜”和“宜”看似写乐,其实是写悲。上阕是叙事,下阕则转为抒情,写饮酒之故。“犹”和“更”实为词人的错觉,也是词人的真实感受,透露出词人的漂泊无依,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结尾忽又宕开,故作超脱语。全词通篇都从醉酒写乡愁,上片以景物烘托气氛,下片引历史人物抒写悲慨,词意变化有致,表面似乎很豪爽达观,实则隐含着无限的思乡之愁。

张綖《诗余图谱》“凡例”之后“附识”曰:“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约词体以婉约为正。”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虽属婉约派词人,但实则各有其与众不同的风格特点,同中有异。

参考文献:

[1]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450-685.

[2]柯宝成.李清照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09,1-68.

[3]李清照著;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7.

[4]石海光.秦观词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5,7-78.

[5]褚斌杰 孙崇恩 荣宪宾.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8.

[6]张丽.李清照和秦观词差异性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

[7]沈荣森.李清照酒词浅探[J].东岳论丛,2003,01:118-120.

[8]朱晓慧.秦观词意象五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59-62.

猜你喜欢

秦观李清照比较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秦观:人生比诗词忧郁
秦观拜师
《秦观 踏莎行》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